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3.遗传病是由受精卵或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高一生物学B卷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C.确诊某人是否患有遗传病,一定要检测其基因的碱基序列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降低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注意事项:
4.水稻(2=24)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获得优质高产的水稻,科研人员通过多种育种途径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得到新品种,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⑤为育种过程。下亲本()


射线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列叙述错误的是()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单倍体植株
A.①④育种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无效。
B.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选择稳定品种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新品种一
C.③过程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而得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新品种推厂
可育植株
符合题目要求的。
D.⑤过程是上述育种方式中唯一能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细胞器中的酶和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5.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蛋白质,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
A,高尔基体膜上分布有相应的酶,可对分泌蛋白进行修饰加工
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如图

O乙②BDNF
B.核糖体中有相应的酶,可将氨基酸结合到特定tRNA的3'端
BDNF基因
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端B端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仅能消化衰老、损伤的细胞组分
无法与核糖体结合
()
M195基因8
D.叶绿体中的ATP合成酶,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A.甲过程中,RNA聚合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miRNA-l95结合物
2.某二倍体植物2一三体植株(2号染色体有3条,其他染色体正常)的2号染色体基因分布如
B.乙过程中,mRNA沿着核糖体从5'端→3'端移动
图所示,已知该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任意两条发生联会并分离,第
C.与过程乙相比,甲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三条染色体会随机移向一极,受精卵中同号染色体存在4条及以上的不能存活
9+
D.miRNA-195是通过抑制翻译过程来调控BDNF基因的表达
不考虑其他突变和致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血橙被誉为“橙中贵族”,因果肉富含花色苷,颜色像血一样鲜红而得名。当遇极寒天气时,
A.该植株与2-三体基因型为bbb的植株交配,子代表现为显性个体中,染色
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提前采摘,此时果肉花色苷含量极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调
体正常的个体占1/5
节途径如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B.该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1

花色苷前体
C.产生该植株的原因是父本或者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2号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Ruy基回促进合感关键酶
y5蛋自结食6序列角活
花色苷
导致的
促进
光照
D.该植株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可存在4个B基因
注:T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中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两段碱基序列
【高一生物学B卷第1页(共4页)】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生物学B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细胞器中的酶和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膜上分布有相应的酶,可对分泌蛋白进行修饰加工
B.核糖体中有相应的酶,可将氨基酸结合到特定tRNA的3'端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仅能消化衰老、损伤的细胞组分
D.叶绿体中的ATP合成酶,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2.某二倍体植物2—三体植株(2号染色体有3条,其他染色体正常)的2号染色体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已知该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任意两条发生联会并分离,第三条染色体会随机移向一极,受精卵中同号染色体存在4条及以上的不能存活。不考虑其他突变和致死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株与2-三体基因型为bbb的植株交配,子代表现为显性个体中,染色体正常的个体占1/5
B.该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1
C.产生该植株的原因是父本或者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2号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导致的
D.该植株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中可存在4个B基因
3.遗传病是由受精卵或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确诊某人是否患有遗传病,一定要检测其基因的碱基序列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降低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4.水稻(2n=24)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获得优质高产的水稻,科研人员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得到新品种,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①~⑤为育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④育种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③过程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而得到可育植株
D.⑤过程是上述育种方式中唯一能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5.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蛋白质,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如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过程中,RNA聚合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乙过程中,mRNA沿着核糖体从5′端→3′端移动
C.与过程乙相比,甲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
D.miRNA-195是通过抑制翻译过程来调控BDNF基因的表达
6.血橙被誉为“橙中贵族”,因果肉富含花色苷,颜色像血一样鲜红而得名。当遇极寒天气时,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提前采摘,此时果肉花色苷含量极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调节途径如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注:T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中与RNA聚合酶结合的两段碱基序列
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控的
B.零上低温引起T序列碱基排列顺序改变及去甲基化进而使血橙“血量”增多
C.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与光照有关
D.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零上低温环境激活Ruby基因表达
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两条链,该DNA分子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
B.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
C.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为4:3:2:1
D.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一共产生了16个DNA分子,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8.下图为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据此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
C.Ⅱ-7和Ⅱ-8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1/4
D.III-10和只患乙病的男性结婚,生育的孩子只患乙病的概率是1/24
9.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时可能会发生异常横裂,从而形成两条“等臂染色体”如图,“等臂染色体”随后会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基因型为Aa(位于I号染色体)的卵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一条I号染色体发生了异常横裂。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发生异常横裂,会导致子细胞染色数目异常
B.若该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3种可能
C.若该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有5种可能
D.若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含A,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有6种可能
10.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对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实验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若自交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子代杂合子中2/3的个体能稳定遗传
C.若自交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占4/5
D.若含a的花粉50%致死,则自交子代会出现15:5:3:1的性状分离比
11.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人体巨噬细胞导致线粒体产生活性氧(ROS),ROS促进溶酶体释放水解酶,进而激活细胞质基质中的BAX复合物,BAX复合物参与构成内质网与线粒体外膜之间的钙离子通道,内质网内的钙离子流入线粒体,导致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CytC)和凋亡诱导因子(AF)外流,诱导线粒体自噬及巨噬细胞裂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溶酶体内水解酶合成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巨噬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C.Mtb细胞内的线粒体可将丙酮酸分解为CO2并产生NADH和释放能量
D.线粒体自噬过程的激发,需要线粒体先释放ROS再释放CytC和AF
12.低温下龙胆花会闭合,置于正常生长温度、一定光照后会重新开放,其机理如图,其中GsCPK16是一种蛋白激酶,可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后活性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化的水通道蛋白与水分子结合后将水分子转运进细胞
B.低温下外施Ca2+溶液,龙胆花会延迟开放
C.降低GsCPK16的基因表达可促进花冠的展开,利于花的开放
D.正常生长温度下,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会增多
13.ABC转运蛋白由TMD和NBD组成,TMD是离子、原核细胞分泌蛋白等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机械性孔道;NBD与ATP水解有关,如图所示。ABC转运蛋白可分为存在于所有生物中的外向转运蛋白和仅存在于细菌及植物中的内向转运蛋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经外向转运蛋白运出大肠杆菌需消耗能量
B.离子先与SBP结合后经内向转运蛋白进入酵母菌
C.抗肿瘤药物可被肿瘤细胞的外向转运蛋白运出而降低化疗效果
D.SBP和ABC转运蛋白通过改变构象完成对物质的摄取、转运和释放
14.关于“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打孔器打出叶圆片时,为保证叶圆片相对一致应避开大的叶脉
B.调节LED灯光源与盛有叶圆片烧杯之间的距离,以进行对比实验
C.用化学传感器监测光照时O2浓度变化,可计算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D.同一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快慢不同,可能与其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15.运用某些化学试剂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物质或相关代谢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与淀粉酶混合后温水浴,加入斐林试剂可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淡蓝色的双缩脲试剂可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吸附作用显示紫色
C.苏丹Ⅲ染液可与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橘黄色
D.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与酒精或葡萄糖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计55分
16.(10分)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CO2合成了淀粉。人工合成淀粉的灵感来自植物光合作用,下图分别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1)和人工合成淀粉过程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Ⅰ是 阶段,该阶段的产物①是 (填物质名称),Ⅱ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
(2)大田种植时,可通过调控 等环境因素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而温室中则可通过调控光照强度和温度等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在CO2的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③含量变化趋势是 。
(3)图2中C1(甲醇)的生成过程类似于图1中Ⅱ阶段的 过程;据图2可知,人工合成淀粉过程的将电能转换为 储存在淀粉中。若能用 能代替电能,该技术会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若被大量推广应用,你认为该技术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写两点) 。
17.(10分)成熟的雌雄动物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了前后代生命的延续。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雄蝗虫(2n=23,性染色体XO)的精巢观察减数分裂,得到如图一些细胞图片。请将图中的细胞按分裂时期进行排序: 。雄蝗虫的精原细胞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无法联会,因此X染色体会随机进入次级精母细胞,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
(2)有一项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B3(CyclinB3)缺失的女性所产生的卵细胞异常,但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能正常分开。为进一步揭示CyclinB3的功能,研究者对正常女性与CyclinB3缺失女性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对比如图所示。卵原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前,细胞核中的DNA先完成 ,此时染色体数目 (填“加倍”或“未加倍”)。对正常女性而言,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图中的 (填分裂时期),中期Ⅰ和中期Ⅱ的区别在于 (答出2点)。推测CyclinB3的功能是促进 。
18.(10分)果蝇眼色由A、a和B、b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色素形成,基因B决定红色,基因b决定粉色;当基因A不存在时,果蝇眼色表现为白色。为了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杂交实验,选取一对红眼(AaBb)雌雄个体进行交配,统计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1)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 ,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为白眼的果蝇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 。选择子代粉色眼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取亲本果蝇(AaBb)进行测交,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如果A、a和B、b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且两只果蝇均是基因A与基因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与基因B在一条染色体,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19.(13分)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小鼠大脑中表达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BDNF基因mRNA含量下降等有关。下图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基因被甲基化 (选“会”或“不会”)改变其碱基序列, (选“可”或“不可”)遗传给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
(2)过程①为 过程,在 酶的作用下,游离的 依次连接,形成的化学键是 键。过程①与②相比,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其中①有独特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
(3)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 ,图③中该过程现象具有的重要意义是 。若BDNF基因内某个碱基发生了替换,但是形成的BDNF蛋白依然正常,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由图可知,miRNA-195基因的表达可以 (选“降低”或“提高”)抑郁症发病风险。
20.(12分)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图示途径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 过程,该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其意义是 。
(2)细胞中lncRNA是 酶催化的产物,合成lncRNA需要的原料是 。
(3)图2中tRNA上的氨基酸为 。(AGC:丝氨酸;UCG:丝氨酸;GCU:丙氨酸;CGA:精氨酸。)
(4)某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201位碱基对由G—C变成了T—A,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由下面给出的密码子推测,密码子可能的变化情况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①AGU(丝氨酸) ②CGU(精氨酸) ③GAG(谷氨酸) ④GUG(缬氨酸) ⑤UAA(终止密码子) ⑥UAG(终止密码子)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生物学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B B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计55分
16.(10分)
(1)光反应 还原型辅酶II 叶绿体基质
(2)水分或矿质元素 上升
(3)CO2的固定 化学能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缓解全球粮食危机,缓解耕地面积不足;减少因农药、化肥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17.(10分)
(1)b→a→e→c→d 11或12(2分)
(2)复制 未加倍 后期I(2分) 中期I有同源染色体,中期II无同源染色体;中期I染色体数目是中期II的两倍;中期I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中期II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2分,答对一点给1分)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8.(10分)
(1)9:3:4 aaBb 粉色:白色=8:1
(2)红色:粉色:白色=1:1:2
(3)红色:粉色:白色=2:1:1
19.(13分)
(1)不会 可 表观遗传
(2)转录 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磷酸二酯键 T-A
(3)核糖体 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 碱基替换后,经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依然对应同一种氨基酸(2分)
(4)提高
20.(12分)
(1)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 加速合成P53蛋白,修复DNA损伤,阻止受损DNA复制
(2)RNA聚合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丝氨酸
(4)③→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