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右图文物曾深埋于二里头村的泥土中。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 )A.远古的人类活动 B.夏朝的文明进程C.商朝的铸造技术 D.西周的等级制度2.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以下措施与材料相符的是( )A.减轻赋税 B.盐铁专卖 C.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3.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 )A.民族交融 B.经济发展 C.农业落后 D.百姓困苦4. “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材料意在表明,大运河的开通( )A.加重人民负担 B.促进中外交往C.加强南北交流 D.导致隋朝灭亡5. 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北宋政府( )A.废除丞相制度 B.扩大节度使权力C.创立行省制度 D.推行王安石变法6 .据《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城“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大小铺席,连门俱是”。这直接反映了当时( )A.商业贸易繁荣 B.文学形式多样C.水陆交通发达 D.政治局势稳定7. 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8.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D.它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9. 右图是某一历史事件形势图的局部展示。该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10.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实现此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A.青化砭战役 B.辽沈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淮海战役11.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B.国际组织的帮助C.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D.国际形势的推动12. “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在它实施期间( )A.武汉钢铁基地建成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13 下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为(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14. 大庆石油工人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干劲,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他们铸就了(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雷锋精神 D.铁人精神15. 右图所示的外交成就( )A.推动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C.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6. “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17. 右图展现的学习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两岸关系 C.国防建设 D.祖国统一18.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述的是西欧大学兴起的(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特点19. 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是( )A.《荷马史诗》 B.《掷铁饼者》 C.《天方夜谭》 D.《十二铜表法》20.“发动政变—颁布法典—建立帝国—远征俄国—流放孤岛”,与此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A.华盛顿 B.彼得一世 C.拿破仑 D.明治天皇21.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启蒙运动产生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马克思主义诞生22. “会议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便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一“会议”指(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23. 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A.都加强了国家干预 B.都促进了经济恢复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根除了经济危机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卡德纳斯改革 C.埃及华夫脱运动 D.纳米比亚独立25. 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频繁挑起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C.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 D.文化多样化遭到破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5分。26.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类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材料一 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变化、草木一枯一荣等自然现象,确定了“日”“月”“年”这些时间单位。而日晷(guǐ)、漏壶和沙漏等计时装置的发明,则满足了人们对更小时间单位的需求。——摘编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1)依据材料一,归纳人们确定时间单位的方式。(2分)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量的变化制定历法 中国人根据历法中的节气编成民间谚语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麦到谷雨谷到秋,过了霜降刨甘薯。——摘自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等(2)依据材料二,分析历法与农业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列举两国历法成果(各一例)。(4分)材料三 为了管理时间,人们有意识地发明了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等纪年方法……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要把问题放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去考察其前因后果。——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3)依据材料三,以“开元盛世”为例,指出其表述中所用的纪年方法,并结合所学运用划线部分提示的方法,分析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3分)材料四 进入工业时代后,时间被赋予新的价值。几乎所有的技术发明都与获取或节约时间有关,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克服“慢”,提高速度。——摘编自吴国盛《时间的观念》(4)结合所学,选择两例技术发明论证材料四的观点。(4分)材料五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某些时间往往蕴含特殊意义。(5)从材料五中任选两部作品,结合史实说明其时间蕴含的“特殊意义”。(4分)材料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6) 阅读材料六,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27.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标识性符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6分)【智慧凝结的建筑】(1) 结合所学,在“▲”处填写一条恰当信息。(2分)从紫禁城的名字和位置中,分析明清政治的特点 (一点即可)。(2分)【历史变迁的见证】时间 见证的历史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逼近皇宫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清廷寻求自救1898年 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入侵皇宫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宣统帝下诏退位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宫文物被迫再次转移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2) 选择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三例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现代中国的名片】材料 从紫禁城到故宫,从皇家宫殿到公共文化空间。每年超千万的游客穿流其中,多维的国际合作汇聚于此,186万余件藏品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它带着五千余年的文明积淀、六百余年的历史风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据张程《故宫传》等(3)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今天的故宫所展现的中国形象,并为故宫“走向世界”提出一条建议。(4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A B C D A D D B C A B C D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D A C C D A B D A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5分。26. (19分)(1) 观察自然现象;发明计时装置(2分)(2) 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的需求推动历法的发展(2分)太阳历;《大明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3) 帝王年号(1分)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础;唐玄宗任用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4)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的发明,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4分)(5)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两例即可,4分)(6) 珍惜时间(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27. (16分)(1)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2分)皇权至上(2分)(2) 评分标准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一等(7-8分)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三例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等(4-6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三等(1-3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四等(0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示例:观点: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 文化灿烂、自信开放等(两点即可,2分)利用网络平台对故宫进行宣传(建议具有合理性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