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语文答题卡
17.(6分)
9.(6分)
姓名
(1)
条码粘贴处
(2)

码填写清楚
(3)


正确填涂
迹的

4.
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
、不要开依、,不准使用涂改例
错误填涂
Ca]
项5.
利纸方
19.(4分)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请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1 CA]CB]CC]CD]
10[A][B][CJ[D][E][F][G]CH]
2[A][B][C][D]
11[A][B][C][D]
3[A][B][C][D]
12[A][B][C][D]
13.(1)(4分)
4 CA][B]CC][D]
15 CA]CB][C]CD]
6[A][B][C][D]
18[A][B][C][D]
20.(4分)
7[A][B][C][D]
(2)(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6分)
14.(3分)
21.(6分)
16.(6分)
8.(5分)
22.(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考生保持答题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破坏!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写作(60分)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6n
▲2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来无数建筑物的重修碑记都以“焕然一新”这样的形容词来描绘重修的效果,这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古建筑从来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那样的艺术品,人们并不像尊重殷周铜器上的一片绿锈或者唐宋书画上的苍黯的斑渍那样去欣赏大自然在一些殿阁楼台上留下的烙印。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一座建筑物重修起来主要是要坚实屹立,继续承受岁月风雨的考验,结构上的要求是首要的。至于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除了保护木材而需要更新,还因剥脱部分,若只片片补画,将更显寒碜。若补画部分模仿原有部分的古香古色,不出数载,新补部分便成漆黑一团。大自然对油漆颜色的化学、物理作用是难以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模拟仿制的。因此,重修的结果就必然是焕然一新了。“七七”事变以前,我曾跟随杨廷宝先生在北京试做过少量的修缮工作,当时就琢磨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采取了“整旧如新”的老办法。这已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但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面貌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擦铜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有哪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很值得深入地研究一下。
在砖石建筑的重修上,也存在着这一问题。但在技术上,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在赵州桥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认为在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一般应以“整旧如旧”为我们的原则。这在重修木结构时可能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但在重修砖石结构时,就比较少些。
就赵州桥而论,重修以前,在结构上,由于二十八道并列的券向两侧倾离,只剩下二十三道了,而其中西面的三道,还是明末重修时换上的。当中的二十道,有些石块已经破裂或者风化;全桥真是危乎殆哉。但在外表形象上,即使是明末补砌的部分,都呈现苍老的面貌,石质则一般还很坚实。两端桥墩的石面也大致如此。这些石块大小都不尽相同,砌缝有些参差,再加上千百年岁月留下的痕迹,赋予这桥一种与它的高龄相适应的“面貌”,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作为一座古建筑,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之表现,是和这种“品格”“个性”“面貌”分不开的。
在这次重修中,要保存这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它的有利条件之一是桥券的结构采用了我国发券方法的一个古老传统,在主券之上加了缴背(亦称伏)一层。我们把这层缴背改为一道钢筋混凝土拱,承受了上面的荷载,同时也起到了搭牵住下面二十八道平行并列的单券的作用,则表面完全可以用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即使旧券石有少数要更换,也可以用桥身他处拆下的旧石代替,或者就在旧券石之间,用新石“打”几个“补丁”,使整座桥恢复“健康”、坚固,但不在面貌上“还童”“年轻”。今天我们所见的赵州桥,在形象上绝不给人以1 300岁高龄的印象,而像是今天新造的桥——形与神不相称。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与此对比,山东省济南市在柳埠重修的唐代观音寺(九塔寺)塔是比较成功的。这座小塔已经很残破了。但在重修时,山东的同志们采取了“整旧如旧”的原则。旧的部分除了从内部结构上加固或者把外面走动部分“归安”,尽可能不改,也不换料。补修部分,则用旧砖补砌。基本上保持了这座塔的“品格”和“个性”,给人以“老当益壮”而不是“还童”的印象。我们应该祝贺山东的同志们的成功,并表示敬意。
在重修文物建筑时,特别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于在文物建筑本身面前加上去的部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的问题。这和前面所谈“整旧如旧”事实上是同一问题。游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的游人无不痛恨乾隆帝。无论什么唐、宋、元、明的最珍贵的真迹上,他都要题上冗长的歪诗,打上他那“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之宝”的图章。他应被判为一名破坏文物的罪犯。他在爱惜文物的外衣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我们今天重修文物建筑时,可不要犯他的错误。
前一两年曾见到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可以借来说明我的一些看法。
奉先寺卢舍那佛一组大像原来是有木构楼阁保护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推测甚至可能从会昌灭法时)就已经被毁。一组大像露天危坐好几百年,已经成为人们脑子里对龙门石窟的最主要的印象了。但今天,我们不能让这组中国雕刻史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继续被大自然损蚀下去,必须设法保护,使它不再受日晒雨淋。给它做一些掩盖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做什么和怎样做。见到的几个方案都采取柱廊的方式,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方式。这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
至于怎样做,许多方案都采用了粗壮有力的大石柱,上有雕饰的柱头,下有华丽的柱础;柱上有相当雄厚的檐子。这些给人的印象略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廊。唐朝的奉先寺装上了今天常见的大礼堂或大剧院的门面!这不仅喧宾夺主,使人们看不见卢舍那佛的组像,而且改变了龙门的整个气氛。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中我们的确应该把中国人民的伟大气概表达出来。但这应该表现在长江大桥上,在包钢、武钢上,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上,而不应该表现在龙门奉先寺上。在这里,新中国的伟大气概要表现在尊重这些文物、突出这些文物上。我们所做的一切维修部分,在文物跟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只做小小“配角”,要努力做到“无形中”把“主角”更好地衬托出来,绝不应该喧宾夺主,影响“主角”地位。这就是我们伟大气概的伟大的表现。
在古代文物的修缮中,我们所做的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那就是我们最恰当的表现了。
(摘编自梁思成《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前古建筑重修要求焕然一新,所以古建筑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一样的艺术品,而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也不会去模仿古香古色。
B.“七七”事变以前,梁思成曾跟随杨廷宝在北京试做修缮工作,梁思成当时就有过思考并坚持“整旧如旧”,但没被采纳。
C.重修赵州桥,表面采用了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保存了赵州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整体上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
D.梁思成认为龙门奉先寺要新建的保护佛像的柱廊不能太过华丽和雄伟,它只做“配角”,以便更好地衬托“主角”卢舍那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相比木结构的文物建筑的重修而言,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的重修在保持历史原貌的技术上的困难不能说没有,但要少一些。
B.山东省济南市在重修唐代观音寺塔过程中采取“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不改,也不换料,基本保持原貌,重修比较成功。
C.乾隆皇帝在唐、宋、元、明的文物真迹上题诗和盖章,看似是表明自己特别爱惜文物,实则是表现个人,破坏了文物的原貌。
D.梁思成认为武钢、人民大会堂等的建设都应该去表现伟大气概,而文物建筑的维修不应喧宾夺主,去抢这些工程建设的风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福建东山关帝庙的梁架、门窗及各类木构件,在经过清洗、绘色、补漆等措施后,与经过修复的剪瓷雕屋脊一起,使得这座建筑的原貌得以重现。
B.武康路民居在保护文物原真性和恢复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内部植入当今时尚的、与其原功能相似的使用功能,赋予了场所新的意义和建筑新的活力。
C.应县木塔存在倾斜、沉降变形及木构件的残损等问题,在维修前有多个建筑院校及古建筑研究机构对木塔进行了测绘,真实地记录了木塔的性状。
D.眉县净光寺唐塔、西安万寿寺塔、旬邑泰塔等因倾斜发生重大险情,相关部门都及时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工程手段,比较有效地制止了风险的扩大。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中词语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焕然一新”描绘了文物建筑在经过修缮后的效果,修缮后的文物建筑给人面貌一新的感觉。
B.“整旧如新”指在重修文物建筑时运用的一些严重损害到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的做法。
C.“归安”指在重修唐代观音寺塔过程中,采取“整旧如旧”的原则,要从内部结构上加固。
D.“配角”指为了保护龙门奉先寺而做的一切维修部分,这些维修部分是不能喧宾夺主的。
5.今天,我们提出古建筑修缮的四个原则——保护原则、修旧如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传统技艺原则,这些原则与梁思成的有关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是如何逐步论述重修文物建筑时应坚持“整旧如旧”原则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故 乡
魏 巍
平原9月,要算最好的季节。一到青纱帐起,白云满天,整个平原就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可是最好的还要算是秋季。谷子黄了,高粱红了,棒子拖着长须,像是游击战争年代平原人铁矛上飘拂的红缨。秋风一吹,飘飘飒飒,这无边无涯的平原,就像排满了我们欢腾呐喊的兵团!
现在一辆花轱辘马车,正行进在秋天的田野上。老远就听见它那有韵节的车声,细小的铜铃声也很清脆。
这车上原有六名旅客,中途下去了两个,还是很挤。车尾上用绳子煞着高高的行李卷儿。小青骡子的料袋子,带着长绳子的小水桶,也在那里系着。车厢里两个妇女一个孩子就占满了。我们的主人公,坐在车前面,两条腿在车下不住地悠打着。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了。
因为天气热,他解开了军衣扣子,敞着怀,手里拿着军帽,露出一头浓发。他个子不算太高,但显得十分灵活敏捷。那一双眼睛,流露着坦白、直爽、快活,甚至还有一点顽皮孩子的神气。他同人们好像没有一点隔阂,跟那个抱孩子的妇女叫大嫂,跟那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叫大妹子,很快就混熟了。
姑娘问:“你在部队里做什么工作?”
“你猜猜看。”
姑娘歪着头端详了一会儿,说:“你是个通讯员吧?”
“哈哈,你猜对了。”他嘻嘻一笑。
花轱辘马车慢悠悠地走着。路两旁,高粱穗又大又红,密密地排列着。满耳都是高粱叶哗哗的响声和蛐蛐的歌唱。当小青骡子的蹄声临近时,蚂蚱蹦跳着,展翅飞到远处,蛐蛐的歌声也停了。等到车轮过去不久,它们又唱起来。
“快醒醒吧,天下雨了!”姑娘忽然向那个赶车的身上拍了一下。原来他正抱着长鞭子打盹儿,小青骡子探头揪着高粱叶,车停下了。赶车的揉揉眼,轻轻地挥了挥鞭子,车又走动起来。
这一带,路两边都是高粱地。冀中土地肥美,庄稼人种地贪馋,地边儿紧挨着车道沟。大车走到这儿,就像钻进一个没有头的长胡同,碰得两边的高粱叶哗哗地响。不断有一两枝高粱,被风吹得垂着红穗,斜倒在路上。小青骡子走走停停,老是把头向两边探着,车已经走得越来越慢。
“你看把孩子热的!”那位大嫂用手给孩子遮着阴凉,对姑娘说,“来凤,你催催赶车的大哥快一点儿吧!这样天黑能到家吗?”
“我保你吃饭以前赶到!”赶车的打着喜诨。
“嘻!你看你多会耍嘴!半夜赶到,不也是吃饭以前到家吗?”那个叫来凤的姑娘说。
人们笑了一阵。赶车的还是不慌不忙。这匹小青骡子,就是赶车人的心尖子,他怎么肯累着它呀!这时,我们的主人公忽然笑了笑。他把包袱上系着的小桶悄悄解下来,用孩子的小褥子一盖,就挤挤眼说:
“赶车的,你那个给牲口饮水的小铁桶怎么不见了?”
“啊?”赶车的扭过头来,“糟了!不知什么时候掉了!”
“我刚才还见着哩。”
他把鞭子递过来:“麻烦麻烦,你替我赶一会儿,我去找找。”
“那你可得买包烟请请我!”
“行!行!”
赶车的一跃身跳下车向后跑去。车上的姑娘媳妇拼命地忍住笑。鞭子换了主人,乓乓两声脆响,虽然并没有挨着小青骡子,但它已经觉得马虎不得,立刻丢下高粱穗子走得起劲了。蚂蚱飞溅着烟尘腾起,姑娘媳妇咯咯笑着,很快就走出了十几里,在预定打尖的村庄一家小饭铺门前停下了。
等赶车的满头大汗赶回来,这位年轻人正用小桶给牲口饮水哩。他摸出烟荷包,递给赶车的说:“你看,车也给你赶到了,小桶也给你找着了,也不让你买烟,来,先抽我一锅吧。”逗得姑娘媳妇又笑了一阵,姑娘笑得弯着腰,把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这时只听店里有人喊道:
“那不是嘎子吗?嘎子!”
“嘎子!你回来啦!多少年了,还记得我呗?”
嘎子哈哈大笑说:“烧饼老王,忘了你可就没有烧饼吃了。”
大家到小穿堂屋坐下。赶车的问:
“他是哪个嘎子?”
老王眉毛一扬说:“你这人真糊涂!坐你一路车,还不知道车上的大哥是谁!他就是那个烧炮楼、打汉奸、捉日本鬼子的嘎子呗!还有哪个嘎子?”
“他刚才还说自己是个通讯员呢。”姑娘用指头点着他说,“怪不得人叫你嘎子,你真嘎呀!”
“嘎不嘎,反正把我摆弄得够呛。”赶车的擦着汗,气喘得很不匀实。
老王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把脸一抹哈哈大笑着说:“人的心眼儿是七十二窍,他这心眼儿三百六十窍也多,连日本鬼子都斗不了他,你还斗得了他?”
姑娘说:“听说你扮新媳妇烧了大李村的炮楼,你是怎么装扮来着?”
嘎子嘻嘻一笑说:“那一回,我们政委给我借了个大花褂子,还有四两粉。大花褂子我倒是穿上了,就是那粉,我搽了半夜也没搽白……”
姑娘咯咯地笑着,又问:
“那年,听说在这铺子里也打过一仗?”
老王正给大家做面条,小铁勺儿叮当乱响,这时扭过头来说:“那回嘎子就在这个地方坐着,他正端着碗冬瓜汤喝哩,从对过来了一个日本兵,一个特务。嘎子手疾眼快,把我那脏水裙一束,就笑嘻嘻地说:‘太君的请坐!’谁知道那个特务眼尖,嘎子正端着两碗汤走上去,那个特务突然说:‘你是什么人?’嘎子说:‘我是跑堂的。’那个特务说着站起来就要搜他,可是嘎子说:‘别忙,你先喝碗汤吧!’说着他把两碗滚汤兜头泼过去,烫得那两个家伙怪叫,正要掏枪,嘎子那把大净面盒子已经逼住了他们……”
大家扯了一阵闲话,汤面、烧饼已经端上来了。大家匆匆吃过,付了钱,走出门外。
这时候,小青骡子也吃饱了。它是在街上吃的,面前摆着一条长凳,上面放着半筐青草,不用说,它早已习惯了这种打尖方式。
大伙上了车。听说嘎子回来了,有不少人挤到车前来看,弄得嘎子怪不好意思的。他笑着说:“我是新媳妇吗?你们这么看我?”
“嘎子,你比新媳妇还稀罕哩!”一个老头笑着说。
那辆花轱辘马车已经开动,它又滚动在那高粱叶像流水一样哗哗响动着的平原上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写车上系着带着长绳的小水桶,既体现了小说对细节真实的注重,也为后文旅客在小饭铺打尖做了铺垫。
B.嘎子在回乡的途中与车友谈笑风生,主人公一出场,他那活泼、爽直的鲜明性格,就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作者多次在小说中进行细节描写,譬如“我们的主人公,坐在车前面……”,亲切的话语中流露出了对主人公的喜爱。
D.作者两次写小青骡子把头探向高粱叶,既侧面表现出冀中平原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环境,又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7.关于文中小饭铺人们交谈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王随口说出嘎子烧炮楼、打汉奸等事,可见嘎子的事迹广为人知,言语中含有赞美之情。
B.嘎子在路上隐瞒自己的身份,但到小饭铺和人们交谈时便不再隐瞒,可见其警惕性极高。
C.有不少人来看嘎子,一个“挤”字,写出嘎子很受欢迎,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
D.通过对嘎子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其“嘎”的性格,读来趣味顿生,让人心生欢喜。
8.文中的花轱辘马车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9.好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健康的感觉,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骊姬谮太子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盖,同“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
B.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
C.死,指为……而死,与《陈涉世家》中“死国可乎”的“死”意思相同。
D.定,指使安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阙秦以利晋”的“利”表示使获利,两者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骊姬向晋献公诽谤申生,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
B.申生认为国君年事已高,国君的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
C.白公胜被申鸣派兵包围,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建议他请申鸣的父亲来帮忙劝说申鸣退兵,但计策没有奏效。
D.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14.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 ①元丰六年(1083),词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后写了这首词。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为人刚直敢言,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中“木叶”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B.词人因遭贬谪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
C.“醉袖”用借代的修辞,以衣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
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
16.本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比,分析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作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而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________________”则显得他谦恭守礼。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进一步强调国君要慎待百姓。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质问语气谴责秦统治者极尽奢靡而不知怜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①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另一个特点是:内秀。
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田。但这只是相对固定。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哪里。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漏几天粉。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
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这玩意儿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心想:这是谁呀?②推门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
18.下列句子中的“厉害”与文中加点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日高三丈,镇上人乱哄哄地都说强盗厉害。
B.不给他们一点儿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
C.他的心跳得厉害。
D.这么简单的事都可以搞成这样,你未免也太厉害了吧!
19.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句子,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能摆弄任何他见过的乐器”,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阅读的第一阶段是忘我的状态,是书的信息被吞入的过程。即阅读者彻底打开自己,以忘我的状态全神倾注于书中,达成与书的共鸣。此时,读者不仅领会作者要表达的精神,还会补齐作品中的留白,甚至拓展出作者想不到的意境。此时,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是存在的。阅读的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细嚼慢咽。这一阶段,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对书里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对书里的诸多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阶段,通过深度介入,书的内容已植入读者记忆,这种记忆不断在脑海中闪现,“我”、书融汇在一起,还会不时对接现实。这样,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成一种独特的营养,被“我”吸收。第三阶段,阅读继续以隐形的方式进行,生成精微,化而为“我”,这是对书的深度消化。
①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逐渐吸取其精髓,又摆脱对书的有形内容的依赖,②有些信息或许会忘却,精华部分却已成为“我”的一部分。③加上“我”的个性化体验,再和现实结合起来,不知不觉间,④“我”这个阅读主体向已成一个新的自我转化。⑤这要求“我”须有可容之胸怀,有强大的消化和吸收能力,⑥才能被书中精华拿来化“我”。正如练武者,练到一定程度,会功夫上身。这就是个化我的过程,用的时候不须考虑,自然施展。真正读透一书,必有化我之功。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张桂梅扎根山村,敬业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使命、担当,为大山深处的贫困女孩点亮了前行的火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使命·担当”为话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题。游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的游人无不痛恨乾隆帝。无论什么唐、宋、元、明的最珍贵的真迹
高一语文试题
上,他都要题上冗长的歪诗,打上他那“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之宝”的图章。他应被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判为一名破坏文物的罪犯。他在爱惜文物的外衣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我们今天重修文物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筑时,可不要犯他的错误。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前一两年曾见到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可以借来说明我的一些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奉先寺卢舍那佛一组大像原来是有木构楼阁保护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推测甚至可
古来无数建筑物的重修碑记都以“焕然一新”这样的形容词来描绘重修的效果,这是有其必然
能从会昌灭法时)就已经被毁。一组大像露天危坐好几百年,已经成为人们脑子里对龙门石
的原因的。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古建筑从来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那样的艺术品,人们并不像尊
窟的最主要的印象了。但今天,我们不能让这组中国雕刻史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继续被大自
重般周铜器上的一片绿锈或者唐宋书画上的苍黯的斑渍那样去欣赏大自然在一些殿阁楼台上留下
然损蚀下去,必须设法保护,使它不再受日晒雨淋。给它做一些掩盖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做
的烙印。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一座建筑物重修起来主要是要坚实屹立,继续承受岁月风雨的
什么和怎样做。见到的几个方案都采取柱廊的方式,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方式。这解决了“做
考验,结构上的要求是首要的。至于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除了保护木材而需要更新,还因剥脱部
什么”的问题。
分,若只片片补画,将更显寒碜。若补画部分模仿原有部分的古香古色,不出数载,新补部分便成
至于怎样做,许多方案都采用了粗壮有力的大石柱,上有雕饰的柱头,下有华丽的柱础:
漆黑一团。大自然对油漆颜色的化学、物理作用是难以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模拟仿制的。因此,重修
柱上有相当雄厚的檐子。这些给人的印象略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廊。唐朝的奉先寺装上了
的结果就必然是焕然一新了。“七七”事变以前,我曾跟随杨廷宝先生在北京试做过少量的修缮工
今天常见的大礼堂或大剧院的门面!这不仅喧宾夺主,使人们看不见卢舍那佛的组像,而且
作,当时就琢磨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采取了“整旧如新”的老办法。这已是将近三十年前的事了,
改变了龙门的整个气氛。我们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中我们的确应该把中国
但直至今天,我还是认为把一座古文物建筑修得面貌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擦铜油擦得油光
人民的伟大气概表达出来。但这应该表现在长江大桥上,在包钢、武钢上,在天安门广场、
晶亮一样,将严重损害到它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
长安街、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上,而不应该表现在龙门奉先寺上。在这里,新中国
处理?有哪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很值得深入地研究一下。
的伟大气概要表现在尊重这些文物、突出这些文物上。我们所做的一切维修部分,在文物跟
在砖石建筑的重修上,也存在着这一问题。但在技术上,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在赵州桥
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只做小小“配角”,要努力做到“无形中”把“主角”更好地衬托
的重修中,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出来,绝不应该喧宾夺主,影响“主角”地位。这就是我们伟大气概的伟大的表现。
我认为在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一般应以“整旧如旧”为我们的原则。这在
在古代文物的修缮中,我们所做的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那就是
重修木结构时可能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但在重修砖石结构时,就比较少些。
我们最恰当的表现了。
就赵州桥而论,重修以前,在结构上,由于二十八道并列的券向两侧倾离,只剩下二十三道了,
(摘编自梁思成《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而其中西面的三道,还是明末重修时换上的。当中的二十道,有些石块已经破裂或者风化:全桥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是危乎殆哉。但在外表形象上,即使是明末补砌的部分,都呈现苍老的面貌,石质则一般还很坚实。
A.以前古建筑重修要求焕然一新,所以古建筑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一样的艺术品,而
两端桥墩的石面也大致如此。这些石块大小都不尽相同,砌缝有些参差,再加上千百年岁月留下的
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也不会去模仿古香古色。
痕迹,赋予这桥一种与它的高龄相适应的“面貌”,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作为一
B.“七七”事变以前,梁思成曾跟随杨廷宝在北京试做修缮工作,梁思成当时就有过
座古建筑,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之表现,是和这种“品格”“个性”“面貌”分不开的。
思考并坚持“整旧如旧”,但没被采纳
在这次重修中,要保存这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它的有利条件之一是桥券的结
C.重修赵州桥,表面采用了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保存了赵州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整
构采用了我国发券方法的一个古老传统,在主券之上加了缴背(亦称伏)一层。我们把这层缴背改为
体上表现了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
一道钢筋混凝土拱,承受了上面的荷载,同时也起到了搭牵住下面二十八道平行并列的单券的作用,
D.梁思成认为龙门奉先寺要新建的保护佛像的柱廊不能太过华丽和雄伟,它只做“配
则表面完全可以用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即使旧券石有少数要更换,也可以用桥身他处拆下的旧石
角”,以便更好地衬托“主角”卢舍那佛。
代替,或者就在旧券石之间,用新石“打”几个“补丁”,使整座桥恢复“健康”、坚固,但不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面貌上“还童”“年轻”。今天我们所见的赵州桥,在形象上绝不给人以1300岁高龄的印象,而
A.相比木结构的文物建筑的重修而言,砖石结构的文物建筑的重修在保持历史原貌的
像是今天新造的桥一形与神不相称。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与此对比,山东省济南市在柳埠重
技术上的困难不能说没有,但要少一些。
修的唐代观音寺(九塔寺)塔是比较成功的。这座小塔已经很残破了。但在重修时,山东的同志们采
B.山东省济南市在重修唐代观音寺塔过程中采取“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不改,
取了“整旧如旧”的原则。旧的部分除了从内部结构上加固或者把外面走动部分“归安”,尽可能
也不换料,基本保持原貌,重修比较成功。
不改,也不换料。补修部分,则用旧砖补砌。基本上保持了这座塔的“品格”和“个性”,给人以
C.乾隆皇帝在唐、宋、元、明的文物真迹上题诗和盖章,看似是表明自己特别爱惜文
“老当益壮”而不是“还童”的印象。我们应该祝贺山东的同志们的成功,并表示敬意。
物,实则是表现个人,破坏了文物的原貌
在重修文物建筑时,特别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于在文物建筑本身面前加上去的部分,我们
D.梁思成认为武钢、人民大会堂等的建设都应该去表现伟大气概,而文物建筑的维修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的问题。这和前面所谈“整旧如旧”事实上是同一问
不应喧宾夺主,去抢这些工程建设的风头。
吉林省“BEST合作体”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第1页共4页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选D A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因此,重修的结果就必然是焕然一新了”。B项,不合文意,原文是“‘七七’事变以前,我曾跟随杨廷宝先生在北京试做过少量的修缮工作,当时就琢磨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采取了‘整旧如新’的老办法”。C项,原文是“今天我们所见的赵州桥……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可见没有保存饱经风霜的外貌,也不能表现它特有的“品格”和“个性”。
2.(3分)选D 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在包钢、武钢上……绝不应该喧宾夺主,影响‘主角’地位”,这是说在文物面前,维修不应喧宾夺主,而不是说抢工程建设的风头。
3.(3分)选A A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要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的中心观点。B项,说的是民居的推陈出新。C项,说的是木塔在维修之前,先进行测绘和记录。D项,说的是古建筑发生重大险情,相关部门采取工程手段,有效地制止了风险的扩大。B、C、D三项都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的中心观点。
4.(3分)选C C项,理解错误,“归安”指的不是“要从内部结构上加固”,而是“把外面走动部分归还原处”“补修部分,则用旧砖补砌”。
5.(6分) ①首先以赵州桥的修缮为例,阐述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要坚持“整旧如旧”的原则;②接着从反面举例论证,批评乾隆帝在珍贵真迹上乱题诗盖章的破坏文物的行为;③然后以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为例,指出维修部分不能喧宾夺主;④最后总结,指出古代文物的修缮最好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四点得6分)
6.(3分)选A.A项,“为后文旅客在小饭铺打尖做了铺垫”错误。是为后文嘎子骗赶车的让自己驾车做了铺垫。
7.(3分)选B.B项,“警惕性极高”错误。文中已不是战争年代,且在小饭铺不再隐瞒是因为老王已经认出他是嘎子了,“隐瞒自己的身份”应是体现其“嘎”的性格。
8.(5分) ①故事切入自然。由行进在秋天田野上的花轱辘马车自然引出当兵多年坐车回乡的嘎子,由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本文叙述的都是马车上或马车旁发生的故事,使得情节紧凑集中。③有利于情节的推进。随着花轱辘马车向前驶进,关于嘎子的故事不断展现。④使故事余韵悠长。花轱辘马车开动,又流动在平原,故事自然结束,但嘎子会怎样,引起读者兴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答对一点2分,任答两点满分)
9.(6分) ①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故乡平原美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欣欣向荣、绚丽多彩的画卷。②展现了善良淳朴的人性光辉。嘎子和车友、车夫、老王的说笑打趣,表现出冀中平原百姓的淳朴善良。③充盈着英勇抗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烧炮楼、闹饭店等,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敌的机智勇敢。嘎子在嬉笑中回忆烧炮楼等经历,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表现出和平环境下故乡百姓生活的美好安宁。车夫悠闲地赶路,饭铺里欢乐的笑谈,都体现出生活的安宁与美好。(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0.(3分) 选 ADF每涂对一处给一分
11.(3分) 选B B项,“申生不敢爱其死”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中的“爱”意思均为“吝惜”。
12.(3分) 选C.C项,“石乞建议他请申鸣的父亲来帮忙劝说申鸣退兵”错误,由原文“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可知,是石乞建议白公胜用武力前去劫持申鸣的父亲,申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白公胜可趁机与申鸣谈判。
13.(8分)
(1)君父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谓”“岂”各1分,句意2分)
(2)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 (“援”“鼓”“金百斤”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①相同之处:两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1分)②不同之处: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角度多方考虑,主动赴死;申鸣一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为尽忠而使父亲丧命,功成之后自杀身亡。(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太子申生,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为什么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太子说:“不可以,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君父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告,以至于要去死,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虽然如此,但国君年纪大了,他的儿子年纪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如果您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是受到您的恩惠而死了。”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接着身亡。因此,人们称他“恭世子”。
材料二 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闻名楚国。楚王想封他做国相,申鸣推辞不肯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啊?”申鸣回答道:“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我希望你去做国相。”申鸣说:“好。”于是入朝,楚王就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前去为国捐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于是辞别前往,趁机派兵包围白公胜。白公胜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用兵包围我,我该怎么办呢?”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用武力前去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你趁机与他谈判。”白公胜说:“好。”于是就去捉拿申鸣的父亲,用武力控制,告诉申鸣说:“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我听说,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如今我已不能做父亲的孝子了,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使您的国家安定,使我的父亲被杀,不是孝子。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像这样活着,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他于是自杀了。
15.(3分)选 B.B项,“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错误。“十分”二字,写的是歌妓给词人斟满酒;“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的是歌妓的情态。
16.(6分) 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作者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2分)
不同点:①张词抒写了对君王的期待和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怨愤。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的孤独感伤,以及对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不安。(4分)
17.(6分) (1)其言不让 舍瑟而作(2)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3分)选C 文中的“厉害”表示程度很高。 A项,“厉害”表示凶猛。B项,“厉害”表示猛烈的手段。 C项,“厉害”表示程度很高。D项,“厉害”表示讥笑人差劲、笨拙。
19.(4分)
(示例一)①处的逗号将主语“长脸”和谓语“很长”分开,句式简短,将两个“长”字凸显出来,突出此人脸“长”的特点。
(示例二)②处的逗号将动作“推门一看”和动作的结果“是他”分开,起强调作用,展现了此人给李技师带来的惊讶之感。
20.(4分)①原文用“不论……凡是……都……甭管……”的句式,起到强调作用,突出了“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的特点;修改后的句式表达简单,没有强调的表达效果。②原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罗列各种乐器类型,表明他擅长的乐器之多,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修改后的句子没有这一表达效果。
21.(6分) A.虽然(尽管)状态是忘我的 B.“我”必须深度介入 C.三者融合发酵
22.(3分) ①将“阅读者逐渐吸取其精髓,又摆脱对书的有形内容的依赖”修改为“阅读者逐渐摆脱对书的有形内容的依赖,又吸取其精髓”。④将“向已成一个新的自我转化”修改为“向一个新的自我转化”或“已成一个新的自我”。⑥将“被”改为“把”。
23.(60分)
文体是演讲稿,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标题、称呼语、开篇语、正文、结束语。
参考立意:
1.新时代需要新的使命。
2.为国家谋复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3.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的使命。
作文评分参考
一类卷(54~60分)
标题出彩,让人过目难忘;演讲稿格式正确,开头有称呼、问候,结尾有“谢谢大家”之类的话语;注意人物身份有针对性,扣紧“使命·担当”行文,并能提出希望与建议,论据充实,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结构严谨,富有鼓动性,让人读后能够产生共鸣;卷面整洁,书写认真工整美观。
二类卷(47~53分)
格式正确,开头有称呼、问候,结尾有“谢谢大家”之类的话语;注意人物身份有针对性,扣紧“使命·担当”行文,并能提出希望与建议,论据较充实,能够运用修辞手法,结构较严谨,较富有鼓动性,让人读后能够产生共鸣;卷面整洁,书写认真工整。
三类卷(40~46分)
格式基本正确;注意人物身份,扣着“使命·担当”行文,论据较为充实,能够运用修辞手法,结构还算严谨,有一定的鼓动性;卷面整洁,书写认真。
四类卷(35~39分)
不太符合文体要求,不太符合题意,论据不够充实,结构不够严谨,语言不够通顺,感情不够真挚,多有错别字,标点多有错误,卷面不够整洁。
补充细则
1.试题要求“自拟标题”,缺标题者扣2分。
2.试题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开头没有称呼和问候语,结尾没有“谢谢大家”之类结束语的,不进一类文,最高47分。
3.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4.作文平均分45左右。
5.残篇评定
(1)字数600-800,每少50字扣一分;
(2)400-600字总分不超过40分;
(3)400字以下总分不超过30分;
(4)200字以下总分不超过20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
(6)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