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
(满分:20分,时间:1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用铅笔涂抹在正确的答案字母上(每题1分,共8分)
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要热爱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B. 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我们的吃和穿是靠艰辛的劳动获得的
C. 要学会享受生活,在吃和穿方面不能太浪费
2. 我们国家是一个( )大国。
A. 农业 B. 工业 C. 畜牧业
3.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 )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一个亿万农民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4. 洗衣机、电梯、空调等产品的诞生,帮助人们解决了( )问题。
A. 洗衣服干净、上下楼方便、夏天防中暑
B. 人们不用做家务劳动、不用锻炼身体、只是学会享受生活
C. 贪图享受生活安逸、生活的自由自在,没有约束
5. 下列哪些物品属于“中国创造”?( )
A. “安踏”名牌运动衫 B. 中国观光车 C. 中国高铁和“神舟”系列飞船
6. 下列几项内容不是民族优良风俗的是( )
A. 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包
B. 祝寿时摆放寿桃和吃“长寿面”
C. 谁家的儿子结婚都要拿高额彩礼,至少要18万8千元
7. 你读了“阅读角”中《重阳节》这篇文章,了解到的知识是( )。
A. 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初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七,定为“老人节”
B. 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初九,《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
C. 重习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初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把每年的九月初十定为“老年节”
8. 民间艺术是由( )创造的,用来满足生活和审美需求,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的二人转很受百姓欢迎,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
A. 劳动者,东北 B. 地方官员,云南 C. 设计师,山东
二、判断对错(每题0.5分,共5分)
9. 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只能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的方式。( )
10. 小明认为自己已经不在家乡生活、学习了,没有必要再去关心家乡的发展。( )
11. 通过合理比较、自我克制等方法,我们可以学会做出正确的购物选择。( )
12. 我们吃的火腿肠和烤肠,穿的校服,睡的席梦思床都来源于农业生产。( )
13. 老师让同学们讲一个关于“中国创造”的故事,我没有兴趣,不愿意搜集资料,可以不用讲。( )
14. 我们每天吃的粮食和蔬菜离不开农民的劳作。我们所穿的衣物离不开纺织工人的劳动,我们住的房子离不开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
15. 王方对李洋说:“我的爸爸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好多人都听他的指挥,章华的爸爸没法比,他只是进城务工的人。”( )
16. 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熊、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17.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
18. 在《民间艺术交流会》一课的“活动园”中,“活动园”要求:在班里开一个民间艺术交流会,可以展示同学们收集的物品或图片,也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表演。但是,教我们班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却没有开展这项活动。( )
三、小调查。(每选正确一项得0.5分,共4.5分)
19. 把下面的相关行业前的字母填写在物品下面的括号里。
A.种植业 B.渔业 C.林业 D.畜牧业
( ) ( ) ( ) ( )
20. 根据大米的生产过程,把下列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 )→( )→( )→( )→( )
A.碾米 B.育秧 C.田间管理 D.插秧 E.收割
四、阅读角(第(1)题0.5分,第(2)、(3)题各1分,共2.5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家乡的发展,小明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道路变得更宽阔平坦了,新建了一些楼房,还开了一家超市,人们购物更加方便了。但是,小明发现在家乡居住的年青人越来越少,很多胡同的院子都空着没有人居住,有院子居住的大都是留守老人。年青人也不生孩子,学校里也没有了小学生,都去城里上学了。家乡的小河以前清澈见底,现在却变得浑浊不堪,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而且,以前每到过节,村里都会有舞龙舞脚等传统活动,现在这些活动也越来越少了。
(1)小明家乡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哪些好处?
(2)小明的家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针对小明家乡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
(满分:20分,时间:1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用铅笔涂抹在正确的答案字母上(每题1分,共8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二、判断对错(每题0.5分,共5分)
【9题答案】
【答案】×
【10题答案】
【答案】×
【11题答案】
【答案】√
【12题答案】
【答案】×
【13题答案】
【答案】×
【14题答案】
【答案】√
【15题答案】
【答案】×
【16题答案】
【答案】×
【17题答案】
【答案】√
【18题答案】
【答案】×
三、小调查。(每选正确一项得0.5分,共4.5分)
【19题答案】
【答案】 ①. A ②. C ③. D ④. B
【20题答案】
【答案】 ①. B ②. D ③. C ④. E ⑤. A
四、阅读角(第(1)题0.5分,第(2)、(3)题各1分,共2.5分)
【21题答案】
【答案】
(1)①道路变得宽阔平坦,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村民日常出行以及货物运输等;②新建了一些楼房,为村民提供了更优质的居住选择,提升了居住舒适度;③超市的开设让村民无需远行就能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物品,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①年轻人大量外流,导致胡同院子空置,留守老人增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生育意愿低,本地学校没有小学生,学生前往城里上学,面临人口流失和少子化困境;②家乡的小河遭受污染,水质恶化,河面漂浮大量垃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传统节日中的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逐渐减少,传统文化面临流失的风险;
(3)①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加工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②通过宣传栏、村民大会等形式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引导村民自觉保护河流环境,不向河中丢弃垃圾;③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大型民俗活动,如庙会、民俗表演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