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线条变化多》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线条变化多》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基本元素——线条的重要作用。教材通过古诗、名家画作等形式,展示了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为学生打开了线条艺术的大门。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但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对线条有一定的接触,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学习中,可能难以精准把握线条变化与运笔技巧。教师可通过示范、实践和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够敏锐感知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并体会其带来的不同美感。2. 学会欣赏名家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提高对线条艺术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1. 熟练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线条的技巧,能够根据需求控制运笔的快慢、轻重。2. 运用所学线条知识,创作具有一定变化的线条作品,如大树年轮画。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力,尝试将不同线条组合运用,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2. 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理解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内涵。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认识线条在速度、粗细、干湿等方面的变化特点。2. 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线条的基本技巧。3. 能够运用线条变化进行简单的创作。难点1. 精准控制毛笔运笔的速度、轻重,表现出线条的丰富变化。2. 理解名家作品中线条运用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3. 在创作中巧妙组合不同线条,表达自己的创意。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毛笔、墨汁、宣纸、名家画作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古诗引入(1)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手执毛笔画线条,快慢轻重各不同。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干,有的湿。”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2) 朗诵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想象中,这些线条是什么样的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线条形象。(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线条的变化。例如:“你说得很有想法,线条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4) 展示一些简单的线条图片,如快速运笔的直线、缓慢运笔的曲线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条的不同。(5) 再次强调线条的变化与运笔的快慢、轻重有关,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对线条变化的初步认识。(7) 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8)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 认真倾听古诗,展开想象。2.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3. 观察线条图片,感受线条变化。4.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对线条的认识。评价任务 想象丰富:☆☆☆表达清晰:☆☆☆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引入,营造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和讨论中初步感知线条的变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新课讲授 线条变化欣赏(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清代李方膺的《杂画图册·松之一》和黄慎的《柳鹭图轴》等名家作品。(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线条,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作品里的线条,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呀?”(3)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线条的粗细、干湿、曲直等方面进行描述。例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这里的线条粗粗的,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4) 结合作品,详细讲解不同线条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如粗线条可能表现出豪放、大气,细线条可能表现出细腻、柔和。(5) 组织学生再次欣赏作品,让他们用心感受线条变化带来的艺术魅力。(6)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作品时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7) 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线条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线条变化的理解。(8) 引导学生思考线条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实践创作做好铺垫。 1. 认真欣赏名家作品,观察线条变化。2. 积极回答问题,描述线条特点。3. 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4. 思考线条变化的重要性。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表达准确:☆☆☆思考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条的丰富变化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线条变化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为实践创作提供灵感。实践操作 活动一:线条训练 直线训练(1) 教师示范用毛笔快速运笔绘制直线,边示范边讲解运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同学们,握好毛笔,手腕用力,快速地画出一条直线。”(2)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快速运笔的直线训练。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运笔方法。(3) 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进行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例如:“你这条直线画得很直,速度也很快,非常棒!”(4) 接着示范缓慢运笔绘制直线,强调运笔的平稳和力度的控制。(5) 学生再次进行缓慢运笔的直线训练,教师继续巡视指导。(6)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之前的快速直线进行对比,感受不同运笔速度带来的线条变化。(7) 最后示范轻轻运笔绘制直线,让学生体会线条的细腻和柔和。(8) 学生进行轻轻运笔的直线训练,完成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 观察教师示范,学习运笔技巧。2. 进行直线训练,尝试不同的运笔速度。3. 展示作品,与同学交流感受。4. 对比不同速度的线条,体会变化。评价任务 技巧掌握:☆☆☆作品展示:☆☆☆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直线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笔的快慢、轻重对线条的影响,掌握用毛笔绘制不同直线的技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线条变化的敏感度。实践操作 活动二:曲线训练 曲线绘制(1) 教师示范用毛笔绘制不同形状的曲线,如波浪线、螺旋线等,讲解曲线的运笔方法和特点。(2)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进行曲线绘制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3) 展示一些优秀的曲线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学习他人的优点。(4)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绘制曲线,观察线条的变化。(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在曲线绘制中的发现和体会。(6)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7)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曲线作品,可以是抽象的图案,也可以是具体的形象。(8)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1. 观察教师示范,学习曲线绘制技巧。2. 进行曲线练习,尝试不同运笔方式。3.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创作体会。4. 自由创作曲线作品。评价任务 技巧运用:☆☆☆交流分享:☆☆☆创意表达:☆☆☆设计意图 曲线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线条的控制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小组交流和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线条变化带来的乐趣。实践操作 活动三:大树年轮创作 年轮绘制(1) 教师讲解用毛笔从内到外画大树年轮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用毛笔蘸墨,示范画年轮内圈,强调线条的流畅和变化。(2) 接着示范画年轮外圈,提醒学生注意线条的粗细、干湿对比。(3) 根据构图,展示如何画出不同形状的年轮,如椭圆形、不规则形等。(4) 让学生拿出宣纸和毛笔,开始进行大树年轮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运笔情况和线条变化。(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年轮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元素,如小鸟、树叶等,使作品更加丰富。(6)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调整运笔力度、改变线条方向等。(7) 组织学生进行中期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8) 继续让学生完成作品,提醒他们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线条的协调性。 1. 认真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年轮绘制方法。2. 进行大树年轮创作,发挥想象添加元素。3. 参与中期交流,分享创作经验。4. 完成作品,注意画面效果。评价任务 方法掌握:☆☆☆创意添加:☆☆☆画面协调:☆☆☆设计意图 通过大树年轮创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线条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线条变化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1) 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努力和进步,表扬他们的创意和技巧。(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线条的变化与运笔的关系,以及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探索更多线条的变化和应用。(4) 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作品,下节课带来与大家分享。(5)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6) 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7) 感谢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8) 宣布下课。 1. 欣赏优秀作品,学习他人优点。2. 倾听教师总结,回顾课堂内容。3. 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4. 明确课后任务和要求。评价任务 作品展示:☆☆☆总结理解:☆☆☆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布置下节课任务,为后续的学习做好衔接。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用毛笔绘制一组不同变化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折线等,每种线条至少画5条。2.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线条的运用和变化,并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3. 用线条创作一幅关于动物的作品,注意线条的变化和组合。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如铅笔、水彩笔等,绘制线条,比较不同工具带来的线条效果。2. 收集生活中的线条元素,如建筑、植物等,拍摄照片并制作成手抄报,展示线条的美。3. 与家长合作,用线条共同创作一幅家庭主题的作品,并在作品旁边写下创作的感受。板书设计线条变化多线条变化:粗、细、干、湿、曲、直运笔技巧:快、慢、轻、重创作实践:大树年轮画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古诗引入和名家作品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2.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积极尝试不同的线条绘制技巧,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创意和个性。3. 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控制毛笔运笔的速度和力度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指导。2.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充分完成。3.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