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
题 3 分,共 36 分)
1.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烦恼。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
才能健康成长。下列排解心理矛盾的做法可取的是
A.学会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B.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
C.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袒露心扉
D.写日记,尽量封闭自己,以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2.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积极情感,
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以下行为不利于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是
A.共同欣赏高雅的艺术 B.交流名著阅读的心得体会
C.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 D.强迫他人认可自己的观点
3.对下面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点评正确的有
①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是不自尊的表现
②缺乏廉耻之心,没有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③没有做到行己有耻,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
④是在放松心情,放飞自我,快乐游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下面诗句共同体现的品格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A.自尊 B.自信 C.自立 D.自强
5.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自强。以下
对自强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强使人奋发向上,关系个人成长②自强的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③自强会导致盲目自信,骄傲自大④自强关系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6.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代代相传的
中华传统美德。践行这一美德,需要我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某班开展“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主题活动,在设立的名言板块中,同学
们提交的名言能入选的有
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 ③④
8.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下面理解
正确的是
①孝,指对父母长辈的顺从,一切听父母的安排
②悌,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
③信,指讲诚信,在任何时候都不说谎话
④耻,指自尊自爱,有羞耻之心,能做到行己有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面体现法律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的

①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③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
④法律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我国法律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继承权。下列关于财产继承权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保护公民继承权,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体现
②我国关于财产继承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④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10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除外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R①③
11.据报道,刘某为抢劫他人财物,使用网络聊天工具以见面为由将被害人约到指
定地点后,伙同周某等人对被害人进行殴打,并抢走其随身财物。刘某等人被抓
获后,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刘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不等。刘某等人的行
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
12. 2024 年 4 月 16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及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据介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截至 2024 年 4 月 16
日,人民法院共审结已满 12 周岁不满 14 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类案件
4 件 4 人,犯罪人年龄在 12 周岁至 13 周岁之间,被依法判处 10 年至 15 年有期
徒刑。这让依法追究“极恶少年”刑责成为法治的必然。这表明
①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从重处罚
②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
误的
③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不复存在
④没有不能管的“小霸王”,未成年人也须敬畏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 13 小题 14 分,第 14 题 10 分,共 24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一曲《凤鸣凌霄》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艺术体操队。赛场上,姑娘们以带
为弦、以球为琵琶,极具国风古韵的表演惊艳巴黎,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美,
拿下中国艺术体操队史上首枚奥运金牌,也跳出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材料二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他们一个是保守派,
主张遵循祖制;一个是改革派,主张通过改革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两人在
政治主张上存在分歧,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保持了君子风范,互相尊重、互相
理解,没有因为观点不同而互相攻击或诋毁。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都是为了改变
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实现富国强军、百姓安居乐业的治国理想和宏伟抱负,
而非为了一己之私。他们的争斗是君子之争。
(1)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人文精神? (4 分)
材料三“感动中国” 2023 年度人物俞鸿儒院士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
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
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几十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
研究路径,成功完成了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
名字写在了最后。
(2)俞鸿儒院士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 写出两点即可。(4 分)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今天,我们应如何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七年级⑵班第三小组围绕“生活在法治社会”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
加。
【项目一认识法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
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
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
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本质和作用的认识。(6 分)
【项目二学习法律】
小组学习中,同学们整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
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 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
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 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
律。 任。”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民法典的认识。(4 分)河北省邯郸市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
1.A 2.D 3.A 4.B 5.A 6.B
7.D 8.C 9.B 10.B 11.C 12.D
二、非选择题(24分)
13.(14分)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自豪感(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材料二体现了君子之争、相互尊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文精神(2分)。
(2)爱国奉献、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敬业创新(任答两点,4分)。
(3)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③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④积极参与文化实践,传承传统美德(任答三点,6分)。
14.(10分)
(1)法律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分)。
作用: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②法律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法律促进国家治理,保障国家统一、市场统一等(4分,任答两点)。
(2)①民法典是一部基础性法律,对社会生活影响深远;②民法典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如明确动物侵权责任,体现对人民利益的保障;③民法典的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4分,任答两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