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星空的故事》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星空的故事》是岭南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此课以星空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星空知识和文化。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创作能力,激发对星空的好奇与热爱,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奇,对星空充满幻想,但美术基础薄弱。他们有丰富生活经验,能感知星空美,却难精准表达。在学习中,造型和色彩运用是难点。教学中,需用生动方式引导,多鼓励,增强自信,克服困难。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敏锐感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特征,提升对星空色彩与形态的审美能力。2. 感受星空的神秘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艺术表现1. 熟练运用绘画工具,准确描绘八大行星的外观,展现星空场景。2. 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巧妙制作独特星球,锻炼造型能力。创意实践1. 结合音乐,大胆想象,创新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和公转游戏。2. 发挥创意,为自己的星球作品赋予独特故事和意义。文化理解1. 初步了解甲骨文“天”字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2. 知晓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拓宽宇宙文化视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清晰观察并准确描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形状和颜色特征。2. 熟练掌握用绘画和黏土制作的方法表现星空元素。3. 深刻理解甲骨文“天”字的字形特征和文化含义。难点1.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八大行星的独特之处和星空的神秘氛围。2. 巧妙运用身边材料,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星球作品。3. 在游戏中准确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太阳系八大行星图片、超轻黏土、绘画工具、音乐素材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甲骨文“天”字导入(1) 展示甲骨文“天”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字形,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它像什么呀?”(2) 讲解“天”字在古代的含义,与天空、宇宙相关,引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3) 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天空是什么样的。(4) 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最神秘的地方——星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星空的故事》。(5) 播放一段关于星空的视频,如璀璨的星空、流星划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星空的美丽和神秘。(6)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看到星空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描述。(7) 分享一些关于星空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营造神秘的氛围。(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星空的魅力和无尽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观察甲骨文“天”字,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2. 观看星空视频,感受星空的美丽。3. 分享自己看到星空的感受。4. 倾听星空神话故事,沉浸在神秘氛围中。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表达清晰:☆☆☆兴趣浓厚:☆☆☆设计意图 通过甲骨文“天”字导入,引发学生对天空和星空的好奇,结合视频和故事,营造神秘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知识讲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介绍(1) 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图片,按顺序介绍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 详细描述每个行星的形状,如球形,大小对比等。(3) 介绍行星的颜色,如水星灰色、金星黄色等。(4) 讲解行星的一些特征,如地球有生命、火星是红色星球等。(5)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哪个行星的颜色最特别?”“哪个行星最大?”等。(6)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7)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8) 再次强调八大行星的重要特征,加深学生的记忆。 1. 观察八大行星图片,了解其形状和颜色。2. 参与讨论,总结行星的特点。3. 代表小组发言,分享讨论结果。4. 倾听教师点评,加深知识理解。评价任务 观察准确:☆☆☆讨论积极:☆☆☆表达有条理:☆☆☆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让学生了解行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为后续的绘画和创作奠定基础。实践创作 活动一:画八大行星 绘画指导(1) 发放绘画工具,如纸和彩笔。(2) 示范如何画八大行星,先画圆形代表行星,再添加颜色和细节。(3) 提醒学生注意行星的大小比例和颜色搭配。(4)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添加一些背景元素,如星星、流星等。(5) 巡视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6)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7) 提醒学生注意绘画的卫生,保持桌面整洁。(8)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画出自己心中独特的八大行星。自主创作(1) 让学生开始独立绘画,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八大行星。(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行星的特征表现出来。(3) 提醒学生可以参考之前看到的图片和讲解。(4)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5) 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6)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初稿后,提醒他们可以进行细节的刻画和装饰。(7) 引导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和平衡。(8)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故事。 1. 领取绘画工具,准备绘画。2. 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绘画方法。3. 独立创作,画出八大行星。4. 接受教师指导,完善作品。评价任务 造型准确:☆☆☆色彩丰富:☆☆☆创意独特:☆☆☆设计意图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行星知识运用到创作中,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实践创作 活动二:制作星球 材料介绍(1) 展示超轻黏土等制作材料,介绍其特点和使用方法。(2) 让学生触摸和感受超轻黏土的质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3) 讲解制作星球的基本步骤,先揉成球形,再添加细节。(4) 展示一些用黏土制作的星球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学习。(5) 提问学生想要制作什么样的星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6)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不要将黏土放入口中。(7) 提醒学生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8) 分发制作材料,让学生开始准备制作。制作过程(1) 指导学生将超轻黏土揉成球形,注意大小和形状。(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添加细节,如用工具刻出纹路、粘贴小物件等。(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星球,如带有光环的星球、有火山的星球等。(4) 巡视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5) 对于制作速度较快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6)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作品的整洁和卫生。(7)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和经验。(8) 当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 1. 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其特点。2. 学习制作星球的步骤和方法。3. 发挥创意,制作独特的星球。4. 完成作品后展示出来。评价任务 造型独特:☆☆☆细节丰富:☆☆☆创意新颖:☆☆☆设计意图 通过黏土制作星球的活动,让学生从二维绘画拓展到三维造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游戏体验 活动三:星空游戏 游戏介绍(1) 播放一段适合的音乐,营造星空的氛围。(2) 讲解游戏规则,让学生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自转和公转。(3) 邀请一名学生作为地球,另一名学生作为月亮,进行示范。(4) 强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特点,让学生理解。(5) 提问学生是否明白游戏规则,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6)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游戏,不要害羞。(7) 提醒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碰撞。(8)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确定地球和月亮的角色。游戏进行(1) 随着音乐的响起,让学生开始游戏。(2) 观察学生的游戏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加入一些自己的动作和表情。(4) 对于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5) 引导其他小组向优秀小组学习。(6) 当音乐结束时,让学生停止游戏,回到座位。(7) 组织学生分享游戏的感受和体验。(8) 总结游戏过程,强调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规律。 1. 倾听游戏规则,观看示范。2. 分组参与游戏,模仿地球与月亮的运动。3. 发挥想象,加入自己的创意。4. 分享游戏感受和体验。评价任务 动作准确:☆☆☆创意丰富:☆☆☆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了解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课堂总结 作品展示与评价(1) 展示学生的绘画和黏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2) 邀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故事。(3) 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发表看法。(4)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优点和不足。(5) 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6)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八大行星的知识、绘画和制作技巧等。(8) 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准备好分享自己的作品。 1. 欣赏同学的作品。2. 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3. 参与作品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4. 倾听教师总结,明确下节课任务。评价任务 表达清晰:☆☆☆评价客观:☆☆☆总结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装裱,挂在房间里。2. 用文字记录自己在制作星球过程中的感受和创意。3. 复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分享。拓展作业1. 与家长一起查阅更多关于星空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2. 用不同的材料,如彩纸、塑料瓶等,再制作一个独特的星球。3. 尝试将自己的星空作品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星空的故事》一、甲骨文“天”二、八大行星形状 颜色 特征三、绘画创作方法 技巧四、黏土制作步骤 创意五、星空游戏自转 公转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故事导入、视频展示、游戏体验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绘画和黏土制作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意和想象力,提高了动手能力。3. 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作品。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部分学生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及时得到足够的帮助。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游戏环节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总结环节有些仓促。3. 教学内容的深度可以进一步挖掘,对于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