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四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B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四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B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株洲四中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B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4 .已知复数 与2+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关于虚轴对称,则 =( )
A. 7 65 + 5 B.
7 6 7 6 7 6
5 5 C. 5 + 5 D. 5 5
2.在△ 中,若 = 1, = 5, = 45°,则 = ( ).
A. 52 2 B.
5
2 2 C. 3 D. 3
3 3.设 ( )是定义在 上且周期为 2 的偶函数,当 2 ≤ ≤ 3 时, ( ) = 5 2 ,则 ( 4 ) =( )
A. 1 B. 1 C. 12 4 4 D.
1
2
4.如图,已知圆锥 的轴截面 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 )
A. 16
B. 8
C. 4 3
D. 4
5.某项比赛共有 7 个评委评分,若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则与原始数据相比,一定不变的是( )
A.极差 B. 45%分位数 C.平均数 D.众数
6.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卷九“勾股”中有一测量问题:“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
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这个问题体现了古代对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现有一竖立的木头柱
子,高 4 米,绳索系在柱子上端,牵着绳索退行,当绳索与底面夹角为 75°时绳索未用尽,再退行 4 3米
绳索用尽(绳索与地面接触),则绳索长为( )
A. 3 7米 B. 4 5米 C. 5 2米 D. 16 3米
7.如图,在四面体 中,点 在平面 上的射影是 , ⊥ ,
若 = = 2, = 2 10,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79 B.
7
9
C. 89 D.
8
9
8 ( ) = 2 + .函数 2 + (| | > 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 , ,则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第 1页,共 11页
二、多选题:本题共 3小题,共 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已知 为复数, 为虚数单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5 2 A.若 = 2+ ,则| | = 5 B. | | =
C.若| + 1| = | 1|,则 为纯虚数 D.若| | = 1,则| 2|的最小值为 1
10.连续抛掷一枚硬币两次,事件 表示“第一次硬币正面朝上”,事件 表示“第二次硬币反面朝上”,事
件 表示“两次硬币都正面朝上”,事件 表示“两次硬币朝上的情况不同”,则( )
A. 与 相互独立 B. 与 相互独立 C. 与 相互独立 D. 与 相互独立
11.已知正方体 1 1 1 1的棱长为 2, , , 分别是棱 , 1, 1 1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
A. ⊥ 1
B. 直线 与直线 1 所成角为6
C.三棱锥 5的体积为6
D.过 , , 三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六边形
三、填空题:本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12.若向量 = (2, 1), = ( , 1),且 // ,则 = ______.
13.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均相同的 9 个红球,3 个白球,若干个绿球,每次摇匀后随机摸出一个
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袋中,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后,发现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在 0.4,则袋中约有绿球______
个.
14.在平面四边形 中, , 分别为 , 的中点,若 = 4, = 2,且 = 9,则| | = 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小题,共 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2 分)
在△ 中, 2 = 2 2 + 23 .
(1)求 的值;
(2)若 = 2 6,再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 存在,求△ 的面积.
6
条件①: = 2 7;条件②: = 3;条件③: = 3 .
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Ⅱ)问得 0 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
计分.
第 2页,共 11页
16.(本小题 12 分)
如图,四棱锥 的各个顶点均在球 的表面上,且 = = 4, ⊥ , ⊥平面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求四棱锥 体积的最大值.
17.(本小题 12 分)
某校数学建模社团招聘社长职位分笔试与面试两个环节,在笔试中有两轮答题:第一轮从 类的 5 个问题中
任选两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对,则得 40 分,否则得 0 分;第二轮从 类的 5 个问题中任选两题作答,每答
对 1 题得 30 分,答错得 0 分.若两轮总分不低于 60 分则进入面试环节.小红和小明参加此次招聘活动,已
知小红对 , 类每个问题的答对的概率均为 0.5.在 类的 5 个问题中,小明只能答对 4 个问题,在 类的 5
个问题中,小明每个问题答对的概率都为 0.4.他们回答任一问题正确与否互不影响.
(1)求小明在第一轮得 40 分的概率;
(2)求小红两轮总分得 60 分的概率;
(3)试判断小红和小明谁更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
18.(本小题 12 分)
已知△ 的内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且满足 + 2 ( 3 + ) = 0.
(1)求角 ;
(2)已知△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半径 = 3.
( )作角 的平分线交 于 , = 2,求△ 的面积;
( )若 = + ( , ∈ ),求 +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 12 分)
如图 1,在矩形 中, = 1, = 2, 是边 上的一点,将△ 沿着 折起,使点 到达点
的位置.
第 3页,共 11页
(1)如图 2,若 是 的中点,点 是线段 的中点,求证: //平面 ;
(2)如图 3,若点 在平面 内的射影 落在线段 上.
①求证: ⊥平面 ;
②求点 的位置,使三棱锥 的外接球的体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第 4页,共 11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3.8
14. 6
15.(1)因为 2 = 2 2 + 2 23 ,所以
2 + 2 2 = 3 ,
2+ 2 2 1
由余弦定理得 = 2 = 3,
又因为 ∈ (0, ) 2 2,所以 = 1 cos2 = 3
(2)选择条件①:因为 = 2 6, = 2 7,
1
所以由余弦定理 2 = 2 + 2 2 ,可得 24 = 2 + 28 2 × 3 × 2 7 ,
整理得: 2 4 7 4 7 23 + 4 = 0,此时 = ( 3 ) 4 × 4 < 0,该方程无实数根,
所以条件①使△ 不存在;
2 2
选择条件②:因为 = 2 6, = 3 ,
= 2 6 所以由正弦定理 ,得 2 2 = = 3 3,
3
联立 = 3 3,解得 = 3, = 3 ,
由 2 = 2 2 + 23 ,得 9 = 24
2 + 2 ,即 2 2 15 = 0,解得 = 5 或 = 3(舍),
此时条件②使△ 存在且唯一,符合题意,
第 5页,共 11页
1
所以其面积为2 =
1 2 2
2 × 3 × 5 × 3 = 5 2;
6 3
若选择条件③:因为 = 3 ,所以 = 1 cos
2 = 3 ,
2 6× 3
由正弦定理 = ,得 =
3
= 2 2 = 3,
3
2
由 2 = 2 2 + 3 可得 9 = 24
2 + 2 ,即 2 2 15 = 0,解得 = 5 或 = 3(舍),
此时条件③使△ 存在且唯一,符合题意,
1
所以其面积为2 =
1
2 × 3 × 5 ×
2 2
3 = 5 2.
16.(1)证明:由题,四边形 在球 的一个圆面的圆周上,因此∠ + ∠ = ,
又 ⊥ ,因此∠ = 2,因此 ⊥ ,
由 ⊥平面 , 平面 ,得 ⊥ ,
又 ∩ = , 平面 , 平面 ,
因此 ⊥平面 ,
又 平面 ,因此平面 ⊥平面 .
(2)
作 ⊥ ,由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 平面 ,
可得 ⊥平面 ,
记四棱锥 的体积为 ,
1 1
因此 = 3 = 3 ( △ + △ ),
1 1
而 △ = 2 = 2 × 4 × 4 = 8,
由 ⊥平面 ,因此 ⊥ ,因此 2 + 2 = 2 = 16,
于是 ≤
2+ 2 = 8,当且仅当2 = = 2 2时,取等号,
1由 △ = 2 =
1 = 8 12 ,得 ≤ 4 = 2, △ = 2 ,
第 6页,共 11页
由 ⊥ ,得 32 = 2 = 2 + 2 ≥ 2 ,
于是 1△ = 2 ≤ 8,当且仅当 = = 4 取等号,
因此 = 13 ( △ + △ ) ≤
2 × 16 = 323 3.
32
因此四棱锥 体积的最大值为 3.
17.(1)对 类的 5 个问题进行编号: , , , , ,第一轮从 类的 5 个问题中任选两题作答,
则有{ , , , , , , , , , }共 10 种,
设小明只能答对 4 个问题的编号为: , , , ,
则小明在第一轮得 40 分,有{ , , , , , , }共 6 种,
6 3
则小明在第一轮得 40 分的概率为:10 = 5;
(2)设“两轮总分得 60 分”为事件 ,
“第一轮答错一题得 0 分,第二轮答对两题得 60 分”为事件 ,
“如果第一轮答错两题得 0 分,第二轮答对两题得 60 分”.
则 = + ,
( ) = [0.5 × (1 0.5) + (1 0.5) × 0.5] × 0.5 × 0.5 = 0.125;
( ) = [(1 0.5) × (1 0.5)] × 0.5 × 0.5 = 0.0625
( ) = ( ) + ( ) = 0.125 + 0.0625 = 316;
(3)由(1) 3知,小明在第一轮得 40 分的概率为5,
则小明在第一轮得 0 分的概率为:1 35 =
2
5,
依题意,两人能够晋级复赛,即两轮总积分不低于 60 分
所以如果第一轮答对两题得 40 分,第二轮答对一题得 30 分时,
小红和小明晋级复赛的概率分别为:
1 = 0.5 × 0.5 × [0.5 × (1 0.5) + (1 0.5) × 0.5] = 0.125;
= 32 5 × (0.4 × 0.6 + 0.6 × 0.4) = 0.288;
如果第一轮答对两题得 40 分,第二轮答对两题得 60 分时,
小红和小明晋级复赛的概率分别为:
3 = 0.5 × 0.5 × 0.5 × 0.5 = 0.0625
3
; 4 = 5 × 0.4 × 0.4 = 0.096;
如果第一轮答错一题得 0 分,第二轮答对两题得 60 分时,
第 7页,共 11页
小红和小明晋级复赛的概率分别为:
5 = [0.5 × (1 0.5) + (1 0.5) × 0.5] × 0.5 × 0.5 = 0.125
2
, 6 = 5 × 0.4 × 0.4 = 0.064;
如果第一轮答错两题得 0 分,第二轮答对两题得 60 分时,
小红晋级复赛的概率分别为:
7 = [(1 0.5) × (1 0.5)] × 0.5 × 0.5 = 0.0625;
所以小红晋级复赛的概率为: 1 + 3 + 5 + 7 = 0.375;
小明晋级复赛的概率为: 2 + 4 + 6 = 0.448;
因为 0.448 > 0.375,
所以小明更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
18.(1)因为 + 2 ( 3 + ) = 0,所以 cos( ) + 2 (

3 + ) = 0,
所以 cos( + ) + 2 ( 3 + ) = 0,
整理得到 ( ) + 2 ( 12
3
2 ) = 0,
进而得到 ( ) + 3 = 0,
所以 3 = 0,提取公式 得到 ( 3 ) = 0,
因为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 > 0,可以得到 = 3 ,

又由于 ≠ 0,可以得到 = = 3,

又因为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 3;
(2)( ) 因为 = 3,
所以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 2 = 2 × 3 × 32 = 3,
又因为 是角 的角平分线,所以可以得到∠ = ∠ = 6,
因为 △ = △ + △ ,
1
所以2

3 =
1
2 × 2
1
6 + 2 × 2 6,
第 8页,共 11页
整理得到 3
2 = + . . . . . .①,
2 2 2 2
再根据余弦定理得到 = + = ( + ) 2 9 1,2 2 = 2
进而得到( + )2 = 3 + 9. . . . . .②,
3
根据①②可得 2 24 = 3 + 9,
整理得到( 6)( + 2) = 0,
求得 = 6 或 = 2(舍去),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1 1 3 3 3△ = ;2 3 = 2 × 6 × 2 = 2
( )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 = 2 = 2 由题易知 3,∠ = 2 ,∠ = 2 ,
又因为 = + ( , ∈ ),| | = | | = | | = = 3,
2
所以 = + ,
= +
2
| | | | 2 = | |2 + | | | | 2
整理得到
|

| | | 2 = | | | | 2 + | |2
2 = 1
进而得到 2 ,
2 = 12 +
1 1
化简可得2 + 2 = 2 + 2 ,
故可以求得 + = 2( 2 + 2 ) = 2[cos( 4 3 2 ) + 2 ] = 2(
1
2 2
3
2 2 + 2 ) =
2( 12 2
3
2 2 ) = 2 (2 +
),3
2 5
又因为 ∈ (0, 3 ),所以得到 2 + 3 ∈ ( 3 , 3 ),
所以 cos(2 + 3 ) ∈ [ 1,
1
2 ),
第 9页,共 11页
所以 2 (2 + 3 ) ∈ [ 2,1),
即 + 的取值范围为[ 2,1).
19.(1)如图,取 的中点 ,连接 和 ,则 是△ 的中位线,
所以 // 1且 = 2 ,
// = 1又 且 2 ,
所以 // 且 = ,
所以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 ,
又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2)①由 ⊥平面 , 平面 ,得 ⊥ ,
又已知 ⊥ ,且 , 是平面 内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 ⊥平面 .
②,由①知 ⊥平面 ,又 平面 ,
所以 ⊥ ,所以△ 是 △,
由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 是 △.
如图,取 的中点 ,则点 到三棱锥 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
所以 是三棱锥 外接球的球心.
如图,过点 作 ⊥ 于 ,连 和 ,
第 10页,共 11页
因为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又 , 是平面 内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 ⊥平面 ,又 平面 ,所以 ⊥ ,
由 ⊥ 和翻折关系知 ⊥ ,所以 , , 三点共线,且 ⊥ ,
设 = = (0 < ≤ 2),则 = 1 + 2 , = = ,
1+ 2
2
又 2
2
= 1+ ,所以 = = ,
2
= 2 2 = 1 , = =
1+

= 1 ,
1+ 2 1+ 2
由 > ,得 1 < ≤ 2,
2 2
所以 2 = 2 2 = 1 1 1 1 2 = 2 , = 2 ,
2 2
所以 2 = 2 + 2 = 1 + (2 1 )2 = 5 4 = 5 4 2 2 ,
2 = 2 + 2 = 5 4+ 12 = 6 4 ,
4
因为 ( ) = 6 在 1 < ≤ 2 时单调递增,
所以 = 2 时, 2 = ( )有最大值 (2) = 4,
此时,点 位于点的 位置,
所以 2 = = 2, = 1 = 4 , 3 = 4 3 3.
4
所以点 位于点的 时,三棱锥 外接球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 3.
第 11页,共 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