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祖国颂歌(一) 演唱 彩色的中国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祖国颂歌(一) 演唱 彩色的中国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彩色的中国》教案
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是七年级上册《祖国颂歌》单元的唱歌课。词作者借少年打开地图册的联想描绘祖国河山,曲作者用大调式、3/4拍赋予歌曲欢快优美之感,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歌曲分两个乐段,演唱形式有齐唱,生动展现孩子看地图的喜悦。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内心丰富、好奇心强,还保留小学的天真。他们开始注重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多数学习态度端正。但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在演唱技巧、节奏把握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兴趣,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速亲切的情绪。
2. 体会歌曲中节奏变化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艺术表现
1. 能用和谐优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2. 掌握歌唱呼吸方法并正确发声。
创意实践
1. 能用肢体语言或者律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2. 发挥创意,为歌曲设计简单的表演动作。
文化理解
1.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2. 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能用和谐优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2. 学习歌唱呼吸方法并练习发声。
3. 准确把握歌曲中不同节奏的演唱。
难点
1. 能用肢体语言或者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
2. 二声部演唱时的音准和和谐度。
3. 理解歌曲中节奏变化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导入 引导交流
(1) 教师热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和灿烂的文化。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中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或者博大的文化吸引着你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学生提到长城,教师可以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强大的中国,你会选择什么词?”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然后说:“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老师想用‘多彩的中国’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字叫作《彩色的中国》。”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彩色的中国》。
(5)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彩色的中国”的含义,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祖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如壮丽的山川、广袤的草原、繁华的都市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祖国的多彩。
(6)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祖国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学习歌曲营造良好的氛围。
(7)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祖国相关的歌曲,对比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8)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彩色的中国》这首歌曲可能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和内容。 1.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从中获取灵感。
3.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感受祖国的美丽。
4.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猜测。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表达清晰:☆☆☆
思维活跃:☆☆☆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美丽景色和文化,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然地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活动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引导聆听
(1) 教师播放歌曲《彩色的中国》,对学生说:“同学们,请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
(2) 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3)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曲作者采用了大调式、3/4拍的创作手法,更赋予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好似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那你们知道3/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
(4) 教师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示范3/4拍的强弱规律,即“强弱弱”,让学生跟着模仿,感受节奏的特点。
(5)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打节奏,同时提问:“听听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6)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确认和解释:“歌曲中出现了齐唱、合唱两种演唱形式。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品:《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词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少年打开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这一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曲作者采用了大调式、3/4拍的创作手法,更赋予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好似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7)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判断这首歌曲由几部分组成,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划分。
(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部分是齐唱,第二部分是合唱。然后请同学们数一数第一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 活动二:分析作品,分段学唱 学唱第一部分
(1) 教师讲解第一部分的结构:“第一部分由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采用的是舒朗的节奏,给人一种大气、展开的感觉。恰当地表现出少年儿童将祖国版图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形象。第三、四乐句采用了紧凑的节奏,音乐形成对比,也巧妙地表现出他们指认祖国山川海洋的愉快心情。演唱形式为齐唱。下面我们学唱第一个乐句。”
(2)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一个乐句的旋律,范唱一遍,让学生感受音高和节奏。
(3) 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提醒学生注意演唱姿势要正确,精神饱满,赋予表情,注意要先吸气再演唱,注意空拍、附点音符的演唱。
(4) 学生跟唱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和节奏问题。
(5) 让学生再次演唱第一个乐句,巩固所学内容。
(6)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教唱第二、三、四个乐句,每教完一个乐句,都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掌握。
(7)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演唱第一部分,注意乐句之间的衔接和情感的表达。
(8)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学唱第二部分
(1)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的音乐,让学生聆听,然后提问:“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演唱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二部分是合唱,旋律变得舒展,情感变的更加真挚。请同学们数一数第二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
(3) 教师指出B段可以分为三个乐句,然后开始教唱第一声部的第一个乐句,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
(4) 教唱完第一声部的第一个乐句后,让学生练习演唱,教师巡视指导。
(5)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教唱第一声部的第二、三、四个乐句,以及第二声部的第一、二、三、四个乐句。
(6) 让学生分组分别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然后合练,教师及时调整音准和节奏,确保二声部的和谐度。
(7)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演唱第二部分,注意合唱的协调性和情感的统一。
(8) 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处理尾声
(1) 教师讲解尾声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尾声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2) 教师范唱尾声部分,让学生感受尾声的情感表达。
(3) 教唱学生尾声部分,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4) 学生演唱尾声后,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演唱的质量。
(5) 让学生再次演唱尾声,加深印象。
(6) 教师引导学生将尾声与前面的乐段进行连贯演唱,注意整体的协调性。
(7) 对学生的整体演唱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8) 鼓励学生带着饱满的情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 1. 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演唱形式。
2. 跟随教师的示范,学习3/4拍的强弱规律并打节奏。
3. 积极参与学唱,按照教师的要求注意演唱技巧。
4. 分组演唱时,与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合唱。
评价任务 聆听感受:准确判断:☆☆☆
演唱技巧:音准节奏:☆☆☆
合作演唱: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聆听,让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感知,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分段学唱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降低学习难度。处理尾声可以使歌曲更加完整,提高学生的演唱质量。
拓展认识,情感升华 学习指挥图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不同拍子指挥图的重要性,说:“同学们,指挥在音乐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乐队和合唱团更好地协调和统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不同拍子的指挥图。”
(2)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3/4拍的指挥图,详细讲解指挥图的动作和含义,如起拍、收拍、强弱的表示等。
(3) 教师亲自示范3/4拍的指挥动作,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4) 让学生分组练习指挥动作,互相纠正和指导。
(5)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挥动作。
(6)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指挥动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学习。
(7)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调指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尝试担任指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欣赏歌曲
(1) 教师播放歌曲《彩色的中国》的不同版本,如合唱版、独唱版等,让学生对比欣赏。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版本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4)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感受歌曲的魅力。
(5) 教师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或者律动的形式表现歌曲,如轻轻摇摆、拍手等。
(6)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设计独特的表演动作。
(7) 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表演,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8)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认真学习不同拍子的指挥图,积极模仿指挥动作。
2. 对比欣赏歌曲的不同版本,思考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差异。
3. 用肢体语言或者律动表现歌曲,发挥创意设计表演动作。
4. 分组展示表演,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
评价任务 指挥学习:动作规范:☆☆☆
欣赏理解:分析准确:☆☆☆
创意表演:独特新颖:☆☆☆
设计意图 学习指挥图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通过创意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总结 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彩色的中国》,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形式和节奏特点。大家在演唱和表演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 强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在课堂上,大家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表现得非常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
(4)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如演唱技巧、指挥动作等,让学生加深印象。
(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6) 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回家给家人演唱这首歌曲,与家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7) 最后,教师说:“现在,让我们怀着饱满的情感,再来演唱一遍歌曲,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同时播放歌曲伴奏。
(8) 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认真聆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跟着教师的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3. 接受教师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
4. 明确课后作业,准备课后认真完成。
评价任务 总结理解:☆☆☆
演唱投入:☆☆☆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演唱歌曲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课程。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给家人听。
2. 复习歌曲中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方法、附点音符的演唱等。
3. 熟练掌握3/4拍的指挥动作。
拓展作业
1. 搜集一首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 为《彩色的中国》设计一份手抄报,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和文化。
3. 尝试用不同的乐器为歌曲《彩色的中国》进行简单的伴奏。
板书设计
《彩色的中国》
1=G 3/4拍
中速 亲切地
齐唱 合唱
第一乐段:大气、展开
第二乐段:舒展、真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2.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的演唱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 拓展环节中,学习指挥图和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创意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不足之处
1. 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部分学生的音准和和谐度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 对于一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3. 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拓展环节有些仓促,学生的表演没有充分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