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经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生物小组想研究光照是否影响韭菜叶绿素的合成,他们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2.我国科学家把沉睡千年的古莲子种在适宜环境中,莲子仍能萌发是因为( )
A.种皮是完好的 B.胚乳是完好的 C.胚是完整的活的 D.子叶是完好的
3.水稻在自然界大多进行自花传粉,在开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可能导致部分水稻籽粒空瘪,原因是( )
A.传粉不足 B.缺少雌蕊 C.水分过多 D.光照不足
4.葡萄茎环割树皮后会形成瘤状物,这是因为切断了葡萄茎的( )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机械组织
5.生物绘制了叶片结构示意图(如图),并对叶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3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属于薄壁组织
B.1、4上分布着6,是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
C.5是叶脉,能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D.移栽树苗剪掉部分叶片是为了降低光合作用
6.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将两株玉米苗分别放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几天后,植株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对于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和有机物
B.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蒸馏水
C.实验中应选取长势基本相同的两株玉米苗
D.实验说明玉米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7.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与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农田松土——抑制农作物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
C.水淹的农田及时排涝——保障农作物根部的氧气供应
D.大棚蔬菜增施“气肥”——提供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8.某同学利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组温度计示数低于乙组 B.甲组蜡烛继续燃烧,乙组蜡烛迅速熄灭
C.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产生二氧化碳 D.甲组萌发的种子和乙组煮熟的种子应等量
9.下列关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男生进入青春期通常早于女生 B.男孩遗精和女孩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
C.大脑、心脏、肺等器官功能无明显变化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是不健康心理表现
10.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下列物质与相应缺乏症对应正确的是( )
A.叶酸——坏血病 B.维生素D——地方性甲状腺肿
C.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 D.含碘的无机盐——夜盲症
1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为口腔,含有唾液,能将淀粉消化为葡萄糖
B.3是胃,能初步分解脂肪,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
C.8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D.5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12.小丽是七年级的学生,为满足青春期的生长发育需要,妈妈为小丽设计了几份午餐食材搭配,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菠菜、排骨、米饭 B.大虾、牛肉、鸡蛋
C.米饭、白菜、芹菜 D.薯条、炸鸡、汉堡
13.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习惯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嚼慢咽——避免消化不良 B.不要边吃饭边说笑——气管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
C.青少年避免大声喊叫——保护声带 D.不要随地吐痰——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14.下图是某同学用纸和小纸条制作的小肠内壁模型,该作品比较形象地模拟了小肠( )
A.内有多种消化液 B.长度很长
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环形皱襞
15.小丽最近总觉得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发现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为1.6×1010个/升(白细胞正常值为5.0×109~10.0×109个/升),这说明小丽可能患( )
A.营养不良 B.感染了致病菌 C.贫血 D.失血过多
16.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式不同,中医常通过“切脉”来判断患者症状;西医常通过“指尖采血”进行病情检测,通过“点滴药物”进行治疗。以上过程中“切脉”、“指尖采血”、“点滴药物”分别针对的血管是( )
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7.如图是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B.图可表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C.交换后,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D.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18.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形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d直接相连的血管②内流的是动脉血 B.①与a相连,其内流的是静脉血
C.b是右心房,与④直接相连 D.构成d的肌肉壁比c的肌肉壁厚,收缩更有力
19.甲是血液经处理出现的分层图,乙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中①是血浆,血浆中90%都是蛋白质 B.甲中②是白细胞,③是红细胞
C.A型血病人可输入任何人提供的血 D.进行DNA亲子鉴定时可以用④进行检测
20.取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记录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单位:克/100毫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液体① 8 0.1 0.03
液体② 0.03 0.1 0.03
液体③ 0 0 1.8
A.①为原尿,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B.②为原尿,取自肾小管末端
C.③为尿液,一般不含有葡萄糖 D.由②变为③,肾小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某校生物社团在种植园开展"菜豆的生长奥秘"探究活动,观察并探究了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的全过程。请结合种植实践与下列示意图,完成相关探究问题。
(1)该社团首先探究了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图一中_________瓶中的种子能正常萌发。
(2)播种前疏松土壤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_________,菜豆种子萌发时,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最先突破种皮。
(3)社团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菜豆的根尖(图二)①部分有大量的_________,提高了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效率,同时观察到_________(填序号)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
(4)图三是该社团绘制的叶芽结构示意图,其中发育成芽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序号)。
22.(5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图一所示的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应将玉米幼苗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
(2)图一实验结束后,取其各装置中的叶片,放入图二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加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此时叶片中的__________溶解在酒精里。
(3)消洗后,滴加碘液,看到图一__________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会变蓝,说明该装置中的玉米进行了光合作用。
(4)根据上述实验,请提出一条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
23.(4分)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让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通过自然和人为手段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绿色植物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助力“碳中和”目标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料二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天然氧吧”。当我们走进森林,深深吸入空气,会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和湿润。这是因为绿色植物源源不断地向空气中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颗粒从而净化空气,并能增加大气湿度。
(1)分析资料可知,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作用释放氧气,使森林中空气“清新”,并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资料二中“走进森林,深深吸入空气”,此时人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会呈现________的状态,使肺内气压降低;感受到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进行了__________作用。
(3)结合资料,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
24.(4分)某校生物社团在科技节设置“生命的奥秘”展区,通过人体生殖(图一)与被子植物生殖(图二)两大展板,带领同学们探索生命孕育过程。请结合展板图片完成探究任务。
(1)社团成员小宇在解说词中写道:“无论是被子植物还是人类,新生命发育的起点都是__________。”在人体生殖中,该生命起点在图一的__________(填序号)中形成。
(2)图一展板旁的说明显示:“结构__________(填序号)是母体和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3)图二展板设计了拼图游戏:“将果实发育过程对应到花的结构”——————图中B是由_________(填序号)发育而来。
25.(5分)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和图表解读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面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本学期进行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回答。
(1)图A-D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操作示意图,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__________号试管。
(2)①图甲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__________(填“多”或“少”)的活小鱼,利于观察。
②实验中用浸湿的纱布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经常滴水,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A.维持小鱼的体温 B.维持小鱼的呼吸 C.有利于小鱼保持静止
③图乙是视野中观察到的尾鳍血管示意图,___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26.(6分)小明参与学校"植物栽培劳动实践",在劳动过程中,体内各系统协同完成生理活动。下图为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表示物质),请结合劳动场景分析:
(1)小明清晨吃了鸡蛋,鸡蛋中的蛋白质最终在消化道的__________中被彻底消化,被吸收后随血液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再通过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2)小明劳动时,图中b进入血液后与__________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肌细胞的__________中,参与有机物分解过程,为劳动提供能量。
(3)劳动时细胞产生的尿素等废物随血液流经肾、经__________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对葡萄糖等物质的_________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生物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1.A 2.C 3.A 4.B 5.D 6.C 7.B 8.D 9.B 10.C
11.C 12.A 13.B 14.D 15.B 16.A 17.C 18.A 19.D 20.C
二、非选择题(30分)
21.(6分)
(1)乙
(2)空气(氧气);胚根
(3)根毛;②
(4)⑤
22.(5分)
(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B;叶绿素
(3)1
(4)适当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即可)
23.(4分)
(1)光合
(2)收缩;蒸腾
(3)绿色出行(或节约用电、植树种草等,合理即可)
24.(4分)
(1)受精卵;②
(2)③
(3)④
25.(5分)
(1)唾液;A
(2)①少;②B;③②
26.(6分)
(1)小肠;右心房
(2)血红蛋白;线粒体
(3)肾小球;重吸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