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延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1.“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之一,在文学典籍中熠熠生辉。下面是小组成员从古诗文中整理的“和”字内涵,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内涵解读 古诗文“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①______,②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和”是所得皆所求的和谐美满。 ③______,④______。(《关雎》)“和”是诚信、和睦的美好社会。 ⑤______,⑥______。(《大道之行也》)“和”是对战乱中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 ⑦______,⑧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小武想将以下文字与大家共享,但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判断。河南排球女孩朱婷,在东京奥运会上,因为手①(婉腕)受伤,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折戟而归。有人说朱婷在经历过多年的高光和闪耀之后,进入了她排球生涯的“至暗时刻”。演讲中朱婷坦率承认,东京这一跤摔得贼疼,确实是她在前进道路上碰到的一道坎儿。②(挫锉)折感让她沮丧,但最终,踏实努力和埋头坚持带她迈过了排球生涯的这道坎儿……(1) 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______A.zhé yào sàngB.shé rào sāngC.shé yào sàngD.zhé rào sāng(2) 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______②______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3.2025年5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对外发布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你以讲解员身份,向同学们80介绍该标识的构图要素与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班级请你参加“中国‘和’文化”的活动环节,并完成下面任务。(1) 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二:“和”小篆写作“”,“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少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的本义是:______(2) 下图是《家和万事兴》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图片内容说说这则广告的精妙之处。(3) 体育课上,小语和小文因打球而起了争执,请你用“以和为贵”的思想劝导他们不要争执。(要求引用一句名言或警句)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6分。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我的母亲老舍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了。②我一岁半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当时母亲已经四十三岁了,大姐二姐也已出阁,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全家全仗母亲独力支撑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喜摸纸牌,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③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⑤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⑥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A】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⑦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B】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⑧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⑨【C】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⑩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1) 作者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阅读课文,概括母亲做了哪些事情?给了我怎样的生命教育?请完成下面表格。母亲所做的事情 给“我”的生命教育母亲劳作辛苦,还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①______②______ 给了“我”好客的习性姑母闹脾气,母亲从不反抗;母亲给亲友邻居帮忙 ③______④______ 给了“我”软而硬的个性(2) 散文往往在细节中见人物品性。请赏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①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②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3)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动人的抒情和精当的议论。请以文章第6段或第8段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 文中三次提到了“眼泪”,请联系语境,分析三次眼泪背后人物的心理和情感。6.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自燃的岩玫瑰裴金超【文本一】①地中海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岩玫瑰。其花朵呈现白色或粉红色,花瓣皱巴巴的,玫瑰精油就是从这种植物中提取的。然而,许多人认为岩玫瑰精油是从花朵中提取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岩玫瑰精油是从不起眼的叶片和枝条中提取的,岩玫瑰的叶片会分泌出一种芳香的黏稠树脂,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树脂的分泌量更多。人们只需要将枝叶剪下并放入热水中煮出胶质,就能提取出黑色香脂,也就是劳丹脂,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而岩玫瑰精油就是通过蒸馏劳丹脂得到的。②岩玫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具有一个十分神奇的特性——自燃。当气温达到 32摄氏度时,岩玫瑰就会自动着火。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它的枝叶在生长过程中持续分泌丰富的挥发性精油。这些精油在岩玫瑰的种子钻出地面的那一刻就开始分泌,直到种子快要成熟时,精油储备量增加到近乎饱和的状态。当遇到干燥的晴天,外界气温达到32摄氏度时,岩玫瑰就会自燃。③这是岩玫瑰的生存策略,岩玫瑰不仅能把自己烧成灰烬,还能把周围的竞争对手都烧掉。岩玫瑰通常生长在荒漠地带,水源、阳光和养分都很缺乏,如果和其他植物争夺资源,它很可能会失败。岩玫瑰选择了一种极端方式,用自燃消灭周围与自己竞争自然资源的植物,赢得更多的生长空间。由于岩玫瑰的种子有一层防火外壳,不怕火烧,等到火势平息,岩玫瑰的种子将依靠植物的灰烬获取营养,在一片黑炭中迅速发芽生长,长出新的岩玫瑰。(选自《知识窗》2024年第2期,有删改)【文本二】①岩玫瑰并不是一种“玫瑰”,它是来自半日花科的岩蔷薇属植物(而玫瑰来自蔷薇科蔷薇属),所以,它的气味同我们认知到的玫瑰的气味相距甚远。②有一段视频,采访了位于地中海东部克里特这个小村庄的农人们。他们说自己从小就被岩玫瑰所包围着,那时候村庄还没有如今的状态,水电不通,生存条件比较艰苦,而岩玫瑰这种喜欢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的砂质土壤中的植物,却从千年前就一直被他们的祖辈视作一种特殊的药草。农人中流传着“采集岩玫瑰的人不会生病”这样的一句话。自古至今,哪怕是缺乏药品的战乱时期,依靠岩玫瑰植物诸多独特的药用效果,当地人依旧得以生存下来。③岩玫瑰是一种可自燃的植物。它选择这么做是出于植物的生存本能——假若他不引火焚身,便无法从这高温多雨,又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型气候中存活下来,植物的生长往往离不开水分、养分和空气这几大要素,缺失了任何一样它们都没有办法生存下来。④为了自保,高温天气时,岩玫瑰会引发自然火灾,待自身和周围的植物都消失殆尽了,留下“身强体健”的个体,蛰伏着等待下一个季节再发芽生长。也不知道同岩玫瑰做邻居的植物们,是否也为有这样一个生猛的“盟友”而感觉“心有戚戚焉”又心存敬畏呢?⑤若你有机会同熟悉岩玫瑰植物的人交谈,会发现这种植物简直是太有“主心骨”了。从前,当地的农人们为了提高岩玫瑰的产量曾做过努力,试图自己栽种岩玫瑰或者是尝试着为岩玫瑰修剪植株,却发现一旦经过修剪等人工活动的干预,岩玫瑰就完全长不好了,所以现在这种植物,也一直都是在野外自然生长,还没有办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培育。(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岩玫瑰的精油不是从花朵而是从枝叶中提取的。B.岩玫瑰的自燃其实是一种生存策略,即用极端的方式消灭竞争对手。C.文本二第④段加点的“身强体健”运用比喻修辞,形容岩玫瑰个体生命力的顽强。D.岩玫瑰的“个性”,不仅体现在可自燃,还表现在无法人工培育。(2) 文本一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3) 文本一与文本二在内容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7.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弇弇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杲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掏②,色明洁,娟皎③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④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⑤,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节选自戴名世《鸟说》,有删改)【注】①弇弇(guān):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掬:捧。③娟皎:像月光一样皎洁。④奚:为什么。⑤非所:不应该呆的地方。(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才美不外见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③去地不五六尺______④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______(2)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②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3)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小语:我发现两篇文章都运用了______的手法。小文:你说得对,比如《马说》竭力渲染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爱惜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小语:我赞同你的看法,《鸟说》______。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请分析两首诗尾联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9.为更好度过暑假的美好时光,学校广播社拟在放假前制作一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题节目,特向你约稿,请任选一个任务完成作文。( 1)你在读书学习之余,有没有旅游的经历?在旅游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不一样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 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你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 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1.①俶尔远逝②往来翕忽③窈窕淑女④钟鼓乐之⑤选贤与能⑥讲信修睦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1)A(2)①腕②挫3.示例:同学们好,该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认真观察徽标的构图要素,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背景信息,解读其寓意,注意表达流畅,逻辑严谨即可。图文转换需紧扣“信息对应”核心:先析图抓要素(主体、关系、数据、细节),再依文体选表达(说明、描述、议论)。数据图突出趋势对比,示意图讲清逻辑流程,徽标兼顾表象与寓意。转换时忌遗漏关键信息,用简洁语言让图像信息具象化,确保图文语义一致、逻辑连贯。4.(1)示例一:“音乐和谐”“声音相应”。示例二: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2)示例:这幅图以荷叶、荷花、莲蓬及游鱼为主景,空中还有飞舞的蝴蝶,“荷”与“和”谐音,用荷花来表达和谐、和睦美好之意,飞舞的蝴蝶,游动的鱼儿等都凝聚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3)示例:两位同学,你们好。常言道:“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打球原来是件好事,但若为了这点小事而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真是得不偿失啊。5.(1)①“我”养成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习惯②尽管生活清苦,母亲还是尽力招待好舅父和表哥们。③“我”学得了不怕吃亏的性格④战乱时期,母亲不害怕,咬牙护孩子们周全。(2)①示例:“黑如铁的布袜”“洗得雪白”这些细节写出了母亲干活勤快、认真、绝不敷衍,也体现了母亲独自一人养家的艰辛。②示例:“脸上羞得飞红”“给他们温酒做面”等细节,写出了舅父表哥们体谅我们家生活得清苦,母亲觉得不好意思,但仍开心地尽力招待好他们,体现了母亲的善良能干。(3)示例:第8段,先讲述了除夕之夜我请假两个小时陪母亲,母亲含泪送我回去的事情。如今想起仍然能感受到母亲的悲凉和凄惨,内心满是对母亲的心疼。之后又用一句精当的议论表明母亲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4)第一处“她的泪会往心中落”:此时正值战乱,坚强的母亲独自一人面对战乱与炮火,即使害怕也要咬紧牙关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她的眼泪和痛苦不能表现出来,只能独自承受。第二处“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母亲为了筹得儿子上学的费用,到处借钱全力支持。当儿子毕业说可以撑起这个家时,母亲的眼泪里包含了过往的辛酸以及对儿子的欣慰和自豪。第三处“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想到母亲一辈子悲惨辛苦,想到可以为母亲尽孝的时候她却永远离开了我们,“我”的眼泪里满是对母亲的心疼、想念和自己内心的自责和痛楚。以上三处眼泪体现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包含着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思念。6.(1)C(2)不能。“通常”是“一般,平常”的意思,强调的是岩玫瑰一般情况下都生活在荒漠地带,但也有少数例外情况,如果删除,意思就会变成所有的岩玫瑰都生活在荒漠地带,这与事实不符。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3)相同之处:两文都以岩玫瑰为说明对象,而且都重点介绍了其自燃的特性。不同之处:文本一主要说明了岩玫瑰的精油从枝叶中提取、岩玫瑰自燃的原理等,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语言较为平实;文本二除了说明岩玫瑰自燃的特性,还说明了它与当地人的特殊关系,无法通过人工培育养殖等,语言较为生动。文本一用平实的语言说明了岩玫瑰与普通玫瑰的区别、岩玫瑰自燃的原理。文本二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了自燃的特性,与当地人的特殊关系,无法通过人工培育养殖等。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7.(1)①同“现”,显现,显露。②使……尽,竭尽。③离开。③因为。(2)①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②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①托物寓意②通过写鸟因托身非所而致祸,表达了作者对有才华的人不识时务、缺乏远见而招致祸患的忧虑8示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直抒胸臆,劝友人不要在岔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哭哭啼啼,一反离愁别恨的常调,明快爽朗,给人以乐观豁达的感受。《送友人》尾联借景抒情,描绘“挥手”告别之际,班马似乎也懂得人的别离,不禁萧萧长鸣,借此更显离人伤感。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9.略第 PAGE 页,共 NUMPAGES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