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热机模型》 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四章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热机模型》 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第十四章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热机模型》
——教-学-评核心素养一体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深化对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制作模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观念。
认识热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形成能量利用的基本观念。
(二)科学思维
在设计和制作热机模型过程中,运用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面对制作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出解决方案,优化模型设计。
(三)科学探究
经历制作简易热机模型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动手制作、调试改进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践中观察热机模型的运行,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尊重实验事实和数据。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认识到科学实践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培养对科学技术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热机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简易热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掌握制作简易热机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难点
设计出能够有效实现内能到机械能转化的热机模型结构,确保模型正常运行。
分析和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如能量损耗、部件配合等。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道具素材
(一)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法:以制作简易热机模型为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项目目标。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热机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道具素材
材料:易拉罐、吸管、橡皮筋、蜡烛、图钉、剪刀、胶水、铁丝等。
工具:酒精灯、镊子、护目镜、工作台等。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热机工作原理动画、优秀热机模型案例等资料的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汽车发动机、蒸汽机等热机工作的视频,展现热机在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热机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简易热机模型,来感受热机的神奇之处呢?”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自然引出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的主题——制作简易热机模型。
及时性评价:对积极回应的学生给予肯定,如“看到大家这么期待,相信你们在接下来的制作中一定会充满热情,做出优秀的作品”。
(二)知识回顾与原理讲解(10分钟)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热机的工作原理,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热机,谁能说一说热机是通过哪些冲程来实现内能到机械能转化的呢?”请学生回答四冲程汽油机或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以及每个冲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原理讲解: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展示热机工作原理的动画,再次详细讲解热机工作过程中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强调做功冲程是实现能量转化的关键环节。同时,说明本次制作简易热机模型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热机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构和材料上进行了简化。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再次讲解热机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模型设计与制作奠定基础,使学生明白实践操作背后的物理原理。
及时性评价:对准确回答热机工作原理的学生给予表扬,如“你对热机工作原理掌握得非常扎实,这将为你制作模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小组讨论与方案设计(15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 5人,确保小组内成员各具优势,能够相互协作。
讨论任务: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热机工作原理,结合现有的材料和工具,讨论并设计简易热机模型的制作方案。讨论内容包括模型的整体结构、各部件的选择与功能、能量转化的实现方式等。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提问:“你们打算如何设计做功冲程的结构,以实现内能到机械能的有效转化呢?”
方案记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将小组讨论的方案以草图和文字说明的形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设计出具有创意和可行性的制作方案。同时,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
及时性评价:对讨论积极、思路开阔的小组给予鼓励,如“这个小组讨论氛围热烈,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继续保持”。
(四)制作与调试(20分钟)
材料分发:根据各小组设计的方案,为学生分发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制作过程: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确定的方案开始动手制作简易热机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使用酒精灯、剪刀等工具时要小心操作。同时,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例如,当学生在连接部件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连接方式,以确保部件之间的紧密配合。
调试优化:模型初步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调试,观察模型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实现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如果模型运行出现问题,如无法启动、能量转化效率低等,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原因,尝试调整和优化模型,如改变部件的位置、调整能量输入方式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和调试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深化对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学会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设计。
及时性评价:对制作过程中操作规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如“这个小组制作过程非常认真,遇到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这种实践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对能够通过调试优化使模型运行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高度评价,如“你们小组通过不断调试,成功优化了模型,使其能够高效运行,充分展现了你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本小组制作的简易热机模型,包括模型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现场演示模型的运行,让其他同学直观感受模型的工作效果。
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和观察展示,从模型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总结评价,首先肯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对模型的优点给予表扬,如独特的设计、巧妙的结构等。同时,针对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性的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模型。最后,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跨学科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的作品,发现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及时性评价:对展示清晰、讲解准确的小组代表给予赞扬,如“你对小组作品的展示和讲解非常清晰,让大家很好地了解了你们的制作过程和设计思路”。对提出有价值评价和建议的学生给予肯定,如“你提出的评价和建议很专业,对其他小组改进模型有很大的帮助”。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热机工作原理的回顾、小组讨论与方案设计、模型制作与调试以及展示与评价等环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热机模型,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提高模型的性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热机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新应用和新挑战,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拓展延伸部分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跨学科实践教学中,以制作简易热机模型为载体,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更加耐心地引导和示范。另外,在时间把控上,由于各小组制作进度不一,导致展示与评价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小组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创新。
六、教学评价
(一)及时性评价
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如在小组讨论时,对提出创新想法的学生说“你的想法很独特,为小组讨论打开了新思路”;在制作过程中,对操作熟练的学生评价“你使用工具很熟练,制作效率很高”;在展示环节,对展示出色的小组表示“你们小组的展示非常精彩,让大家眼前一亮”。
(二)达成性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是否积极发言、能否倾听他人意见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设计的制作方案和实际制作的模型,评价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方案是否合理、模型能否实现能量转化。
观察学生在制作和调试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能否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学生在展示与评价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如展示是否清晰、评价和建议是否合理有深度。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教学调整
若发现部分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导致制作方案不合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热机原理的复习和巩固,通过更多实例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如果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存在问题,如小组讨论不积极或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团队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