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我来上学啦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我来上学啦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我来上学啦》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我来上学啦》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此课围绕上学日常展开。通过认识钟表和制作早餐两个部分,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提升绘画与手工能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生活自理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有一定观察能力但不够细致。已有简单生活经验,但对上学时间安排和早餐制作了解不深。他们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有限,在绘画和手工操作上有困难。教学中应采用直观有趣的方法,多鼓励,培养信心与创造力。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受钟表和早餐的形状、颜色之美。
2. 提高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审美敏感度。
艺术表现
1. 学会用绘画形式表现钟表指针和早餐。
2. 掌握撕揉等手工方法制作早餐作品。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设计独特的起床和上学时间。
2. 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个性化早餐。
文化理解
1. 了解按时上学和吃早餐的重要性。
2. 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钟表的结构和指针。
2. 学会在钟表上画出指针并标明时间。
3. 用绘画和手工表现不同的早餐。
难点
1. 准确画出时针和分针表示时间。
2. 运用撕揉等方法制作出逼真的早餐。
3. 发挥创意,让作品更具个性。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钟表模型、彩笔、彩纸、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导观察
(1) 教师播放一段清晨闹钟响起的声音,然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听到这个声音,你们知道是什么时间到了吗?”引导学生回忆起床上学的情景。
(2) 展示一个漂亮的钟表模型,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知道时间,看看它长什么样子。”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整体外形。
(3) 指着钟表的刻度问:“大家仔细看看,钟表的身上有这些小小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关注刻度。
(4) 分别晃动时针、分针和秒针,说:“这几根针可调皮啦,它们总是在不停地转动,你们能分清它们吗?”引发学生对指针的兴趣。
(5) 再次强调:“我们每天起床、上学都要和时间做朋友,这个钟表就是时间的小使者,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身体结构吧。”
(6) 把钟表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鼓励他们用小手轻轻触摸刻度和指针。
(7) 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里见过钟表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8) 总结:“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能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规律。”
1. 倾听闹钟声,回忆起床上学情景。
2. 观察钟表模型,说出外形特点。
3. 尝试分辨时针、分针和秒针。
4. 分享生活中见过钟表的地方。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回答积极:☆☆☆
联系生活:☆☆☆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声音和展示模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观察钟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新授 - 认识钟表 讲解指针
(1) 拿起钟表模型,指着短针说:“小朋友们,这根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它走得很慢很慢。”边说边慢慢转动时针。
(2) 接着指着长针:“这根长长的针是分针,它比时针走得快多啦。”快速转动分针。
(3) 再指着细针:“这根细细的针是秒针,它跑得最快,滴答滴答地响。”让学生感受秒针的快速转动。
(4) 把钟表放在投影仪下,说:“现在老师把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样子放大给大家看,仔细瞧瞧它们的区别。”
(5) 提问:“谁能上来指一指时针、分针和秒针呢?”请学生上台操作。
(6) 给出几个不同时间的钟表图片,问:“看看这些钟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7) 用简单的比喻解释:“时针就像一位老爷爷,慢悠悠地散步;分针像一位年轻人,走得快一些;秒针像一个活泼的小朋友,跑得飞快。”帮助学生理解。
(8) 总结:“我们记住了时针、分针和秒针的样子和特点,以后就能准确看时间啦。”
1. 观察老师演示,区分时针、分针和秒针。
2. 上台指出时针、分针和秒针。
3. 观察图片,说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4. 理解老师的比喻。
评价任务 区分准确:☆☆☆
操作正确:☆☆☆
理解比喻:☆☆☆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为后续画指针标明时间奠定基础。
新授 - 画钟表指针 活动一:画起床时间 示范指导
(1) 拿出一张画有钟表轮廓的纸,说:“现在老师要在这个钟表上画出指针,表示起床时间。”
(2) 边画边说:“假如我们早上7点起床,时针要指向7,分针要指向12。”用彩色笔慢慢画出时针和分针。
(3) 强调:“画时针的时候要画得短一些、粗一些,分针要画得长一些。”
(4) 在黑板上写下“7:00”,说:“我们画好指针后,还要把这个时间写在旁边,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啦。”
(5) 展示几幅画错指针的例子,问:“看看这些画,哪里画错了呢?”让学生找出错误。
(6) 再次示范,说:“大家要注意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要画错哦。”重新画一次正确的7点指针。
(7) 给学生一些画有钟表轮廓的纸,说:“现在轮到你们来画一画自己的起床时间啦。”
(8) 巡视学生作画,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画得真认真”“这个指针画得很像”等。
1. 观看老师示范,学习画指针和标时间。
2. 找出错误例子中的问题。
3. 拿出纸,画自己的起床时间。
4. 接受老师指导,改进作品。
评价任务 指针位置:☆☆☆
时间标注:☆☆☆
绘画态度:☆☆☆
设计意图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在钟表上画指针和标明时间的方法,提高绘画能力。
新授 - 画上学时间 活动二:画上学时间 自主创作
(1) 说:“画好了起床时间,接下来我们要画上学时间啦。想一想你每天几点上学呢?”
(2) 提醒学生:“画上学时间的方法和起床时间一样,要先确定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再标上时间。”
(3) 鼓励学生:“发挥你们的想象,把指针画得漂亮一些。”
(4) 让学生独立在另一张画有钟表轮廓的纸上画上学时间。
(5) 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创意的作品及时展示,如“这位同学的指针颜色很鲜艳,真有想法”。
(6) 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如“别着急,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7) 说:“画好后,和同桌互相看看,说一说自己的上学时间。”促进学生交流。
(8) 总结:“大家都画得很棒,学会了用绘画来表示时间。”
1. 思考自己的上学时间。
2. 独立画上学时间的指针和标注。
3. 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
4. 听取老师总结,增强信心。
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
交流积极:☆☆☆
时间准确:☆☆☆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创作画上学时间,巩固画指针和标时间的技能,同时培养交流能力和创意。
新授 - 制作早餐 活动三:早餐创作 材料介绍
(1) 展示各种早餐的图片,如面包、牛奶、鸡蛋等,说:“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这些美味的早餐看起来多诱人啊。”
(2) 拿出彩纸、彩笔和剪刀等材料,说:“今天我们要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早餐。”
(3) 示范撕纸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彩纸撕成各种形状,就像面包的形状。”边说边撕出一个面包形状。
(4) 展示揉纸的技巧:“把纸揉一揉,再展开,就像鸡蛋的表面一样有纹理。”
(5) 说:“还可以用彩笔给我们的早餐涂上漂亮的颜色。”用彩笔给撕好的面包上色。
(6) 鼓励学生:“发挥你们的想象,用这些方法做出不同的早餐。”
(7) 把材料分发给学生,说:“现在开始动手吧。”
(8) 巡视学生制作过程,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哦”。
1. 观看图片,感受早餐的丰富多样。
2. 学习撕纸和揉纸方法。
3. 领取材料,开始制作早餐。
4. 注意安全,按步骤操作。
评价任务 方法掌握:☆☆☆
创意制作:☆☆☆
安全意识:☆☆☆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示范方法,让学生了解早餐种类,掌握撕揉等手工技巧,激发创作欲望。
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
(1) 说:“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现在把它们展示在桌子上,让我们一起欣赏。”
(2) 请几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这是我做的早餐,有面包和牛奶,我很喜欢吃”。
(3) 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问:“你觉得他的作品哪里做得好呢?”引导学生发现优点。
(4) 再问:“如果让你提个小建议,你希望他怎么改进呢?”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 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如“大家都很有想法,作品都很有特色”。
(6)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如小贴纸,说:“你的作品太棒了,这是给你的奖励。”
(7) 鼓励学生:“虽然有些作品还有不足,但大家都在进步,继续加油。”
(8) 说:“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用美术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
1. 展示自己的作品。
2. 上台介绍作品。
3. 评价同学作品。
4. 听取老师评价和鼓励。
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
评价合理:☆☆☆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提高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增强自信心。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用绘画形式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
2. 用彩纸制作一份新的早餐作品,和家人分享。
3. 整理课堂上学到的撕纸和揉纸方法,记录下来。
拓展作业
1. 设计一个未来的钟表,画出它的独特样子和功能。
2. 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早餐,如橡皮泥。
3. 了解不同国家的早餐文化,用绘画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我来上学啦
一、认识钟表
时针 分针 秒针
二、画时间
起床时间 上学时间
三、制作早餐
撕揉方法 创意早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情境创设和示范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高。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创作和交流评价,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设计分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不足之处
1.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制作早餐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作品未完成。
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他们在画指针和制作早餐时遇到困难,进步较慢。
3. 评价方式较单一,主要以老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可增加自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