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测量降水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理解降水量的定义(一定时间内地面水层深度,单位:毫米)。2.知道雨量器的构造原理(直筒透明、0刻度基准)及降水等级标准。3.了解不同降水形式(雨、雪)的测量方法差异科学思维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统一降水量的测量标准。2.培养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理解降水量测量的科学原理。探究实践1.制作简易雨量器,进行模拟降雨实验并测量降水量。2.在下雨时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对照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态度责任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精神。2.强调降水量测量在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测量降水量。难点:区分不同降水形式(雨、雪)的测量方法。【教学准备】材料:直筒透明杯、刻度条、透明胶带、喷壶(模拟降雨)。资料:《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暴雨预警图标。【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师:下了一场雨,这是小雨还是大雨?怎样科学地描述雨量的大小?学生交流讨论,引出降水量的概念,强调降水量=水层深度(毫米)。师:为什么降水量不叫降雨量?除了下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降水形式?引出降水还包括下雪、下冰雹等。2. 探索(20分钟)活动1:制作简易雨量器步骤:选一个直筒透明杯,贴刻度条(0刻度与杯底齐平)、贴防水胶带。师:能选择其它形状的杯子做雨量器吗?粗细不同的杯子测量结果一样吗?讨论得出结论:直筒杯测量降水量更准确,不同粗细的直筒杯测量结果是一样的。活动2:用喷壶做模拟降雨实验,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将多个雨量器放一起,用喷壶均匀喷洒,做三次减少实验偶然性,读取数据并记录到表格中,注意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刻度相平。活动3:学习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展示等级表(如:小雨≤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利用五指记忆法厘清数据与雨量的关系。用自制雨量器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3. 研讨(10分钟)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需要注意测量的时长是24小时,数据读取时视线与刻度相平(与温度计对照,强调测量的严谨性)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相同质量的雪的体积会比水要大,所以需要融化了以后再用雨量器测量。4. 拓展(5分钟)查阅资料:暴雨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的是蓝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的是黄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的是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的是红色预警。当有预警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板书设计】测量降水量降水量:一定时间内地面水层深度(单位:毫米)测量工具:雨量器(直筒、刻度、0刻度)等级标准:小雨(≤10mm)、中雨(10-25mm)、大雨(25-50mm)、暴雨(≥50mm)暴雨预警:蓝→黄→橙→红(等级升高)【作业】下雨时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等级。(共12张PPT)第一单元 天气4.测量降水量下了一场雨,这是小雨还是大雨?怎样科学地描述雨量的大小?一、聚焦降水量: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积水深度降水量单位:毫米为什么降水量不叫降雨量?除了下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降水形式?雨雪冰雹……二、探索1.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选一个直筒透明杯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注意“0”刻度与杯底齐平刻度条外贴上透明胶带,用于防水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平视能选择其它形状的杯子做雨量器吗?直筒透明杯宽口透明杯窄口透明杯偏多偏少粗细不同的杯子测量结果会一样吗?粗细不同的杯子对测量降水量影响不大。2.用喷壶做模拟降雨实验,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模拟降雨实验日期:次数 降水量/毫米第1次第2次第3次3.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并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三、研讨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相平。2.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将雪熔化成水后,用雨量器测量。×四、拓展 暴雨预警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测量降水量.docx 1.4测量降水量.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