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大象》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大象》是该教材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欣赏课。此曲为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第五首,生动幽默,展现大象笨拙步伐与滑稽舞姿。乐曲采用bE大调,三拍子和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差,需教师耐心引导。教学中要从歌曲情绪入手,打动学生情感,采用启发等方式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及时管控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低音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体会不同乐器在乐曲中的独特表现力。
2. 感知乐曲中所表现的大象形象,理解音乐如何塑造动物特征。
艺术表现
1. 准确跟着音乐做三拍子的律动,把握节奏的韵律。
2. 能用动作生动表现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
创意实践
1. 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对乐曲进行个性化表演。
2. 尝试使用课堂乐器为乐曲增添独特的演奏效果。
文化理解
1. 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 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三拍子的律动,跟随音乐准确表现节奏。
2. 深刻体会低音提琴与钢琴的音色特点。
3. 生动表现出大象在音乐中的形象。
难点
1. 用恰当的肢体动作和课堂乐器完美表演乐曲。
2. 理解乐曲的带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
3. 从音乐中感受大象的特征并通过表演展现。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课堂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引导交流
(1) 热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动物园就像一个充满奇妙的魔法世界,里面住着各种各样可爱的动物,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个神奇的地方参观呀?”以亲切的语气和生动的描述引发学生兴趣。
(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给予积极的回应,如点头、微笑等。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拓展,丰富学生对动物园的认知。
(3) 接着提问:“在这个动物园里,肯定有一些动物特别吸引你们,能和老师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还有喜欢它们的原因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 仔细聆听学生分享喜欢动物的原因,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动物的特点。
(5) 当学生分享完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它就是大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和大象有关的乐曲。”
(6) 工整地在黑板上书写《大象》两个大字,同时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感受。
(7) 播放乐曲时,提醒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想象大象的样子。
(8) 乐曲播放结束后,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询问他们初步的感受。 1. 积极回答是否去过动物园的问题。
2. 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园动物及原因。
3. 安静聆听乐曲,想象大象形象。
4. 简单表达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描述清晰:☆☆☆
参与热情:☆☆☆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交流动物园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的欣赏学习做好铺垫。
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初听感受
(1) 播放乐曲后,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一想,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首乐曲表现了大象怎样的形象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观察得真仔细”等。
(3)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乐曲生动地表现出大象笨拙而沉重的形象。
(4) 提问:“在这首乐曲中,你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音色。
(5) 当学生回答后,详细介绍这首作品是由低音提琴和钢琴所演奏的。
(6) 展示低音提琴和钢琴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这两种乐器的外观特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7) 再次提问:“那你们觉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感受音色。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指出低音提琴音色比较低沉柔和,钢琴的音色非常清晰明亮,音色非常丰富多彩。 节拍学习
(1) 播放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节拍,提问:“通过聆听,大家感受一下这首作品是几几拍呢?”
(2) 当学生回答后,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详细讲解这是一首三拍子歌曲。
(3)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比如可以用拍手、跺脚的方式示范。
(4) 带领学生一起打三拍子的节奏,先慢后快,让学生逐渐掌握。
(5) 强调三拍子的韵律感,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美妙。
(6) 让学生自己练习打节奏,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7)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打节奏,给予表扬和鼓励。
(8) 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跟着乐曲打节奏,巩固学习效果。 分段欣赏
(1) 介绍乐曲结构,告诉学生这首乐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2) 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部分音乐中,你们觉得大象在做什么?它是怎样走路的?心情是怎样的?”
(3)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4) 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在钢琴演奏的数小节引子旋律之后,低音提琴演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塑造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大象在舞蹈的形象。
(5) 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如模仿大象走路、摇晃身体等。
(6) 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造独特的动作表现大象。
(7) 巡视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8)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动作,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中段欣赏
(1) 播放乐曲的第二部分,提问:“这段主题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你能想象大象在干什么?”
(2)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对比两段音乐的差异。
(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4) 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5) 带领学生哼唱这部分音乐,感受旋律的优美。
(6) 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大象在这部分音乐中的状态。
(7) 巡视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8)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再现段欣赏
(1) 播放乐曲的第三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音乐。
(2) 当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部分音乐是重复了主题A。
(3) 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巩固对主题的认识。
(4)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再现结构,体会音乐的循环之美。
(5) 鼓励学生在动作上更加熟练和自信。
(6) 巡视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7)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8) 最后,完整地播放乐曲,让学生再次感受整首乐曲的魅力。 1. 聆听音乐,想象画面并回答问题。
2. 观察乐器图片,感受乐器音色特点。
3. 学习三拍子节奏,跟着音乐打节拍。
4. 分段欣赏乐曲,用动作表现大象形象。
评价任务 节奏准确:☆☆☆
音色感受:☆☆☆
形象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欣赏、讲解乐器音色、学习节拍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特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鼓励表演
(1) 微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到了大家展示自己的时刻啦,谁愿意上台边唱歌边做声势动作,把大象的形象展现给大家看呢?”用充满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
(2) 当有学生举手时,热情地邀请学生上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真勇敢,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表现得很棒”。
(3) 为上台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如调整话筒、整理服装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4) 在学生表演时,认真观看,用眼神和微笑给予鼓励,同时提醒其他学生安静欣赏。
(5) 学生表演结束后,带头鼓掌,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
(6)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如动作很有创意、节奏把握得很好等,再提出一些建议,如可以在表情上更加丰富等。
(7) 邀请其他学生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8) 鼓励更多的学生上台表演,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1. 积极举手,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
2. 上台边唱歌边做声势动作,展示大象形象。
3. 认真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
4. 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任务 表演自信:☆☆☆
动作创意:☆☆☆
节奏把握:☆☆☆
设计意图 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能力。
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认识音长
(1) 生动地对学生说:“同学们,音乐就像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的音符就像小精灵一样,有长有短。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音的长短。”用形象的比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音的长短概念,如可以用拍手的快慢来表示。
(3) 邀请学生模拟音的长短,如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让学生自己创造不同音长的组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 展示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让学生用音的长短来表现。
(6)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7)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节奏型,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8)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视频欣赏
(1) 对学生说:“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视频,在视频中感受音的长短变化。”激发学生的期待。
(2) 播放与音的长短相关的视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和聆听。
(3)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欣赏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音的长短在视频中是怎样体现的?”引导学生思考。
(4)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和补充。
(5) 再次强调音的长短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6) 让学生结合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的长短带来的不同感受。
(7)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描述,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
(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更加关注音的长短变化。 1. 模拟音的长短,创造节奏型。
2. 欣赏视频,感受音的长短变化。
3. 表达对视频的感受。
4. 分享对音的长短的理解。
评价任务 模拟准确:☆☆☆
感受深刻:☆☆☆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认识音的长短和欣赏视频,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课堂总结 引导回顾
(1) 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如学会了三拍子的律动、感受了乐器的音色等。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分享,对学生的收获进行总结和强调,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
(4) 再次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5)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欣赏音乐,发现音乐的美。
(6) 对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家在这节课中都表现得非常棒,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表演今天学到的内容。
(8) 与学生道别,期待下一次的音乐之旅。 1. 回顾课堂内容,分享收获。
2. 聆听老师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3. 接受老师的鼓励和表扬。
4. 记住课后作业。
评价任务 回顾全面:☆☆☆
收获明确:☆☆☆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完整地演唱《大象》乐曲,给家人听。
2. 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大象形象,录制小视频。
3. 与家长一起讨论音的长短,并举例说明。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其他乐器模仿低音提琴和钢琴的音色。
2. 创作一段与大象有关的小故事,并用音乐表现出来。
3. 收集一些其他表现动物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大象》
低音提琴:低沉柔和
钢琴:清晰明亮
三拍子:强、弱、弱
带再现单三部曲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例如,在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交流动物园的经历,让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 采用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特点,学生能够较好地感受乐曲中大象的形象,并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达到了教学目标。
3. 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在精彩演绎和拓展思路环节,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展现出了一定的创造力。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展示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在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带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时,方法还不够直观和形象,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思路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讨论和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