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歌唱祖国》教案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歌唱祖国》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的重要内容。此歌曲诞生于1950年5月,展现新中国朝气蓬勃面貌,记录人民奋进步伐。它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颂歌,有进行曲风格又具抒情性,由主歌和副歌构成,曲式为带再现的三段体,在节奏、音调等方面对比强烈。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内心世界丰富,好奇心强,保留小学的天真愉悦。他们开始注重对事物分析和主观体会,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在音乐学习上,对歌唱技巧、音乐表现形式等掌握较少。教学中需培养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克服演唱和表现上的困难。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准确感受《歌唱祖国》行进式的速度和高亢热情的情绪。2. 体会歌曲中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等方面的对比。艺术表现1. 用饱满、弹性且富有力量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唱好二声部。2. 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创意实践1. 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或律动形式表现歌曲。2. 发挥创意,为歌曲设计独特的表演方式。文化理解1. 通过学唱歌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2.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用饱满、弹性且富有力量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好二声部。2.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3. 体会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用歌声表达情感。难点1. 用肢体语言或律动形式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和节奏。2. 把握主歌与副歌之间的对比,在演唱中体现差异。3. 协调二声部的演唱,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提问导入 引导交流(1) 教师开场:“同学们,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早已不再是过去那个落后、挨打的国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家内心肯定有很多想法。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感受。”(2) 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回应和肯定,鼓励更多学生参与交流。(3) 进一步提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赞颂之情呢?”(4)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形式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5)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能很好地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它的名字叫作《歌唱祖国》。”(同时在黑板上板书《歌唱祖国》)(6) 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重要意义,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7) 再次强调学习这首歌曲的目的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对祖国发展看法的问题。2. 思考并提出表达对祖国热爱的形式。3. 认真倾听老师介绍歌曲相关信息。4. 做好学习歌曲的准备。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想法多样:☆☆☆参与度高:☆☆☆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情感和期待进入歌曲学习。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引导聆听(1) 播放《歌唱祖国》的音频,要求学生安静聆听,用心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大家听完这首歌,感觉它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纠正,明确歌曲的速度是中速,行进式的速度,表现了对祖国的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4) 再次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5) 详细讲解歌曲的结构,包括主歌和副歌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6)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由几部分组成。(7)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对歌曲结构的判断,并进行详细解答。(8)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一些典型的音乐元素,如号角式的引子等。 1. 安静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和速度。2. 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歌曲情绪和速度的问题。3. 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的结构。4. 关注歌曲中的音乐元素。评价任务 感受准确:☆☆☆回答正确:☆☆☆关注细节:☆☆☆设计意图 通过多次聆听,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速度和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唱打下基础。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 第一部分 活动一:学习第一声部 教唱第一乐句(1)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的第一个乐句,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旋律和节奏。(2) 逐句教唱,强调演唱姿势要正确,精神饱满,赋予表情。(3) 讲解歌唱呼吸方法,让学生先吸气再演唱,感受气息的运用。(4) 提醒学生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通过示范让学生体会附点音符的时值。(5)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学唱,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6) 分组检查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7) 再次强调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巩固学习效果。(8) 让学生完整演唱第一乐句,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唱后续乐句(1) 按照教唱第一乐句的方法,依次教唱第一声部的第二至第六个乐句。(2) 每教完一个乐句,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3) 重点强调附点音符、同音高连音线等特殊音符的演唱。(4) 引导学生体会每个乐句的情感表达,用歌声表现出来。(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互相学习和评价。(6)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7)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8) 让学生完整演唱第一声部的六个乐句,进行整体评价和总结。 1. 认真聆听教师范唱,学习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2. 跟着教师逐句学唱,注意附点音符等特殊音符的演唱。3. 积极参与小组演唱和评价。4. 完整演唱第一声部的六个乐句。评价任务 姿势正确:☆☆☆发音准确:☆☆☆演唱流畅:☆☆☆设计意图 通过逐句教唱,让学生掌握第一声部的演唱技巧,培养正确的演唱习惯。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 第一部分 活动二:学习第二声部 教唱第一乐句(1) 教师范唱第二声部的第一个乐句,让学生感受与第一声部的不同。(2) 同样强调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和附点音符的演唱。(3) 逐句教唱,让学生跟着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4) 引导学生体会第二声部在和声中的作用,感受和声的美感。(5)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倾听和纠正。(6) 检查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7) 鼓励学生在演唱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保持整体的和谐。(8) 让学生完整演唱第二声部的第一乐句。教唱后续乐句(1) 按照教唱第一乐句的方法,依次教唱第二声部的第二至第六个乐句。(2) 重点解决学生在音准、节奏和和声配合上的问题。(3) 组织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感受和声的融合。(4) 引导学生注意与第一声部的配合,把握好声部之间的平衡。(5) 对学生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6) 鼓励学生不断练习,提高合唱水平。(7) 让学生完整演唱第二声部的六个乐句,与第一声部进行合练。(8) 营造和谐的合唱氛围,让学生享受合唱的乐趣。 1. 聆听教师范唱,感受第二声部特点。2. 跟着教师学唱第二声部,注意音准和节奏。3. 参与二声部合唱练习,与第一声部配合。4. 认真听取教师评价,改进演唱。评价任务 音准良好:☆☆☆和声和谐:☆☆☆配合默契:☆☆☆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第二声部并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掌握二声部演唱技巧,提高合唱能力。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 第二部分 活动三:学习第二部分 感受第二部分特点(1) 播放第二部分的音乐,让学生聆听,感受其与第一部分在情绪和演唱形式上的不同。(2) 提问学生对第二部分音乐的感受,引导他们描述情绪和演唱形式的变化。(3) 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第二部分旋律舒展,情感更真挚,演唱形式不再是合唱。(4)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数第二部分由几个乐句组成。(5) 播放结束后,检查学生的数句情况,给予正确的解答。(6) 讲解第二部分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演唱表现出第二部分的情感。(8)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唱第二部分乐句(1) 教师范唱第二部分的第一个乐句,让学生感受旋律和节奏。(2) 逐句教唱,强调附点音符和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3) 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学唱,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4) 分组检查学生的演唱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5)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表达出真挚的情感,通过示范让学生体会。(6) 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演唱,感受第二部分的完整性。(7)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要求。(8) 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第二部分的演唱。 1. 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感受情绪和演唱形式变化。2. 数出第二部分的乐句数量。3. 跟着教师学唱第二部分乐句。4. 努力在演唱中表达出情感。评价任务 感受准确:☆☆☆演唱流畅:☆☆☆情感表达:☆☆☆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差异,掌握第二部分的演唱技巧,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 第三部分 学习第三部分(1) 播放第三部分的音乐,让学生判断是否熟悉。(2)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讲解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3) 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直接演唱第三部分,巩固之前的学习成果。(4) 强调在演唱中要保持与第一部分相同的情感和表现力。(5) 检查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纠正问题。(6) 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演唱,感受歌曲的完整性。(7)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8) 鼓励学生在演唱中不断进步,以更好的状态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1. 聆听第三部分音乐,判断是否熟悉。2. 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3. 跟着伴奏演唱第三部分。4. 认真听取教师评价,改进演唱。评价任务 结构理解:☆☆☆演唱准确:☆☆☆情感一致:☆☆☆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第三部分,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完整掌握歌曲的演唱。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唱祖国》。2. 复习歌唱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进行练习。3. 收集关于《歌唱祖国》的其他版本,感受不同演绎方式。拓展作业1. 与家人一起合唱《歌唱祖国》,并用手机录制下来。2. 为《歌唱祖国》设计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或律动。3.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学唱这首歌曲的感受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歌唱祖国》1=F 2/4 拍中速 壮大行进地主歌 - 副歌对比演唱技巧:呼吸、发声情感表达:热爱祖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交流。2.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采用逐句教唱和分组练习的方法,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演唱技巧,尤其是对附点音符和二声部演唱的把握有了明显提高。3. 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学生在演唱中能够较好地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足之处1. 在教学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创意实践环节时间略显紧张,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2.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他们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3. 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可能对单一的教唱方式感到枯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