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单元总结〔网络构建〕〔拓展深化〕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土地 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 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中共十 一届三 中全 会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三、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影响 便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解题指导〕“目的、意在、旨在”类选择题题型特点目的类题型是近年高考的流行设问方式,一般表述有“目的”“根本目的”“旨在”“意在”“重在”“为了”“出发点”等。情境设计一般是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言论或者是措施、做法。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只要涉及人物的用意或事件的目的,都脱离不了特定的时空背景,也就是阶段特征。解题思路应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和题干材料思考,也就是以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明确主干知识,以时空确定主干知识的演变脉络。同时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其言论和措施应该吻合其阶级立场。总而言之,目的既有阶级性又有时代性。另外,如果是学者观点或者看法,还要注意其言论的指向性,弄清其言下之意。典题训练1.(2024·辽宁高考·10)1950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西南军区欢迎参加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代表归来的晚会上指出,美帝国主义不单是侵略朝鲜,还想侵略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还想侵略正在谋求解放中的亚洲人民,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邓小平旨在强调( )A.加强亚洲国家团结 B.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C.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D.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可知,面对当时国际环境,邓小平意在强调要加紧国防工业建设,强调国家工业化建设对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B项正确;“加强亚洲国家团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国家已经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没必要再强调抗美援朝重要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要加快西南地区建设的内容,“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2.(2025·沧州)日内瓦会议前夕,周恩来指出,会议议题虽“只规定为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但并未排除讨论可能提出的具体问题”,“在会议外,中英、中法、中加的相互关系也会触及,我们亦应有所准备”。周恩来意在借助日内瓦会议( )A.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B.把握会议的主导权C.打破美国的封锁政策D.实现东南亚的和平[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周恩来主张利用日内瓦会议,加强与西方阵营中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联系,以改善中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背景下,此举明显有助于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中国并未主导日内瓦会议,排除B项;“实现东南亚的和平”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3.(2025·大庆)1954年7月,陈云强调除粮食、油料等物资特殊规定限量出口外,其他物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市场的销售应服从出口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 )A.保障民生发展B.开拓国际市场C.破除经济封锁D.推进国家建设[答案] D[解析] 根据“其他物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市场的销售应服从出口的需要”及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面临外汇短缺问题,陈云的“内销服从外销”的思想有利于扩大出口,从而获得国家建设的资金,D项正确;材料主旨与促进民生发展明显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开拓国际市场及破除经济封锁的思想,因为当时出口的对象主要为苏联及东欧国家,排除B、C两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