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九)(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九)(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地理试卷(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下图示意我国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合作类型的港口数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从数量上看,我国企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合作类型主要是( )
A.承建和投资建设B.收购股权和承建C.收购股权和租赁 D.租赁和特许经营权
2.我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有利于( )
①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②完善国际交通网络③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④促进沿线文化交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产水服务,土壤保持、碳固存,生境质量和旅游休闲等是黄山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服务,如图示意黄山市旅游城镇化系统,土地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引发黄山市三种系统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土地分布 C.植被种类 D.气候条件
4.黄山市旅游城镇化系统对土地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服务功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供给服务减弱,调节服务增强 B.文化服务增强,调节服务减弱
C.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均增强 D.文化服务和供给服务均减弱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图,完成下面小题。
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
①成都 ②重庆 ③武汉 ④长沙 ⑤南京 ⑥上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业为主B.中下游地区应防治水污染
C.农业基础弱而工业基础雄厚D.全流域优先开发水能资源
小明同学搜集海洋科考资料,从中了解我国海洋科考的战略目标、环境挑战、装备技术及所取得的成就,增加了海洋权益意识,对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充满信心。下图示意我国海洋科考标志性事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对2001年获得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合同区享有( )
A.自主开发权 B.专属管辖权 C.优先开发权 D.共同管辖权
8.为强化深潜功能,深海潜水器尤需具备( )
A.强承压和耐腐蚀性 B.跨介质通信能力 C.精准导航定位功能 D.充足的续航能力
9.2020年“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的主要科考目的是( )
A.监测大洋环流与海洋灾害B.观测洋壳俯冲与岩浆活动C.勘探油气资源与海底矿产D.采集深海数据与环境样本
我国提出CO 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放CO 被各种方式抵消)的目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1所示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过程中( )
A.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在加快 B.碳排放量总体中游>下游>上游
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增长趋势 D.下游碳排放量先增多后逐渐减少
11.为实现“双碳”目标,黄河流域采取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上游大规模植树,提高森林碳源作用②中游改变能源结构,加大化石燃料的比重
③下游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技术的创新④通过碳交易等方式,协调各省区低碳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地处河流交汇的水网地区,冬捕(如下图)是查干湖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每年12月前后开始,是利用冰镩(cuān)打洞,冰下穿杆走网,马拉绞盘收网进行捕鱼的一项传统活动。尽管现代捕鱼机器不断更新进步,但查干湖地区冬捕时仍使用原始的捕捞工具。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查干湖冬捕产生了一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查干湖冬捕文化习俗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A.人口众多,捕捞技艺精湛B.当地人们喜食鱼肉C.水系发达,渔业资源丰富 D.当地气候寒冷漫长
13.查干湖地区冬捕时仍使用原始的捕捞工具,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捕捞效率高,较为娴熟 B.收入水平较低,采购冬捕工具的资金有限
C.所需人力少,节约成本 D.体现活动特色,传承当地传统的地域文化
1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查干湖冬捕活动( )
A.捕捞水平下降 B.开始时间推迟 C.渔获大幅增多 D.参与人数减少
碳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指标,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省2010-2050年碳排放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南方该省在进行碳排放模拟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的要素有( )
①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②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③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④当地气温的季节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下列关于2010-2050年该省碳排放变化(含预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碳排放变化为先升后降②清洁能源的大力推行,碳排放最可能会降低
③单位产值能耗出现先升后降④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国防等领域。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稀土开采和出口的管控,限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高端技术研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加强稀土开采与出口管控的核心目的是( )
A.生态保护优先,遏制资源耗竭 B.提升资源价值,强化战略安全
C.操控市场价格,垄断国际贸易 D.降低勘探成本,加速资源储备
18.稀土资源对国家安全的根本意义在于其( )
A.资源可再生,开发可持续性强 B.全球分布均衡,供给风险较低
C.资源稀缺性,支撑高精尖产业 D.开采污染小,环境约束力较弱
19.我国稀土政策对全球产业链最显著的影响是( )
A.推动多国启动稀土自主勘探开发 B.引发价格恶性竞争,加速资源枯竭
C.迫使发达国家封闭本土稀土链条 D.破除核心技术壁垒,促进全球协作
中吉乌铁路东起我国新疆喀什,途经吉尔吉斯斯坦,西至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该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经中亚联系波斯湾、地中海地区便捷的陆上通道。下图示意中吉乌铁路选线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铁路选线最终确定为综合方案,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①铁路线路长度②途经城镇数量③衔接规划铁路④地质构造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我国通过该铁路向吉、乌两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最可能是( )
A.工业制成品 B.棉花 C.金属矿产品 D.牛羊肉
22.该铁路建成后,对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作用体现在( )
A.降低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B.降低海运中东石油运价C.促进能源生产结构多元化 D.开辟新的能源进口通道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实地测量了学校主要设施尺度,并以一定的比例尺绘制了该学校平面图(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学校教学楼在运动场的( )
A.正西方向 B.西南方向 C.正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4.从升旗台到校门口的实地距离大约为( )
A.280米 B.300米 C.380米 D.450米
25.学校建设荷花塘和竹林园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蒸腾,调节气候B.美化校园,净化空气C.增加绿地,保护生态 D.吸烟滞尘,减少雾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25分,请考生按要求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和黑钙土是嫩江流域的典型土壤,多分布在广阔平坦的阶地面上(如下图)。分布在二级阶地(T2)上的黑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分布在一级阶地(T1)上的黑钙土,形成时期气候暖干,淋溶作用强度发生了变化,土壤剖面出现钙积层,钙积层过浅不利于作物稳产高产。近百年来,因过度开垦,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为落实“藏粮于地”,提出黑钙土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然林停伐政策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2014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率先试点停伐天然林,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研究表明,天然林固碳能力显著高于人工林。该政策实施后,对生态环境、林区产业和农民生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为“2014~2021年我国森林碳汇能力与林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变化趋势示意”。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天然林比人工林固碳能力更强的原因。
(2)从产业发展角度,评价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影响。
(3)提出停止天然林采伐后实现农民长期增收的合理措施。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根廷依靠潘帕斯草原发展农牧业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移民,促进了工业化及进出口贸易的繁荣,“阿根廷制造”引领拉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崇拜者号召放弃国家计划,停止对工业的补贴,促使大批工业制造企业被美国收购,大量资本流向美国,导致国家进口产品的比重上升,本地工业无法与生产价格非常低的进口产业竞争,进而彻底破产。
材料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发展,阿根廷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日益深化。在中国的帮助下,阿根廷的铁轨、车厢制造等相关产业逐步建立,农牧区的产品运输成本下降了80%,本国的工业体系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图为“1965~2020年阿根廷产业结构变化”。
(1)分析新自由主义政策对阿根廷工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2)描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阿根廷产业转型特点,并分析这一产业转型对阿根廷的不利影响。
(3)简述“一带一路”倡议如何推动阿根廷再工业化。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C B C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A D B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D D B
26.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提升有机质含量;(因时因地)深耕,打破钙积层;通过侵蚀沟治理、等高耕作、秸秆覆盖等措施,防控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27.(1)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碳汇效率更高;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储碳空间更大。
(2)不利影响:短期内依赖伐木的木材加工、运输等产业萎缩;短期内就业岗位减少,导致收入阶段性下降。有利影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如药材种植、食用菌培育)等可持续发展产业兴起。
(3)优化林产业结构,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强林区农民就业技术培训,促进非农转移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对部分经营收入影响较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
28.(1)停止国家补贴和计划干预,削弱了本土企业的生存能力;美国资本收购本土工业部门,导致技术流失和产业链断裂;低价进口产品涌入,本土企业无法竞争,工业产品市场被挤占;大量资本流向美国,本土工业投资不足。
(2)变化特点: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上升,一、二产业(工、农业)波动下降;不利影响:过度依赖服务业和初级产品出口,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经济收入不稳定;工业衰退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加剧社会不稳定性;制造业被外资控制(如美国收购),本土技术研发能力退化,不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中国帮助建设和完善交通设施,降低运输成本;技术合作提升本土工业水平,促进制造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出口能力,为工业恢复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区域产业联动,推动工业体系整体复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