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纪念白求恩
(1939年12月21日) 毛泽东
设计说明
此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在预习时可以让学生遵循“叙—论—颂”的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表格来帮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梳理文章脉络,同时巩固训练默读、抓关键句筛选信息等学习方式。对于文中运用的对比、夹叙夹议等写作手法,则要精读细研,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地分析。通过比较朗读、合作讨论等方式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其作用,并将课后作业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将所学运用到写作训练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导入新课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他们都阐明一个观点:每个人都会经历死亡,但死亡的意义与价值是大不相同的。
而有这样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是谁呢?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公民身份证号码: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
姓名
时期
身份
作品
毛泽东
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
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

润之
地址
湖南湘潭
整体感知——了解作者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整体感知——了解人物
1938 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合县松岩口车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分类、血型鉴定、配血试验、血液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 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白求恩把因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人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地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整体感知——了解人物
此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白求恩医生于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工作,1939年11月12日因被细菌感染在河北唐县逝世。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悼念国际友人白求恩,毛泽东同志赠送了花圈,并题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939年12月21日,他又写成这篇意义重大的纪念性文章。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方法指导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
论点一般在开头或结尾。有时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时也在中间
找标志性语言:“我认为”“所以”“由此可见”等
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是作者议论的话题,是论点针对的对象。分析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持什么见解或主张。
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立论: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
反驳的方法有: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过程。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道理(引用)论证(引证)、举例论证(例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议论文的行文思路:
总分总: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总分
分总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殉职
鄙薄
晋察冀
派遣
纯粹
精益求精

qiǎn
xùn
ài
chén
cuì

bǐ bó
狭隘
热忱


( )日薄西山
( )薄冰
( )薄荷
( )精挑细选
( )挑拨离间
báo


tiāo
tiǎo

( )重担
( )承担
dàn
dān

( )教训
( )教书
jiào
jiāo
( )精益求精
( )盎然
( )殉职
( )徇私
( )狭隘
( )洋溢
( )憔悴
( )纯粹

àng
xùn
xún
ài

cuì
cuì
整体感知——重点生字
【 派 遣 】
【 殉 职 】
【 拥 护 】
【 狭 隘 】
【 极 端 】
【 热 忱 】
【 一 班 】
【 纯 粹 】
【 鄙 薄 】
【不 足 道】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表示程度极深。
热情。忱,情意。
一些,一群。
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轻视。
不值得一提。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益,更。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整体感知——重点词语
理清课文内容,筛选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白求恩人物简介卡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姓名
国籍
职业
生活年代
主要经历
人物形象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姓名
国籍
职业
生活年代
主要经历
人物形象
白求恩
加拿大
医生
抗日战争年代
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医术精湛、毫不利己、无私奉献、道德高尚等。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默读勾画,分析性格。
请用3分钟的时间默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回答问题: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
默读提示:注意勾画文章每段的关键语句,特别是体现人物品质的词句。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整理各个段落的关键句,归纳其所体现的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完成下面的表格。
原 句 段 落 要 点
1段
2段
3段
4段
段落关系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段落要点
1段
2段
3段
4段
段落关系
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第1—3段分写白求恩的精神品质;第4段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核心
1.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并列


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课文也可以看作是“分——总”结构,先分别阐述白求恩的精神品格,再进行总结,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点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来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精读细研
探究论证方法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要点:找出是什么论证方法,并对其分析
模板:
(1)道理(引用)论证: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方法,引用……的话,充分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2)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将……与……对比,充分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具鲜明性
(3)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将……比作……,充分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浅显易懂
(4)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列举……事例,充分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精读细研——方法指导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国籍、身份
年龄
来中国的目的
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
工作地点
去世的原因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2、说一说:这些内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
简述了白求恩同志的生平,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敬意。
结构上:
为后面赞扬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提供依据。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1
3.第1段中,为什么要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
这里使用了道理论证方法,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充分表明了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4、课文第2、3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完成下表,并分析运用对比的效果。
对比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极端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
精益求精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无出路,见异思迁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5.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将白求恩与不少人进行对比,充分证明了白求恩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论点,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使论证更鲜明性。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感悟写法——夹叙夹议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找出文中记叙的内容
找出文中议论的内容
精读细研——方法指导
1、《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经典的纪念性文章,作者的思路清晰,叙述议论有条理。阅读课文,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本文作者写作思路的选项,并说明作者这样设计的好处。
A.议论---叙述---赞颂
B.议论---赞颂---叙述
C.叙述---赞颂---议论
D.叙述---议论---赞颂
D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示例一:第1段。
先叙述: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后议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2、关注段落之间的关联,找出段落中先叙后议的具体语句。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作用:记叙的内容交代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中国的目的、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工作地点、去世原因,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是为引出后面的议论,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事实依据。议论的内容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示例二:第2段。
第1、2句是对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品质的阐述。第7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不少的人”行为的总结和评价。第10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军民被白求恩精神感动的事情的意义的揭示,号召我们要学习白求恩精神。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3、文章第四段毛泽东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请将这一段划分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间是如何过渡的?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
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过渡:“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的心情
大家的心情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4.再读结尾一段,找出对白求恩同志进行概括的句子。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5、这一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取排比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
“高尚”指人格;
“纯粹”指品质;
“有道德”指修养;
“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
“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精读细研——品析课文
感悟写法——侧面描写
方法指导
侧面描写的特点: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写,是为了烘托描写对象,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的作用: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激发人的想象力;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精读细研——方法指导
1、第2、3段中,除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正面描写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表现他的高贵品质?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侧面描写,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2、独立默读课文,用“________”画出作者使用的特殊句式或具有号召性质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讨论并归纳,组长用以下形式总结:我们小组找到的这篇文章的“有力”之处是__________;毛泽东用_______的语气和_______的句式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样的语气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特殊句式: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深,使语气更坚定,句子更具感染力。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比一般陈述句更斩钉截铁。
表达效果: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地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用5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句式整齐,语气流畅,感情真挚,极具号召力,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
表达效果:
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流畅,增强了气势,强调×××(句子侧重点)。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3、本文写于1939年12月21日,原文标题为《学习白求恩》,在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成《纪念白求恩》,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符合当时毛泽东写本文的初衷?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以辩论的形式表达观点,结合背景及课文内容来分析问题。
示例一:“学习”更合适。
理由:①背景方面,1939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卓绝的时候,从当时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来看,学习白求恩大夫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
②文本方面,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例如:第1段“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2段“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示例二:“纪念”更合适。
理由:①精神方面,白求恩大夫是为了中国人民而牺牲的,他身上的崇高品质让人难忘,“纪念”这个词更能体现出作者的痛惜与缅怀之情;②文本方面,文章结尾,作者也表露出自己与白求恩大夫只见过一面的深深遗憾之情。
4.回顾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把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1段,而把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
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然后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5、学完课文,说说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质中哪一个对你的触动最大?
示例:
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我触动最大,因为他不仅在工作上积极负责,在人际交往中更满怀热忱,他这种美好的品德值得我学习。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中心主旨
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反法西斯的正义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们服务。作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爱国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德以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表达对白求恩的怀念,号召大家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感悟一:
在当今社会中,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更加可贵,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感悟二:
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奋斗。伟大的事业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课堂小结——学后感悟
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01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02
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03
课堂小结——写作特色
此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以概括为“叙—议—颂”,条理清晰,主题鲜明。课文通过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抗战的经历,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的高度赞扬,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结合你的生活和社会新闻思考:白求恩精神在当代社会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布置作业
C
1、《纪念白求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A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C
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
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D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A.医疗(liáo) 狭隘(yì)  微(wēi)不足道
B.脱(tuō)离 极端(duān) 拈(zhān)轻怕重
C.纯粹(cuì) 鄙薄(báo)  漠(mò)不关心
D.实践(jiàn) 派遣(qiǎn) 冷冷清(qīng)清
【解析】A项中,“隘”应读ài;B项中,“拈”应读niān;C项中,“薄”应读bó。
D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A.佩服 实践 殖民地 麻木不人
B.教训 动机 恰谈会 毫不利己
C.职业 极端 负责任 感人至深
D.悲痛 冷清 晋察冀 家谕户晓
【解析】A项中,“人”应为“仁”;B项中,“恰”应为“洽”;D项中,“谕”应为“喻”。
C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A.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应当坚定地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不能见异思迁。
B.这两地虽不远万里,但乘坐高铁能在一天时间里往返一次。
C.劳动模范张明,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
D.对于那些在一线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来说,个人的安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解析】A项中,“见异思迁”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符合语境。B项中,“不远万里”指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不符合语境。C项中,“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符合语境。D项中,“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符合语境。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5.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记叙 )
(2)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议
论 )
(3)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议论 )
(4)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抒情 )
记叙


议论
抒情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背诵文章第四段。
2、仿写课上两句特殊句式。
3. 谈谈在当今时代,各行业的人们是怎样践行白求恩精神的。
4. 结合文章内容及个人感悟,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