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 青州市校级月考)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秋 赤峰期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 金安区校级二模)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秋 龙凤区校级月考)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5.(2024 广东模拟)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B.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C.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6.(2024秋 新津区校级月考)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7.(2024 海南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 海南模拟)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2024秋 江津区校级月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2024秋 肇庆期末)中国近代以来,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未能登上历史舞台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 浙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B.根本变革生产关系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D.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12.(2024 湖南)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 北京)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春 岱岳区校级期末)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 西安模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了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将这一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②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③“一化三改”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16.(2024 常州学业考试)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7.(2024秋 沈河区校级月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一化三改”。“一化三改”中的“一化”是指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工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C.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18.(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期末)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始终能成功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 )①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②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③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自我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4春 朝阳区校级期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系列节目,有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1958年国营738厂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电子计算机的制造工作等。这里提及的节目,最适合用于说明(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B.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20.(2024 安化县校级模拟)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以“壮丽75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新课预习衔接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秋 青州市校级月考)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奋斗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②说法错误,奋斗能解决而不是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③说法错误,理想不能摆脱条件制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2.(2024秋 赤峰期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年“一化三改造”的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解答】①不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不合题意,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3.(2024 金安区校级二模)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解答】①③正确,从1956﹣2022年,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可见,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表现,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②错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④错误,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4.(2024秋 龙凤区校级月考)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解答】③应排第一位,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①应排第二位,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应排第三位,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②应排第四位,1949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故选:A。【点评】对于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推导的第一项或者先确定最后一项,并要注意每一项之间的因果联系。5.(2024 广东模拟)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B.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C.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2)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解答】AB错误,半殖民地社会强调民族矛盾,要求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C正确,半封建涉及阶级矛盾,需要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D错误,半封建强调“阶级矛盾”,不是中外矛盾;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传导类试题,此类题解答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6.(2024秋 新津区校级月考)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分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 )生产力的状况(包括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性质和形式。①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质的阶段上,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每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②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2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既是决定的因素,又是最革命的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②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 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③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原来的、业已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生产关系。所以,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的必然。【解答】ABC错误,D正确,生产力发展排在第一,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私有制产生排在第二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阶级产生排在第三位,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一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国家产生排在第四位,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座、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正确顺序为: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传导类题目,传导类题目要先明确材料的主旨,然后注意箭头箭头的传导顺序,更要注意前后的因果联系,有无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排除错误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2024 海南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内容:①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答】①说法错误,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地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②说法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地问题。③说法错误,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说法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8.(2024 海南模拟)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解答】①不合题意,该项不是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马克思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③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错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9.(2024秋 江津区校级月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的主体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3)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思考,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4)中共八大认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答】①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旨在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并不涉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③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0.(2024秋 肇庆期末)中国近代以来,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未能登上历史舞台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强大。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他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2)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封建势力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4)归根结底,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解答】①错误,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经济已经被强行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且该选项不是设问的原因;②④正确,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附庸而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中国封建势力根深蒂固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③错误,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选项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11.(2024 浙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B.根本变革生产关系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D.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2.(2024 湖南)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①③符合题意,“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歌开了新的一页”,这说明新中国约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说明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不合题意,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④不合题意,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3.(2024 北京)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1)成就: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2)意义: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解答】①②正确,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可知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③错误,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④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14.(2024春 岱岳区校级期末)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1)成就: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方面)。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农业方面)。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方面)。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教方面)。(2)意义: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解答】①错误,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②③符合题意,“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④不合题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与材料无关。故选:C。【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15.(2024 西安模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了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将这一过程经历的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②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③“一化三改”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提出: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内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4)实施效果: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解答】①排在第一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③排在第二位,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排在第三位,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②排在第四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④→②。故选:B。【点评】本题为传导类客观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首先要注意起点是否正确,题干设问的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此类题中的推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16.(2024 常州学业考试)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③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解答】①正确,②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正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④错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但社会主义革命仅是革命路径,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17.(2024秋 沈河区校级月考)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一化三改”。“一化三改”中的“一化”是指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工业的社会主义合作化C.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分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解答】A正确BCD不合题意,根据教材知识,“一化三改”指的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简单的选择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考生根据书本知识选择即可。18.(2024秋 五华区校级期末)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始终能成功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 )①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②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③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自我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实现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2)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实现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1)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改革的重点: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3)新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4)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解答】①③正确,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可知中国共产党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的表现;②错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的说法错误;④错误,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过程要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以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19.(2024春 朝阳区校级期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系列节目,有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1958年国营738厂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国产电子计算机的制造工作等。这里提及的节目,最适合用于说明(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B.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解答】A符合题意,“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系列节目,有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所取得的成就;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第一》系列节目内容并不能说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不符合题意,195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不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并不是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运用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20.(2024 安化县校级模拟)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以“壮丽75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解答】①不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而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②④符合题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些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③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