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预习衔接 酶催化细胞的化学反应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表是“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记录表,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 1 2 3 4 5 6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1%淀粉溶液 3mL 一 3mL 一 3mL —2%蔗糖溶液 — 3mL 一 3mL 一 3mL新鲜唾液 一 — 1mL 1mL 一 —蔗糖酶溶液 — — — — 1mL 1mL实验结果 — — — — — —A.应先检测1、2号试管,未出现阳性反应才可进行3、4、5、6号试管检测B.若2号试管呈阴性,4号试管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原因可能是唾液中含少量还原糖C.将1、3、5或2、4、6号试管进行比较,不能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结论D.碘—碘化钾溶液不能替代本尼迪特试剂,原因是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2.过氧化物酶体是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的细胞器,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并且在动物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下列关于过氧化物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B.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没有催化活性C.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肝细胞厌氧(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氧化去除D.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功能相同3.水蛭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其有效成分为水蛭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将提取的水蛭蛋白分别经甲、乙两种蛋白酶水解后,分析水解产物中的肽含量及其抗凝血活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解产物的抗凝血活性差异主要与肽的含量有关B.根据酶解产物的抗凝血活性差异可知,酶甲的活性比酶乙高C.两种酶处理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有所不同D.该实验中酶的含量、产物肽含量、水蛭蛋白含量等属于无关变量4.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实验刚开始时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B点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曲线出现平台的原因是反应物已经反应完全D.限制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1~T2间隔缩短B.酶C降低了B生成A反应的活化能C.该体系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D.酶C活性降低导致T2后B增加缓慢6.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A 酶的高效性 用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用碘液检测C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观察气泡产生速度A.A B.B C.C D.D7.某研究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收集产生的氧气,每隔30秒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过氧化氢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B.氧气产生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减慢是由于酶的活性降低C.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会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D.低温条件下氧气产生速率低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8.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9.脲酶是科学家首次提取到的酶结晶,能催化尿素水解。研究人员测定pH对植物刀豆脲酶和海洋细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脲酶的相对活性B.脲酶为尿素分子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尿素的水解速率C.据图分析,碱性条件下海洋细菌脲酶相对活性高于植物刀豆脲酶D.探究海洋细菌脲酶的最适pH,可在pH8.2~9.0之间缩小梯度进行实验10.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来设计对照实验进行验证B.探究酶的高效性,因作用机理不同,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简要流程可以是:向各组试管中加入等量酶液→调节各试管酶液的pH→向各试管加入等量底物→混匀并进行保温→观察结果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1.新鲜生姜根基中的凝乳酶能够水解牛奶中的亲水性蛋白质,使牛奶中其他蛋白质暴露出来,并形成凝胶体,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甜品姜汁撞奶。为探索制作姜汁撞奶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凝乳酶的活性B.该实验的pH应调整为凝乳酶的最适pHC.用85℃处理凝乳酶后再降低温度,该酶活性会升高D.将实验温度降低到40℃时凝乳酶失活,其活性会变为012.下表是两种酶的相对活性与pH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相对活性(%) 1 2 3 4 5 6 7 8酶甲 5 80 38 45 60 96 78 18酶乙 5 15 19 38 58 97 72 19A.向pH=1的试管中逐渐滴加NaOH,酶乙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B.在pH为3时,酶甲比酶乙提供活化能的能力更强C.酶甲的最适pH为2或6,酶乙的最适pH为6D.酶甲和酶乙都可能被蛋白酶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二.解答题(共3小题)13.生物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科学。图1和图2是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绘制的“影响H2O2解速率”的曲线图,图3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温度对麦芽糖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图1和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 、 。(2)图2酶促反应中限制bc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由图3可得出酶具有的特性是 。酶活性可用 表示。(3)该兴趣小组还根据图3做了关于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探究经过温度糖t4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关于自变量的设置: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 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 。(4)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但实验结果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原因是 。(5)另外班上有其他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本实验的研究钙对小鼠的影响①选择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小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并提供不含钙离子的饮用水;乙组小鼠 。③将甲乙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并随时观察其生理状况;④实验现象:甲组小鼠出现肌肉抽搐现象,乙组小鼠正常生长。14.猕猴桃的溃疡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利用植株中蔗糖水解成的单糖作为主要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表现为枝条叶片溃烂,严重时引起植株大面积死亡。科研人员选取金丰(不抗病)和金魁(抗病)两个品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蔗糖酶活性,研究其与溃疡病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1)猕猴桃与假单胞杆菌均有的细胞器是 ;猕猴桃抵抗寒冷、干旱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填“增大”、“降低”或“不变”)。(2)蔗糖酶活性的测定:将等量的金魁和金丰蔗糖酶提取液分别加入到 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可以通过 鉴定。若 ,说明酶活性越高。(3)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 。(4)综合上述分析,金丰不抗病的原因是 。15.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某同学按照下表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表格步骤 添加试剂或者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1 1%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2 在试管2中加入x3 5%NaOH溶液 1mL4 5%HCl溶液 1mL5 2%淀粉溶液 2mL 2mL 2mL6 水浴保温静置5min,使其充分反应注:溶液均为质量分数的百分比。(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体现淀粉酶的 特性。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机理是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步骤2中的x为 。若淀粉酶取自人的唾液,为发挥该酶的最佳活力,实验需要在 (4℃、37℃或70℃)的水浴条下进行。(3)水浴保温静置5min后取100μL碘液(经处理后NaOH溶液不影响碘液显色)作为检测试剂分别滴入试管1、2、3,充分摇匀后,预测三支试管蓝色的深浅程度为 。(4)本实验还可选用 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但是实验结果只能判断淀粉是否水解,而不能判断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还是麦芽糖,理由是 。新课预习衔接 酶催化细胞的化学反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表是“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记录表,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 1 2 3 4 5 6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1%淀粉溶液 3mL 一 3mL 一 3mL —2%蔗糖溶液 — 3mL 一 3mL 一 3mL新鲜唾液 一 — 1mL 1mL 一 —蔗糖酶溶液 — — — — 1mL 1mL实验结果 — — — — — —A.应先检测1、2号试管,未出现阳性反应才可进行3、4、5、6号试管检测B.若2号试管呈阴性,4号试管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原因可能是唾液中含少量还原糖C.将1、3、5或2、4、6号试管进行比较,不能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结论D.碘—碘化钾溶液不能替代本尼迪特试剂,原因是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数据表格;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酮)糖反应也生成砖红色沉淀。【解答】解:A、试管1、2的作用是检验淀粉、蔗糖中是否存在还原糖,只有1、2号试管,未出现阳性反应才可进行3、4、5、6号试管检测,A正确;B、4号试管添加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若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原因可能是唾液中含少量还原糖,B正确;C、将1、3、5或2、4、6号试管进行比较,能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结论,C错误;D、蔗糖是否水解碘—碘化钾溶液都不变色,因此不能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本尼迪特试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过氧化物酶体是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的细胞器,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并且在动物肝细胞和肾细胞中数量特别多。下列关于过氧化物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B.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没有催化活性C.过氧化物酶体可以将肝细胞厌氧(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氧化去除D.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功能相同【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正推法;细胞器;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A【分析】1、溶酶体具有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解答】解:A、过氧化物酶体可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因此,肝脏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数量较多,具有解毒等功能,A正确;B、适宜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过氧化物酶体中的酶在细胞器外也有催化活性,B错误;C、肝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D、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过氧化物酶体主要行使氧化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等功能,两者功能不同,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溶酶体的功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3.水蛭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其有效成分为水蛭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将提取的水蛭蛋白分别经甲、乙两种蛋白酶水解后,分析水解产物中的肽含量及其抗凝血活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解产物的抗凝血活性差异主要与肽的含量有关B.根据酶解产物的抗凝血活性差异可知,酶甲的活性比酶乙高C.两种酶处理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有所不同D.该实验中酶的含量、产物肽含量、水蛭蛋白含量等属于无关变量【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酶甲、酶乙处理,水解产物中的肽含量都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且两种酶作用下差别不大,经酶甲处理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抗凝血活性先升高而后保持相对稳定,经酶乙处理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抗凝血活性先上升而后有所下降,且酶甲处理后的产物的抗凝血活性最终高于酶乙处理后的酶解产物的抗凝血活性。【解答】解:A、两种酶水解水蛭蛋白后,肽的含量的两条曲线比较接近,说明抗凝血酶的活性与肽的含量关联不大,A错误;B、两种酶均能水解水蛭蛋白,图中根据酶处理后抗凝血酶活性的差异并不能推测出两种酶活性的大小,B错误;C、抗凝血酶活性的差异与肽的种类有关,不同肽的功能不同主要与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有关,C正确;D、该实验中酶的含量、水蛭蛋白含量等属于无关变量,产物肽含量属于因变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实验刚开始时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B点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曲线出现平台的原因是反应物已经反应完全D.限制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解答】解:A、若实验刚开始时酶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会增大,而曲线a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B、题干信息“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B点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会下降,B错误;C、曲线反应的是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出现平台的原因是酶的数量的限制,C错误;D、AB段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限制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1~T2间隔缩短B.酶C降低了B生成A反应的活化能C.该体系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D.酶C活性降低导致T2后B增加缓慢【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分析曲线图: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解答】解:A、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1~T2间隔变长,A错误;B、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C正确;D、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酶促反应原理,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6.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A 酶的高效性 用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用碘液检测C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观察气泡产生速度A.A B.B C.C D.D【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数据表格;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比,酶降低更多的活化能)、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和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的特性。【解答】解:A、用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检测产生的气体速率,由于底物相同,产生的气体总量应该相同,A错误;B、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会催化蔗糖水解,用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分解,B错误;C、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三者均有可能产生还原糖,C错误;D、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由于不同pH条件下酶活性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速度,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酶活性的相关实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及其过程。7.某研究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收集产生的氧气,每隔30秒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过氧化氢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B.氧气产生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减慢是由于酶的活性降低C.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会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D.低温条件下氧气产生速率低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促反应的原理.【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解答】解:A、过氧化氢酶降低过氧化氢水解所需的活化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A错误;B、氧气产生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减慢是由于底物含量不足,B错误;C、酶催化化学反应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反应产生的氧气总量由底物决定,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会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C正确;D、低温条件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但会抑制酶的活性,低温条件下氧气产生速率低是由于酶的活性被抑制,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四个主要因素(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曲线图,特别是温度和pH两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8.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B【分析】1、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2、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解答】解:A、乙图表示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a时,酶的活性减弱,酶促反应速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B、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为0,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C、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9.脲酶是科学家首次提取到的酶结晶,能催化尿素水解。研究人员测定pH对植物刀豆脲酶和海洋细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脲酶的相对活性B.脲酶为尿素分子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快尿素的水解速率C.据图分析,碱性条件下海洋细菌脲酶相对活性高于植物刀豆脲酶D.探究海洋细菌脲酶的最适pH,可在pH8.2~9.0之间缩小梯度进行实验【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促反应的原理.【专题】信息转化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脲酶的相对活性,植物刀豆脲酶的最适宜pH在7.4左右,海洋细菌脲酶最适宜pH在8.6左右。【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和酶的种类,A错误;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分析柱形图可知,pH=7.8时,海洋细菌脲酶相对活性等于植物刀豆脲酶,C错误;D、分析柱形图可知,海洋细菌脲酶最适宜pH在8.6左右,若探究海洋细菌脲酶的最适pH,可在pH8.2~9.0之间缩小梯度进行实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pH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10.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来设计对照实验进行验证B.探究酶的高效性,因作用机理不同,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简要流程可以是:向各组试管中加入等量酶液→调节各试管酶液的pH→向各试管加入等量底物→混匀并进行保温→观察结果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解答】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但碘液不能检测蔗糖,而蔗糖和淀粉水解的产物都是还原糖,故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A错误;B、探究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的活化能更显著),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但二者的作用机理均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自变量是pH,实验步骤为:加酶→调pH→加底物→混匀→观察;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不可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调节pH,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而使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故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碘液来设计实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需要考生掌握实验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会自己设计实验。11.新鲜生姜根基中的凝乳酶能够水解牛奶中的亲水性蛋白质,使牛奶中其他蛋白质暴露出来,并形成凝胶体,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甜品姜汁撞奶。为探索制作姜汁撞奶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凝乳酶的活性B.该实验的pH应调整为凝乳酶的最适pHC.用85℃处理凝乳酶后再降低温度,该酶活性会升高D.将实验温度降低到40℃时凝乳酶失活,其活性会变为0【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B【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凝乳酶活性是该实验的因变量,A错误;B、该实验的pH是无关变量,为了排除pH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pH应调整为凝乳酶的最适pH,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85℃处理凝乳酶会使其失去活性,酶失去活性后改变温度其活性不会再改变,C错误;D、低温不会使酶失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表是两种酶的相对活性与pH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相对活性(%) 1 2 3 4 5 6 7 8酶甲 5 80 38 45 60 96 78 18酶乙 5 15 19 38 58 97 72 19A.向pH=1的试管中逐渐滴加NaOH,酶乙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B.在pH为3时,酶甲比酶乙提供活化能的能力更强C.酶甲的最适pH为2或6,酶乙的最适pH为6D.酶甲和酶乙都可能被蛋白酶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数据表格;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表格分析:酶甲活性随着pH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然后又升高,最后又降低;酶乙活性随着pH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解答】解:A、向pH=1的试管中逐渐滴加NaOH,酶甲和酶乙的活性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现象,A错误;B、酶不提供活化能,酶催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通过表格数据不能确定两种酶的最适pH,C错误;D、酶甲和酶乙都可能是蛋白质,因此都可能被蛋白酶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推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二.解答题(共3小题)13.生物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科学。图1和图2是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绘制的“影响H2O2解速率”的曲线图,图3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温度对麦芽糖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图1和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 催化剂种类和反应时间 、 H2O2浓度 。(2)图2酶促反应中限制bc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过氧化氢酶量(浓度) 。由图3可得出酶具有的特性是 作用条件温和 。酶活性可用 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表示。(3)该兴趣小组还根据图3做了关于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探究经过温度糖t4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关于自变量的设置: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 t3、t4 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 先在温度为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4)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但实验结果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原因是 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5)另外班上有其他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本实验的研究钙对小鼠的影响①选择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小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并提供不含钙离子的饮用水;乙组小鼠 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等量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 。③将甲乙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并随时观察其生理状况;④实验现象:甲组小鼠出现肌肉抽搐现象,乙组小鼠正常生长。【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实验基本操作;材料分析题;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催化剂种类和反应时间 H2O2浓度(2)过氧化氢酶量(浓度) 作用条件温和 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3)t3、t4 先在温度为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4)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5)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等量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所做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催化剂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图2所做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H2O2浓度。图1所示实验中,加过氧化氢酶,氧气的产生量比加入FeCl3增加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图2中ab段的限制因素为H2O2的浓度,bc段H2O2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图3是研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到某一温度时,酶活性达到最大,超过此温度,酶活性开始下降,甚至失活。【解答】解:(1)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体现出酶具有高效性。分析图1可知,两条曲线的形成是加入的催化剂的种类及反应时间的不同,图2是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所以图1、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时间、H2O2浓度。(2)图2中ab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O2产生速率也不断增大,说明过氧化氢浓度是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图3是研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温度过高或过低酶活性均较低,且高温下可能会失活,故由图3可得出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3)由于实验目的是研究经过经过温度t4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故根据实验目的,实验需分为三组,一组温度设定在t3,一组温度设定在t4,一组温度应从t4降到t3,故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t3、t4 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先在温度为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4)由于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是否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实验结果。(5)本实验的研究钙对小鼠的影响,实验过程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甲组小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并提供不含钙离子的饮用水;则对乙组小鼠的处理为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故答案为:(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催化剂种类和反应时间 H2O2浓度(2)过氧化氢酶量(浓度) 作用条件温和 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3)t3、t4 先在温度为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4)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5)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等量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准确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区段的影响因素,或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14.猕猴桃的溃疡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利用植株中蔗糖水解成的单糖作为主要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表现为枝条叶片溃烂,严重时引起植株大面积死亡。科研人员选取金丰(不抗病)和金魁(抗病)两个品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蔗糖酶活性,研究其与溃疡病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1)猕猴桃与假单胞杆菌均有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猕猴桃抵抗寒冷、干旱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 降低 (填“增大”、“降低”或“不变”)。(2)蔗糖酶活性的测定:将等量的金魁和金丰蔗糖酶提取液分别加入到 等量蔗糖溶液 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可以通过 斐林试剂 鉴定。若 相同时间内,砖红色沉淀量越多 ,说明酶活性越高。(3)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 ①金丰枝条中的蔗糖酶活性高于金魁枝条、②金魁和金丰感病后枝条中蔗糖酶活性均上升、③感病前后金丰枝条中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大于金魁 。(4)综合上述分析,金丰不抗病的原因是 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1)核糖体 降低(2)等量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相同时间内,砖红色沉淀量越多(3①金丰枝条中的蔗糖酶活性高于金魁枝条、②金魁和金丰感病后枝条中蔗糖酶活性均上升、③感病前后金丰枝条中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大于金魁(4)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分析】1、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沸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与碘液没有颜色反应,蔗糖的分解产物与碘液也没有颜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2、实验设计时主要注意两个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②对照原则。【解答】解:(1)猕猴桃是真核生物,假单胞杆菌是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猕猴桃抵抗寒冷、干旱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结合水越多,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2)蔗糖属于二糖,被蔗糖酶分解后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即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将等量的金魁和金丰提取液分别加入到等量的蔗糖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相同时间内,砖红色沉淀量越多(或写颜色越深),说明酶活性越高。(3)分析图1可知,金丰中枝条中酶活性高于金魁;金魁和金丰感病后枝条中蔗糖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前后金丰酶活性的变化大于金魁。(4)据图分析,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故答案为:(1)核糖体 降低(2)等量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相同时间内,砖红色沉淀量越多(3①金丰枝条中的蔗糖酶活性高于金魁枝条、②金魁和金丰感病后枝条中蔗糖酶活性均上升、③感病前后金丰枝条中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大于金魁(4)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点评】本题结合柱状图,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教材基本理论,解答本题重点是分析图中给出的信息,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结论。15.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某同学按照下表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表格步骤 添加试剂或者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1 1%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2 在试管2中加入x3 5%NaOH溶液 1mL4 5%HCl溶液 1mL5 2%淀粉溶液 2mL 2mL 2mL6 水浴保温静置5min,使其充分反应注:溶液均为质量分数的百分比。(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体现淀粉酶的 专一性 特性。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机理是 降低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步骤2中的x为 1ml蒸馏水 。若淀粉酶取自人的唾液,为发挥该酶的最佳活力,实验需要在 37℃ (4℃、37℃或70℃)的水浴条下进行。(3)水浴保温静置5min后取100μL碘液(经处理后NaOH溶液不影响碘液显色)作为检测试剂分别滴入试管1、2、3,充分摇匀后,预测三支试管蓝色的深浅程度为 2号试管颜色最浅,1号和3号试管颜色较深 。(4)本实验还可选用 斐林 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但是实验结果只能判断淀粉是否水解,而不能判断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还是麦芽糖,理由是 葡萄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都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1)专一性 降低(2)1ml蒸馏水 37℃(3)2号试管颜色最浅,1号和3号试管颜色较深(4)斐林 葡萄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都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分析】1、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2、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解答】解:(1)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体现了淀粉酶的专一性。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1号试管为酸性条件,3号试管为碱性条件,2号试管应加入1ml蒸馏水。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为发挥该酶的最佳活力,实验需要在37℃的水浴条件下进行。(3)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6.8左右,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因此2号试管酶的活性最高,2号淀粉最少。取100μL碘液(经处理后NaOH溶液不影响碘液显色)作为检测试剂分别滴入试管1、2、3,充分摇匀后,预测三支试管蓝色的深浅程度为:2号试管颜色最浅,1号和3号试管颜色较深。(4)淀粉水解后会产生还原糖,因此本实验还可选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但是实验结果只能判断淀粉是否水解,而不能判断淀粉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还是麦芽糖,理由是:葡萄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都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1)专一性 降低(2)1ml蒸馏水 37℃(3)2号试管颜色最浅,1号和3号试管颜色较深(4)斐林 葡萄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都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