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浙教版 八年级上创设情境演示1:演示2:给小车一个水平推力,使小车水平运动后,撤去水平推力后,小车为什么能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桌面的笔帽放在纸条上,用手指向下猛击纸条,使纸条抽出,可笔帽为什么依然不动?探究实践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的物体继续运动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探究实践探索活动1.如图2.2-4甲所示,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小车上面的木块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甲现象:木块向右倾倒。原因:木块与小车原来一起向右运动,下面的小车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上面的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向右倾倒。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解释思路:①明确研究对象;②指明原来的运动状态;③由于惯性继续……。探究实践探索活动2.如图2.2-4乙所示,用手指弹击高脚杯上的卡片,卡片上的硬币会跟着卡片飞出吗?为什么 现象:硬币不会跟着卡片飞出,而是落入杯中。乙解释:卡片和硬币原来是静止的,下面的卡片受力由静止变为运动飞出去,上面的硬币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又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掉入杯中。说明: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探究实践3.如图2.2-4丙所示,取一只2.5L的塑料瓶,让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烛焰,用两只手同时迅速挤压瓶身,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解释这一现象。探索活动丙现象:蜡烛熄灭了。解释:当用两手同时迅速挤压瓶身时,瓶内的气体受压从洞中急速喷出,这些气体由于惯性在箱外会继续向前运动,把较远处的烛焰吹灭。说明:气体具有惯性。探究实践通过以上活动,请归纳你对惯性的理解:甲乙丙③惯性的表现:保持原来状态不改变。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②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的作用。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探究实践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到物体的惯性。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一跃,利用自身的惯性,能在空中继续前进。锤柄遇到坚硬凳面而突然停止,锤头具有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起跳,能提高成绩。铁锤的锤头松了,在凳面上撞击锤柄下端,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请再举出生活中利用惯性例子,与同学交流。探究实践有时,惯性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人站在公交车上时,手要拉住车上的扶手或吊环。骑自行车或开汽车在拐弯时,要减速行驶。人由于惯性,突然刹车,向前倾倒;突然启动,人向后倾倒。转弯的车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生活中,要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探究实践1.如图2.2-6,将一根筷子插入土豆中,再用铁锤快速向下敲打筷子,看到土豆不往下掉,反而往上爬了。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交通管理部门要求机动车驾驶人和乘坐人都必须系好安全带 思考与讨论土豆上爬系好安全带筷子和土豆原来是静止的,筷子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土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土豆上爬了。驾驶人和乘坐人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继续高速向前运动。探究实践图中情景的汽车是紧急刹车还是突然加速?为什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严禁超载”、严禁超速、 “必须系安全带”等都是为了避免因惯性带来的危害。紧急刹车。在刹车时人和汽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突然加速时,又是怎样的情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探究实践(1)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请说一说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2)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的,惯性定律是关于物体运动的规律,惯性定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切物体具有惯性。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迁移应用1.一杯水放在小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小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加速B.小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加速C.小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D.小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A D迁移应用2.一架水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分别落下甲、乙、丙三个大小一样的小球,那么反映甲、乙、丙三小球在空中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图是 ( )A板书设计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概念: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由于惯性继续 ”惯性与汽车制动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核心概念聚焦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B.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运动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D.物体从地球搬到月亮惯性变小2.坐在正在行驶的客车里的乘客忽然觉得座椅挤压后背,则客车可能发生的状态变化是( )A.客车突然停止 B.客车突然加速 C.客车突然减速 D.客车突然转弯3.李明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他对这种现象的解释: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②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4.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 )A.不受到力的作用 B.具有惯性 C.没有惯性 D.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5.科学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关于汽车交通安全的警示语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A.保持车距 B.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禁止逆行6.一位旅客在沿直线匀速航行的轮船甲板上,面向轮船前进方向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A.落在起跳点后面 B.落在起跳点位置 C.落在起跳点前面 D.无法确定7.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②或④8.下列事例中,属于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拍打被子去掉灰尘 B.乘客在紧急刹车时摔倒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得更远 D.投出去的篮球飞向篮筐9.发射火箭时,火箭飞速上升,某个发射用到的部件完成使命要从火箭上脱落,从脱离火箭瞬间开始,这个部件的运动情况是(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速度永远上升 D.都有可能核心素养提升10.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右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在此运动过程中,小球A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C.处于静止状态 D.做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11.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并且开始转动( )A.生鸡蛋非常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B.熟鸡蛋非常快停止转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C.两个鸡蛋都非常快停止转动D.两个鸡蛋都转了一会儿,然后并且停止12.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 )A. B. C. D.创新素养应用13.端午假日,小华随父母体验了一次快乐的乡村游.见到如图1所示的一个老式风扇车,颇感兴趣,摇手摇杆产生的风,为什么能将从漏斗中漏下的谷粒与空壳分开呢?小华到家便进行了以下探究:【自制器材】 ①利用废旧塑料板制成条形漏斗,废旧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风扇车,组装成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 ②选用质量的砂砾模拟谷粒和空壳; ③裁剪快餐盒盖用于收集砂砾。【进行实验】 ①把快餐盒盖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上述装置侧壁缺口朝下放在盒盖上方;②取一小风扇正对进风口,再开启风扇并将砂砾倒入漏斗; ③待砂砾漏完,关闭风扇;④观察盒盖上的砂砾,比较。砂砾质量 大 较大 小砂砾水平运动的距离 近 较近 远【收集证据】实验结果如图2乙所示,并记录在表中。【分析论证】(1)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风速的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砂砾不容易被风吹远,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填“容易”或“不容易”),即惯性较 (填“大”或“小”)。由此也可以说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交流评估】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可以更换不同的物体或改变风速大小重复上述实验。【拓展应用】(2)如果使用风扇车来分离谷粒和空壳,则在图1中口可收集到饱满的谷粒 (选填“A”或“B“);如图2丙所示,在无风的情况下,农场工人用铁锹将混合谷物斜向上抛洒出去,饱满的谷粒将落在离工人更 处(选填“近”或“远”),从而将谷粒与空壳分离。参考答案核心概念聚焦1.A 2.B 3.D 4.B 5.D 6.B 7.B 8.B 9.A核心素养提升10.C 11.A 12.C创新素养应用13.(1)不容易 大 质量 (2)B 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⑤描述牛顿第一定律,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说出惯性的概念,知道一切物体具有惯性。2.科学思维:能用惯性律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3.探究实践: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中的几个有趣的实验和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科学知识的应用,以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演示: 给小车一个水平推力,使小车水平运动后,撤去水平推力后,小车为什么能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桌面的笔帽放在纸条上,用手指向下猛击纸条,使纸条抽出,可笔帽为什么依然不动? 引入课题惯性 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探索活动 1.如图2.2-4甲所示,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小车上面的木块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现象:木块向右倾倒。 原因:木块与小车原来一起向右运动,下面的小车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上面的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向右倾倒。 2.如图2.2-4乙所示,用手指弹击高脚杯上的卡片,卡片上的硬币会跟着卡片飞出吗?为什么 现象:硬币不会跟着卡片飞出,而是落入杯中。 解释:卡片和硬币原来是静止的,下面的卡片受力由静止变为运动飞出去,上面的硬币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又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掉入杯中。 3.如图2.2-4丙所示,取一只2.5L的塑料瓶,让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烛焰,用两只手同时迅速挤压瓶身,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解释这一现象。 现象:蜡烛熄灭了。 解释:当用两手同时迅速挤压瓶身时,瓶内的气体受压从洞中急速喷出,这些气体由于惯性在箱外会继续向前运动,把较远处的烛焰吹灭。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活动,请归纳你对惯性的理解。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的作用。 ③惯性的表现:保持原来状态不改变。 提出问题: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到物体的惯性,举例。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起跳,能提高成绩。铁锤的锤头松了,在凳面上撞击锤柄下端,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 提出问题: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防止惯性的危害,举例。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人站在公交车上时,手要拉住车上的扶手或吊环。骑自行车或开汽车在拐弯时,要减速行驶。 思考与讨论 1.如图2.2-6,将一根筷子插入土豆中,再用铁锤快速向下敲打筷子,看到土豆不往下掉,反而往上爬了。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筷子和土豆原来是静止的,筷子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土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土豆上爬了。 2.为什么交通管理部门要求机动车驾驶人和乘坐人都必须系好安全带 参考:驾驶人和乘坐人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继续高速向前运动。 提出问题:图中情景的汽车是紧急刹车还是突然加速?为什么?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在刹车时人和汽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严禁超载”、严禁超速、 “必须系安全带”等都是为了避免因惯性带来的危害。 提出问题:请说一说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 (1)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定律是关于物体运动的规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的,一切物体具有惯性。惯性定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从牛顿第一定律推理出惯性。 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 举例后解释,训练思维能力。 安全教育。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章 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 教学设计.docx 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 (共17张ppt).pptx 考试这样考--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2课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