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中国成立了》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了》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开篇内容,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教材围绕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以天安门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天安门的历史背景、开国大典油画以及国旗国徽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这些内容为后续美术创作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但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对国庆、天安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国旗国徽的深刻内涵了解甚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美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师可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够感受开国大典油画中所展现的庄严、热烈氛围,体会画面的色彩美和构图美。2. 观察国旗国徽的形状、色彩和图案,感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艺术表现1. 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开国大典的场景或国旗国徽的形象。2. 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创意实践1. 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添加自己独特的元素和情节。2. 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一幅大型的主题创作。文化理解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 认识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2. 认识国旗国徽的形状、色彩和图案,理解其象征意义。3. 感受开国大典油画的艺术魅力,学习用美术形式表现这一主题。难点1. 体会开国大典油画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历史价值。2. 用美术作品准确表现新中国成立这一庄严而宏大的主题。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开国大典相关图片、视频,国旗国徽模型,绘画工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1) 播放一段国庆阅兵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天安门广场上整齐的方阵、威武的军人和绚丽的烟花,营造出热烈、庄严的氛围。(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在庆祝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是国庆节。(3) 接着问:“那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让学生回答10月1日。(4) 进一步引导:“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伟大的历史时刻。”(5) 展示天安门的图片,介绍天安门不仅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也是无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6) 讲述天安门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它是新中国政治生活的焦点,无数重要活动和庆典在此举行。(7)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过天安门?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天安门,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吗?”(8)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 1. 观看国庆阅兵视频,感受热烈的氛围。2. 回答教师的问题,说出国庆节的日期。3. 倾听教师对天安门的介绍。4. 分享自己对天安门的印象和感受。评价任务 参与度:☆☆☆回答准确性:☆☆☆表达流畅度:☆☆☆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国庆阅兵视频和展示天安门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课,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欣赏与讲解 活动一:欣赏开国大典油画 引导观察(1) 展示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2)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幅画中,你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主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3) 进一步提问:“毛主席的形象是怎样的?他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描述毛主席的神态和气质。(4) 引导学生观察毛主席背后的人物,介绍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各界代表,让学生了解他们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贡献。(5) 观察广场上的场景,提问学生:“广场上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感受人们的激动和喜悦之情。(6) 让学生注意画面中的色彩,如蓝天白云、红旗、金黄色的五星等,提问:“这些色彩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色彩所营造的氛围。(7) 分析画面的构图,讲解画家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突出主题和表现宏大的场面。(8) 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点,强调它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庄严历史时刻。故事讲述(1) 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开国大典的故事,从筹备到当天的具体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2) 讲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的激动人心的场景,强调这一时刻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3) 介绍当时广场上的人们听到毛主席的宣告后,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盼。(4) 结合油画中的细节,如人们手中的红旗、天空中的鸽子等,讲述这些元素所代表的象征意义。(5) 提问学生:“如果你们当时在广场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增强情感体验。(6)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听到这个故事后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想法。(7)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开国大典历史意义的理解。(8) 引导学生再次欣赏油画,感受画家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 1. 观察开国大典油画,描述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2. 倾听教师讲述开国大典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氛围。3. 分享自己对画面和故事的感受。4. 再次欣赏油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精神。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度:☆☆☆理解深度:☆☆☆表达感染力:☆☆☆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油画《开国大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讲述开国大典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增强对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分享感受,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知识讲解 活动二:了解国旗与国徽 国旗介绍(1) 展示国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国旗的形状、颜色和图案。(2) 讲解国旗的设计理念,介绍“红色”底面象征革命,“黄色”五星象征光明,以及五星的排列方式和寓意。(3) 讲述国旗的诞生过程,让学生了解国旗是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和修改才确定下来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智慧。(4) 强调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引导学生尊重和爱护国旗。(5) 提问学生:“在哪些场合会升起国旗?”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国旗场景。(6) 组织学生模拟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升国旗的庄严和神圣。(7)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升国旗时的正确姿势和态度。(8)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升国旗仪式中的感受,进一步增强对国旗的敬畏之情。国徽介绍(1) 展示国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国徽的形状、颜色和图案。(2) 讲解国徽的设计元素,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分别象征着国家的领导力量、工农联盟和人民的团结。(3) 介绍国徽的制作过程和使用规定,让学生了解国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4) 强调国徽和国旗一样,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国徽。(5) 提问学生:“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国徽?”让学生了解国徽在国家机关、重要场所等的使用情况。(6) 对比国旗和国徽的共同点,如底色都为红色,五星都象征光明,加深学生对国旗国徽的理解。(7)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国旗国徽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8) 总结国旗国徽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1. 观察国旗国徽的图片,了解其形状、颜色和图案。2. 倾听教师讲解国旗国徽的设计理念和历史背景。3. 参与模拟升国旗仪式,感受庄严的氛围。4. 分享自己对国旗国徽的认识和感受。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度:☆☆☆态度认真度:☆☆☆表达准确性:☆☆☆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介绍国旗国徽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其设计理念、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组织模拟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国旗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对比国旗国徽的共同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创作指导 活动三:我给祖国送礼物 创作启发(1) 提出创作主题:“小朋友们,下个月1号就是国庆节了,让我们创作一幅色彩鲜艳的画给祖国妈妈庆生吧!”(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欣赏的开国大典油画和了解的国旗国徽知识,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3) 提问学生:“你们想在画中表现什么内容?是开国大典的场景,还是国旗国徽,或者是自己心中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4) 展示一些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优秀儿童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借鉴。(5) 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如色彩搭配、构图方式、表现手法等,为学生提供创作参考。(6)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自己独特的元素和情节,让作品更具个性。(7)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洁和色彩的协调,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8)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创作想法,互相启发和帮助。创作示范(1)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创作示范,以开国大典为主题,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形象。(2) 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如先确定画面的主体位置,再逐步添加周围的人物和场景。(3) 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如何运用色彩营造热烈的氛围。(4) 强调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饱和度等。(5) 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6)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不要害怕犯错。(7)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8) 总结创作示范的要点,让学生对创作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1. 思考创作主题,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2. 欣赏优秀儿童绘画作品,学习创作技巧。3. 观察教师的创作示范,学习绘画步骤和方法。4. 与同学交流创作想法,互相启发。评价任务 创意新颖度:☆☆☆思路清晰度:☆☆☆参与积极性:☆☆☆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创作主题和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灵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进行创作示范,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绘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和方法。学生创作 自主创作(1) 为学生发放绘画工具,让学生开始进行创作。(2) 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3)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4)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5) 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创作时间,确保能够按时完成作品。(6)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创作心态。(7) 对于创作进度较快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提高作品的质量。(8)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1. 领取绘画工具,开始创作。2.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3. 与同学交流创作经验和感受。4. 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创作速度:☆☆☆作品质量:☆☆☆合作交流:☆☆☆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表现能力。教师的个别指导和鼓励支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创作信心。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成长。作业设计课堂作业1. 完成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2. 在作品上写下自己对祖国的美好祝愿。3. 整理好绘画工具,保持桌面整洁。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创作思路。2. 收集更多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3. 与家人一起制作一面小国旗或一个小国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板书设计新中国成立了一、开国大典油画欣赏:庄严、热烈历史意义:中华人民站起来了二、国旗国徽国旗:红色革命,黄色光明国徽:天安门、谷穗、齿轮三、创作主题表现内容:开国大典、国旗国徽等创作技巧:线条、色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学生参与度较高。2. 在欣赏与讲解环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油画《开国大典》和了解国旗国徽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国家象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3. 在创作指导和学生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指导,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学生创作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充分完善。3. 在评价环节,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作品和学习他人的优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