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喜欢新老师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喜欢新老师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喜欢新老师》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喜欢新老师》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以教师节为背景,引导学生制作教师节贺卡。教材详细介绍了贺卡制作步骤,包括画花瓶和花朵、色彩搭配、立体效果处理等,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情感表达。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观察能力,但动手和色彩运用能力较弱。他们对新老师充满好奇与喜爱,生活中见过教师节贺卡。教学中应多示范引导,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兴趣,突破色彩搭配和立体效果制作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知教师节贺卡中鲜花元素的美,体会色彩搭配的和谐与变化。
2. 发现新老师身上的爱与美,感受师生情感交流的美好。
艺术表现
1. 掌握教师节贺卡制作的基本步骤,能用绘画和手工方式表现鲜花。
2. 运用色彩知识,为贺卡中的花朵搭配鲜艳、温暖的色彩。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通过折叠、粘合等手法使贺卡中的花束立体。
2. 为贺卡设计独特的封面和祝福语,展现创意。
文化理解
1. 了解教师节的意义,懂得用贺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体会美术作品在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教师节贺卡中鲜花的绘画方法,注意花朵大小、前后、高低变化。
2. 学会运用色彩搭配知识,使贺卡色彩鲜艳、和谐。
3. 了解贺卡制作步骤,能独立完成一张教师节贺卡。
难点
1. 巧妙运用折叠和粘合手法,使贺卡中的花束呈现立体效果。
2. 设计独特的贺卡封面和祝福语,体现对老师的喜爱。
3. 准确把握色彩深浅变化,增添花朵丰富细节。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白色卡纸、彩笔、剪刀、胶水、教师节贺卡范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教师节庆祝活动的视频,视频中展示老师们在讲台上辛勤授课的身影,以及学生们为老师送上鲜花和贺卡的温馨场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日子,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引导学生回答出教师节。
(3)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你们喜欢新老师吗?想不想在教师节的时候给新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4) 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的教师节贺卡图片,向学生介绍贺卡是一种充满心意的礼物,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5) 教师讲述自己小时候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贺卡的故事,分享贺卡所承载的美好回忆和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贺卡的意义。
(6) 引导学生观察贺卡上的图案、色彩和文字,提问学生:“这些贺卡上都有什么?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想送给老师的贺卡样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8)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看教师节庆祝活动视频,感受节日氛围。
2. 回答教师关于教师节的提问。
3. 观察教师展示的贺卡图片,思考贺卡的制作方法。
4.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想送给老师的贺卡样式和内容。
评价任务 参与讨论:☆☆☆
表达想法:☆☆☆
观察细致:☆☆☆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和展示贺卡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意义和贺卡的作用,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活动一:学习贺卡制作步骤 示范制作
(1) 教师拿出一张白色卡纸,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准备一张这样的白色卡纸,它就是我们制作贺卡的基础。”然后将卡纸沿中间对折,边操作边说:“大家看,我们把卡纸沿着中间对折,就像给它折了一个小房子,这就是贺卡的雏形啦。”
(2) 教师以对折线为对称轴,在卡纸上画出花瓶以及花瓶中的花朵。边画边强调:“同学们,画花朵的时候要注意大小、前后、高低的变化,这样画出来的花朵才会更加生动、自然。”
(3) 教师在画好的花朵上平涂色块,选择鲜艳、温暖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粉色等,同时讲解:“我们在选择颜色的时候,可以选用这些鲜艳或温暖的色彩,它们能让贺卡看起来更加明亮和生动。”
(4) 教师在平涂色块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和提亮颜色,增添花朵的丰富细节。边操作边说:“大家看,我们通过加深和提亮颜色,可以让花朵看起来更加立体、真实。”
(5) 教师拿出一张小卡纸,涂上与花瓶相似的颜色,并写上教师节的祝福语,如“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等。然后说:“我们可以在这张小卡纸上写上对老师的祝福,让贺卡更有意义。”
(6) 教师将装饰好的小卡纸,沿着中间对折,并将两端翻折的部分固定在卡纸的左右两边,边操作边讲解:“现在,我们把这张小卡纸固定在贺卡上,这样一个简单的贺卡内部设计就完成啦。”
(7) 教师在画面背景的部分,添加一些彩色的色块或者几只蝴蝶进行点缀,说:“在背景部分添加一些点缀,可以让贺卡更加美观、丰富。”
(8) 教师最后打开贺卡,展示制作好的贺卡,说:“大家看,当我们打开贺卡,里面美丽的花束就好像在我们面前绽放一样,是不是很漂亮?”
总结步骤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贺卡制作的步骤,边说边用手指着相应的部分:“第一步,准备一张白色卡纸,将其沿中间对折;第二步,以对折线为对称轴画出花瓶以及花瓶中的花朵;第三步,在花朵上平涂色块,选择鲜艳、温暖的色彩;第四步,在平涂色块的基础上,逐渐加深和提亮颜色,增添花朵的丰富细节;第五步,在小卡纸上涂上与花瓶相似的颜色,并写上教师节的祝福语;第六步,将装饰好的小卡纸固定在贺卡上;第七步,在画面背景部分添加一些点缀;第八步,打开贺卡,欣赏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强调每个步骤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如花朵的大小、前后、高低变化,色彩的搭配,以及立体效果的处理等。
(3) 教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如改变花朵的形状、颜色,或者添加自己喜欢的元素。
(4)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划伤手指。
(5) 教师再次展示一些不同样式的贺卡,让学生观察和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8)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1. 观看教师示范制作贺卡,学习制作步骤。
2. 跟随教师一起回顾贺卡制作的步骤,加深记忆。
3.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听取教师的解答和指导,明确制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步骤掌握:☆☆☆
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示范制作和详细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贺卡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重点和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创作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活动二:学习色彩搭配知识 色彩讲解
(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和谐的贺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贺卡上的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是不是很漂亮?那你们能发现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吗?”
(2) 教师向学生介绍互补色和相近色的概念。拿出色彩图表,指着红色和绿色说:“像红色和绿色这样的颜色,它们就是互补色,互补色搭配在一起会产生强烈的对比,让画面更加鲜艳、醒目。”然后指着红色和橙色说:“而像红色和橙色这样的颜色,它们就是相近色,相近色搭配在一起会给人一种和谐、温暖的感觉。”
(3)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彩笔中找出互补色和相近色,并进行展示和交流。说:“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彩笔中找出互补色和相近色,然后给大家展示一下,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贺卡设计中如何运用互补色和相近色。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设计一张贺卡,怎样运用互补色和相近色才能让贺卡更加美观呢?”
(5) 教师展示一些运用互补色和相近色设计的贺卡作品,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色彩搭配效果。说:“大家看看这些贺卡,它们是如何运用互补色和相近色的?这样的搭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在贺卡设计中运用色彩搭配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
(7)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指导。
(8) 教师总结色彩搭配的要点,强调在贺卡设计中要根据主题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1. 观察教师展示的贺卡图片,思考色彩搭配的特点。
2. 学习互补色和相近色的概念,在彩笔中找出相应颜色。
3.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在贺卡设计中运用色彩搭配的想法。
4. 听取教师的总结和指导,明确色彩搭配的要点。
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
概念理解:☆☆☆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贺卡图片、讲解色彩知识和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互补色和相近色的概念,掌握在贺卡设计中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
讲授新课 活动三:学习立体效果处理 立体展示
(1) 教师展示一张立体贺卡,打开贺卡让学生观察并说:“同学们,看这张贺卡,里面的花束好像要从贺卡里跳出来一样,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立体贺卡的魅力。”
(2) 教师向学生讲解立体效果的处理方法,拿出一张卡纸和剪刀,边操作边说:“我们可以通过折叠和粘合的手法,让贺卡中的花束变得立体起来。大家看,我先把卡纸剪成合适的形状,然后进行折叠和粘合。”
(3) 教师展示一些立体贺卡的制作过程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立体效果的处理步骤。说:“这些图片展示了立体贺卡的制作过程,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学习一下。”
(4)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卡纸上进行简单的折叠和粘合操作,感受立体效果的变化。说:“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卡纸,自己动手试试看,感受一下立体效果是怎么产生的。”
(5) 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说:“大家把自己的体会和发现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7)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交流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点评。
(8) 教师总结立体效果处理的要点,强调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折叠的角度和粘合的位置,确保立体效果的呈现。 1. 观察教师展示的立体贺卡,感受立体效果的魅力。
2. 学习立体效果的处理方法,自己动手进行简单操作。
3.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操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
4. 听取教师的总结和点评,明确立体效果处理的要点。
评价任务 观察感受:☆☆☆
操作尝试:☆☆☆
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立体贺卡、讲解制作方法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立体效果的处理方法,掌握折叠和粘合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
(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己动手制作一张教师节贺卡,送给我们的新老师。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花朵的大小、前后、高低变化,运用好色彩搭配和立体效果处理的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让贺卡更加独特、精美。”
(2) 教师为学生提供制作贺卡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白色卡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并强调使用这些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教师巡视学生的制作过程,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耐心地进行解答和示范。
(4)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说:“大家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学习一下别人的优点。”
(5) 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制作贺卡各个环节的时间。说:“同学们,要注意时间哦,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一张漂亮的贺卡。”
(6) 对于制作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添加更多的细节和创意。说:“你做得很快,现在可以再想一想,怎么让你的贺卡更加独特、精美呢?”
(7) 对于制作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加快制作速度。说:“别着急,慢慢做,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的。”
(8)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1. 明确课堂练习任务,领取制作材料和工具。
2. 按照所学方法和步骤,动手制作教师节贺卡。
3. 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
4. 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完善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制作进度:☆☆☆
创意表现:☆☆☆
交流合作:☆☆☆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贺卡制作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强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将自己在课堂上制作的贺卡进行完善,确保贺卡的质量和美观度。
2. 认真书写贺卡上的祝福语,表达自己对新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3. 在教师节当天,将贺卡亲手送给新老师。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一张新的教师节贺卡,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2. 了解其他国家教师节的庆祝方式和文化习俗,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3. 为自己喜欢的老师画一幅画像,并用文字描述老师的特点和自己对老师的感受。
板书设计
喜欢新老师
一、贺卡制作步骤
1. 准备卡纸对折
2. 画花瓶和花朵
3. 平涂色块
4. 加深提亮颜色
5. 写祝福语
6. 固定小卡纸
7. 添加点缀
8. 完成贺卡
二、色彩搭配
互补色、相近色
三、立体效果处理
折叠、粘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情境创设生动,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和展示贺卡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教学方法多样,采用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中掌握了贺卡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未能及时得到帮助,影响了作品的质量和进度。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讲解色彩搭配和立体效果处理等内容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部分学生未能在课堂上完成作品。
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