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阜蒙县七年级(下)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18道题 满分30分 考试时间共45分钟)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刚利用暑假游览了部分景点,下列相关叙述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岳麓山的枫树 B.资江河中的所有鱼
C.东江湖风景区 D.桃花源的所有桃树
2.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但当中的三种生物仍不能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因为缺少了(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3.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青蛙被大量捕杀,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
A. B.
C. D.
4.如图是花生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子叶,花生种子有两片子叶
B.②为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C.③为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
D.②③④共同组成胚,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结构组成
5.“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
A.水和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
C.无机盐和有机物 D.无机盐和化肥
6.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扦插繁育葡萄新植株
B.组织培养草莓
C.用玉米种子繁殖新植株
D.用马铃薯块茎繁殖新个体
7.俗话说“竹有多高,根有多长”,竹子的根能长长的原因是根尖有(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伸长区和分生区
8.如图为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①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
B.水和无机盐通过结构②运输
C.光合作用主要在结构③中进行
D.二氧化碳可通过结构④进入叶片
9.夏天,连空气都是热腾腾的,但是触摸植物的叶片发现温度较低,这说明了植物的_____能够帮助植物体控制体内温度。(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0.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自然界与植物体之间循环途径的是(  )
A.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B.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减少粮食储存时因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应保证粮仓内(  )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12.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与此生态功能相关的是(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防风固沙
④增加降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3分)如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成分。
(2)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固定的太阳能。
(4)图二中的甲可表示     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这是生物富集现象。
(5)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4.(3分)如图是菜豆种子和小麦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填序号及名称)。
(2)小麦种子中的     会发育成新植物体,该结构是由小麦种子图中的     (填序号)共同组成。小麦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营养物质来自种子的     。
(3)菜豆种子和小麦种子都是由     和     组成,不同的是菜豆种子有2片子叶,小麦种子只有1片子叶,小麦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没有。
15.(3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时味不同”,但是它的结构和发育过程是相同的。你能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吗?
橘树开花后,图D中的标号⑤    中的花粉散放出来,落在雌蕊柱头上进入标号
④    完成受精作用。
(2)图B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种子的     发育来的,其中标号①是由     发育成的。
(3)E由D中的标号[    ]发育而来,E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
16.(3分)某学校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的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在温室果蔬大棚进行“科技兴农,绿色农业”的研学活动;并向农民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感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在叶片细胞的     中进行的,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进行②的主要场所是     ,②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并释放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果蔬大棚产量,农民伯伯有时会在白天增加     浓度,使①增强,植物能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     ,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自身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3)绿色植物通过①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17.(3分)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畜牧业、食品、纺织、造纸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科研者采取“大垄双行种植(A组)”和“等行距种植(B组)”两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B组种植相比,A组种植方式减少了玉米叶片间的相互遮挡,提高了玉米对     的利用率。
(2)A组种植方式利于田间空气流通,可为玉米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     ,同时,空气流动速度快,玉米行间夜晚降温快,从而减弱玉米的     作用,且使昼夜温差     ,有利于     积累。
(3)玉米的根系能充分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在     作用的拉力下运输到茎、叶等器官,不仅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还使植株生长健壮,有效减少倒伏问题。
18.(3分)在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便于调控棚内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CO2含量等,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需要光,北京地区每天平均日照长度约为8小时,如下表为几种常见蔬菜每天需要的最佳光照时长,由此可见在北京地区种植这些蔬菜的光照时间不足(低于每天所需最佳光照时长)。因此人们通常在蔬菜温室大棚内采取     等措施确保产量。
作物 最佳光照时长(小时/天)
番茄 12~16
青椒 10~12
黄瓜 11~13
(2)为探究温室内的温度与某作物产量的关系,某生物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CO2吸收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CO2释放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①光照下植物吸收CO2用于进行     作用,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植物的     作用强度。
②表中温度为     时,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CO2最多。从上表实验结果可知,当人工控制温室内温度时,夜晚应适当     (选填“提高”或“降低”)温室内温度,可减少     的分解消耗,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025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D B C D D A D C B
二.解答题(共6小题,18分,每空0.5分)
13(1)非生物;
(2)5;植物→鼠→鹰;
(3)绿色植物;
(4)鹰;
(5)自我(自动)调节。
14. (1)③胚根。
(2)胚;⑦⑧⑨⑩;胚乳。
(3)种皮;胚。
15. (1)花药;子房。
(2)胚;胚芽。
(3)④;器官。
16. (1)叶绿体;线粒体;能量;
(2)二氧化碳;温度;
(3)碳—氧。
17.(1)光能
(2)二氧化碳;呼吸;增大;有机物
(3)蒸腾
18.(1)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2)光合;呼吸;25℃;降低;有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