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的海底世界》教案学科 小学美术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冀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们的海底世界》是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此课聚焦海底世界主题,涵盖海洋生物的多样形态与色彩。教材通过展示丰富图片,为学生打开海底世界的窗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观察力,提升造型表现能力,激发对海洋的热爱。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表现欲。但他们的认知和动手能力有限,在造型与色彩运用上不够精准。教学中需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降低学习难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敏锐察觉海洋生物独特的美,感受其多样的造型与绚丽的色彩。2. 深入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幻氛围,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艺术表现1. 熟练运用绘画工具,生动表现鱼儿的造型、色彩与花纹。2. 灵活使用不同材料,和同学协作布置海底世界场景。创意实践1. 大胆发挥想象,为海洋生物设计新颖独特的造型。2. 积极参与集体创作,为布置海底世界贡献创意。文化理解1. 初步了解海洋文化,知晓海洋生物的重要性。2. 培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精准把握海洋生物的造型特点,进行生动绘画表现。2. 巧妙运用色彩与花纹,让海洋生物形象更鲜活。3. 熟练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用于布置海底世界。难点1. 发挥丰富想象,创作造型独特、富有创意的海洋生物。2. 与同学密切合作,合理规划布置海底世界的空间。3. 运用材料准确表现海底生物的质感与动态。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海底世界图片、绘画工具、手工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1) 教师提前在教室营造神秘氛围,拉上窗帘,调暗灯光,播放轻柔的海浪声和海底世界的音效。(2) 打开多媒体设备,展示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视频,视频中各种奇异的海洋生物游来游去,如色彩绚丽的热带鱼、形态各异的珊瑚礁、憨态可掬的海豚等。(3)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潜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看到了哪些神奇的生物呀?”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4) 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海洋生物,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补充。(5) 接着说:“海底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惊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画笔和材料,把这个神奇的海底世界搬到我们的教室里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6) 展示一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海洋生物作品,如用彩纸折成的章鱼、用塑料瓶做成的海龟等,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材料和造型。(7) 问学生:“这些漂亮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个?”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鼓励,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海底世界》。 1. 沉浸在神秘的氛围中,观看海底世界视频。2. 积极回忆并分享看到的海洋生物。3. 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作品材料和造型。4. 表达自己想要动手创作的愿望。评价任务 参与度高:☆☆☆表达清晰:☆☆☆兴趣浓厚:☆☆☆设计意图 通过营造神秘氛围和播放视频,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展示作品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创作欲望,自然导入新课,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讲授新课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展示图片(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海洋生物的高清图片,如鲨鱼、水母、海星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2) 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花纹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海洋生物的形状像什么呀?它们的颜色有哪些特别之处?”(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如鲨鱼的三角形身体、水母的透明伞状、海星的五角形状等。(4) 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海洋生物的差异,如“鲨鱼和海豚的身体形状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加深对海洋生物外形的理解。(5) 展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局部特写图片,如鱼的鳞片、珊瑚的纹理等,让学生感受其细腻的花纹和独特的质感。(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这些花纹和质感的感受,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7)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这些观察到的细节。(8) 再次展示海底世界的全景图片,让学生整体感受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分析造型(1) 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几种常见海洋生物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形状如何组合成海洋生物的外形。(2) 以一条鱼为例,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添加细节来完善造型,如画出鱼的眼睛、鳍、尾巴等。(3) 让学生尝试在纸上用简单的形状画出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大致轮廓。(4) 巡视学生的绘画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5) 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让大家一起分析其造型的优点和不足,共同学习和改进。(6) 介绍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殊造型,如海马的弯曲身体、章鱼的多条触手等,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7)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自己的海洋生物设计独特的造型,不要局限于常见的形状。(8) 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海洋生物的比例和姿态,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 1. 认真观察海洋生物图片,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2. 参与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3. 用简单形状画出海洋生物的轮廓。4. 分析同学作品的优缺点,汲取经验。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讨论积极:☆☆☆造型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分析造型,让学生全面了解海洋生物的外形特征和造型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造型思维,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讲授新课 活动二:色彩与花纹 色彩搭配(1) 展示不同颜色组合的海洋生物图片,如蓝色和白色搭配的海豚、红色和黄色搭配的珊瑚等,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2) 讲解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如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以及色彩的对比和协调。(3) 提问学生:“在这些图片中,哪种颜色组合让你感觉最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色彩搭配的效果。(4) 让学生在彩纸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尝试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制作一个色彩小卡片。(5) 巡视学生的色彩搭配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6) 展示一些学生的色彩小卡片,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分析其色彩搭配的优点和不足。(7) 鼓励学生在创作海洋生物时运用这些色彩搭配知识,让作品更加鲜艳夺目。(8)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合理性,如海洋生物的颜色要符合其生活环境。花纹设计(1) 展示带有不同花纹的海洋生物图片,如条纹、斑点、波浪纹等,让学生观察这些花纹的特点。(2) 介绍一些常见的花纹绘制方法,如用线条、点、形状等组合成花纹。(3)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绘制自己喜欢的花纹,如为一条鱼设计独特的鳞片花纹。(4) 巡视学生的花纹绘制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花纹绘制的技巧。(5) 展示一些学生的花纹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6) 鼓励学生将不同的花纹运用到海洋生物的创作中,增加作品的丰富性和趣味性。(7) 提醒学生注意花纹的大小、疏密和分布,使作品更加协调美观。(8)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色彩和花纹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创作做好准备。 1. 欣赏色彩搭配图片,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搭配。2. 尝试绘制自己喜欢的花纹。3. 展示并分享自己的色彩和花纹作品。4. 参与分组讨论,交流创作思路。评价任务 色彩协调:☆☆☆花纹独特:☆☆☆交流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色彩搭配和花纹设计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色彩和花纹的运用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作品增添艺术魅力。讲授新课 活动三:材料与制作 介绍材料(1) 展示本节课准备的各种材料,如彩纸、卡纸、塑料瓶、吸管、泡沫板等,让学生观察材料的特点和质地。(2) 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彩纸可以用来制作鱼的身体、卡纸可以用来做海底的礁石、塑料瓶可以做成海龟等。(3) 展示一些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海洋生物成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料的效果。(4)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材料还可以做成哪些海洋生物呢?”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5)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材料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海洋生物作品。(6) 提醒学生在使用材料时注意安全,如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胶水的适量使用等。(7)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自己小组要使用的材料和创作的海洋生物主题。(8)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帮助每个小组明确创作方向。教师示范(1) 选择一种材料,如彩纸,现场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海洋生物,如一只水母。(2) 详细讲解制作步骤,如如何裁剪彩纸、如何折叠、如何粘贴等。(3) 在制作过程中,强调一些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如何使作品更加立体、如何处理细节等。(4)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学习制作方法和技巧。(5) 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和教师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制作步骤,增强学生的参与感。(6)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信心。(7) 展示制作好的水母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效果。(8)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这些制作方法和技巧,发挥自己的创意。 1. 观察材料特点,思考材料的用途。2. 参与小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材料。3. 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制作过程。4. 上台参与制作,增强动手能力。评价任务 材料了解:☆☆☆创意表现:☆☆☆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材料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制作方法,掌握创作技巧,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支持和指导。课堂练习 布置任务(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要开始创作啦!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制作一个属于我们的海底世界。”(2) 提出创作要求:作品要包含多种海洋生物,造型独特、色彩鲜艳、花纹丰富;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布置任务。(3) 展示一些优秀的海底世界布置作品图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意灵感。(4)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常规,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5) 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要小心。(6) 为每个小组发放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7) 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讨论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小组都明确任务。(8)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巡视指导(1) 学生开始创作后,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观察每个小组的创作进度和情况。(2) 对于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解决材料使用问题、提供创意建议等。(3) 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4) 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调解小组内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团队和谐。(5) 发现学生的优秀创意和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6) 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制作任务,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7) 对学生的作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8)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提高作品的质量。 1. 明确创作任务和要求。2. 小组分工,开始创作海洋生物。3. 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发挥创意。4.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海底世界布置。评价任务 任务明确:☆☆☆创意突出:☆☆☆合作良好:☆☆☆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的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保证创作顺利进行。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再创作一个海洋生物,并添加到班级的海底世界中。2. 向家人介绍自己在课堂上创作的海洋生物和布置的海底世界。3. 收集一些关于海洋保护的资料,了解海洋面临的问题。拓展作业1. 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小型的海底世界模型,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2. 设计一份保护海洋的宣传海报,呼吁大家爱护海洋环境。3.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板书设计我们的海底世界海洋生物造型: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色彩搭配:三原色、三间色花纹设计:条纹、斑点、波浪纹材料制作:彩纸、塑料瓶、吸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情境创设、图片展示、教师示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学生参与度高。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创作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从观察、分析到创作、展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不足之处1.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的作品质量有待提高。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环节有些仓促,没有充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3. 对海洋文化的渗透还可以更加深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海洋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