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四章 第2节 《热机》——教-学-评核心素养一体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物理观念:形成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的观念,知道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类型,能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热机的工作现象。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能从能量转化角度对热机工作过程进行建模,提升模型建构思维。科学探究:经历对热机工作过程的探究,学会观察、分析和归纳,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热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各冲程的特点。教学难点: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对热机工作过程的动态理解。三、教学方法与教学道具素材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道具素材:多媒体课件(包含热机工作视频、动画等)、自制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模型、演示用酒精灯、带有活塞的玻璃管、硝化棉等。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5分钟)生活场景导入:播放一段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轮船在海上航行、飞机在天空翱翔的视频。提问:同学们,这些交通工具都能快速移动,它们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与能量转化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热机相关问题的思考,自然引出新课。及时性评价: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如“你的观察很敏锐,思考角度也很准确”。知识讲解与活动环节(30分钟)活动一:演示实验探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8分钟)教师演示: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底部放置少量硝化棉,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加热。观察现象,提问:当加热一段时间后,大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观察并回答:活塞被推出,硝化棉燃烧。因为酒精燃烧产生的内能使空气温度升高,空气膨胀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理解热机工作原理奠定基础。及时性评价:表扬观察仔细、回答准确的学生,如“你对实验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分析也很到位”。活动二:认识热机及工作原理(8分钟)多媒体展示:展示各种热机的图片,如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等,介绍热机的定义: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引导学生思考热机是如何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的。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热机工作的大致过程,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讨论情况并适时引导。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讲解热机工作原理:燃料燃烧释放内能,通过工作物质(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时性评价: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评价,如“这个小组讨论很积极,思路也很清晰,对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有了初步的认识”。活动三:探究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14分钟)多媒体动画展示:利用动画详细展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依次介绍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在展示过程中,暂停动画,提问学生每个冲程的特点,如活塞的运动方向、气门的开闭情况、能量转化等。模型演示:教师利用自制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模型,边演示边讲解,加深学生对各冲程的直观印象。学生模拟: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模拟四冲程汽油机的不同部件,演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并指出模拟过程中的要点和不足。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能力。及时性评价:对上台模拟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如“你对汽油机工作过程的模拟很生动,某些细节如果能再注意一下就更完美了”,对观察认真、能指出问题的学生也给予表扬。典型例题讲解(10分钟)例1: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200r/min ,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多少个冲程?对外做功多少次?分析:首先明确飞轮转2圈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对外做功1次。已知飞轮转速1200r/min = 20r/s ,即每秒飞轮转20圈。因为飞轮转2圈完成4个冲程,所以每秒完成冲程数为20×2 = 40个;又因为每2圈对外做功1次,所以每秒对外做功次数为20÷2 = 10次。解答:解:飞轮转速1200r/min = 20r/s ,每秒完成冲程数:20×2 = 40(个);每秒对外做功次数:20÷2 = 10(次)。答: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40个冲程,对外做功10次。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冲程数、做功次数与飞轮转速的关系这一重要知识点。课堂小结(5分钟)一、热机1. 定义: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2. 工作原理:燃料燃烧释放内能,通过工作物质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四冲程汽油机1. 工作过程(1)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2)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混合气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混合气体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排出废气。2. 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课后作业基础性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如描述四冲程汽油机各冲程的特点和能量转化;查阅资料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异同点。拓展性作业:调查生活中常见热机的应用,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合理的节能减排建议,以手抄报或小短文的形式呈现。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场景导入和实验演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对于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这一难点,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后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六、教学评价及时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参与实验、小组讨论等表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或指导,如“你回答得很有创意”“你的实验操作很规范”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达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典型例题解答、课堂小结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例如,根据学生对例题的解答,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观察学生在模拟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评价结果反馈与教学调整:根据达成性评价结果,对于学生普遍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可适当减少后续复习时间;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如能量转化的细节,在后续教学中可增加相关练习或补充更多实例进行讲解。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调整小组分组方式或优化讨论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