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线条变化多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线条变化多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线条变化多》教案
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线条变化多》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基本元素——线条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古诗、名家画作等形式,展示了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为学生打开了线条艺术的大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但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对线条有一定的接触,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学习中,可能难以精准把握线条变化与运笔技巧。教师可通过示范、实践和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敏锐感知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并体会其带来的不同美感。
2. 学会欣赏名家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提高对线条艺术的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
1. 熟练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线条的技巧,能够根据需求控制运笔的快慢、轻重。
2. 运用所学线条知识,创作具有一定变化的线条作品,如大树年轮画。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尝试将不同线条组合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2. 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
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特点。
2. 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线条的基本技巧。
3. 能够运用线条变化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
1. 精准控制毛笔运笔的速度、轻重,表现出线条的丰富变化。
2. 理解名家作品中线条运用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在创作中巧妙组合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名家画作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古诗引入
(1)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手执毛笔画线条,快慢轻重各不同。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干,有的湿。”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2) 朗诵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想象中,这些线条是什么样的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线条形象。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线条的变化。例如:“你说得很有想法,线条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4) 展示一些简单的线条图片,如快速运笔的直线、缓慢运笔的曲线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条的不同。
(5) 再次强调线条的变化与运笔的快慢、轻重有关,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对线条变化的初步认识。
(7) 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8)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 认真倾听古诗,展开想象。
2.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3. 观察线条图片,感受线条变化。
4.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对线条的认识。
评价任务 想象丰富:☆☆☆
表达清晰:☆☆☆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引入,营造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初步感知线条的变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讲授 线条变化欣赏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清代李方膺的《杂画图册·松之一》和黄慎的《柳鹭图轴》等名家作品。
(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线条,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作品里的线条,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呀?”
(3)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线条的粗细、干湿、曲直等方面进行描述。例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这里的线条粗粗的,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
(4) 结合作品,详细讲解不同线条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如粗线条可能表现出豪放、大气,细线条可能表现出细腻、柔和。
(5) 组织学生再次欣赏作品,让他们用心感受线条变化带来的艺术魅力。
(6)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作品时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7) 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线条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线条变化的理解。
(8) 引导学生思考线条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实践创作做好铺垫。 1. 认真欣赏名家作品,观察线条变化。
2. 积极回答问题,描述线条特点。
3. 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
4. 思考线条变化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表达准确:☆☆☆
思考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条的丰富变化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线条变化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为实践创作提供灵感。
实践操作 活动一:线条训练 直线训练
(1) 教师示范用毛笔快速运笔绘制直线,边示范边讲解运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同学们,握好毛笔,手腕用力,快速地画出一条直线。”
(2)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快速运笔的直线训练。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运笔方法。
(3) 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进行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例如:“你这条直线画得很直,速度也很快,非常棒!”
(4) 接着示范缓慢运笔绘制直线,强调运笔的平稳和力度的控制。
(5) 学生再次进行缓慢运笔的直线训练,教师继续巡视指导。
(6)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之前的快速直线进行对比,感受不同运笔速度带来的线条变化。
(7) 最后示范轻轻运笔绘制直线,让学生体会线条的细腻和柔和。
(8) 学生进行轻轻运笔的直线训练,完成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 观察教师示范,学习运笔技巧。
2. 进行直线训练,尝试不同的运笔速度。
3. 展示作品,与同学交流感受。
4. 对比不同速度的线条,体会变化。
评价任务 技巧掌握:☆☆☆
作品展示:☆☆☆
交流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直线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笔的快慢、轻重对线条的影响,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直线的技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线条变化的敏感度。
实践操作 活动二:曲线训练 曲线绘制
(1) 教师示范用毛笔绘制不同形状的曲线,如波浪线、螺旋线等,讲解曲线的运笔方法和特点。
(2)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曲线绘制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展示一些优秀的曲线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他人的优点。
(4)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绘制曲线,观察线条的变化。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在曲线绘制中的发现和体会。
(6)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曲线作品,可以是抽象的图案,也可以是具体的形象。
(8)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1. 观察教师示范,学习曲线绘制技巧。
2. 进行曲线练习,尝试不同运笔方式。
3.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创作体会。
4. 自由创作曲线作品。
评价任务 技巧运用:☆☆☆
交流分享:☆☆☆
创意表达:☆☆☆
设计意图 曲线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线条的控制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小组交流和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线条变化带来的乐趣。
实践操作 活动三:大树年轮创作 年轮绘制
(1) 教师讲解用毛笔从内到外画大树年轮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用毛笔蘸墨,示范画年轮内圈,强调线条的流畅和变化。
(2) 接着示范画年轮外圈,提醒学生注意线条的粗细、干湿对比。
(3) 根据构图,展示如何画出不同形状的年轮,如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4) 让学生拿出宣纸和毛笔,开始进行大树年轮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运笔情况和线条变化。
(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年轮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如小鸟、树叶等,使作品更加丰富。
(6)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调整运笔力度、改变线条方向等。
(7) 组织学生进行中期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8) 继续让学生完成作品,提醒他们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线条的协调性。 1.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年轮绘制方法。
2. 进行大树年轮创作,发挥想象添加元素。
3. 参与中期交流,分享创作经验。
4. 完成作品,注意画面效果。
评价任务 方法掌握:☆☆☆
创意添加:☆☆☆
画面协调:☆☆☆
设计意图 通过大树年轮创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线条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线条变化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
(1) 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努力和进步,表扬他们的创意和技巧。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线条的变化与运笔的关系,以及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探索更多线条的变化和应用。
(4) 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作品,下节课带来与大家分享。
(5)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6) 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7) 感谢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8) 宣布下课。 1. 欣赏优秀作品,学习他人优点。
2. 倾听教师总结,回顾课堂内容。
3. 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4. 明确课后任务和要求。
评价任务 作品展示:☆☆☆
总结理解:☆☆☆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布置下节课任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衔接。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用毛笔绘制一组不同变化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折线等,每种线条至少画5条。
2.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线条的运用和变化,并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3. 用线条创作一幅关于动物的作品,注意线条的变化和组合。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如铅笔、水彩笔等,绘制线条,比较不同工具带来的线条效果。
2. 收集生活中的线条元素,如建筑、植物等,拍摄照片并制作成手抄报,展示线条的美。
3. 与家长合作,用线条共同创作一幅家庭主题的作品,并在作品旁边写下创作的感受。
板书设计
线条变化多
线条变化:粗、细、干、湿、曲、直
运笔技巧:快、慢、轻、重
创作实践:大树年轮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古诗引入和名家作品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
2.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积极尝试不同的线条绘制技巧,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创意和个性。
3. 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控制毛笔运笔的速度和力度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指导。
2.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充分完成。
3.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