《阿里郎》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阿里郎》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阿里郎》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阿里郎》是教材中第四单元《亚洲弦歌》的第1课。此歌曲为G大调,3/4拍,慢速且悲伤地。其曲调优美流畅、委婉缠绵,感情淳朴感人、情绪略带悲哀,在本单元中能让学生感受亚洲不同音乐风格。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内心世界丰富,好奇心强,还保留小学时的天真愉悦。他们不仅关注事物外表,更注重分析和主观体会。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在音乐学习上,对外国音乐文化了解有限,理解朝鲜族音乐韵律感可能有困难。教师要培养其兴趣,强调行为规范,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准确感受《阿里郎》歌曲表达的悲伤、深情的情绪和优美的意境。
2. 体会朝鲜族音乐特有的韵律感在歌曲中的体现。
艺术表现
1. 能用深情、悲伤的心情准确演唱《阿里郎》,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能够鉴赏《阿里郎》歌曲的旋律特点,如优美流畅、委婉缠绵等。
创意实践
1. 能用肢体语言创新性地表现《阿里郎》的音乐情感和节奏。
2. 尝试用简单乐器为《阿里郎》进行伴奏,展现音乐创意。
文化理解
1. 通过学习《阿里郎》,了解朝鲜的音乐文化和地区特色。
2. 拓展音乐视野,培养对外国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能用深情、悲伤的心情准确演唱《阿里郎》。
2. 鉴赏《阿里郎》歌曲的旋律特点,体会朝鲜族音乐韵律。
3. 把握歌曲的3/4拍节奏,感受其韵律感。
难点
1. 用肢体语言创新性地表现《阿里郎》的音乐情感和节奏。
2. 理解和把握朝鲜族音乐特有的韵律感,准确演唱出歌曲韵味。
3. 用简单乐器为《阿里郎》进行合适的伴奏,展现创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简单乐器(如三角铁、沙锤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引导提问
(1)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亲切地说:“同学们,在之前的音乐课上,我们学习过不少好听的歌曲,其中有一些是外国的民歌。现在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外国的民歌呀?”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接着进一步提问:“那大家能说一说外国的民歌都有哪些特点吗?”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外国的民歌反映了地区文化历史、民族特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凝结。
(4)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亚洲的朝鲜,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它的名字就叫作《阿里郎》。”同时在黑板上工整地书写板书《阿里郎》。
(5) 为了让学生对朝鲜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朝鲜的地图、著名景点等图片,介绍朝鲜的地理位置、面积、主要城市等信息。
(6) 讲述朝鲜重视音乐、歌曲宣传普及的情况,列举朝鲜的一些著名歌曲,如《金日成将军之歌》《朝鲜之星》《同志爱之歌》等,激发学生对朝鲜音乐的兴趣。
(7) 再次强调《阿里郎》这首歌曲的重要性,让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准备学习。
(8)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外国民歌的学习方法,为学习《阿里郎》做好铺垫。 1. 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老师关于学过的外国民歌的问题。
2. 认真思考外国民歌的特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朝鲜的相关信息。
4. 期待学习《阿里郎》这首歌曲。
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
参与积极性:☆☆☆
思考深度:☆☆☆
设计意图 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同时让学生对朝鲜的音乐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活动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介绍朝鲜
(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详细介绍朝鲜的地理位置,说:“朝鲜位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北部,面积为120,540平方公里,占据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5%。它三面沿海,西面有黄海和朝鲜湾,东部临日本海,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接大韩民国和东海。”让学生有清晰的空间概念。
(2) 展示朝鲜最大的城市——首都平壤市的图片,介绍其人口情况:“朝鲜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市,人口328万。”增加学生对朝鲜的了解。
(3) 讲述朝鲜重视音乐、歌曲宣传普及的情况,说:“朝鲜十分重视音乐、歌曲的宣传普及。朝鲜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像《金日成将军之歌》《朝鲜之星》《同志爱之歌》是朝鲜三大著名歌曲。”让学生感受朝鲜浓厚的音乐氛围。
(4) 教师充满感情地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阿里郎》这首作品,大家仔细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然后播放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
(5) 音乐播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描述歌曲的情绪,如悲伤、深情、忧郁等,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接着提问:“那大家觉得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从快慢的角度进行判断。
(7) 当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歌曲的节奏是几几拍呢?”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特点。
(8) 告知学生歌曲是G大调,3/4拍,中速,解释朝鲜族民歌通常采用三拍子节拍的特点,让学生对歌曲的基本信息有准确的认识。
感受节奏与乐段
(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3/4拍的强弱规律吗?”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示范,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3/4拍的强弱规律,如“强、弱、弱”。
(3) 说:“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按照3/4拍的节奏进行律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4) 再次播放音乐,提问:“通过聆听我们知道,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呢?”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结构。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全曲结构规整,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民歌。
(6) 讲述歌曲的背景故事:“在朝鲜的李朝中叶,名叫阿里的小伙子和成符姑娘参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动,失败后,两人躲进深山过上与世隔绝却浪漫幸福的生活。一天,阿里郎要为冤死的村民报仇血恨,越过山岭走向战场,成符唱着这首歌曲送别自己的爱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
(7) 再次强调歌曲的情绪和节奏特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8)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背景故事对歌曲情感表达的影响。 1. 认真聆听教师介绍朝鲜的信息,观看图片,了解朝鲜的情况。
2. 用心聆听《阿里郎》,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奏。
3. 积极参与律动,感受3/4拍的强弱规律。
4. 思考歌曲的乐段组成和背景故事对歌曲的影响。
评价任务 情绪感受:☆☆☆
节奏把握:☆☆☆
乐段判断:☆☆☆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朝鲜的文化和音乐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里郎》这首歌曲。通过聆听和互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和结构,为后续的学唱打下基础。
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活动二:初步聆听,分段学唱 学唱第一乐句
(1) 教师提问:“第一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呢?”引导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歌曲由不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然后说:“下面我们先来学唱第一乐句的简谱。”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乐句的简谱。
(3) 教师逐句教唱第一乐句的简谱,强调附点音符和一字多音的演唱要点,如附点音符要唱得短促有力,一字多音要唱得连贯流畅。
(4)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第一乐句的简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多次重复教唱,直到学生基本掌握第一乐句的简谱,然后说:“现在请大家注意附点音符和一字多音的演唱,再次演唱第一乐句的简谱。”
(6)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唱得更准确、更有感情。
(7) 说:“下面我们来填词演唱第一乐句。”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填词演唱,感受歌词与旋律的结合。
(8) 让学生独立演唱第一乐句,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唱后续乐句
(1) 按照学唱第一乐句的方法,依次教唱第二、三、四乐句的简谱,强调每个乐句的演唱要点,如第二乐句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第三乐句注意一字多音的处理,第四乐句注意情感的表达。
(2) 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各个乐句的简谱,互相倾听和评价,教师巡视指导。
(3) 当学生基本掌握各个乐句的简谱后,让学生填词演唱各个乐句,感受歌词与旋律的融合。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集体辅导。
(5) 引导学生将四个乐句连起来完整演唱,注意乐句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6) 多次重复演唱,让学生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7) 对学生的整体演唱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表达,用深情、悲伤的心情演唱。
(8)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1. 聆听音乐,回答第一部分乐句的数量。
2. 认真学习第一乐句的简谱,注意附点音符和一字多音的演唱。
3. 分组练习演唱各个乐句的简谱和填词演唱。
4. 积极参与小组展示演唱,提出自己的问题。
评价任务 简谱演唱:☆☆☆
填词演唱:☆☆☆
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学唱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降低学习难度。注重简谱和填词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通过小组练习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精彩演绎,自由畅想 活动三:乐器与声势表现 介绍表现方式
(1) 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演唱《阿里郎》,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乐器+声势动作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展示准备好的简单乐器,如三角铁、沙锤等,介绍乐器的使用方法。
(2) 讲解声势动作的概念,如拍手、跺脚、拍腿等,通过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声势动作的节奏效果。
(3) 说:“大家可以根据《阿里郎》的节奏和情感,选择合适的乐器和声势动作进行表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 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每组使用的乐器和声势动作,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5) 提醒学生注意乐器和声势动作的配合,要与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相协调。
(6) 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意的思路,如用三角铁的清脆声音表现歌曲的悲伤情绪,用沙锤的沙沙声表现歌曲的委婉缠绵。
(7) 说:“希望大家在表现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
(8)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展示与评价
(1) 让各个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和观看。
(2) 在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从乐器使用、声势动作、团队配合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4)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如颁发小奖品或表扬信。
(5) 说:“通过大家的精彩表现,我们看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
(6) 引导学生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下次表现中做得更好。
(7) 总结乐器和声势动作表现音乐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阿里郎》这首歌曲。 1. 认真观看教师对乐器和声势动作的介绍和示范。
2. 分组讨论并确定使用的乐器和声势动作。
3. 积极参与小组展示,用乐器和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4.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并进行评价。
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
团队配合:☆☆☆
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乐器和声势动作的表现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欣赏视频
(1) 教师说:“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阿里郎》的另一个版本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全面地感受歌曲。
(2) 提醒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观察视频中的表演形式、服装、舞蹈等元素,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阿里郎》的表现方式。
(3)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欣赏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从音乐、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5) 介绍《阿里郎》在朝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6) 说:“通过学习外国音乐,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接触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7) 让学生讨论不同版本的《阿里郎》的异同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8)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阿里郎》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朝鲜的音乐文化。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不同版本《阿里郎》的魅力。
2. 积极分享自己欣赏视频后的感受。
3. 参与讨论不同版本《阿里郎》的异同点。
4. 课后收集关于《阿里郎》的资料。
评价任务 感受表达:☆☆☆
思考深度:☆☆☆
讨论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阿里郎》视频,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外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结语 总结收获
(1) 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阿里郎》这首歌曲,现在请大家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学习《阿里郎》在音乐知识、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 说:“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5) 布置课后作业,如回家后为家人演唱《阿里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对《阿里郎》的感受等。
(6) 整理教学用具,与学生道别,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7)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8) 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表示期待,希望学生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积极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和鼓励。
3. 记住课后作业的要求。
4. 与教师道别,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评价任务 收获分享:☆☆☆
态度认真:☆☆☆
期待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为家人完整、有感情地演唱《阿里郎》。
2.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自己对《阿里郎》歌曲情绪和意境的感受。
3. 复习《阿里郎》的简谱和歌词,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作业
1. 收集更多关于朝鲜音乐文化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 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阿里郎》的音乐情感和意境。
3. 与同学合作,用不同的乐器为《阿里郎》进行重新编曲和伴奏。
板书设计
《阿里郎》
1=G 3/4拍 中速
节奏:强、弱、弱
情绪:悲伤、深情
演唱要点:附点音符、一字多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在提问学生学过的外国民歌和外国民歌的特点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展现出了对音乐知识的渴望。
2. 分段学唱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尤其是对附点音符和一字多音的处理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学唱过程中,通过多次重复教唱和个别辅导,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3. 乐器和声势动作表现音乐的环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也非常默契。例如,有的小组用三角铁和沙锤的配合,生动地表现出了歌曲的情感。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思路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讨论不同版本《阿里郎》的异同点。
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还不够,虽然进行了个别辅导,但效果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在创意实践环节,部分学生的创意表现受到了思维的限制,教师给予的引导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创意启发和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