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8.2《我爱冬天》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8.2《我爱冬天》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爱冬天》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我爱冬天》是冀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以冬天为主题编排。教材包含冬天景色图片、活动场景及相关美术作品,在教材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它能引导学生观察冬天,激发对冬天的热爱,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对冬天有直观感受,但观察不够细致。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不过注意力易分散。在美术学习上,处于涂鸦向有意表现过渡阶段,绘画技能有限。教学中可能在表现冬天特点和发挥创意上有困难,可通过直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敏锐感知冬天自然景观与人们活动之美,如雪景的纯净、冰雕的晶莹。
2. 提高对表现冬天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力,体会不同作品风格。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准确表现冬天,掌握相关技巧。
2. 运用美术语言和技能,清晰传达对冬天的独特感受。
创意实践
1. 发挥丰富创意,以独特视角和方式表现冬天,创作有个性的作品。
2. 运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实践,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文化理解
1. 了解冬天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习俗,拓宽文化视野。
2. 尊重多元文化,在作品中体现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深入认识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特点,如雪景的色彩、形状,滑雪的姿态等。
2. 熟练掌握用绘画、手工等美术形式表现冬天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如画雪的笔触、制作雪人的步骤。
3. 真切感受冬天的美,培养对冬天的深厚热爱之情,从内心激发创作欲望。
难点
1.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意,使作品摆脱常规,具有独特个性和强烈表现力。
2.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精准、深刻地表达对冬天的复杂感受,如寒冷中的温暖。
3. 提升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技能的能力,使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冬天图片、视频、音乐,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营造氛围
(1)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冬天音乐,如班得瑞的《初雪》,并调暗教室灯光,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音乐,用心感受冬天的宁静与寒冷氛围。
(2) 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轻声描述冬天的景象,如“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大地一片洁白,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冬天的画面。
(3) 音乐结束后,缓缓打开灯光,让学生慢慢睁开眼睛,分享自己在聆听音乐时的感受。
(4)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积极回应和肯定,鼓励他们更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冬天图片,如漫天飞雪的街道、银装素裹的树木、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冬天的视觉特征。
(6)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他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些景象给他们什么样的感觉。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图片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8)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补充。
引出主题
(1)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音乐和图片,你们喜欢冬天吗?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冬天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认真倾听和记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3)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冬天的独特之处,如冬天的节日、冬天的美食等。
(4) 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爱冬天》,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5)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我爱冬天》,用彩色粉笔进行装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 再次强调冬天的美好和有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7) 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8)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是否准备齐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1. 闭眼聆听音乐,感受冬天氛围。
2. 观察冬天图片,分享感受。
3. 参与小组交流,表达对冬天的喜爱。
4. 明确本节课学习主题。
评价任务 氛围感受:☆☆☆
表达清晰:☆☆☆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和图片营造冬天氛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认识冬天的特点 展示图片
(1) 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展示一系列冬天的自然景观图片,包括白雪皑皑的山脉、结冰的湖面、挂满冰凌的树枝等,让学生全面观察冬天自然景观的特点。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景物的颜色,如白色的雪、灰色的树干、蓝色的天空,提问他们这些颜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景物的形状,如雪花的六边形、冰凌的锥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分析不同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大树与雪地的大小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空间感。
(5) 展示不同地区冬天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北方的冰天雪地和南方的湿冷冬季,让学生了解冬天的多样性。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地区冬天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7)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冬天自然景观特点的理解。
(8) 再次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冬天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用词语形容这些景象,强化他们的感知。
讨论活动
(1) 教师展示冬天人们的活动图片,如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大人们在冰面上滑冰、滑雪等,让学生说一说冬天人们有哪些活动。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冬天参加过的活动,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冬天的活动与其他季节活动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冬天活动的特点。
(5) 提问学生在冬天活动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保暖、安全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6) 展示一些冬天户外活动的安全小贴士图片,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7) 鼓励学生在冬天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感受冬天的乐趣。
(8) 引导学生思考冬天的活动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如滑雪需要有雪的山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观察图片,描述冬天自然景观特点。
2. 回忆并分享自己冬天的活动。
3. 参与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地区冬天特点。
4. 思考冬天活动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表达准确:☆☆☆
讨论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冬天的特点,为创作积累素材。
欣赏冬天的美术作品 活动一:展示作品 作品展示
(1) 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课件,展示一系列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冬天的美术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剪纸、手工雪人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2) 详细介绍每一幅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3)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的色彩,如蓝色、白色、灰色等,分析这些色彩如何表现冬天的寒冷和宁静。
(4) 让学生注意作品中物体的形状和线条,如雪花的曲线、冰柱的直线,感受不同线条和形状带来的视觉效果。
(5) 展示不同风格的作品,如写实风格、抽象风格、卡通风格,让学生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风格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7)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魅力。
(8) 再次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特点和感受,强化他们的审美感知。
分析作品
(1) 教师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构图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协调、创意是否独特等。
(2) 结合作品,讲解一些美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画雪景时如何表现雪的质感、制作手工雪人时如何塑造形状。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如从情感表达、文化内涵、艺术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从作品中学习创作技巧。
(6)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
(7) 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同龄人在表现冬天方面的创意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个性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观察作品,感受创意和表现手法。
2.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优缺点。
3. 学习创作技巧,思考如何运用。
4. 受优秀作品启发,激发创作欲望。
评价任务 观察敏锐:☆☆☆
分析准确:☆☆☆
创意启发:☆☆☆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创作灵感,学习创作技巧。
学习表现冬天的方法 活动二:示范讲解 展示步骤
(1) 教师通过课件详细展示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冬天的步骤和技巧,如画雪景时,先勾勒出山脉、树木的轮廓,再用白色颜料表现雪的覆盖。
(2) 展示制作雪人的步骤,如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制作雪人的身体和头部,用胡萝卜、纽扣等装饰雪人。
(3) 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冬天的特点,如用蓝色和白色表现寒冷,用红色表现温暖的元素。
(4) 强调画面构图的重要性,如主体物的位置、画面的平衡等,让学生了解如何使作品更美观。
(5) 展示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表现冬天方法的理解和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7)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加深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掌握。
(8) 再次展示表现冬天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示范操作
(1)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现场示范,边示范边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如色彩的搭配要协调,避免过于鲜艳或暗淡;画面的构图要合理,突出主体。
(2) 示范画雪景时,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雪的质感,如点彩法表现飘落的雪花,排线法表现积雪。
(3) 制作手工雪人时,讲解如何使雪人更立体、更可爱,如调整身体和头部的比例,添加表情和装饰。
(4) 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创意,不要局限于示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
(5) 展示一些创意作品,如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冬天场景,启发学生的思维。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创意和个性,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7)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让学生更有信心进行创作。
(8)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纠正他们的错误。 1. 观看课件,学习表现冬天的步骤和技巧。
2. 观察教师示范,记录注意事项。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想法和疑问。
4. 进行模仿练习,尝试表现冬天。
评价任务 步骤掌握:☆☆☆
模仿准确:☆☆☆
疑问解答:☆☆☆
设计意图 通过步骤展示和示范操作,让学生掌握表现冬天的方法和技巧。
创意启发 活动三:拓展思路 展示创意作品
(1) 教师展示一些创意十足的冬天作品,如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冰雕、用手指画表现的雪花纷飞场景,让学生开拓视野。
(2) 详细介绍这些作品的创意来源和制作方法,如用塑料瓶制作冰灯,用彩色纸制作雪花。
(3)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如不同材料的组合、夸张的造型等,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创意作品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5)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6) 展示更多不同类型的创意作品,如动画风格的冬天插画、立体的冬天贺卡,让学生感受创意的多样性。
(7) 让学生思考自己可以用哪些独特的方法表现冬天,如结合科技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等。
(8)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想法,互相启发,完善自己的创意。
头脑风暴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冬天有魔法,会是什么样的?”“除了常见的雪人和冰雕,还可以用什么表现冬天?”
(2)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要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
(3) 对学生的创意想法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意被重视。
(4) 引导学生将创意想法与实际创作相结合,思考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创意想法,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6)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创意方案。
(7) 再次强调创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8) 让学生在纸上简单记录自己的创意想法,为创作实践做好准备。 1. 观看创意作品,开拓视野。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创意想法。
3. 参加头脑风暴,大胆表达奇思妙想。
4. 记录创意想法,准备创作。
评价任务 创意新颖:☆☆☆
表达积极:☆☆☆
方案可行:☆☆☆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创意作品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创意,为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创作实践 提出要求
(1) 教师明确提出创作要求,如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绘画或手工,表现冬天的主题。
(2)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冬天的特点,如寒冷、雪景、人们的活动等。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独特的方式表现冬天,使作品具有个性。
(4) 强调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如画面的整洁、色彩的搭配等。
(5) 说明可以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创作主题和方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7)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创作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方案。
(8) 再次强调创作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巡视指导
(1) 学生开始进行创作实践,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2)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如指导色彩搭配、解决构图问题等。
(3)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意。
(4) 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 提醒学生注意创作的安全,如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小心。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
(7)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的创作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创作。
(8) 关注学生的创作情绪,及时调整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 1. 明确创作要求,确定创作主题和方案。
2. 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创作。
3. 遇到问题向教师和同学请教。
4. 交流创作进展,互相学习。
评价任务 主题明确:☆☆☆
创意体现:☆☆☆
合作良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幅表现冬天的绘画作品,要求色彩鲜艳,主题明确。
2. 用手工材料制作一个冬天的小摆件,如小雪人、小冰屋。
3. 为自己的作品配上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表达对冬天的感受。
拓展作业
1. 收集不同文化中关于冬天的传说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2. 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冬天,如诗歌、舞蹈。
3. 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冬天的户外活动,并用照片记录下来,制作成小相册。
板书设计
《我爱冬天》
1. 冬天特点:自然景观、人们活动
2. 表现方法:绘画、手工
3. 创意启发:独特视角、材料运用
4. 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运用得当,通过情境创设、直观教学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欣赏作品、讨论交流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和个性,学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的示范,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
2.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展开讨论。
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语言评价,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