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教案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大象》是该教材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欣赏课。此曲为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第五首,生动幽默,展现大象笨拙步伐与滑稽舞姿。乐曲采用bE大调,三拍子和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差,需教师耐心引导。教学中要从歌曲情绪入手,打动学生情感,采用启发等方式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及时管控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感受低音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体会不同乐器在乐曲中的独特表现力。2. 感知乐曲中所表现的大象形象,理解音乐如何塑造动物特征。艺术表现1. 准确跟着音乐做三拍子的律动,把握节奏的韵律。2. 能用动作生动表现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创意实践1. 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对乐曲进行个性化表演。2. 尝试使用课堂乐器为乐曲增添独特的演奏效果。文化理解1. 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鉴赏能力。2. 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情绪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三拍子的律动,跟随音乐准确表现节奏。2. 深刻体会低音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3. 生动表现出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难点1.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和课堂乐器完美表演乐曲。2. 理解乐曲的带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3. 从音乐中感受大象的特征并通过表演展现。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课堂乐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激趣导入 引导交流(1) 热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动物园就像一个充满奇妙的魔法世界,里面住着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个神奇的地方参观呀?”以亲切的语气和生动的描述引发学生兴趣。(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给予积极的回应,如点头、微笑等。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拓展,丰富学生对动物园的认知。(3) 接着提问:“在这个动物园里,肯定有一些动物特别吸引你们,能和老师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还有喜欢它们的原因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4) 仔细聆听学生分享喜欢动物的原因,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动物的特点。(5) 当学生分享完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它就是大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和大象有关的乐曲。”(6) 工整地在黑板上书写《大象》两个大字,同时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感受。(7) 播放乐曲时,提醒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想象大象的样子。(8) 乐曲播放结束后,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询问他们初步的感受。 1. 积极回答是否去过动物园的问题。2. 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园动物及原因。3. 安静聆听乐曲,想象大象形象。4. 简单表达对乐曲的初步感受。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描述清晰:☆☆☆参与热情:☆☆☆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交流动物园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初听感受(1) 播放乐曲后,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一想,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首乐曲表现了大象怎样的形象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 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观察得真仔细”等。(3)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乐曲生动地表现出大象笨拙而沉重的形象。(4) 提问:“在这首乐曲中,你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音色。(5) 当学生回答后,详细介绍这首作品是由低音提琴和钢琴所演奏的。(6) 展示低音提琴和钢琴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这两种乐器的外观特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7) 再次提问:“那你们觉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感受音色。(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指出低音提琴音色比较低沉柔和,钢琴的音色非常清晰明亮,音色非常丰富多彩。 节拍学习(1) 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节拍,提问:“通过聆听,大家感受一下这首作品是几几拍呢?”(2) 当学生回答后,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详细讲解这是一首三拍子歌曲。(3)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比如可以用拍手、跺脚的方式示范。(4) 带领学生一起打三拍子的节奏,先慢后快,让学生逐渐掌握。(5) 强调三拍子的韵律感,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美妙。(6) 让学生自己练习打节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7)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打节奏,给予表扬和鼓励。(8) 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跟着乐曲打节奏,巩固学习效果。 分段欣赏(1) 介绍乐曲结构,告诉学生这首乐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2) 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部分音乐中,你们觉得大象在做什么?它是怎样走路的?心情是怎样的?”(3)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4) 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在钢琴演奏的数小节引子旋律之后,低音提琴演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塑造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大象在舞蹈的形象。(5) 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如模仿大象走路、摇晃身体等。(6) 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造独特的动作表现大象。(7) 巡视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8)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动作,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中段欣赏(1) 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提问:“这段主题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想象大象在干什么?”(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对比两段音乐的差异。(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4) 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5) 带领学生哼唱这部分音乐,感受旋律的优美。(6) 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大象在这部分音乐中的状态。(7) 巡视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8)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再现段欣赏(1) 播放乐曲的第三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音乐。(2) 当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部分音乐是重复了主题A。(3) 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巩固对主题的认识。(4)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再现结构,体会音乐的循环之美。(5) 鼓励学生在动作上更加熟练和自信。(6) 巡视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7)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8) 最后,完整地播放乐曲,让学生再次感受整首乐曲的魅力。 1. 聆听音乐,想象画面并回答问题。2. 观察乐器图片,感受乐器音色特点。3. 学习三拍子节奏,跟着音乐打节拍。4. 分段欣赏乐曲,用动作表现大象形象。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音色感受:☆☆☆形象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欣赏、讲解乐器音色、学习节拍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鼓励表演(1) 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到了大家展示自己的时刻啦,谁愿意上台边唱歌边做声势动作,把大象的形象展现给大家看呢?”用充满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2) 当有学生举手时,热情地邀请学生上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真勇敢,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表现得很棒”。(3) 为上台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如调整话筒、整理服装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4) 在学生表演时,认真观看,用眼神和微笑给予鼓励,同时提醒其他学生安静欣赏。(5) 学生表演结束后,带头鼓掌,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6)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如动作很有创意、节奏把握得很好等,再提出一些建议,如可以在表情上更加丰富等。(7) 邀请其他学生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8) 鼓励更多的学生上台表演,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1. 积极举手,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2. 上台边唱歌边做声势动作,展示大象形象。3. 认真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4. 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任务 表演自信:☆☆☆动作创意:☆☆☆节奏把握:☆☆☆设计意图 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能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认识音长(1) 生动地对学生说:“同学们,音乐就像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的音符就像小精灵一样,有长有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音的长短。”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2)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音的长短概念,如可以用拍手的快慢来表示。(3) 邀请学生模拟音的长短,如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4) 让学生自己创造不同音长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5) 展示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让学生用音的长短来表现。(6)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7)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节奏型,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8)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视频欣赏(1) 对学生说:“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在视频中感受音的长短变化。”激发学生的期待。(2) 播放与音的长短相关的视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和聆听。(3)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欣赏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音的长短在视频中是怎样体现的?”引导学生思考。(4)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和补充。(5) 再次强调音的长短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6) 让学生结合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的长短带来的不同感受。(7)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描述,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更加关注音的长短变化。 1. 模拟音的长短,创造节奏型。2. 欣赏视频,感受音的长短变化。3. 表达对视频的感受。4. 分享对音的长短的理解。评价任务 模拟准确:☆☆☆感受深刻:☆☆☆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音的长短和欣赏视频,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课堂总结 引导回顾(1) 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如学会了三拍子的律动、感受了乐器的音色等。(3) 认真倾听学生的分享,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强调,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4) 再次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5)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欣赏音乐,发现音乐的美。(6) 对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家在这节课中都表现得非常棒,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表演今天学到的内容。(8) 与学生道别,期待下一次的音乐之旅。 1. 回顾课堂内容,分享收获。2. 聆听老师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3. 接受老师的鼓励和表扬。4. 记住课后作业。评价任务 回顾全面:☆☆☆收获明确:☆☆☆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地演唱《大象》乐曲,给家人听。2. 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大象形象,录制小视频。3. 与家长一起讨论音的长短,并举例说明。拓展作业1. 尝试用其他乐器模仿低音提琴和钢琴的音色。2. 创作一段与大象有关的小故事,并用音乐表现出来。3. 收集一些其他表现动物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大象》低音提琴:低沉柔和钢琴:清晰明亮三拍子:强、弱、弱带再现单三部曲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在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交流动物园的经历,让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2. 采用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特点,学生能够较好地感受乐曲中大象的形象,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达到了教学目标。3. 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在精彩演绎和拓展思路环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展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展示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 在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带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时,方法还不够直观和形象,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3.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思路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讨论和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