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5.1《寻找甜蜜》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5.1《寻找甜蜜》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寻找甜蜜》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寻找甜蜜》是冀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内容。教材以“甜蜜”为主题,通过多样图片展示及创作方法介绍,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并表现甜蜜事物,激发其对生活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学习资源与创作灵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生活认知,对美好事物有直观感受,但美术知识与技能有限。他们身心发展尚在起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主动性高,但注意力易分散。在创作中,可能缺乏想象力与表现力。教学中需用生动方式引导,多鼓励表扬,增强其创作信心与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与甜蜜相关的图像,提高对甜蜜之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中甜蜜象征意义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艺术表现
1. 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甜蜜的事物,掌握运用美术语言和技能进行创作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甜蜜的独特情感和体验。
创意实践
1. 激发学生发挥创意,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甜蜜,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文化理解
1.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甜蜜的象征意义,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文化元素,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甜蜜的事物,如甜蜜的食物、场景和情感。
2. 掌握用美术形式表现甜蜜的方法,如运用鲜艳色彩、可爱造型等。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甜蜜作品。
难点
1.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使学生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2. 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深入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体验。
3. 帮助学生将不同文化中甜蜜的象征意义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甜蜜相关图片、实物、音乐,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营造氛围
(1) 教师提前在教室播放一段欢快甜蜜的音乐,如《糖果仙子舞曲》,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甜蜜的氛围中。
(2) 等学生都坐好后,教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进入一个超级甜蜜的世界,让我们先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这美妙的音乐。”
(3) 播放音乐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用轻柔的语言引导:“想象一下,在这音乐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甜蜜的东西。”
(4) 音乐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的心里是不是甜甜的?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们刚才想到了哪些甜蜜的事情吗?”
(5)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如学生说想到了吃巧克力,教师可以说:“巧克力丝滑的口感,甜甜的味道,真是太甜蜜啦。”
(6) 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甜蜜的感觉,问:“那这种甜蜜让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7)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主题:“看来大家都有这么多甜蜜的回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更多的甜蜜,并用我们的画笔把它画下来。”
(8)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寻找甜蜜》。 1. 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
2. 积极思考并举手分享自己想到的甜蜜事情。
3. 描述甜蜜带来的心情。
4.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明确本节课主题。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清晰:☆☆☆
感受深刻:☆☆☆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甜蜜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分享甜蜜回忆,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认识甜蜜的事物 展示图片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色彩鲜艳的甜蜜食物图片,如五颜六色的糖果、造型精美的蛋糕、新鲜多汁的水果等。
(2) 展示每一张图片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食物的特点,如“看这颗糖果,它有着晶莹剔透的外壳,里面包裹着香甜的果汁,咬一口,甜滋滋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3) 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食物,你们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能说一说它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吗?”
(4) 引导学生从食物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进行描述,如学生说蛋糕好看,教师可以追问:“那它哪里好看呀?是漂亮的奶油花边,还是上面的水果装饰呢?”
(5) 接着展示甜蜜的场景图片,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心吃饭的画面、小朋友在公园里快乐玩耍的场景等。
(6) 让学生观察场景图片,问:“在这个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甜蜜?”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亲情、友情等情感。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现在大家在小组里分享一下,你认为还有哪些事物或经历是甜蜜的。”
(8) 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参与并给予引导,如发现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及时拉回。 1. 认真观看图片,感受食物和场景的甜蜜。
2.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描述自己的感受。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认为甜蜜的事物和经历。
4. 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表达准确:☆☆☆
讨论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甜蜜食物和场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感受甜蜜的事物。小组讨论则能促进学生交流,拓宽他们对甜蜜的认知。
感受甜蜜的情感 讲述故事 分享情感
(1)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关于甜蜜情感的故事,如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最后一起获得成功的故事。
(2)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个故事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甜蜜情感?”引导学生说出友情、互助等情感。
(3) 进一步问学生:“那在你们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充满甜蜜情感的事情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4) 当学生分享时,教师认真倾听,给予关注和回应,如学生说和家人旅游很开心,教师可以说:“和家人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真的很甜蜜。”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大家互相倾听彼此的故事,说:“现在请把你甜蜜的故事分享给你的同桌,听听他的故事是不是也一样甜蜜。”
(6) 巡视交流情况,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如发现学生交流不积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7) 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和同桌交流的感受,问:“听了同桌的故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生活中处处都有甜蜜的情感,引导学生珍惜这些情感。 1. 认真听教师讲故事,感受其中的甜蜜情感。
2.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生活中充满甜蜜情感的事情。
3. 和同桌交流彼此的故事。
4. 参与全班分享,表达自己交流后的感受。
评价任务 倾听专注:☆☆☆
分享真诚:☆☆☆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甜蜜情感,让学生分享自身经历并交流,丰富其情感体验,为后续创作注入情感内涵。
学习表现甜蜜的方法 作品展示 方法讲解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甜蜜的优秀作品,如色彩斑斓的糖果画、用彩纸折成的爱心卡片等。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问:“同学们,看看这些作品,画家和小作者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甜蜜的呢?”
(3) 从色彩方面分析,教师说:“大家看这幅糖果画,它用了很多鲜艳的颜色,像红色、黄色、粉色,这些颜色会让我们感觉到很甜蜜、很温暖。”
(4) 从造型方面讲解,指出:“再看这个爱心卡片,爱心的形状本身就代表着爱和甜蜜,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温暖。”
(5) 总结表现甜蜜的方法,如运用鲜艳的色彩、可爱的造型、温馨的场景等,在黑板上简单记录下来。
(6) 教师进行示范,选择一种简单的绘画方法,如画一个甜蜜的冰淇淋。边画边讲解步骤和技巧,说:“先画一个三角形作为冰淇淋的蛋筒,再在上面画一个大大的圆球,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上好看的颜色。”
(7) 提醒学生注意绘画的细节,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等,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冰淇淋用什么颜色搭配会更甜蜜呢?”
(8) 示范完成后,展示给学生看,问:“大家觉得老师画的冰淇淋甜不甜?你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画出自己心中甜蜜的东西。” 1. 仔细观察展示的作品,思考表现甜蜜的方法。
2. 认真倾听教师对作品和方法的讲解。
3. 观察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学习绘画步骤和技巧。
4. 积极回答教师关于色彩搭配等问题。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理解方法:☆☆☆
参与互动:☆☆☆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了解表现甜蜜的方法。教师示范绘画,让学生更清晰掌握创作技巧,为创作实践做好准备。
创意启发 创意展示 头脑风暴
(1) 教师展示一些创意十足的甜蜜作品,如用废旧报纸做成的糖果人偶、用手指画表现的甜蜜梦境等。
(2) 展示作品时,详细介绍作品的创意点,如“这个糖果人偶是用废旧报纸做的,既环保又有趣,小作者的想法真的很独特。”
(3) 问学生:“看了这些作品,你们是不是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独特的方法表现甜蜜呢?”
(4) 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说:“现在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大胆分享你的奇思妙想。”
(5) 巡视各小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要害怕想法奇怪,如对学生说:“没关系,越有创意越好,说不定你的想法能让大家眼前一亮。”
(6) 请几个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创意,对于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和鼓励,如说:“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老师都没想到,相信你一定能把它画出来。”
(7) 进一步启发学生,问:“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材料,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表现甜蜜呢?”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8) 总结学生的创意,鼓励大家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 观看创意作品,学习借鉴创意方法。
2. 参与小组头脑风暴,积极分享自己的创意。
3. 认真倾听小组代表的全班分享。
4. 思考教师提出的拓展问题,进一步拓展创意。
评价任务 创意新颖:☆☆☆
分享积极:☆☆☆
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创意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拓宽创作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创作实践 提出要求
(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轮到你们大展身手啦!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幅甜蜜的作品,可以是绘画、手工、拼贴等。”
(2) 强调创作要求,如要表现出甜蜜的主题,大胆发挥想象力,运用刚才学到的表现方法等。
(3)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说:“把你心中最甜蜜的东西画出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你的快乐。”
(4)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和情况。
(5)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如学生不知道怎么画造型,教师可以在旁边简单示范一下。
(6)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学生说:“你可以试试用不同的线条或者颜色来表现,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7)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桌面整洁,合理使用工具和材料。
(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初稿时,再次强调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如添加细节、调整颜色等。 1. 明确创作要求,选择喜欢的表现形式开始创作。
2. 大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方法表现甜蜜主题。
3. 遇到困难主动向教师请教。
4. 认真完善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主题明确:☆☆☆
创意体现:☆☆☆
完成度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创意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品
(1)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说:“现在让我们把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一起欣赏。”组织学生将作品贴在教室的展示区。
(2) 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同学们,先给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哪里体现了甜蜜,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可以再改进。”
(3)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肯定和补充,如学生说自己画的蛋糕很甜蜜,教师可以说:“你把蛋糕画得色彩鲜艳,看起来真的很美味,要是再加上一些小装饰,可能会更棒。”
(4) 接着进行互相评价,让学生互相交流,说:“现在大家可以在展示区走走,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选一幅你喜欢的,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5) 巡视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如创意、色彩、造型等,问:“他的作品在色彩搭配上是不是很独特?”
(6) 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对于学生的评价给予鼓励和引导,如学生评价不全面,教师可以补充。
(7)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说:“同学们,大家都很有才华,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8) 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如在色彩运用上可以更丰富,造型可以更独特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进步。 1.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
2. 进行自我评价,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和不足。
3. 参与互相评价,欣赏并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
4. 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评价和建议。
评价任务 评价客观:☆☆☆
表达清晰:☆☆☆
收获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分享创作喜悦,提高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从他人评价中学习,促进自身进步。
拓展延伸 引导思考
(1)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在课堂上找到了这么多甜蜜,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更多的甜蜜呢?”引导学生思考。
(2) 提示学生从帮助他人、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等方面去想,如问:“当我们帮助别人时,别人开心的笑容会不会让我们觉得很甜蜜呢?”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用美术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甜蜜瞬间,说:“大家可以制作一本甜蜜日记或相册,把生活中的美好都记录下来。”
(4) 布置课后作业,说:“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甜蜜的事情,比如给父母一个拥抱、为爷爷奶奶画一幅画。”
(5) 强调将对甜蜜的感受延伸到生活中,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说:“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寻找甜蜜的小使者。”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再次肯定学生的表现,说:“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找到了很多甜蜜,还创作出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
(7) 提醒学生整理好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整洁。
(8) 宣布下课。 1. 思考生活中寻找甜蜜的方式。
2. 认真倾听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3. 明确要将甜蜜感受延伸到生活中。
4. 整理好工具和材料。
评价任务 思考深入:☆☆☆
作业落实:☆☆☆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幅表现甜蜜瞬间的绘画作品。
2. 用彩纸制作一个甜蜜的小手工。
3. 整理课堂上的作品,制作一个简单的作品集。
拓展作业
1. 制作一本甜蜜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甜蜜点滴。
2. 为家人做一件甜蜜的事情,并拍照记录下来。
3. 了解一种不同文化中甜蜜的象征意义,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寻找甜蜜》
表现方法:鲜艳色彩、可爱造型、温馨场景
创意启发:废旧材料、独特视角
作品展示区(预留空间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直观教学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课堂氛围活跃。
2. 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甜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创作提供了灵感。
3. 在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创作中过于依赖教师示范,缺乏独立创新意识,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引导。
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部分有些仓促,学生思考不够深入。
3. 对个别基础较弱的学生关注还不够,应给予更多针对性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