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2024)一年级上册1.4《漂亮的教室》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岭南版(2024)一年级上册1.4《漂亮的教室》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漂亮的教室》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漂亮的教室》是岭南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围绕教室展开,通过欣赏不同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教室的美,进而激发学生设计和装扮教室的兴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他们在生活中对教室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对教室环境美的深入感受。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设计和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困难。教师可通过直观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不同教室环境与物品呈现出的温馨、干净、舒适等美感。
2. 学会观察教室中的细节之美,如黑板报、图书角等的独特之处。
艺术表现
1. 掌握撕贴、剪画等方法,对教室用品进行简单的美化。
2. 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教室装扮的想法。
创意实践
1. 针对教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创意的解决办法和设计方案。
2. 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教室的装扮任务。
文化理解
1. 理解教室是大家共同的家,增强集体归属感。
2. 体会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教室变得更美好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感受教室环境与物品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2. 掌握撕贴、剪画等美化教室用品的方法。
3. 能够提出有创意的教室装扮设计方案。
难点
1. 深入理解教室美的内涵,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感受。
2. 设计出独特且可行的教室装扮方案。
3. 在合作中协调分工,共同完成教室装扮任务。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废旧盒子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然后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闭上眼睛,想象我们正走进一个神秘的空间。”
(2) 展示一些美丽教室的图片,包括温馨的图书角、干净整洁的课桌椅、漂亮的黑板报等,同时说道:“看,我们来到了一间间充满魅力的教室。”
(3) 提问学生:“这些教室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如“你说得很对,这个教室让人感觉特别温馨,就像家一样。”
(5) 引出课题:“教室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就像我们的家一样,我们都爱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教室变得更漂亮。”
(6) 再次强调教室的重要性:“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一个漂亮的教室能让我们心情更愉快,学习更有动力。”
(7)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接下来的活动:“大家有没有信心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超级棒?”
(8) 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大致内容:“我们会先欣赏更多美丽的教室,然后当小小设计师,最后一起装扮我们的教室。” 1. 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想象。
2. 观看美丽教室的图片。
3.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4. 对装扮教室充满期待。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感受表达:☆☆☆
参与热情:☆☆☆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用音乐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室的热爱之情,自然地引出课题。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教室 引导欣赏
(1) 展示更多不同风格教室的图片,详细介绍每个教室的特点,如“看,这个教室有一个大大的图书角,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尽情阅读。”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各个角落,提问:“大家看看,这个教室的植物角有什么特别之处?”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教室及原因,教师巡视并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
(4) 请小组代表发言,对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点评,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有条理,这个教室的荣誉角确实展示了班集体的荣耀,让人很有自豪感。”
(5) 总结教室美的元素,如温馨的布置、干净的环境、丰富的展示等,并在黑板上简要记录。
(6) 再次展示一些教室的细节图片,如精美的黑板报、可爱的姓名牌等,让学生感受细节之美。
(7) 提问学生:“在我们自己的教室中,哪些地方也能体现出这些美呢?”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教室。
(8) 鼓励学生发现教室中的美,并思考如何让教室变得更美。 1. 认真观看图片,观察教室特点。
2. 分组讨论并分享喜欢的教室及原因。
3. 小组代表发言。
4. 思考自己教室的美和改进之处。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讨论积极:☆☆☆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不同的教室图片,让学生感受教室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教室,为后续的设计和装扮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二:我做小小设计师 提出问题
(1) 展示一些同学在教室中遇到的小烦恼的图片,如“新的班集体,好多同学名字还不认识”“讲台上的粉笔容易弄脏桌面”等,然后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小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2) 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解决办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两个解决方案,并记录下来。
(4)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如“大家可以从生活中找灵感,想想有没有什么有趣又实用的方法。”
(5) 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对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表扬,如“你们小组的想法很新颖,制作有创意的姓名牌既能让大家快速认识,又能增添教室的趣味性。”
(6) 引导学生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和筛选,选出最可行、最有创意的方案。
(7) 让学生根据选定的方案,用绘画的形式设计出具体的样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布局和色彩搭配。
(8)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完美地展现出来。 1.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4. 用绘画设计具体方案。
评价任务 想法创意:☆☆☆
讨论参与:☆☆☆
设计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教室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用绘画表达设计想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活动三:装扮我们的讲台 废物利用
(1) 展示一些废旧盒子,说:“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这样的小盒子,扔掉很可惜,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装扮讲台。”
(2) 讲解如何对盒子进行改造,如用撕贴、剪画的方法给盒子穿上“新衣服”,并进行简单的示范。
(3) 发给学生废旧盒子和相关的手工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4) 巡视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你这个图案剪得很精致,如果再搭配一些不同颜色的纸,会更漂亮。”
(5)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随意涂鸦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参考之前的设计方案。
(6)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7)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如“你把盒子变成了一个可爱的收纳盒,既实用又美观,真了不起。”
(8) 引导学生将装扮好的盒子摆放在讲台上,感受讲台的变化。 1. 观看老师示范,学习改造方法。
2. 动手对盒子进行改造。
3. 交流和分享作品。
4. 将作品摆放在讲台上。
评价任务 动手能力:☆☆☆
创意表现:☆☆☆
分享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废物利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撕贴、剪画等艺术表现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
(1) 展示本节课学生的优秀作品和教室装扮后的照片,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教室,当了小小设计师,还装扮了我们的讲台,让教室变得更漂亮了。”
(2)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教室美的元素、设计方案的创意、手工制作的方法等。
(3)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和出色成果,如“大家都很有创意,动手能力也很强,把教室装扮得焕然一新。”
(4) 强调教室是大家共同的家,需要大家一起爱护和维护,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为美化教室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还有哪些可以让教室变得更美的点子。
(6) 感谢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宣布下课。
(7) 提醒学生整理好自己的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整洁。
(8)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1. 观看作品和照片,回顾课堂内容。
2. 倾听老师的表扬和总结。
3. 明确课后作业。
4. 整理工具和材料。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态度认真:☆☆☆
整理有序:☆☆☆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空间。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记录下至少三个让教室变得更美的点子。
2. 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教室。
3. 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下节课继续装扮教室。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装饰品,用于装饰教室。
2. 为教室设计一个新的区域,如游戏角、手工坊等,并画出设计图。
3. 向其他班级介绍我们教室的装扮经验和成果。
板书设计
漂亮的教室
一、教室美的元素
温馨、干净、丰富展示
二、设计方案
解决问题、创意表现
三、手工方法
撕贴、剪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欣赏教室到设计方案,再到动手装扮,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参与度高。
2.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3.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了撕贴、剪画等手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秩序有些混乱,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的引导和调控还不够到位。
2.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没有机会详细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3.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手工制作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师的个别指导不够及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