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搜集 整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四月的平凉,春山含笑,文旅生辉。到名胜古迹“打卡”纪念,在春官说诗现场炫一把“脱口秀”,去博物馆感受一眼千年……清明小长假,平凉市以春为媒,以文塑旅,凭借一场场融合诗意、情怀与烟火气的文旅盛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们yōu xián地漫步在fánmì的梨花之间,深切 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时梨白柳青、桃杏争春,正是踏青出游的好城市。平凉各县(市、区)在 踏青赏花的同时,更加注重 传统文化。比如在清明期间举办“非遗清明”主题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乡村旅游则兴起“近郊微度假”的风尚。市民在扫墓祭祖之余,纷纷走进乡村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游客们采摘草莓、 农家美食,在田园风光中放松身心,在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里憧憬着美好未来。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闲暇   
憧憬    
yōu xián    
fán mì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体验 推行 发扬 品鉴
B.体验 推动 弘扬 品尝
C.体会 推动 发扬 品鉴
D.体会 推行 弘扬 品尝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与平凉市博物馆(新馆)有关的文字,请你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在崆峒山下,平凉市博物馆(新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
①中央展馆搭配四方角楼凸显汉唐风格,形成古朴典雅的园林式景观。
②目前馆内常设四大特色展览,生动展现了平凉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文物珍藏的风采。
③馆体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
④步入展厅,仿佛畅游于历史画卷,起笔落笔之间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3.●【实践 服务】
(1)4月20日,2025年甘肃省“书香陇原”全民阅读周系列活动在平凉启动。请根据下面方框里的内容,概括读书的意义。要求10个字以内。
史铁生,一位在命运泥沼中顽强挣扎的勇士,在遭受命运的沉重打击——双腿瘫痪后,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绝望。然而,阅读成为他黑暗世界中的一束光。他沉浸在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中,与那些跨越时空的智者对话。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找寻到了心灵的慰藉。
(2)邻居王大爷打算办一张平凉市图书馆的借书卡,委托你打电话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咨询办卡事宜。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补写相关内容。
你: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在     ?
工作人员:您好,首次办卡需要带上本人身份证原件。押金有不同档次,交100元可以借3本书,200元能借6本,300元能借9本。
你:好的,    ?
工作人员:除了每周一闭馆,其他时间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6点都可以办理。
你:明白了,谢谢您的详细解答!
工作人员:不客气,欢迎您来图书馆借阅图书。
4.●【设计 宣传】
请为2025年甘肃省“书香陇原”全民阅读周的宣传海报补写合适的宣传语。要求紧扣主题,鼓励人们即刻开启阅读之旅。
5.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请你帮助主持人完成以下总结语。
在诗文中,古人传情言志的方式很有特色。赵师秀说寂寞,用“黄梅时节家家雨,(1)    ”(《约客》)写景寄情;李白言思乡,用“此夜曲中闻折柳,(2)    ”(《春夜洛城闻笛》)抒怀。杜甫写理想,用“(3)    ,(4)    ”(《望岳》)展现壮志;王安石写对前途充满信心,用“(5)    ,(6)    ”(《登飞来峰》)彰显信念;刘禹锡写与人交往,用“谈笑有鸿儒,(7)    ”(《陋室铭》)表达喜悦。这些诗文如同千年不涸的泉眼,顺着文化的河流流淌至今。
二、阅读(60分)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乌篷桥影东湖月
胡忠喜
①若你在江南看见那水乡乌篷一摇一曳地穿过石桥,那你无疑是到了古城绍兴;若要问及绍兴湖月最佳处,或许有人会遥指城东箬簧山麓的东湖。
②作为陶潜后世子孙从汉代采石场开辟出来的山水园林,绍兴东湖不仅兼具江南园林叠石理水、路桥迂回的特点,更从晋人风流中觅得了几分淡泊清幽的桃源禅意。从揽月桥上步行至寒碧亭,游人们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踏入乌篷船,好在吴侬软语般轻柔的水波上去感受东湖的秀美。
③从一帘垂柳望去,七八条柳叶状的乌篷船惬意地泊在码头,微风忽起时船身也随之轻轻摆动,仿佛这些小船是用柳条系住似的。摇摇晃晃地上了那“低蓬三扇”的小船,乌篷帽下是老一辈绍兴船夫们自信惬意的低吟。只见他们用一只脚摇橹,另一边单手摇桨,几乎不怎么费力小船便在湖面上快速划开来。
④都说桥是水的媚骨,体态修长的东湖自然也少不了这份妩媚。从万柳桥、秦桥到霞川桥,大小各异的石桥总在湖水恰到处慵懒地横卧在水面上,而由桥延伸的石板栈道则将湖面与崖壁串联了起来,形成了“崖壁为幕,湖水为墨”的诗意景观。乘船游湖,最妙与最险的莫过于船过桥洞。如果将墨绿的东湖比作润好墨汁的砚台,那么往来穿梭的乌蓬船则无疑是其中恣意洒脱的运笔。只见划船师傅轻摆船桨,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尚能丝滑过弯,即使对向会船以至桥洞拥堵时,他们也只需用木桨抵住桥洞,丝毫不会让船舷有任何磕碰。
⑤穿过石桥来到崖壁腹地,你方能领略东湖秀美之外的奇绝。
⑥因为是人工凿石,这里的崖壁呈现出倒梯形的威慑感。游人泛舟其下,每每仰头观之,总要在惊悖之余感慨其远胜于自然之力的鬼斧神工。除此之外,你如果细细品味,又何尝感受不到千百年前凿石工匠们的游戏之情?几处被凿成不足掌宽的石壁突兀地立在水中,与崖石形成了逼仄曲折的缝隙。船夫划着乌篷小船穿梭其中,用游刃有余的驾船技艺隔空回应着这巧夺天工的造化。舟中仰面,陶公洞与悬在半空的仙桃洞不禁让人会心一笑,料想当年的采石匠一定是在百无聊赖时才做出如此冒险且有趣的行为吧!
⑦但若论及东湖风致绝佳时,你需要等到落日西沉,月出东山。盛夏时节,每逢东湖景区夜场开放,一些寻幽探秘的风雅之人使来到湖中赏月。夜场的东湖静得出奇,岸边偶见几个提灯之人信步漫游,船中游客却只看到灯在半空浮游而不见人影。此时的湖面玄黑一色,光滑如砚,船在上面行驶仿佛只凭风力吹拂,全然不见半点着力。
⑧如若遇上满月出山,静谧的湖面则在一瞬间有了别样的风韵,仿佛月下翘首等待的佳人,娇羞中又暗藏着明媚的窃喜。此时玄黑的湖面渐渐趋于浅黛,树影、桥影与船影斑驳地落在上面,一任微风浮动,摇曳生姿。最妙的当数湖上月影漂浮至桥洞下方时正好补全了桥拱的下半圜,恍如游龙衔珠,又似石桥睁开了沉睡的眼眸。然而,静态之美总不及动态之姿骗跹妩媚。一阵微风袭来,让湖面上的光影瞬息获得生命。比如,原先斑驳的树影与桥影在微风的吹拂下立时便化作了婀娜多姿的舞女,空山旷野中人们仿佛能听到袅袅的歌声从湖面升起。而一轮月则散作粼粼波光,恍若一群金色的锦鲤争相去啜食从空中飘落的花瓣。此时,最好有玉人吹着洞箫从石桥上翩翩走过,那颤动的浮光才会如佳人跳动的心房衍生出无比欣喜的情愫。载着一船清辉,乌篷船缓缓行至崖壁,人造灯光的照拂也让这白日里朴素的石色有了更加丰富的光彩。摩崖石刻,名人题诗,对于一些往昔不曾留意的细节,我在此刻有了更细腻的领悟。
⑨船只停泊靠岸,泛舟东湖的行程恍如一段初醒的梦,我在依依不舍间便要踏上陆地。在岸边不真实的脚感中,东湖依旧平静,只余几只空载返程的乌篷船向着粼粼波光处去捡拾散落的梦。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5年4月29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作者游东湖的路线,在下面的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揽月桥→    →    →桥洞→    →停泊靠岸。
(2)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4)文章为什么以“乌篷桥影东湖月”为题?请从意象组合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追寻
薛培政
①一夜春雨过后,烈士陵园碧草青翠,繁花灿烂,鸟啼声声。
②罗毛头用衣襟仔细擦干墓碑上的水渍,双手颤巍巍地抚摸着上面的名字。“老叔,这么多年了,俺这心里啊,总算是踏实了……”
③他凝望着矗立在墓碑后面的巍巍青山,思绪又回到当年。
④罗毛头幼年就成了孤儿,靠沿街乞讨度日。一日,饥寒交加的小毛头晕倒在街头。从这路过的董郎中把他抱回药铺,喂水喂药,直到他苏醒过来。见他无依无靠,董郎中便收留了他。
⑤董郎中无家眷亲属,孤身一人生活,行踪却很隐秘。每次离开药铺,他都会叮嘱罗毛头留神来人,守好家,至于他去哪儿、何时返回,从没交代过。
⑥董郎中常会给他讲一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话,罗毛头也知道了许多革命道理。
⑦那是1940年的腊月,汉奸趁大雪天,要偷偷“围剿”县抗日民主政府。得到情报的董郎中,要去掩护县政府机关干部转移。出门前,他匆忙地对罗毛头说:“天黑我要是回不来,就到鹰嘴崖下找我!”鹰嘴崖山高林密,离县政府不远,他经常去采药,对那边地形很熟悉。那天,董郎中开枪将敌人引至鹰嘴崖边。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打光子弹后纵身跳下崖去。
⑧罗毛头是在崖下找到董郎中遗体的。
⑨他将董郎中就地掩埋后,哭着说:“老董叔,你先在这里住下,等把日本侵略者打跑了,俺一定给你好好安家。”
⑩……
当地终于解放了,锣鼓喧天。
罗毛头去了乡里,又去了县上。“董郎中个子不高,白白净净像个教书先生。他是为掩护县政府干部转移牺牲的……”
原来,董郎中受上级党组织指派担任地下交通员,一直跟上级单线联系。因交通站遭敌人破坏,上线同志牺牲,董郎中与党组织关系中断,竟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他生前从未跟罗毛头透露过家乡在何地,家中还有什么亲人,甚至连真正的名字也未说过。
罗毛头跑市里、跑省里,甚至跑到了北京,一趟又一趟。可是,由于缺乏翔实的材料和组织证明,董郎中的烈士身份始终无法确认,这成了罗毛头难以释怀的心事。
罗毛头在鹰嘴崖下为他立了一块墓碑,刻着“英雄董郎中之墓”几个大字。
几年后,鹰嘴崖一带建起林场,罗毛头自愿申请当护林员。
罗毛头自此吃住都在山中,一边护林一边守墓,从毛头到毛头叔再到毛头爷爷,这一守就过了大半辈子。
他在董郎中的墓地周围栽下的玉兰、雪松、杉柏,早已枝繁叶茂。春开玉兰,夏绽芍药,秋放金菊,冬现劲柏,把鹰嘴崖打理得像个花园。
山中人稀多寂寥。他闲下来时就爱坐在董郎中墓前,絮絮叨叨地对着墓碑诉说:“当年还是你教俺识字,俺写俺名儿给你看呀。”说着,他就找来根树枝,在地上一笔一画地写下“罗毛头”。他写着写着就难过起来:“这么些年了,俺一直在寻找你当年的情况。你告诉俺,你到底叫啥名儿啊?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好歹也托个梦给俺呀……”
那年,就在罗毛头收拾行装又要上乡里的时候,当地有关部门在一份解密的档案材料中发现了有关董郎中的信息记载:董郎中,真实姓名叫董大同,生于1915年8月,太行山区某县人,牺牲于1940年冬季反“扫荡”中,生前是八路军的一名交通员。
鹰嘴崖下,白发苍苍的罗毛头立起一块石碑,上刻“董大同烈士之墓”。抚摸着英雄的名字,他再一次热泪盈眶。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4月8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罗毛头为探寻董郎中的身份做了哪些事。
(2)第 段中,罗毛头为何“写着写着就难过起来”?请结合全文分析原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夜春雨过后,烈士陵园碧草青翠,繁花灿烂,鸟啼声声”的环境描写,营造了静谧庄重的氛围。
B.董郎中收留罗毛头并讲述革命道理,体现了他善良的本性与坚定的革命信仰,为后文他掩护县政府机关干部转移的行为埋下伏笔。
C.罗毛头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守护董郎中的墓地,甚至成为护林员,这一情节体现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热爱。
D.文章以罗毛头祭奠董郎中的场景起笔,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能使文章产生悬念,同时也可以避免文章的平铺直叙。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罗毛头怎样的感情?请加以概括。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②王遠欲深治之。遠,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板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任,担保,保举。②转运使,宜名、掌一路或数路军需撤销,后并兼军事、刑名巡视地方之职,为府州以上行政长官,权任甚重。③手板: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敦颐至   
④乃委手板归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为分宁主簿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D.将弃官去 意与日去(《诫子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②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文中作者以花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②【乙】文中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9.古诗阅读。
过积香寺【注释】
王维
不知积香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积香寺: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赏析王维的《过积香寺》。大家先通读全诗,感受一下诗中描写的内容。
小平: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的开头很有意思,诗人从“不知”出发,走了几里路后便登上了高入云天的     。
老师:小平同学说得对,诗歌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探寻的意味。大家再想想,中间两联描绘了哪些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小凉:中间两联描绘了古木、小径、深山、钟声、泉声、危石、    这些景物。古木和无人小径让人感觉到环境的     ,深山里传来钟声,给人一种神秘感。
小真:我觉得“泉声咽危石”中的“咽”字用得好,这个字通过写泉水发出     一样的声音,表现了泉水在危石间艰难穿行的状态。
小美:还有“日色冷青松”的“冷”字,让人感觉阳光照在青松上都带着寒意,营造出一种     的氛围。
老师:“咽”和“冷”这两个字确实是诗眼,被誉为锤炼字句的典范。
10.班级开展《骆驼祥子》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根据原著内容将表格空缺处填补完整。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婚后,她不许祥子有任何主张,可是老不缺着他的嘴,变法儿给他买些做些新鲜的东西吃 这句话中的“她”是①    。
关注情节 他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 请写出“他”到城里后的“志愿”:②    。
关注评价 《骆驼祥子》中老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美德,可是,他对生活的热忱和生活对他的冷酷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老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什么?
11.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都经历了诸多磨难,但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请根据原著内容,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观因素。
三、作文,写作任选其一(60分)
12.在“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中,有人提出,当代青少年讲究个性、重视独立,与“孝”有矛盾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它们或清新淡雅,或孤高坚韧,或谦逊低调,或淡泊从容……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引发人无限思绪。
请以“ 花之美”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14.作文。
请以“难忘的夏天”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第7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