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风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静安区风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风华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验
高二生物学(等级)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微生物与抗生素(28分)
材料1:有国外期刊撰文指出“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18倍”。为了验证该说法的正确性,A、B两组研究人员分别进行实验调查。A、B两组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结果如图。下表是2种可供选择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名称 配方(/L)
培养基1 蛋白胨10g,牛肉膏5g,NaCl5g,蒸馏水1000mL,琼脂15g
培养基2 葡萄糖10g,KH2PO40.2g,MgSO40.2g,NaCl0.2g,CaSO45g,蒸馏水1000mL,琼脂15g
1.从物理性质上看,上述两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2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应选择培养基_____(1或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取样环节,合理的操作应包括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用无菌棉拭子取样 ②用无菌接种环取样
③在不同样品表面任选5个点取样 ④在不同样品表面选固定面积的区域内取样
⑤在取样部位反复涂抹5次 ⑥将采集到的样本置于无菌试管内封闭备用
4.研究人员欲通过菌落计数的方法,比较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的细菌污染情况。据图1,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操作I可将待测样本放入无菌生理盐水
②接种时用接种环进行划线
③接种时用涂布棒进行涂布
④不同的培养基平板需在皿盖上做好记号
⑤接种后的培养基平板需倒置放在恒温箱中培养2-3天
5.A、B两组各自完成了实验,但实验结果却截然不同。经检查,两组操作步骤均正确,对实验结果分析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可能因为取样部位不同
B.可能因为细菌的生长速度不同
C.样本数少,影响实验结果可信度
D.未考虑个人卫生习惯和取样环境等因素
材料2:林可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最近研究人员在林可霉素生产菌的细胞膜上鉴定出一种能响应胞外氮源分子的蛋白质(AflQ)。试回答下列有关该项研究工作的问题。
6.若鉴别林可霉素生产菌属于细菌或真菌,下列指标可选用的是______。(多选)
A.有无细胞壁 B.有无核糖体
C.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有无内质网
7.称取K2HPO40.5g,谷氨酸0.5g,MgSO4·7H2O0.2g,FeSO4·7H2O0.01g,自来水或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调pH至7.2,100℃高压蒸汽灭菌15min。以上林可霉素生产菌培养基配制流程的表述中,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实践表明,即便来自无性繁殖的细胞群体,当它们暴露在无菌环境中较长时间,仍会发生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因此在抗生素大规模发酵生产前,仍需对接种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8.为鉴定林可霉素生产菌产抗生素的能力,下图培养皿丙中需预先涂布______。(单选)
A.林可霉素 B.生理盐水 C.大肠杆菌 D.林可霉素生产菌
9.在表格中填写你对上图中甲乙丙三个培养皿有关表述的判断(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表述 判断
甲培养皿中的菌落均不产林可霉素
乙培养皿中的菌落基因型和表型均相同
丙培养皿中的现象表明,抗生素可分泌到细胞外
10.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即便由乙培养皿至四个锥形瓶的接种量相同,培养皿丙中的圆圈也会大小不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______。(多选)
A.四个锥形瓶中菌体合成抗生素的能力不同 B.四个锥形瓶中菌体的生长速度不同
C.丙培养皿上涂布的样品浓度不同 D.丙培养皿的培养基厚度不均匀
11.研究人员分别配制了以氨基酸Cys、Asp、Lys或Ser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并测定野生株和Af1Q缺失株的生长量和抗生素产量,结果如图3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膜蛋白Af1Q感应的氨基酸是______。
二、全球变暖与珊瑚白化(22分)
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图1),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钙质“骨骼”能形成珊瑚礁。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珊瑚,高温胁迫会引起珊瑚“白化”现象出现,可能导致珊瑚虫死亡(图2)。
12.根据题意,珊瑚是一个______(个体/种群/群落)。
13.结合图1,下列有关珊瑚与虫黄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单选)
A.虫黄藻寄生在珊瑚虫的内胚层中
B.虫黄藻能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
C.珊瑚虫能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和栖息场所
D.虫黄藻对环境的需求会影响珊瑚的分布
14.结合图2推测,高温胁迫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虫黄藻死亡 ②珊瑚虫繁殖过快 ③虫黄藻的色素被分解
④虫黄藻光合速率提升 ⑤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排出
15.厄尔尼诺是一种海水温度周期性升高的现象。下图表示了1979年-1999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大范围珊瑚白化情况,其中箭头指向表示强厄尔尼诺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虫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B.环境适宜时,白化的珊瑚可一定程度地恢复
C.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随之发生周期性改变
D.图示强厄尔尼诺年中,1982-1983年珊瑚虫死亡率最低
除珊瑚外,珊瑚礁生态系统还有许多其它生物。如棘冠海星等食珊瑚类动物喜食新移居的珊瑚,能覆盖珊瑚的大型海藻会在水流中与珊瑚发生摩擦……
16.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从浮游植物开始的食物网,其营养级效率如表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能量输入 至第二营养级 至第三营养级 至第四营养级 至第五营养级
营养级效率 8.90% 10.34% 17.8% 19.57%
A.从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营养级效率为8.90%
B.从表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有机氯农药在第五营养级中的浓度最高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倒置情况
17.科学家对某珊瑚礁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得到下表数据。请将表中功能群①-⑤匹配至下图生物量金字塔中合适的等级:
I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编号选填)
功能群 ①珊瑚 ②大型海藻 ③食珊瑚鱼类 ④浮游动物 ⑤浮游植物
生物量 —— 2.37 0.75 5.69 11.44
18.下列措施①-⑥单独运用时,可减缓或恢复珊瑚白化情况的措施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控制碳排放 ②投放虫黄藻 ③减少人类对海洋污染
④投放食珊瑚鱼类 ⑤种植大型海藻 ⑥培育耐高温的虫黄藻
三、植物生长的调节(24分)
材料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豌豆植株的芽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响应不同(见下表)。下图为具有顶端优势现象豌豆植株培养于适宜条件下,其中①~④代表不同器官。
生长素浓度(mol/L) 芽的生长
10-10~10-5 促进
10-5~10-3 抑制
19.对图中植株①处生长素浓度推测正确的是____。(单选)
A.可能小于10-5mol/L B.可能大于10-5mol/L
C.可能小于10-10mol/L D.可能大于10-3mol/L
20.对图中植株生长素合成与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单选)
A.只能由①处合成 B.只能由②处合成
C.可以从①向②处运输 D.可以从④向①处运输
21.关于①处发育时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物质碳原子可能来自于③处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
B.物质氮原子主要来自于④处细胞从土壤中吸收
C.大部分直接能源物质来自于③处细胞的光反应
D.少部分直接能源物质来自于①处细胞的三羧酸循环
研究发现一种由根细胞合成的新型植物激素SLs,可通过抑制侧芽处生长素向侧芽外运输来调控侧芽发育,而生长素可以促进SLs合成。
22.若去除上图植株的①处,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和生长状态的变化是____。(单选)
生长素浓度 生长状态
A. 升高 加快
B. 降低 减慢
C. 升高 减慢
D. 降低 加快
23.据题意推测,SLs对侧芽发育的影响是____(促进/抑制)。
材料2:茉莉酸(JA)是一种植物内源合成的脂类激素,调控根的生长、气孔开放度、氮和磷吸收以及多种植物逆境胁迫等植物生命活动。表5为植物叶绿体色素的相关数据。
色素名称 化学式 分子量 色素分离结果
叶黄素 C40H56O2 568
胡萝卜素 C40H56 536
叶绿素a C55H72O5N4Mg 892
叶绿素b C55H70O6N4Mg 906
24.若给拟南芥施加同位素15N标记的氮素,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内会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有_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淀粉 ②ATP ③ATP合酶 ④磷脂分子 ⑤光合色素
研究人员推测JA与植物干旱胁迫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
组别 JA含量(mg·L-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气孔开放度 (mmol·m-2·s-1) Rubiso酶含量 (mmol·g-1FW)
CK 0.3±0.06 9.7±0.26 30.17±0.45 495±10.07 1.83±0.32
干旱 1.1±0.07 4.5±0.06 21.13±0.73 376±10.51 0.92±0.21
注:Rubiso酶催化CO2形成三碳化物。
25.表中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测定方法是____。(单选)
A.层析法 B.分光光度法 C.同位素标记法 D.显微计数法
26.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干旱胁迫导致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多选)
A.干旱胁迫使得叶绿素合成减少,光能利用率下降,光合速率减弱。
B.干旱胁迫下气孔开放度下降,氧气进入植物体受阻,呼吸作用减弱。
C.干旱胁迫下JA含量上升,气孔开放度下降,CO2利用率下降,光合速率减弱。
D.干旱胁迫下Rubiso酶含量下降,直接导致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光合速率减弱。
茉莉酸(JA)通常与其他植物激素共同工作,通过激素介导的信号传导网络相互调控,从而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27.据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IAA)与JA的相互作用关系是______。(单选)
A.协同 B.拮抗
C.协同与拮抗 D.既不协同也不拮抗
28.为探究a浓度的生长素(IAA)与b浓度的茉莉酸(JA)在根伸长上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组实验。
四、人体的免疫(26分)
材料1: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专门感染人皮肤及黏膜上皮细胞的DNA病毒。当少量HPV入侵人体皮肤细胞时,人体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当人体持续感染HPV时会诱发宫颈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9.图中细胞II表示______________;物质a表示______________。
30.HPV入侵皮肤细胞后表达E5蛋白,会利用皮肤细胞中的______(编号选填)。
①ATP ②核糖核苷三磷酸 ③脱氧核苷三磷酸 ④DNA聚合酶
⑤RNA聚合酶 ⑥tRNA ⑦氨基酸 ⑧核糖体
31.当少量HPV入侵皮肤细胞后,会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多选)。
A.物质a的分泌增加 B.细胞I的免疫应答增强
C.Th1细胞数量增加 D.浆细胞的识别能力增强
32.综合上述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持续感染HPV会引发宫颈癌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上图中能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或结构是_________(编号选填)。
①HPV ②HPV的mRNA ③E5蛋白 ④物质a ⑤E6蛋白
34.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适时接种HPV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如果HPV上抗原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接种的原HPV疫苗是否还具有预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可能过度激活小鼠免疫系统,诱发炎症风暴,损伤组织器官,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导致小鼠短时间内死亡。
35.睡眠剥夺造成的MODS属于一种_____。(单选)
A.过敏反应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C.自身免疫病 D.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36.选择正确的编号填入下表,形成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用来证实:睡眠剥夺造成的小鼠死亡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编号选填)
①正常小鼠 ②正常睡眠 ③存活时间长
④免疫缺陷小鼠 ⑤睡眠剥夺 ⑥存活时间短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组 (1)____ (2)____ (3)____
对照组 (4)____ (5)____ (6)____
风华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验
高二 生物学(等级)参考答案
一、微生物与抗生素(28分)
1.(2分)固体(1分) 葡萄糖(1分)
2.(3分)1(1分) 培养基1属于通用培养基,可满足多种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或写培养基2是无氮培养基,不能满足多种微生物生长的需要)(2分,“通用培养基”与“多种微生物”各1分)
3.(3分)①④⑤⑥ (选4项得3分,选3项得2分,选2项得1分,错选或仅选1项不得分)
4.(2分)①③⑤(选3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5.(3分)ACD(选3项得3分,选对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6.(3分)CD(选2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7.(2分)无有机碳源(1分) 培养基灭菌温度太低(1分)
8.(2分)C
9.(3分)ⅹ(1分) ⅹ(1分) √(1分)
10.(3分)AB(选2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11.(2分)Asp
二、全球变暖与珊瑚白化(22分)
12.(2分)种群
13.(2分)A
14.(3分)①③⑤(选3项得3分,选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15.(3分)BC(选2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16.(3分)ABC(选3项得3分,选对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17.(6分)②⑤(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①④(2分)(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③(①)(2分,错选不得分)
18.(3分)①②③⑥(选4项得3分,选3项得2分,选2项得1分,错选或仅选1项不得分)
三、植物生长的调节(24分)
19.(2分)A
20.(2分)C
21.(3分)ABD(选3项得3分,选对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22.(2分)D
23.(2分)抑制
24.(3分)②③④⑤(选4项得3分,选3项得2分,选2项得1分,错选或仅选1项不得分)
25.(2分)B
26.(3分)ACD(选3项得3分,选对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27.(2分)C
28.(3分)4
四、人体的免疫(26分)
29.(2分)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30.(3分)①②⑤⑥⑦⑧(选6项得3分,选4~5项得2分,选2~3项得1分,错选或仅选1项不得分)
31.(3分)ABC(选3项得3分,选对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32.(3分)皮肤细胞感染HPV后,表达的E6和E7蛋白会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导致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另外产生的E5蛋白会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细胞免疫的过程,虽然体液免疫的过程会加强,但是肿瘤细胞的清除主要依靠细胞免疫的过程,所以导致肿瘤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掉。
(评分细则:分项给分。E6、E7蛋白抑制抑癌基因表达,1分;E5蛋白抑制细胞因子产生,1分;体液免疫加强,但是清除肿瘤细胞主要依靠细胞免疫,1分。)
33.(3分)①③⑤(选3项得3分,选2项得2分,选1项得1分,错选不得分)
34.(4分)HPV上的抗原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如果使抗原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而结构位点原本是与免疫细胞结合的位置,则疫苗就没有预防的作用。如果抗原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但与免疫细胞受体结合的位点没有发生改变,则不影响疫苗的预防效果。如果基因突变没有引起蛋白结构的改变,则也不影响疫苗的预防效果。
(评分细则:分层评分)
4分 从2-3个角度展开描述,并能够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如基因突变可能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引起免疫细胞无法与其结合;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并不影响蛋白质结构,免疫细胞依旧正常与其结合;基因突变后蛋白质结构改变,但与免疫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并未改变,不影响疫苗预防效果。
2分 从1个角度展开描述,并能够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如基因突变可能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引起免疫细胞无法与其结合;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并不影响蛋白质结构,免疫细胞依旧正常与其结合。
0分 仅从1个角度描述,且无准确结构与功能观体现: 如基因突变后,免疫细胞无法识别其表达形成的蛋白质,无法发挥作用。 其他错误答案
35.(2分)C
36.(6分)(1)④ (2)⑤ (3)③ (4)① (5)⑤ (6)⑥风华中学 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验高二 生物学(等级)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微生物与抗生素(28 分)
材料 1: 有国外期刊撰文指出“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 18 倍”。为了验证该说法的正确性,A、B 两组研究人员分别进行实验调查。A、B 两组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结果如图 1。表 1 是 2 种可供选择的培养基配方。
取样工具
取样
操作 I
10mL 菌悬液
图 1
表 1
A 组
(
操作
II
)手机屏幕 马桶按钮
B 组
手机屏幕 马桶按钮
培养基名称 配方(/L)
培养基 1 蛋白胨 10g,牛肉膏 5g,NaCl 5g,蒸馏水 1000mL,琼脂 15g
葡萄糖 10g,KH2PO4 0.2g,MgSO4 0.2g,NaCl 0.2g,CaSO4 5g,
培养基 2
蒸馏水 1000mL,琼脂 15g
从物理性质上看,上述两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培养基 2 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

根据实验目的,应选择培养基 (1 或 2),理由是: 。
在取样环节,合理的操作应包括 。(编号选填)
①用无菌棉拭子取样 ②用无菌接种环取样
③在不同样品表面任选 5 个点取样 ④在不同样品表面选固定面积的区域内取样
⑤在取样部位反复涂抹 5 次 ⑥将采集到的样本置于无菌试管内封闭备用
研究人员欲通过菌落计数的方法,比较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的细菌污染情况。据图 1,正确的操作是 。(编号选填)
①操作Ⅰ可将待测样本放入无菌生理盐水
②接种时用接种环进行划线
③接种时用涂布棒进行涂布
④不同的培养基平板需在皿盖上做好记号
⑤接种后的培养基平板需倒置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2-3 天
A、B 两组各自完成了实验,但实验结果却截然不同。经检查,两组操作步骤均正确,对实验结果分析合理的是 。(多选)
可能因为取样部位不同 B.可能因为细菌的生长速度不同
C.样本数少,影响实验结果可信度 D.未考虑个人卫生习惯和取样环境等因素
材料 2: 林可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最近研究人员在林可霉素生产菌的细胞膜上鉴定出一种能响应胞外氮源分子的蛋白质(AflQ)。试回答下列有关该项研究工作的问题。
若鉴别林可霉素生产菌属于细菌或真菌,下列指标可选用的是 。(多选)
有无细胞壁 B. 有无核糖体
C.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 有无内质网
称取 K2HPO4 0.5 g,谷氨酸 0.5 g,MgSO4·7H2O 0.2 g,FeSO4·7H2O 0.01 g,自来水或蒸馏水定容至 1000 mL,调 pH 至 7.2,100 ℃ 高压蒸汽灭菌 15 min。以上林可霉素生产菌培养基配制流程的表述中,明显的错误是 和 。
实践表明,即便来自无性繁殖的细胞群体,当它们暴露在无菌环境中较长时间,仍会发生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因此在抗生素大规模发酵生产前,仍需对接种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其操作流程如图 2 所示。
稀释涂板
接种培养 取上清液滴在滤纸片上
(




) (
挑选单菌落
)④ ①
甲 生理盐水 乙

液体培养基 ③ 丙
图 2
为鉴定林可霉素生产菌产抗生素的能力,图 2 培养皿丙中需预先涂布 。(单选)
A. 林可霉素 B. 生理盐水 C. 大肠杆菌 D. 林可霉素生产菌
(
表述
判断
甲培养皿中的菌落均不产林可霉素
乙培养皿中的菌落基因型和表型均相同
丙培养皿中的现象表明,抗生素可分泌到细胞外
)在表格中填写你对图 2 中甲乙丙三个培养皿有关表述的判断(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即便由乙培养皿至四个锥形瓶的接种量相同,培养皿丙中的圆圈也会大小不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多选)
四个锥形瓶中菌体合成抗生素的能力不同 B. 四个锥形瓶中菌体的生长速度不同
C. 丙培养皿上涂布的样品浓度不同 D. 丙培养皿的培养基厚度不均匀
研究人员分别配制了以氨基酸 Cys、Asp、Lys 或 Ser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并测定野生株和 AflQ 缺失株的生长量和抗生素产量,结果如图 3 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膜蛋白 AflQ感应的氨基酸是 。
(
细菌生长量
抗生素产量
) (
2.0
1.5
.0
.5
)20
15
(
1
0
)10
5
0
Cys
Asp Lys Ser
Cys
Asp Lys
0
Ser
野生株 缺失株
图 3
二、全球变暖与珊瑚白化(22 分)
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图 4),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钙质“骨骼”能形成珊瑚礁。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珊瑚,高温胁迫会引起珊瑚“白化”现象出现,可能导致珊瑚虫死亡(图 5)。
图 4 图 5
根据题意,珊瑚是一个 (个体/种群/群落)。
结合图 4,下列有关珊瑚与虫黄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 A.虫黄藻寄生在珊瑚虫的内胚层中
B.虫黄藻能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
C.珊瑚虫能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和栖息场所 D.虫黄藻对环境的需求会影响珊瑚的分布
结合图 5 推测,高温胁迫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有 。(编号选填)
①虫黄藻死亡 ②珊瑚虫繁殖过快 ③虫黄藻的色素被分解
④虫黄藻光合速率提升 ⑤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排出
厄尔尼诺是一种海水温度周期性升高的现象。图 6 表示了 1979 年-1999 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大范围珊瑚白化情况,其中箭头指向表示强厄尔尼诺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虫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B.环境适宜时,白化的珊瑚可一定程度地恢复 C.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随之发生周期性改变 D.图示强厄尔尼诺年中,1982-1983 年珊瑚虫
死亡率最低
图 6
除珊瑚外,珊瑚礁生态系统还有许多其它生物。如棘冠海星等食珊瑚类动物喜食新移居的珊瑚,能覆盖珊瑚的大型海藻会在水流中与珊瑚发生摩擦……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从浮游植物开始的食物网,其营养级效率如表 2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
能量输入
至第二营养级
至第三营养级
至第四营养级
至第五营养级
营养级效率
8.90%
10.34%
17.8%
19.57%
)表 2
从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营养级效率为 8.90% B.从表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有机氯农药在第五营养级中的浓度最高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倒置情况
科学家对某珊瑚礁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得到表 3 数据。请将表 3 中
功能群①-⑤匹配至图 7 生物量金字塔中合适的等级:
Ⅰ ; Ⅱ ; Ⅲ 。(编号选填)
表 3
功能群 ① ② ③ ④ ⑤ 珊瑚 大型海藻 食珊瑚鱼类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生物量 —— 2.37 0.75 5.69 11.44
图 7
下列措施①-⑥单独运用时,可减缓或恢复珊瑚白化情况的措施是 。(编号选填)
①控制碳排放 ②投放虫黄藻 ③减少人类对海洋污染
④投放食珊瑚鱼类 ⑤种植大型海藻 ⑥培育耐高温的虫黄藻
三、植物生长的调节(24 分)
材料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豌豆植株的芽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响应不同(见表 4)。图 8 为具有顶端优势现象豌豆植株培养于适宜条件下,其中①~④代表不同器官。
表 4
生长素浓度(mol/L) 芽的生长
10-10 ~ 10-5 促进
10-5 ~ 10-3 抑制
图 8
对图 8 植株①处生长素浓度推测正确的是 。(单选)
可能小于 10-5mol/L B.可能大于 10-5mol/L
C.可能小于 10-10mol/L D.可能大于 10-3mol/L
对图 8 植株生长素合成与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 A.只能由①处合成 B.只能由②处合成
C.可以从①向②处运输 D.可以从④向①处运输
关于①处发育时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物质碳原子可能来自于③处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
B.物质氮原子主要来自于④处细胞从土壤中吸收 C.大部分直接能源物质来自于③处细胞的光反应
D.少部分直接能源物质来自于①处细胞的三羧酸循环
研究发现一种由根细胞合成的新型植物激素SLs,可通过抑制侧芽处生长素向侧芽外运输来调控侧芽发育,而生长素可以促进SLs 合成。
若去除图 8 植株的①处,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和生长状态的变化是 。(单选)
生长素浓度 生长状态
A. 升高 加快
B. 降低 减慢
C. 升高 减慢
D. 降低 加快
据题意推测,SLs 对侧芽发育的影响是 (促进/抑制)。
材料 2: 茉莉酸(JA)是一种植物内源合成的脂类激素,调控根的生长、气孔开放
度、氮和磷吸收以及多种植物逆境胁迫等植物生命活动。表 5 为植物叶绿体色素的相关数据。
表 5
若给拟南芥施加同位素 15N 标记的氮素,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内会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有
。(编号选填)
①淀粉 ②ATP ③ATP 合酶 ④磷脂分子 ⑤光合色素
研究人员推测JA 与植物干旱胁迫相关,研究结果如表 6。
表 6
表 6 中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测定方法是 。(单选)
A. 层析法 B. 分光光度法 C. 同位素标记法 D. 显微计数法
根据表 6 中数据推测干旱胁迫导致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
干旱胁迫使得叶绿素合成减少,光能利用率下降,光合速率减弱。
干旱胁迫下气孔开放度下降,氧气进入植物体受阻,呼吸作用减弱。
干旱胁迫下 JA 含量上升,气孔开放度下降,CO2 利用率下降,光合速率减弱。
干旱胁迫下 Rubiso 酶含量下降,直接导致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光合速率减弱。
茉莉酸(JA)通常与其他植物激素共同工作,通过激素介导的信号传导网络相互调控,从而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

9
)
据图 9 中信息可知,生长素(IAA)与 JA 的相互作用关系是 。(单选)
A. 协同 B. 拮抗 C. 协同与拮抗 D. 既不协同也不拮抗
为探究 a 浓度的生长素(IAA)与 b 浓度的茉莉酸(JA)在根伸长上的复合影响,应设计 组实验。
四、人体的免疫(26 分)
(

T
淋巴细胞的一种

)材料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专门感染人皮肤及黏膜上皮细胞的 DNA 病毒。当少量HPV 入侵人体皮肤细胞时,人体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当人体持续感染 HPV 时会诱发宫颈癌,具体过程如图 10 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图 10
图 10 中细胞 II 表示 ;物质 a 表示 。
HPV 入侵皮肤细胞后表达E5 蛋白,会利用皮肤细胞中的 (编号选填)。
①ATP ②核糖核苷三磷酸 ③脱氧核苷三磷酸 ④DNA 聚合酶
⑤RNA 聚合酶 ⑥tRNA ⑦氨基酸 ⑧核糖体
当少量 HPV 入侵皮肤细胞后,会发生的过程有 (多选)。 A.物质 a 的分泌增加 B.细胞 I 的免疫应答增强
C.Th1 细胞数量增加 D.浆细胞的识别能力增强
综合上述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持续感染 HPV 会引发宫颈癌可能的原因。
图 10 中能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或结构是 (编号选填)。
①HPV ②HPV 的 mRNA ③E5 蛋白 ④物质 a ⑤E6 蛋白
HPV 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适时接种 HPV 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如果 HPV 上抗原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接种的原 HPV 疫苗是否还具有预防作用?
材料 2: 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可能过度激活小鼠免疫系统,诱发炎症风暴,损伤组织器官,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导致小鼠短时间内死亡。
睡眠剥夺造成的 MODS 属于一种 。(单选)
过敏反应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C.自身免疫病 D.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选择正确的编号填入下表,形成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用来证实:睡眠剥夺造成的小鼠死亡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编号选填)
①正常小鼠 ②正常睡眠 ③存活时间长
④免疫缺陷小鼠 ⑤睡眠剥夺 ⑥存活时间短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组 (1) (2) (3)
对照组 (4) (5)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