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市第九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在每小愿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十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春期带来了遐想和欢乐,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面对烦恼和困惑,我们应
A.增强自控,压抑想法
B.积极面对,自我调节
C.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D.只靠帮助,依赖他人
2.妈妈给处于青春期的小安一个瓶子,告诉他如果有了愤怒的情绪,就对瓶子大
喊“我生气了”,毎次喊完,他都感觉纡服多了。小安调控情绪的方法是
A.认知调节
B.合理宜泄
C.自我暗示
D.放松训练
3.下列名言表现自尊的有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②志士不仗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责,使我不得开心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学校要接待外国学生访学,小芳因为英语表达能力较强而被推荐参与接待任
务。为此,她每天坚持口语训练,并查阅大量资料,了解本地人文历史与当今的
辉煌发展成就。她对完成本次接待任务充满信心。小芳的自信源于
①自己没有任何缺点和不足
②家乡的繁荣稳定与文化积淀
③在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④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云南的周绍亮因 2 岁时生病而落下残疾。他时常安慰父母说:“爸妈,不要伤
心难过,只是落下点残疾,我脑子这么灵光,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他从开一家
小店到开起崭新的超市,生活越过越好,成为村民眼中名副其实的“周老板”。
周绍亮的事迹启示我们
A.要塑造自强的品格
B.只要不服输就能心想事成
C.在逆境中成长才能成功
D.唯创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
到了极点则会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则能恒久。这告诉我们
A.天地间的万物是一成不变的
B.要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
C.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D.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
7.《千里江山图》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
这幅画作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
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体现了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8.2024 年 10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
典故。“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启示我们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和谐和睦
②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要弘扬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这说明法律为促进农业发展提供
A.文化影响
B.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C.技术指导
D.物质支持
10.观察右图所示“户外搭讪式”网络直播近期火爆各大网络平台。搭讪式直播
如果是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实时记录路人在突发状态下的真实反应,让网
友在线围观评价。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A.肖像权
B.健康权
C.生命权
D.知识产权
11.2025 年 4 月 26 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倡导青少年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
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某社区开展了“尊知识,重产权”主题活动。为助力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青少年应该
①对自己的发明成果及时申请专利
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③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④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法网恢恢,琉而不漏。”下列案件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柴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一行政违法行为
B.某出版社未经钱某同意发表其作品,被判赔偿钱某损失三千元一民事违法行为
C.刘某在过年期间非法存储烟花爆竹,警方给予其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一刑事违
法行为
D.赵某看演唱会时大声起哄并向场内投掷瓶子,公安机关给予其警告处罚一民事
违法行为
13.为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学校邀请“法治副校长”为
同学们进行一次法治宣传演讲。下列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①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②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③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④民法典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 34 分)
14.某作家深爱着家乡及家乡的人们,于是将自己对京乡的深厚情感和生活体验
转化为文字,创作了散文集。该散文集蕴含的积极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得到多
方好评。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情感是怎样产生的?(2 分)
(2)积极的情感源于什么?(2 分)
(3)我们应如何品味美好惰感 (写出两点即可)(2 分)
15.靠左手敲代码,武汉独臂博士哀益,本、硕、博七年钻研,共获得了 30 多项
荣誉奖励,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衣益说,自己热爱科
研,热爱身边人,希望将来能留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将其所学分享给更多的人,
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用科研助力民族的发展。面对袁益博士的成就,同学们说:
“青春少不了自强,自强的人让青春更有力量。”
(1)自强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 (2 分)
(2)材料中的划线部分体现自强关系着什么?(2 分)
(3)趁着青春年少,我们要练就一身本领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16.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雄前仆后继,为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
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什么是英雄?习近平主席这样说: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
而出,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是普通岗位恪尽职守,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们的事迹
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1)材料中习主席所说的英雄身上具备着哪些中华传统美德?(写出两点即可)
(2 分)
(2)真正勇敢的人应具有怎样的勇毅精神,并能付诸行动?(1 分)
(3)结合教材写一写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
时我们应怎么做?(2 分)
17.观察右侧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转帖者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应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2 分)
(2)为什么违法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 分)
(3)图片表明什么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某校七(13)班以“观案警示你我,共建法治社会”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案情回溯】
2025 年 4 月 23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一起典型
案例。吴某友、邓某等人在未取得建筑垃圾消纳批准手续、未采取环保防护措施
情况下,将上海多处建筑工地的 4800 余吨混合垃圾运至江苏省启东市的两处废
弃鱼塘,倾倒并覆土掩埋,人民法院对吴某友、邓某等人在长江经济带区域跨省
实施的非法倾倒、处置涉案混合垃圾的犯罪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1)吴某友、邓某等人的行为是具有哪些特征的行为 (3 分)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案例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情况?(写出两种即可)
(2 分)
〖分析探究〗
典型案例展现了人民法院守护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特别是对于跨省(直辖市)排放、倾倒、处置有放
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违法犯罪活
动,将予以从重处司。
(3)人民法院对生态安全的守护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一思想理念?(1
分)
(4)上述这一思想主张什么?(2 分)
(5)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怎么做?(3 分)吉林省吉林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6分,每小题2分)
1.B 2.B 3.D 4.D 5.A 6.D 7.C 8.A 9.B 10.A 11.C 12.B 13.A
二、非选择题(34分)
14.(1)情感是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的(2分)。
(2)积极的情感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2分)。
(3)①通过阅读、与人交往等方式获得美好情感;②学会承受负面情感,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助力(2分)。
15.(1)自强是一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不懈追求(2分)。
(2)自强关系着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复兴(2分)。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分)。
16.(1)示例:挺身而出、鞠躬尽瘁、恪尽职守、无私奉献(2分,任答两点)。
(2)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的勇毅精神(1分)。
(3)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敢于维护;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见义智为(2分)。
17.(1)行政违法行为(1分);行政责任(1分)。
(2)法律具有强制性,违法行为会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分)。
(3)不违法(1分)。
18.(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3分)。
(2)示例:查阅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关注新闻报道(2分)。
(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分)。
(4)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分)。
(5)①增强法治观念,远离犯罪;②发现犯罪行为及时举报;③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打击犯罪(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