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色彩小分队》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色彩小分队》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色彩小分队》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初步认识色彩和感受色彩组合美的基础上,提出“组建色彩小分队,让它为绘画服务”的新任务。教材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和艺术中的色彩搭配,结合实践与创意表达,助其更好理解和运用色彩。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初步色彩认知,但对色彩搭配和运用较陌生。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欢直观形象事物。学习中,可能难把握色彩搭配协调性和合理性。教学中,可多展示实例,引导观察和实践,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受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的美,增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体会不同色彩组合带来的不同情绪和联想。
艺术表现
1. 学会用色块并置或勾线填色的方法进行色彩创作。
2. 能用指定的色彩组合画出祖国美丽的山河。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为蝴蝶、小鸟等形象进行色彩设计。
2. 尝试用不同色彩组合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文化理解
1. 了解马蒂斯和王希孟作品的色彩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之美。
2. 增强对中国传统绘画色彩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验自然界中绚烂多彩的色彩组合,增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认识到恰当的色彩搭配对于提升事物美感的重要作用。
3. 学会用指定的色彩组合进行绘画创作。
难点
1. 理解不同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的特点和意图。
2. 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出色彩协调、富有创意的作品。
3. 准确把握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韵味和特色。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材料、小空白卡片、色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导入 分享作业
(1) 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包含至少两种颜色的美丽景致,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呀?”
(2) 当学生分享时,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眼神交流和鼓励的微笑。
(3)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观察和表达,如“你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也很生动,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你发现的美景”。
(4) 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和学习,提问“其他同学觉得他发现的景致哪里最吸引你呢?”
(5) 总结学生的分享,强调生活中色彩的丰富和美丽,说:“大家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有漂亮的色彩组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探索色彩的魅力。”
(6) 通过PPT展示一些色彩绚丽的生活场景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7) 展示课题“色彩小分队”,用生动的语言解释课题,比如“今天我们要组建色彩小分队,让它们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8)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告知学生:“在这节课里,我们要在认识色彩和感受色彩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和创意表达,用指定的颜色画一画祖国美丽的山河。” 1. 积极举手,分享自己记录的美丽景致。
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
3. 思考老师的提问,参与互动。
4. 对展示的图片表现出兴趣。
评价任务 分享积极:☆☆☆
倾听认真:☆☆☆
互动良好:☆☆☆
设计意图 通过分享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色彩,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知识讲解 自然色彩观察
(1) 过渡语:“同学们,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而且搭配得非常好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然后展示花朵和观赏鱼的图片。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大家看看这些花朵,它们都有哪些颜色呀?这些颜色是怎么搭配在一起的呢?”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如“你说得很对,这朵花的红色和黄色搭配在一起,让花朵看起来更加鲜艳了”。
(4) 总结自然界中色彩搭配的特点,说:“自然界中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自然,不同的颜色相互衬托,让事物更加美丽。”
(5)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类似色彩搭配,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像这样色彩搭配好看的事物呢?”
(6) 再次强调观察自然界色彩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色彩搭配”。
(7)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搭配对事物美感的提升,提问“如果这些花朵只有一种颜色,你觉得还会这么好看吗?”
(8)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化色彩搭配的重要性,“恰当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事物变得更加吸引人,这就是色彩的魅力”。 1.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老师的问题。
2.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回忆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4. 体会色彩搭配对美感的影响。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回答积极:☆☆☆
理解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色彩搭配,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搭配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操作 活动一:色彩卡片制作 介绍方法
(1) 展示制作好的彩色卡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用色块并置或勾线填色的方法来制作彩色卡片。”
(2) 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边画边讲解步骤,如“我们先画一个简单的形状,然后用不同颜色的色块并置在一起,或者用线条勾出轮廓再填色”。
(3) 强调色彩搭配的要点,“在选择颜色时,要注意颜色之间的协调性,比如相邻的颜色不要太冲突”。
(4) 给学生发放小的空白卡片和色卡,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5) 提出创作主题“为蝴蝶、小鸟换新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说:“现在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小设计师,要为蝴蝶和小鸟设计漂亮的衣服。”
(6) 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你这个颜色选得很有想法,如果再调整一下位置,可能会更漂亮”。
(7)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醒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大胆去想,看看能创造出什么样独特的色彩搭配”。
(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1. 观看老师示范,学习制作方法。
2. 领取材料,进行创作。
3. 发挥想象力,为蝴蝶、小鸟设计色彩。
4.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作品。
评价任务 方法掌握:☆☆☆
创意表现:☆☆☆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色块并置和勾线填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色彩搭配的理解。
作品欣赏 活动二:艺术作品赏析 欣赏《马车》
(1) 展示马蒂斯的剪纸作品《马车》,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这是马蒂斯的剪纸作品《马车》,他是一位非常有创意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色彩大胆又独特”。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提问“作品中的颜色有哪些呢?这些颜色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情绪和联想?”
(3)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如“你说得很有道理,这种鲜艳的颜色确实让人感觉很活泼、很欢快”。
(4) 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主要颜色,并画在自己的卡片上,组成第二个“色彩小分队”。
(5) 提出拓展建议,“同学们可以用这几种颜色设计制作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马车’剪纸拼贴作品”。
(6) 展示一些学生可能创作的示例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路。
(7) 引导学生对比《马车》和自然界的色彩搭配,提问“和我们在自然界看到的色彩搭配有什么不同呢?”
(8)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的自由性和独特性,“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可以更加大胆、自由,不受自然界的限制”。 1. 观察作品,思考老师的问题。
2. 分享自己对作品颜色的感受和联想。
3. 找出主要颜色,画在卡片上。
4. 思考创作思路,参与讨论。
评价任务 观察准确:☆☆☆
感受表达:☆☆☆
创作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马蒂斯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色彩搭配的特点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灵感。
深入探究 活动三:传统作品学习 欣赏《千里江山图》
(1) 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这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之作,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2)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作品,提问“作品中的颜色有哪些呢?这些颜色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情绪和联想?”
(3)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4) 请小组代表发言,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5) 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主要颜色,画在卡片上,组成第三个“色彩小分队”。
(6) 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韵味和特色,提问“和前面的作品相比,《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7)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和谐与层次,“《千里江山图》主要用青绿色调,创造出和谐且层次分明的色彩效果,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之美”。
(8) 鼓励学生在后续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特点,说:“希望大家能把这种色彩之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1. 自主观察作品,思考问题。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特色。
评价任务 观察自主:☆☆☆
讨论积极:☆☆☆
特色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千里江山图》,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之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喜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课堂创作 布置任务
(1) 说:“同学们,现在请你用制作的第三个‘色彩小分队’的色卡,画一画祖国美丽的山河。”
(2) 强调创作要求,“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个人创作,要自由表达,大胆想象”。
(3) 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作参考资料,如不同角度的山河图片、绘画技巧小贴士等。
(4) 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画面的构图。
(5) 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交流和学习,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6) 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这个想法很独特,继续画下去一定会很精彩”。
(7) 关注学生的进度,适时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和准备展示。 1. 明确创作任务和要求。
2. 开始创作,发挥想象力。
3. 遇到问题时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4. 完成作品后进行整理。
评价任务 任务明确:☆☆☆
创意发挥:☆☆☆
交流合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和技能,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完善。
2. 用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搭配的感受和体会。
3. 整理本节课制作的色彩卡片,保存好。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其他色彩组合创作一幅新的作品。
2. 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搭配图片,制作成一本色彩画册。
3. 预习下一课内容,简单了解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色彩小分队
一、自然色彩
花朵、观赏鱼
搭配和谐、美丽
二、艺术作品色彩
《马车》:大胆自由
《千里江山图》:青绿和谐
三、创作实践
方法:色块并置、勾线填色
主题:祖国山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自然色彩观察到艺术作品欣赏,再到实践创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参与度较高。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启发法、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色彩搭配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明显提高。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效果不够理想。
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作品欣赏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创作时间略显紧张。
3. 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