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级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科 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1-15 题每小题 2 分,16-20 题每小题 4 分。)
1 .以下对科学家做遗传学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将生物学研究和数学分析统计结合起来,但也让很多高中生“红温 ”
B.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是一对“锁死 CP” ,其依据是二者存在一系列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也验证了孟德尔理论“真香 ”
D.魏斯曼预测减数分裂存在并观察到其过程,这避免染色体在世代传递中“疯狂加戏 ”
2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成岭 ”与“成峰 ”
C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
D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中的“深红 ”与“浅红 ”
3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 .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C .抓取四次,一定有两次表现为杂合子
D .从两个小桶内各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后不必放回原小桶
4 .如图是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的照片,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图是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的证据
B .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C .该图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相同位置上的同种荧光点对应的四个基因是相同基因
5 .某双链 DNA 分子中,G 与 C 的含量之和为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 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空间结构的多样性
B .DNA 分子两条链的同一端均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C .若一条链中的 T 占该链的 40%,则该链中 A 占 20%
D .该 DNA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数目与氢键数目之比为 1: 1
6.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 tRNA 分子可携带多种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
B.一个 tRNA 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 mRNA 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 7 页
C.线粒体中的 DNA 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不遵循中心法则
D.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
7.S 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 ”可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研究“转化因子 ”化学本质 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本实验的基本思路与噬菌体转化实验思路一致
B .步骤③中R 型细菌的活性会影响实验结果
C .本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
D .若转化因子是 DNA,则甲组步骤⑤培养基上只有表面光滑的菌落
8.如图为果蝇细胞 DNA 复制过程中出现的多个复制泡(箭头所指,
是 DNA 进行双向复制时形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B.DNA 分子从多个复制起点同时开始进行双向复制
C.真核细胞内 DNA 复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
D.复制泡越多,复制需要的时间可能就越短
9.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他们利用除去了DNA 和 mRNA 的细胞提取液、RNA 多 聚尿嘧啶核苷酸(UUUUU……)和苯丙氨酸等物质,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反应体系中高 浓度的 Mg2+使肽链的合成不需要起始密码子,起始位点是随机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除去 DNA 和 mRNA 能避免其干扰翻译过程
B.起始密码子具有定位翻译起始位置的功能
C.在该反应体系中,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
D.含有 AAACCC 的多聚核糖核苷酸序列只能编码 2 种氨基酸
10.新冠病毒(单链 RNA 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后,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和④所用到的酶和原料都不同
B.①除涉及病毒 RNA 外还有宿主细胞 RNA 的参与
C.①、②、③、④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2 页 共 7 页
11.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秋水仙素或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粒不能分裂
C.培育的无子西瓜没有种子,但该变异仍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皱粒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 DNA 序列属于染色体变异
12.研究发现,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相比,结肠癌细胞中促凋亡蛋白 Bax 表达量明显降低,而 蛋白 Bcl-2 表达量明显升高,已知蛋白Bcl-2 可阻止 Bax 蛋白的功能。在结肠癌细胞系培养液 中加入白藜芦醇,经检测发现,结肠癌细胞中蛋白 Bcl-2 表达量明显降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结肠癌细胞已经失去了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
B.从基因功能上推测,Bax 蛋白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白藜芦醇对结肠癌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若体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结肠癌则一般不能遗传
13.唐氏综合征患者(三条 21 号染色体)常伴随免疫功能异常强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可能由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引起
B.可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C.患者的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含 2 或 3 个染色体组
D.减少与病原体接触可缓解患者的免疫反应相关症状
14.为研究细菌的耐药性变化,将含适量氨苄青霉素
(Amp)和卡那霉素(Kan)圆形滤纸片,放置在均匀生长 大肠杆菌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再从平 板选取菌种传代,重复上述操作。I、Ⅱ、Ⅲ代筛选实验结果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Ⅱ代培养时,应在 I 代平板中抑菌圈边缘位置选取菌种
B.I、Ⅱ、Ⅲ代筛选时,使用的滤纸片所含药物浓度应相等
C.Amp 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的效果比 Kan 更显著
D.实验说明抑菌圈的直径会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多而变小
15.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一块禄丰古猿(距今约 800 万年)化石的半规管(内耳中负责感受平衡 的器官)形态发现,禄丰古猿的运动方式与人猿分异时的祖先非常相似,推断出人类直立行走 或许起源于禄丰古猿型的运动方式。并且此演化过程在距今 320 万年左右突然加速,该时期恰 好是北极冰盖扩张的时期,全球温度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禄丰古猿化石是研究人类运动方式最直接的证据
B.禄丰古猿运动方式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禄丰古猿运动方式演化速率与温度可能呈负相关
D.人类直立行走与禄丰古猿型的运动方式存在协同进化
16 .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一部分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片 段互换,产生了 4 种精细胞,如图所示。若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精细胞 2、3 所占的比例均 为 5%,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种交换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比例为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 7 页
A.20% B .10% C .5% D .2.5%
17.M 和 N 是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的部分序列,其转录方向如图所示。表中对 M 和 N 转录产 物的碱基序列分析正确的是
编号 M 的转录产物 编号 N 的转录产物
① 5'-UCUACA-3' ③ 5'-UGUAGA-3'
② 5'-ACAGCU-3' ④ 5'-AGCUGU-3'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X 染色体去活化是指雌性动物的细胞中两条 X 染色体的其中之一失去活性的现象,是雌性 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把这种没有活性的 X 染色体称为巴尔氏体,正常 细胞决定哪条 X 染色体为巴尔氏体是随机均等的。
此外,卵细胞中的巴尔氏体会恢复活性。如图是由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
Ⅱ4 和Ⅱ5 为同卵双胞胎(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若要观察巴尔氏体,可用甲紫染液对材料进行染色
B .根据Ⅱ4 和Ⅱ5 的表型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C. Ⅱ4 与患病男子婚配,所生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5/8
D .因Ⅱ5 所生女儿患病率更低,医生建议进行遗传咨询的Ⅱ5 生女孩
19 .蛋白 D 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侏 儒鼠。小鼠体内的 A 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 基因则不能。A 基因的表达受上游 P 序列的调控,P 序列在形成精子时会去甲基 化,在形成卵细胞时会甲基化(甲基化需甲基化酶参与),在配 子中的这种改变在子代中稳定存在,其调控过程如右图所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 Aa 的侏儒鼠,其 a 基因一定来自母本
B.基因型为 Aa 的正常雌鼠和 Aa 的侏儒雄鼠交配,后代侏儒鼠占 1/2
C.降低发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
D.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一定是侏儒鼠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4 页 共 7 页
20.马尔芬氏综合征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右图是某男性患者家庭全部成员
相关基因酶切后的电泳图,其中 1、3 号为双亲,2 号为该患者,4 号为其表型正常的妹妹。不 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在性染色体上
B.该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形成的
C.该双亲再生一个女儿,其电泳条带与 4 号相同的概率是 1/4
D.可以选择多个患马尔芬氏综合征的家系来调查该病的发病率
第Ⅱ卷(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
21 .果蝇翅膀的形状有全翅和残翅,其中全翅又分为长翅与小翅两种表型,已知全翅与残翅由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V 、v 表示),长翅与小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M 、m 表示)。 某研究小组利用纯合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并结合基因检测技术进一步探究了控制翅型相关基因 的遗传方式和基因互作类型,实验过程及检测结果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实验中常选取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其优点有 (答 出两点)。在减数分裂Ⅱ后期,雄果蝇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 条 Y 染色体。
(2)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检测结果分析,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现对 F2 个体进行基因检测,请在右图补充 F2 中小翅杂 合体的检测结果 。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 7 页
(3)基因互作存在以下两种类型:显性抑制(在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 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和隐性上位(两对独立遗传的 等位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的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
用)。小组成员根据图 1 杂交结果,推测控制翅型的两对基因的互作类型是 ,他们给出 判断的依据是 F2 表型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9:3 :4,说明两对基因位置关系
为 ,且基因间互作关系为 。为验 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小组成员进一步进行反交实验,取纯合残翅和纯合小翅果蝇进行杂交, 并统计 F2 的表型及比例,若 F2 中长翅:小翅:残翅= ,则说明推测正确。
22.如图表示环状 RNA 和 miRNA 参与调控 P 基因表达的示意图,P 基因表达的产物 P 蛋白具 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 P 启动过程[①] 产生 mRNA,该过程需要 4 种 作为原料。参与@的 RNA 除了mRNA,,还有 ,当完全读取 P 基因 mRNA 上的遗传信息后,合成 P1 、P2、 P3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相同/不同)。
(2)与基因P 和 M 相比,核酸杂交分子 1 和 2 中特有的碱基对是 。
(3)据图分析,核糖体在 P 基因mRNA 上移动的方向是 (填“a 端→b 端”或“b 端→a 端”)。
(4)参照中心法则的表示方法,将图中①@呈现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表示出来_________。
(5)环状 RNA 和 miRNA 这种调控 P 基因表达的现象属于 。据图分析,据图分析,M 基因抑制细胞凋亡的路径是 。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6 页 共 7 页
23 .研究发现褐家鼠现有的四个亚种,都极不适应低氧环境,故海拔 2500 米以上就几乎没有褐 家鼠分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发现褐家鼠现有四个亚种而不是四个物种的根本原因是这四个亚种彼此之间 无 。这些丰富的亚种类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适应普遍存在,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 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3)在某褐家鼠种群中,基因型为 TT 和 tt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5%和 55%(各种基因型个 体的生存能力相同),若干年后基因型为 TT 和 tt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为 9%和 49%。这段时间 内,该褐家鼠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原因是 。
(4)科研单位将某种野生型褐家鼠(二倍体生物)经过诱变育种纯化得到了褐家鼠突变体甲和突 变体乙。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突变体甲×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
突变体乙×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乙相同)
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 ×F1(表型与突变体乙相同)→F2(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 野生型=1:1:1:1)
①现已知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两个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的结果,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 位点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将 F2 中 的新性状个体进行自交统计其所有后代。
若后代中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 (填比例),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后代中新性状: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 (填比例),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 点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探究上述褐家鼠突变的原因,对野生型基因与突变体甲基因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如图:
由上图可知,突变体甲是因为野生型基因序列发生 (填具体碱基种类的变化)。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7 页 共 7 页
2024 级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D C B D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C D A D C B C
21(共 18 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 分。)
(1)相对性状多且易于区分、繁殖周期短、子代个体数量多等 0 或 2
(2)vvXMXM VVXmY (如右图)
(3)隐性上位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控制残翅的隐性基因(v)对长翅基因(M)与小翅基因(m)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3:3:2
22(共 18 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 分。)
(1)转录 核糖核苷酸 tRNA 和 rRNA 相同
(2)A-U/U-A (3)a 端→b 端
(4)
(5)表观遗传 M 基因的转录产物 circRNA 与 miRNA 结合,阻止 miRNA 与 P 基因mRNA 结合,P 蛋白的合成量增加,P 蛋白抑制细胞凋亡
23.(共 16 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 分。)
(1)生殖隔离 遗传多样性
(2)环境的定向选择
(3)否 T、t 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4)2:1:1:0 9:3:3:1 G/C 替换为 A/T
高一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 8 页 共 7 页2024级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 答题卡
(


[0]
[0]
[0]
[0]
[0]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4]
[4]
[4]
[4]
[4]
[5]
[5]
[5]
[5]
[5]
[6]
[6]
[6]
[6]
[6]
[7]
[7]
[7]
[7]
[7]
[8]
[8]
[8]
[8]
[8]
[9]
[9]
[9]
[9]
[9]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 号填写清楚。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 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单选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非选择题
21. (1) (2) (3)
22. (1) (2) (3) (4) (5)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23. (1) (2) (3)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