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共25分)(一)积累与运用1.(6分)七年级即将结束,回顾课本,同学们有感而发。他们以天津的独特魅力为线索,从历史建筑的沧桑变迁,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再到当代青年的奋斗风采,撰写了下面语段。漫步在修葺一新的意式风情区,凝望这些历经修缮的欧式建筑,仿佛能看见百年前在这里英勇奋斗人们的身影,他们肩负着千钧重负,为了____家园而毅然投身抗争,为天津的崛起劈波斩浪。每一块砖瓦都____着历史的记忆,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它们如同打开时光之门的钥匙,轻轻叩响人们的心扉,让人不禁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____之中,感受着历史与现实在这片土地上的交织与碰撞,耐人寻味。①回望天津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的身影浮现眼前。②他们毅然舍弃安逸的生活,投身到为国家和民族谋解放的伟大事业中。③在觉悟社里,周恩来以恳切的话语和坚定的行动,团结进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抗日英雄包森面对部队折损严重的情况,毫不退缩,带领部队奋勇杀敌。④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天津革命历史的道路,我们应该发扬和继承。新时代的天津,涌现出一批批追梦的有为青年,他们不执拗却执着,他们的诸多事迹广为流传:在面对技术难题时,他们绞尽脑汁,反复钻研□在传播文化时,他们耐心严谨,诲人不倦□这怎能不让人动容□他们以先辈为榜样,牢记历史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些青年用实际行动回应着时代的殷切期盼,他们以身作则,将个人理想融入城市发展,为天津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同学们从语段中整理了四组词语并注了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修葺(róng) 凝望(níng) 千钧重负(jūn)B.心扉(fēi) 折损(zhé) 劈波斩浪(pī)C.严谨(jǐn) 执拗(niù) 耐人寻味(nàn)D.殷切(yān) 毅然(yì) 绞尽脑汁(jiǎo)2.依次填入第一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守候 承担 追溯B.守护 承担 拍溯C.守护 承载 追忆D.守候 承载 追忆3.第二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4.依次填入第三段中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 ? B., …… ! C., 。 ! D.: 。 ?(二)诗词赏析5.(2分)下列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B.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颈联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勤劳勇敢的品质。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三)课内文本阅读(6分)阅读《蛟龙探海》选段,完成问题。蛟龙探海许熳①这一天——6月24日,星期天,是我国航天工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的日子。此前,国家海试领导小组批准“蛟龙号”同日冲击深潜7000米,争取创造上天入海的奇迹。②“太好了!这太有意义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保证完成任务。③尽管天一放亮,就遇到了风雨突袭,海况不佳,但经过周密严格的探测,天气条件会逐渐好转,且海面以下完全具备试验条件。海试指挥部下定决心:按时下潜!北京时间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身着蓝色的潜航工作服,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④3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09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⑤北京时间9时07分,话筒里传来了试航员、主驾驶叶聪的声音:“这里是‘蛟龙’,这里是‘蛟龙’。我们已经坐底7020米!”指挥部里一阵沸腾。这是中国载人深潜创造的最新纪录,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⑥而这时候,正在太空飞翔的“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等三人,按计划操纵着飞船垤步接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施手控交会对接。西太平洋7000米海底,叶聪代表此次下潜的潜航员,庄严地向“神舟九号”送上热烈而亲切地祝福:⑦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⑧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如今还未能实现海底与太空的直接通话,潜航员的祝福通过声波穿透深海,传到陆地基站,再由陆地转发到茫茫太空中的“神舟九号”舱内。显然,航天员们听到了,并且“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刚性连接。⑨在向祖国报喜的同时,景海鹏代表“神舟九号”飞行乘组也向“蛟龙号”致辞:⑩“今天,在我们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时候,喜闻“蛟龙号”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向叶聪、刘开周、杨波三位潜航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中国最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啊!”6.下面对选文主要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蛟龙号”克服风雨成功深潜,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展现了我国深海探测的强大实力。B.“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等三人成功完成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C.“蛟龙号”成功深潜的过程,以及与“神舟九号”跨越海空互致祝福,表明我国在载人深潜和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D.受技术限制,“蛟龙号”与“神舟九号”无法直接通话,但通过陆地基站转发祝福,体现了跨领域任务的协同性。7.下面不能体现第③段下潜工作已准备充分的一项是(2分)A.周密严格的探测,前期的探测判定了天气的变化趋势,海面以下具备试验条件。B.仪式的重要作用,为预祝下潜工作的顺利开展,海试团队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出征仪式。C.现场指挥部的决心,根据条件,现场指挥部没有迟疑,坚决地下达命令,按时下潜。D.潜航员的信心,潜航员击掌的动作、微笑的表情都透露出准备的充分。8.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②段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蛟龙号”海试团队接到同日冲击深潜7000米任务时的欣喜,以及为任务做好了充分准备的自信。B.第④段在深海探测任务中,指挥部发挥重要作用,他们默契配合,时刻关注数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了任务的顺利进行。C.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引用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接引用试航员的话,对所述信息做了强调,也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和生动。D.选文粗略记述“神舟”和“蛟龙”通话的过程,以奇迹般的海空连线,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四)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爱莲说》,回答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独自C.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D.亭亭净植 植:竖立10.下面各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水陆草木之花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花之君子者也C.何陋之有D.唐人尚未盛为之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B.开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C.作者通过类比手法,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进而对“爱”作出评价,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D.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二、(共6分)12.(6分)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5)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决心,体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诗句是: , 。三、(共6分)(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能倍③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宋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原指孔子读书,翻书的次数多了,编竹简的牛皮绳子折断。③倍:同“背”,背诵。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①温公尝言 ②或在马上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1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司马温公对待自身学问的态度。(2分)四、(共15分)(15分)阅读《清明柳事》一文,回答问题。清明柳事徐龙宽①我家屋后有一片小树林,是我儿时的乐园。春分一过,柳树叶子便争先探出头来,昨日还是一芽两叶,一夜后柳树便绿枝飘荡,满溢着蓬勃生机。②“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每到此时,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会折下柳枝,郑重其事地插在门楣上、屋檐前,或者精心养在花瓶中。传说这是为纪念介子推这位忠义之士。他隐居绵山后,晋文公求贤心切,下令焚山,介子推却抱柳而亡,晋文公悔恨交加,遂有了寒食禁火、插柳纪念的传统。③少时在家,柳树于我是欢乐的源泉。爬柳树,是小伙伴们经常较量的“本事”,谁如果能敏捷地攀上大柳树的高枝,一定会赢得旁人的喷喷称赞。家里院墙外有一棵硕大的柳树,树身粗壮,6个孩童手拉手才能勉强合围。三米高处,树身分为五股,树冠繁茂蔽日,几乎遮挡了我家半个庭院。我和小伙伴们便比赛爬这棵大柳树。十几个善于攀爬的小伙伴试了好多次都爬不上去。轮到我时,我向后退了十几米,然后助力跑,脚蹬树身,向上跳,借助蹿跳之势抱住上面的树杈,两臂用力,便登上了大柳树。惹得小伙伴们一阵欢呼,在我的带领下,十几个孩子都成功地爬上了这棵大柳树。④我们将柔软的柳枝折下来,带回家,插到自家的门口,整个村子似乎一下子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多余的柳枝,被编织成柳圈戴在头上,我们便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匍匐在麦田里,还真不容易被人发现!⑤用柳枝制作柳笛吹,那是春日里不可或缺的妙事。精心挑选一根粗细合宜的柳树枝,轻轻拧动外皮,将树皮与木质部分离,使之成为空心管,然后,再将一端外皮去掉,捏扁,一个精巧的柳笛便制作成功。孩子们“呜呜呜呜”地吹响柳笛,欢乐的童心在季节里流淌。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如今听来,那悠悠笛声飘荡在天空,更像是来自故乡的呼唤。⑦工作后,我在异地安了家。虽无千山万水之遥,但是没什么特殊情况,也不会经常返回故乡。每到清明这一天,五湖四海的亲人齐聚乡土,围在父母安息之地,祭扫、缅怀。吃过一顿饭后,大家又各奔东西。⑧故乡的大柳树,一根柳枝上挂着童年,一根柳枝上挂着成长,一根柳枝上挂着乡土,一根柳枝上挂着诗文。历代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绘尽清明柳色。吴惟信笔下的诗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勾勒出清明时节万株杨柳与流莺相伴的清幽画面;温庭筠的诗句“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细腻展现出柳枝拂面的轻柔惬意;欧阳修的“绿柳朱轮走钿车”、铺陈出绿柳成荫、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布庄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直白而生动地描摹了清明时节,杨柳如烟、生机盎然的柳景……我亦陶醉在故乡的一片新绿之中。⑨前几日,我带着孩子一起回故乡扫墓,折下一枝柳,准备为他做一支柳笛,他高兴地跳着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看着他用粗糙的双手拧转柳树皮时,我觉得,岁月正在他的指间完成一次庄重的轮回。柳枝依旧柔软,笛声依旧悠扬,故乡的柳树依旧在春风中摇曳。那孩童年的欢笑、成长的足迹、乡土的眷恋,都在这柳枝间轻轻摇摆,化作一缕缕乡愁,萦绕在心头。(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16.请结合刘章③~⑤段分析,为什么柳树于“我”是欢乐的源泉?(3分)17.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第①段画线句子,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4分)春分一过,柳树叶子便争先探出头来,昨日还是一芽两叶,一夜后柳树便绿枝飘荡,满溢着蓬勃生机。(可从修辞、动词选用等角度分析)18.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岁月正在他的指间完成一次庄重的轮回”这句话的理解。(4分)五、(共8分)(一)综合性学习20.(5分)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此,我班开展了“津门‘耆(qí,本义指老)’迹:探寻藏在街巷里的养老变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下面材料,请按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到2025年,天津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各项目覆盖率情况项目 覆盖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 100%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100%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 100%【材料二】健全农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打造涉农区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区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有养老服务综合体、村有照料中心或助餐服务点,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可及。【材料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引入品牌化企业、扶持连锁化运营、支持规模化发展,降低运营成本,培育乡村新动能。最终实现激发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分)(2)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天津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力度,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二)名著阅读21.(2分)学完《青春之光》后,一位同学有感而发,正值名著交流会,他写了下面一段话,请你帮他补充完整。青春是生命中最璀璨的光,有人在命运的“泥沼”里挣扎着追寻,像 写的《骆驼祥子》里的祥子;有人在生活的“烈火”中铸就顽强意志,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 》中塑造的主人保尔。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青春之路或许布满荆棘,但只要心怀信念,永不妥协,就能让青春之光冲破阴霾,照亮前行的方向。22.(3分)黄文秀在百坭村工作时,攻坚克难,毫不退缩,同学们由此想到保尔在修铁路时的遭遇,请结合你的阅读理解说一说保尔那时是如何迎难而上的。六、(共40分)23.木兰选择代父从军,以金戈铁马书写孝勇;黄文秀选择扎根乡村,让青春在脱贫路上闪光;保尔选择与命运抗争,用坚韧意志诠释生命意义。成长路上,当面对选择时,你是否也曾陷入犹豫——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原则?是退缩回避,还是直面困难?……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与感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5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有误,“修葺”的“葺”应读“qì”;B.正确;C.有误,“耐人寻味”的“耐”应读“nài”;D.有误,“殷切”的“殷”应读“yīn”。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第一空,“守护”侧重于保护、守卫,“守候”侧重于等候,此处与“家园”搭配,用“守护”更合适。第二空,“承载”有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的意思,常与“记忆”“梦想”等抽象名词搭配,“承担”通常与“责任”“任务”等搭配,此处应选“承载”。第三空,“追忆”指回忆,“追溯”指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此处与“往昔岁月”搭配,“追忆”更恰当。故选:C。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ABC.正确;D.有误,第④句“发扬和继承”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改为“继承和发扬”。故选:D。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在面对技术难题时,他们绞尽脑汁,反复钻研”与“在传播文化时,他们耐心严谨,诲人不倦”是并列关系的分句,中间用分号。“在传播文化时,他们耐心严谨,诲人不倦”之后用“……”表示这些青年的事迹还有很多,省略不写。“这怎能不让人动容”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句末用问号。故选:A。5.C 6.C 7.B 8.C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CD.正确;B.有误,独,唯独。故选:B。1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水陆草木之花”的“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的。A.不同,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相同,结构助词,的;C.不同,宾语前置的标志;D.不同,代词。故选:B。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作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不是类比。故选:C。12.(1)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缘”的书写)(2)落红不是无情物(3)夜泊秦淮近酒家(注意“秦”的书写)(4)苔痕上阶绿(注意“痕”的书写)(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13.①曾经②有时14.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自己的记诵和学问不如别人。15.司马温公对待学问态度勤奋且善于钻研,众人游玩时,他独自苦读至背诵熟练(体现勤奋);强调读书需背诵,并在不同情境下吟咏思考含义(体现学思结合)。16.攀爬柳树能获称赞带来成就感;用柳枝装饰村子参与创造美好;用柳枝玩捉迷藏增添趣味;用柳枝制作柳笛感受春日欢乐,所以柳树是欢乐的源泉。17.运用拟人,“争先”“探出头”赋予柳树叶子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写出叶子生长迅速;“争先”“探”“飘荡”等动词精准,展现柳树春分后的生机活力。18.内容上引用诗句,由儿时欢乐引发对故乡思念,深化主题;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清晰、衔接自然。19.作者儿时与柳树有诸多欢乐回忆,如今带孩子回故乡,孩子像作者当年一样对柳枝感兴趣想做柳笛,柳树见证两代人成长,承载家族记忆情感,体现生命与情感延续的庄重轮回。20.(1)示例:到2025年,天津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服务、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老年人助餐服务三项养老服务项目实现全面覆盖。(2)示例:①健全农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②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及社会化运营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21.老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2.示例:高强度的劳动使保尔身体受到极大损耗,他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患上了伤寒和肺炎等严重疾病。但即便生病,保尔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只要稍有好转,就又投入到铁路修建工作中。当他最终因病情严重倒下时,也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依然想着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