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月饼》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打月饼》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打月饼》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打月饼》是冀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以中秋节打月饼传统习俗为主题。教材有月饼图片展示、制作步骤介绍与美术作品欣赏,能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美术创作兴趣,在教材体系中丰富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艺术表达内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简单的图形认知和色彩感知知识经验,在生活中对中秋节和月饼有一定了解。但他们身心发展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创意表达和美术技能运用上有困难。教学中可通过直观展示、实践体验等方式,突破学生在创意激发和技能掌握上的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观察月饼的形状、颜色和图案,感受月饼的美。
2. 体会优秀月饼美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提升审美感受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用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表现月饼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流畅线条、鲜艳颜色等美术语言,创作月饼作品。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月饼作品。
2. 尝试用独特方法表现月饼,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秋节打月饼的文化传统和意义。
2.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月饼的基本形状,学会用多种方法装饰月饼。
2. 熟练运用美术形式,如绘画、手工等表现月饼。
3. 深入了解中秋节打月饼的文化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难点
1. 有效激发学生创意,让其设计出独特且富有个性的月饼。
2.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准确表达对中秋节的情感和理解。
3. 帮助学生克服美术技能运用的困难,提升作品质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月饼图片、视频、实物,绘画工具,橡皮泥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营造节日氛围
(1) 教师提前在教室播放一段欢快的中秋节音乐,如《花好月圆夜》,让悠扬的旋律充满教室,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2) 同时,在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些精美的中秋节图片,有皎洁的月亮、各式各样的月饼、绚丽的花灯等,吸引学生的目光。
(3) 教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看到这些漂亮的图片,你们能想到哪个节日呀?”引导学生说出“中秋节”。
(4) 接着教师继续说:“中秋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呢,谁能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习俗?”鼓励学生积极分享。
(5) 当学生提到打月饼习俗时,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你们知道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6) 教师展示一个精美的月饼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打月饼》,走进月饼的世界。”
(7)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月饼在中秋节的重要地位,如象征团圆等。
(8) 再次强调本节课要学习打月饼相关知识和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聆听音乐,观看图片,感受节日氛围。
2. 积极回答教师关于节日和习俗的问题。
3. 观察月饼实物,产生学习兴趣。
4. 期待了解打月饼的知识和创作月饼作品。
评价任务 氛围感受:☆☆☆
问题回答:☆☆☆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和实物,创设浓厚的节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打月饼。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中秋节习俗,为后续了解打月饼文化做铺垫。
观察月饼 引导观察分析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月饼图片,有圆形、方形、八角形等,问学生:“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月饼,它们都有什么形状呀?”
(2) 展示月饼颜色丰富的图片,如金黄色的表皮、五颜六色的馅料等,让学生描述看到的颜色,说:“大家来说说,这些月饼是什么颜色的呢?”
(3) 接着展示月饼上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花好月圆等,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特点,提问:“月饼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之处呀?”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月饼特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讨论内容。
(5)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6) 再次强调月饼形状、颜色和图案的多样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7) 展示一些特殊造型的月饼,如卡通形状的月饼,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
(8)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形状、颜色和图案的月饼所传达的寓意。 1. 认真观察课件展示的月饼图片。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3. 代表小组发言,总结月饼特点。
4. 思考月饼形状、颜色和图案的寓意。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讨论参与:☆☆☆
总结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丰富的月饼图片,让学生全面观察月饼的形状、颜色和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深学生对月饼特点的理解,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 活动一:认识制作步骤 展示讲解过程
(1) 教师通过课件依次展示月饼制作过程的图片,从和面开始,详细介绍:“同学们,首先要把面粉、水等材料混合在一起,揉成光滑的面团。”
(2) 展示包馅步骤的图片,说:“接着把面团分成小块,擀成薄片,包入喜欢的馅料。”
(3) 展示压模步骤,解释:“包好馅后,把面团放入模具中,压出漂亮的形状。”
(4) 展示烘烤步骤,强调:“最后把压好的月饼放入烤箱,烤至金黄色就大功告成啦。”
(5) 再次完整播放一遍制作过程图片,让学生整体回顾。
(6) 教师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哪个步骤你觉得最有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7) 介绍制作月饼可能用到的工具,如擀面杖、模具等,展示实物让学生认识。
(8) 可以简单提及不同种类月饼制作过程的一些差异。
小组交流讨论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现在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想制作什么样的月饼。”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馅料、形状和图案。
(3)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引导和建议。
(4)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5) 对各小组的想法进行肯定和点评,如“这个小组的想法很有创意,用水果做馅料一定很美味。”
(6)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馅料、形状和图案组合的可能性。
(7) 可以举例说明一些独特的月饼组合,拓宽学生的思路。
(8) 强调制作月饼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1. 观看图片,了解月饼制作步骤。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想制作的月饼。
3. 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想法。
4. 思考不同月饼组合的可能性。
评价任务 过程理解:☆☆☆
讨论参与:☆☆☆
想法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为后续的创意设计提供思路。
欣赏月饼的美术作品 活动二:感受作品魅力 展示优秀作品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月饼的优秀美术作品,如色彩鲜艳的绘画月饼、造型逼真的手工月饼等。
(2)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整体效果,说:“同学们,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3) 分析作品的创意,如有的作品把月饼设计成卡通人物的样子,问学生:“这个作品的创意在哪里呀?”
(4) 讲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如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手工作品中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技巧。
(5) 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细节,如月饼上的花纹、表情等,提问:“从这些细节中,你能发现什么?”
(6) 再次强调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对作品的重要性。
(7) 展示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感受风格的多样性。
(8) 可以对比不同作品,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小组交流评价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
(2) 鼓励学生从创意、表现手法、色彩等方面评价作品。
(3)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评价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4)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讨论的评价结果。
(5) 对各小组的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更深入的评价建议。
(6) 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的优点,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参考。
(7) 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优秀作品的一些创意或表现手法。
(8) 强调欣赏作品对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的作用。 1. 欣赏课件展示的美术作品。
2. 参与小组讨论,评价作品。
3. 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评价结果。
4. 学习优秀作品优点,准备用于自己的创作。
评价任务 作品欣赏:☆☆☆
讨论评价:☆☆☆
优点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优秀的月饼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小组交流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经验。
学习表现月饼的方法 活动三:掌握表现技巧 课件演示步骤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用绘画表现月饼的步骤,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代表月饼的形状,说:“同学们,我们先画一个大大的圆形。”
(2) 接着在圆形内添加图案,如简单的花纹,讲解:“然后在月饼上画上漂亮的图案。”
(3) 展示用彩笔上色的过程,强调颜色搭配,说:“选择鲜艳的颜色,让月饼更漂亮。”
(4) 展示用手工制作月饼的步骤,如用橡皮泥制作,先把橡皮泥揉成圆形,说:“用橡皮泥做月饼,先揉出一个圆。”
(5) 展示用工具压出花纹的过程,解释:“用模具或工具在橡皮泥上压出花纹。”
(6) 再次完整演示一遍绘画和手工制作月饼的步骤,让学生整体把握。
(7) 强调绘画和手工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线条要流畅、手工制作要精细。
(8) 可以展示一些制作失败的案例,让学生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教师示范指导
(1) 教师在黑板上亲自示范绘画月饼,边画边详细讲解,如“画线条时要轻轻用力,这样线条才流畅。”
(2) 示范手工制作月饼,如用剪刀剪出形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如月饼边缘的处理。
(4) 展示不同的装饰方法,如用贴纸、亮片等装饰月饼。
(5) 让学生观察示范过程,提问:“大家看清楚了吗?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老师。”
(6) 再次强调美术语言的运用,如色彩、形状等。
(7)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示范的速度和难度。
(8)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1. 观看课件演示和教师示范。
2.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3. 提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准备进行模仿练习。
评价任务 步骤理解:☆☆☆
示范观察:☆☆☆
疑问提出:☆☆☆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用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表现月饼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和细节处理,帮助学生提高作品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后续的创作实践做好准备。
创意启发 展示创意作品
(1) 教师展示一些创意十足的月饼作品,如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月饼,像用彩色纸折成的月饼,说:“同学们,看看这些特别的月饼,是用废旧材料做的。”
(2) 展示用手指画表现的月饼,上面有可爱的指纹图案,说:“这是用手指画的月饼,很有趣吧。”
(3) 分析这些创意作品的独特之处,如材料的选择、表现方式的创新。
(4) 提问学生:“从这些作品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5) 展示更多不同创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6) 强调创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7) 可以让学生猜猜这些创意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8)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传统思维。
小组头脑风暴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头脑风暴,说:“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可以用哪些独特的方法表现月饼。”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如用树叶拼贴月饼。
(3) 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4)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讨论的创意想法。
(5) 对各小组的创意想法进行点评和鼓励,如“这个想法很新颖,老师期待你的作品。”
(6)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意,如考虑材料的可行性。
(7) 可以提供一些创意方向的提示,如结合其他节日元素。
(8) 强调团队合作在创意启发中的作用。 1. 欣赏创意作品,思考启发。
2. 参与小组头脑风暴,分享创意想法。
3. 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小组创意。
4. 完善自己的创意想法。
评价任务 创意启发:☆☆☆
讨论参与:☆☆☆
想法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创意十足的月饼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认识到创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小组头脑风暴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设计富有个性的月饼作品提供创意支持。
创作实践 提出创作要求
(1) 教师明确提出创作要求,说:“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幅月饼的作品。”
(2) 强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3) 提出作品要体现创意和个性,如设计独特的图案、选择特别的材料。
(4) 提醒学生注意美术技能的运用,如线条、颜色等。
(5) 规定创作时间,让学生合理安排。
(6) 展示一些优秀作品的标准,如构图合理、色彩协调。
(7) 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小提示,如参考之前欣赏的作品。
(8)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巡视指导
(1) 学生开始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创作情况。
(2)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如指导绘画技巧、提供材料使用方法。
(3) 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创意,不要轻易放弃。
(4)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如“你的颜色搭配很有想法。”
(5) 提醒学生注意创作时间,合理安排进度。
(6) 对于小组合作的学生,引导他们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7) 可以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创作片段,激励其他学生。
(8) 不断强调创意和个性的重要性,让学生的作品更有特色。 1. 明确创作要求,选择表现形式。
2. 开始创作实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遇到困难向教师寻求帮助。
4. 参考教师的建议,完善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要求理解:☆☆☆
创作投入:☆☆☆
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创作要求,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创作,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品展示与评价 组织作品展示
(1)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说:“大家把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让我们一起欣赏。”
(2) 帮助学生布置作品,让展示区更加美观。
(3) 引导学生有序参观展示区,说:“同学们,排好队,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
(4) 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作品。
(5) 可以在展示区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投票选出最喜欢的作品。
(6) 强调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优点。
(7) 展示过程中,再次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安静和秩序。
(8) 可以拍照记录作品展示的瞬间。
开展评价活动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先让学生自我评价,说:“请大家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创意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
(3) 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说:“你觉得他的作品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建议?”
(4) 引导学生从创意、表现手法、色彩等方面评价。
(5)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如“大家都很用心,作品都很有特色。”
(6) 提出改进的建议,如“如果颜色再丰富一些,作品会更精彩。”
(7) 可以颁发一些小奖品,如创意奖、表现奖等,激励学生。
(8) 强调评价是为了相互学习和提高。 1. 将作品展示在展示区,参观他人作品。
2. 进行自我评价,客观说出作品优缺点。
3. 互相评价作品,提出优点和建议。
4. 倾听教师总结和建议,明确改进方向。
评价任务 展示有序:☆☆☆
评价客观:☆☆☆
建议接纳:☆☆☆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分享创作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评价活动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的总结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拓展延伸 引导文化传承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文化传统呢?”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与家人一起制作月饼、参加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3)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当地中秋节的特色活动。
(4) 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5) 提出可以用美术作品记录中秋节的活动。
(6)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7) 可以展示一些用美术作品传承文化的案例。
(8)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传承更多的传统文化。
布置课后作业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说:“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你在课堂上创作的作品,讲述中秋节的故事。”
(2) 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用美术的方式表现中秋节的元素,如制作手抄报。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使用工具时。
(5) 可以提供一些制作手抄报的资料和方法。
(6) 强调作业要体现自己的创意和对中秋节的理解。
(7) 可以让学生将课后作品带到学校分享。
(8) 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1. 思考传承中秋节文化的方式。
2. 与家人分享作品,讲述中秋节故事。
3. 课后用美术方式表现中秋节元素。
4. 准备将课后作品带到学校分享。
评价任务 文化思考:☆☆☆
作业理解:☆☆☆
创意体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后,进一步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课堂上创作的月饼作品,并生动讲述中秋节的故事。
2. 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一次与家人制作月饼的过程。
3. 收集一些不同种类月饼的图片,制作一个小画册。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立体的月饼作品。
2. 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展示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
3.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中秋节和本次美术课的感受。
板书设计
《打月饼》
一、月饼特点
形状:圆形、方形等
颜色:金黄、多彩等
图案:传统、创意等
二、制作过程
和面 - 包馅 - 压模 - 烘烤
三、表现方法
绘画:线条、色彩
手工:材料、技巧
四、创意方向
独特材料、新颖造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直观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打月饼和美术创作的浓厚兴趣。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交流、分享想法,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效果良好,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的总结和点评也帮助学生明确了改进方向。
不足之处
1. 在创意启发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创意不够丰富。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启发方法。
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环节有些仓促,学生对中秋节文化传承的思考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
3.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