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沪科版(202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预习衔接.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沪科版(2020)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衔接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2.为进一步解决街头的烟头问题,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制造一台类似于“自动售货机”的机器,当乌鸦把烟头扔进该机器的特定位置后,机器就会掉落食物;重复多次训练后,乌鸦见到烟头就会叼取并将其扔进该机器内。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反射活动的中枢在脊髓
B.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重复多次训练后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C.长时间缺乏食物奖励后,乌鸦见到烟头不再叼取与大脑皮层无关
D.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乌鸦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3.如图为躯体运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B.该图体现了躯体运动存在分级调节
C.小脑和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D.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4.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下列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
B.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有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调节呼吸的中枢
D.若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中H区发生障碍,就不能听懂话
5.在杭州亚运会的滑板比赛项目中,运动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B.高难度动作的完成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C.比赛中运动员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D.支配肢体运动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控制,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6.以下为某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所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图一中的②是神经末梢,其可分布于图二中的D处
C.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引起此处Na+内流产生兴奋,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D.图二可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接受适宜刺激能产生兴奋
7.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过程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C.运动员听到枪响信号后神经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传导
D.“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兴奋从感受器传导到神经中枢所需的时间至少为0.1s
8.当出生不久的猫从空中仰面下落时,都能迅速翻身改变为四肢朝下的姿势着地,这种复杂的姿势反射称为“翻正反射”。翻正动作包括一系列的反射活动:最初是头部出现翻正,而后刺激颈部的本体感受器,导致躯干的位置也翻正。研究发现如果毁坏猫头部双侧迷路器官并蒙住双眼,则猫下落时不再出现翻正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的翻正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翻正反射的过程可能需要猫的双侧迷路器官的参与
C.翻正反射的存在可以使猫避免高空掉落时引起某些损伤
D.在发生翻正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9.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到一只箱子里,箱内有一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到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建立,利于大鼠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
B.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须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一直保持
C.大鼠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
10.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泪腺可构成效应器
B.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积累会产生抑郁
C.“伤心流泪”,产生伤心情绪的实际部位是大脑皮层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1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说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可能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12.人体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其结构非常复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完成调节功能
B.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它们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相反,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    ,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    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    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CO2和95%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    (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14.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并狂呼乱叫,此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明显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即使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人的心跳依然会加速,这是因为心脏活动受    支配。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也使心跳加快,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答出两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是    ,激素的分级调节是通过    完成的,其意义是    。
(3)如图表示体位变化导致人狂呼乱叫的相关反射弧,甲、乙表示两神经中枢,图示电表1~3的指针表示没有刺激时的状况。感受器位于    (填字母)端,其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外电位变化是    。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出声音,若电表3指针向右偏转,则N神经元释放的是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此时电表3测量的是    (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
15.人体在做伸展运动时,上肢会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伸肘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伸肘动作的反射弧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完成伸肘反射需要    个神经元参与,在伸肘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
(2)神经元A是    (填“兴奋”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伸肘时,兴奋传至④处时,④处膜内电位变为    ,并通过    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最终使屈肌舒张。
(3)人能随着音乐有节律地完成动作,这是因为位于    的高级神经中枢对伸肘等反射的低级中枢进行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
(4)图中②的结构是    ,兴奋在该结构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某种麻醉药能阻断伸肘反射活动,下列实验设计及结果中,能证明“这种麻醉药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哪几项?   。(A.将药物放在①处,刺激③处,肌肉收缩;B.将药物放在③处,刺激①处,肌肉收缩:C.将药物放在②处,刺激①处,肌肉不收缩;D.将药物放在②处,刺激③处,肌肉收缩)
新课预习衔接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专题】信息转化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解答】解:A、由题干“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可知,该反射不是靠人类意志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与脑相连的神经为脑神经,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
C、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支配,而瞳孔开大肌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故不属于躯体运动神经,C错误;
D、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为进一步解决街头的烟头问题,科学家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制造一台类似于“自动售货机”的机器,当乌鸦把烟头扔进该机器的特定位置后,机器就会掉落食物;重复多次训练后,乌鸦见到烟头就会叼取并将其扔进该机器内。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反射活动的中枢在脊髓
B.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重复多次训练后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
C.长时间缺乏食物奖励后,乌鸦见到烟头不再叼取与大脑皮层无关
D.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乌鸦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考点】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解答】解:A、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
B、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重复多次训练后烟头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因而形成了条件反射,B正确;
C、长时间缺乏食物奖励后,乌鸦不再叼取烟头与大脑皮层有关,即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C错误;
D、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图为躯体运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B.该图体现了躯体运动存在分级调节
C.小脑和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D.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
【解答】解:A、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而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往往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
B、图示可以说明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给脊髓,体现了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B正确;
C、图中小脑和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脊髓和高级中枢大脑皮层,C正确;
D、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运动神经支配,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下列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
B.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有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调节呼吸的中枢
D.若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中H区发生障碍,就不能听懂话
【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语言功能及其分区.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三部分。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解答】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A错误;
B、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错误;
C、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调节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
D、若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中H区发生障碍,就不能听懂话,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在杭州亚运会的滑板比赛项目中,运动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B.高难度动作的完成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C.比赛中运动员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
D.支配肢体运动的传出神经受意识控制,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小脑和下丘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2、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解答】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基本单位,A正确;
B、高难度动作的完成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
C、比赛中运动员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呼吸加快,血管收缩,C正确;
D、支配肢体运动的传出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控制,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的传出神经才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结构,掌握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以下为某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所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图一中的②是神经末梢,其可分布于图二中的D处
C.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引起此处Na+内流产生兴奋,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D.图二可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接受适宜刺激能产生兴奋
【考点】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反射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树突,②为轴突末梢,③为细胞体,④为神经纤维,图2为反射弧的结构,其中E是感受器,A处于传入神经上,B、C是突触结构,F为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
【解答】解:A、图一所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表现为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A正确;
B、②是轴突末梢,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通过轴突向下一个神经元或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传递,即轴突可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图二的D处为效应器,所以②可分布于D处,B正确;
C、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引起此处Na+内流产生兴奋,D有反应,但由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活动,C错误;
D、图二所示反射弧中存在中间神经元,可以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是感受器,给E处适宜刺激后,E能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结构,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7.短跑赛场上,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现在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视为抢跑。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过程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C.运动员听到枪响信号后神经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传导
D.“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兴奋从感受器传导到神经中枢所需的时间至少为0.1s
【考点】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
【解答】解:A、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的过程,通过意识支配肢体运动,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运动员从听到枪响到做出起跑反应过程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骨骼肌,B错误;
C、在反射弧中,兴奋以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传递,C正确;
D、短跑比赛规则“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兴奋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所需的时间至少为0.1s,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类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当出生不久的猫从空中仰面下落时,都能迅速翻身改变为四肢朝下的姿势着地,这种复杂的姿势反射称为“翻正反射”。翻正动作包括一系列的反射活动:最初是头部出现翻正,而后刺激颈部的本体感受器,导致躯干的位置也翻正。研究发现如果毁坏猫头部双侧迷路器官并蒙住双眼,则猫下落时不再出现翻正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猫的翻正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翻正反射的过程可能需要猫的双侧迷路器官的参与
C.翻正反射的存在可以使猫避免高空掉落时引起某些损伤
D.在发生翻正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考点】反射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解答】解:A,猫的翻正反射属于生来就有的,是非条件反射过程,A错误;
B、毁坏猫头部双侧迷路器官并蒙住双眼,则猫下落时不再出现翻正反射,说明翻正反射的过程可能需要猫的双侧迷路器官的参与,B正确;
C、翻正反射是猫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的恢复正常体位的反射动作,可以使猫避免高空掉落时引起的某些损伤,C正确;
D、在发生翻正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都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将一只饥饿的大鼠放到一只箱子里,箱内有一只杠杆能发送食物。在箱内活动过程中,大鼠碰到杠杆就会获得一份食物。多次意外发生后,大鼠会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建立,利于大鼠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
B.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须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一直保持
C.大鼠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有限的
【考点】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过程.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解答】解:A、该反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大鼠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A正确;
B、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须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能一直保持,B正确;
C、大鼠主动按压杠杆获取食物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个体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泪腺可构成效应器
B.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积累会产生抑郁
C.“伤心流泪”,产生伤心情绪的实际部位是大脑皮层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人脑的其他功能.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解答】解:A、由于副交感神经为传出神经,其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泪腺构成效应器,A正确;
B、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
C、情绪的产生在大脑皮层,C正确;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一般相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主神经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说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D.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可能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考点】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分析】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解答】解:A、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是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A正确;
B、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狗出生就具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狗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会逐渐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有关的知识内容,学习时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准确分析题中信息作答。
12.人体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其结构非常复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完成调节功能
B.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它们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相反,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C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解答】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神经元的辅助作用,数量远大于神经元,两者共同完成调节功能,A正确;
B、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B正确;
C、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大脑皮层)的支配,C错误;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使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二.解答题(共3小题)
1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熟悉的歌声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哼唱。听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  神经冲动(兴奋) ,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  传出神经 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的  条件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  大脑皮层 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CO2和95%O2),检测肺通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据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肺通气量主要受中枢化学感受器控制 。
(3)失歌症者先天唱歌跑调却不自知,为检测其对音乐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对正常组和失歌症组进行“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研究,结果如图2。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知,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  ①失歌症组前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较低;②经训练后测,失歌症组对音乐感知准确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组 (答出2点);仅分析失歌症组后测和前测音乐感知准确率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训练可以提高失歌症音乐感知准确率 ,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考点】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人脑的其他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神经冲动(兴奋) 传出神经 条件
(2)大脑皮层 肺通气量主要受中枢化学感受器控制
(3)①失歌症组前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较低;②经训练后测,失歌症组对音乐感知准确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组 训练可以提高音乐感知准确率
【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1)听歌跟唱时,声波传入内耳使听觉感受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兴奋),经听神经传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中枢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由传出神经支配发声器官唱出歌声,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的条件反射活动。
(2)唱歌时,呼吸是影响发声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与“吸”。换气的随意控制由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对呼吸肌的分级调节实现。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前后,让动物短时吸入CO2(5%CO2和95%O2),据图分析,神经切断前后,肺通气量先增加后下降,说明肺通气量主要受中枢化学感受器控制。
(3)从图2中可以看出与正常组相比,失歌症组前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较低,经训练后测,失歌症组对音乐感知准确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组。失歌症者后测音乐感知准确率高于前侧音乐感知准确率,说明训练可以提高音乐感知准确率,因此,应该鼓励失歌症者积极学习音乐和训练歌唱。
故答案为:
(1)神经冲动(兴奋) 传出神经 条件
(2)大脑皮层 肺通气量主要受中枢化学感受器控制
(3)①失歌症组前测对音乐感知准确率较低;②经训练后测,失歌症组对音乐感知准确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组 训练可以提高音乐感知准确率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内容,难度适中,考生需具备题干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并狂呼乱叫,此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明显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即使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人的心跳依然会加速,这是因为心脏活动受  自主神经系统 支配。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也使心跳加快,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①作用途径:体液调节是体液运输。②反应速度:体液调节是较缓慢。③作用范围:体液调节是较广泛。④作用时间:体液调节是比较长 (答出两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是  大脑皮层 ,激素的分级调节是通过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 完成的,其意义是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
(3)如图表示体位变化导致人狂呼乱叫的相关反射弧,甲、乙表示两神经中枢,图示电表1~3的指针表示没有刺激时的状况。感受器位于  A (填字母)端,其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外电位变化是  由正变负 。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出声音,若电表3指针向右偏转,则N神经元释放的是  兴奋性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此时电表3测量的是  动作电位 (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
【考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自主神经系统 ①作用途径:体液调节是体液运输。②反应速度:体液调节是较缓慢。③作用范围:体液调节是较广泛。④作用时间:体液调节是比较长
(2)大脑皮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A 由正变负 兴奋性 动作电位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1)人的意识清楚过山车安全,心跳还会加速,说明心动加速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受到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同时支配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有以下区别:①作用途径:神经调节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是体液运输。②反应速度:神经调节是迅速,体液调节是较缓慢。③作用范围:神经调节是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是较广泛。④作用时间:神经调节是短暂,体液调节是比较长。
(2)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激素的分级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完成的,这种调节的意义是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分析题图可知,根据突触结构可知,感受器位于A端,其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使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若电表3指针向右偏转(Na+的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此时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此可知N点所处神经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故答案为:
(1)自主神经系统 ①作用途径:体液调节是体液运输。②反应速度:体液调节是较缓慢。③作用范围:体液调节是较广泛。④作用时间:体液调节是比较长
(2)大脑皮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 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A 由正变负 兴奋性 动作电位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人体在做伸展运动时,上肢会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伸肘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伸肘动作的反射弧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完成伸肘反射需要  4 个神经元参与,在伸肘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是  单向 (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2)神经元A是  抑制 (填“兴奋”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伸肘时,兴奋传至④处时,④处膜内电位变为  正电位 ,并通过  胞吐 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最终使屈肌舒张。
(3)人能随着音乐有节律地完成动作,这是因为位于  大脑皮层 的高级神经中枢对伸肘等反射的低级中枢进行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分级 调节。
(4)图中②的结构是  突触 ,兴奋在该结构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某种麻醉药能阻断伸肘反射活动,下列实验设计及结果中,能证明“这种麻醉药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哪几项? BC 。(A.将药物放在①处,刺激③处,肌肉收缩;B.将药物放在③处,刺激①处,肌肉收缩:C.将药物放在②处,刺激①处,肌肉不收缩;D.将药物放在②处,刺激③处,肌肉收缩)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答案】(1)4;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抑制;正电位;胞吐
(3)大脑皮层;分级
(4)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C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在突触结构中,信号形式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转换。
【解答】解:(1)伸展运动时,上肢会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图中完成伸肘反射需要4个神经元参与。在伸肘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2)伸肘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故神经元A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伸肘时,兴奋传至④处时,膜内电位变为正电位,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最终使屈肌舒张。
(3)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对伸肘等反射的低级中枢进行控制,使得人能随着音乐有节律地完成动作,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4)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这种麻醉药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放置在神经纤维处还是突触处,因变量是肌肉是否收缩,刺激部位是无关变量,其设置遵循等量性原则,则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B、将药物放在③处,刺激①处,肌肉收缩,C、将药物放在②处,刺激①处,肌肉不收缩;而AD中均有“刺激③处”,则不管是否放药物,肌肉都收缩,不能证明,B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
(1)4;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抑制;正电位;胞吐
(3)大脑皮层;分级
(4)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