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30张PPT)-【中职专用】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30张PPT)-【中职专用】高二历史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调控经济?
目录
国家的宏观调控
1
“福利国家”
2
社会阶层的变化
3
01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思想?
温故以知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惨痛教训:大萧条及二战对经济的破坏
当战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80%;...各参战国家投入总兵力达1亿人,消耗的军费总计大约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惨痛教训:大萧条及二战对经济的破坏
2、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惨痛教训:大萧条及二战对经济的破坏
2、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3、外部刺激:苏联的强大带竞争和启发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惨痛教训:大萧条及二战对经济的破坏
2、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3、外部刺激:苏联的强大带竞争和启发
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兴起
凯恩斯主义
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惨痛教训:大萧条及二战对经济的破坏
2、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3、外部刺激:苏联的强大带竞争和启发
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兴起
5、科技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1、惨痛教训:大萧条及二战对经济的破坏
2、成功典范: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3、外部刺激:苏联的强大带竞争和启发
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兴起
5、科技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金斯伯格教授《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措施:
1、对内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
1946年开始,英国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
1960年开始,日本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十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加一倍
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60、1970、1980年分别为19.8%、22.3%、20.8%,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为生产提供了最大的稳定市场
“计划能够补偿自由的不足”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措施:
2、对外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关贸总协定
提供短期贷款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从而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
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体系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美国的利益目标。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和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关税壁垒的普遍降低首先对美国有利,而“日内瓦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 ——舒建中《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
1947年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1995年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
1945年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措施:
3.评价
①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二战后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②局限: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
02
福利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福利体系
德国: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 3700 万“穷人”: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 瑞士: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
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还可再享受50%~90%补贴。
法国:社会福利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1)原因
(2)目的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肯尼迪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1)原因
(2)目的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撒切尔夫人
【 福利:谁来为此买单? 】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
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1)原因
(2)目的
(3)评价
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同时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滞胀”现象时,减少福利成为各国改革的重要内容
03
社会阶层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的变化
1、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和采矿、制造、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商业、会计、统计、金融、运输、通信以及文化教育等,其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
1、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 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阶级概念淡化
社会矛盾缓和
三、社会阶层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
妇女运动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