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一单元 天气6.观察云云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我们怎样观察云?一、聚焦云量云的形状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见太阳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晴多云阴观察云时,不能直视太阳。二、探索1.观察、记录云量。到室外观察云。判断今天是晴、多云还是阴,并记录下来。今天的云量日期:地点:像羽毛、钩子的云——卷云谚语: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2.观察记录云的形状。像鱼鳞的云——积云谚语: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很厚的,大团的云——积云谚语:天上堡塔云,地上雨淋淋。灰色,一层层的云——层云谚语: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积云卷云层云高积云(晴天)、积雨云(雷雨天)预示着晴朗天气预示着阴雨天气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以下种类:今天的云更接近哪一种形状?请观察并记录。今天云的形状日期:地点:3.从云量和形状两方面说一说,下大雨前的云是什么样的?云量云很多,阴天形状厚厚的积雨云或层云三、研讨出太阳不一定是晴天,多云天也能看到太阳;看不见太阳的也不一定是阴天,有可能是晚上或暴雨、沙尘暴等天气。2.我们对今天的云量的判断一致吗?1.出太阳的时候,一定是晴天吗?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一定是阴天吗?不一致,云量的定义范围比较宽泛,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三、研讨降水量比较准确,有雨量器可以测量。风的测量不太准确,风向和风力容易发生变化。3.比较我们对雨、风、云的观测,哪个比较准确?哪个不太准确 说一说我们的理由。四、拓展阅读右图,说一说太阳、云和雨的关系。太阳的热量让水蒸发水蒸气到空中凝结成小水珠,变成云小水珠越来越多,落下去变成雨第六课 观察云【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云量(晴、多云、阴)和云的形状(卷云、积云、层云)是描述云的重要特征。2.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3.认识云的形成与水蒸气凝结的关系(水循环的一部分)。科学思维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云量、形状等特征,判断天气情况。2.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云与天气的内在联系。探究实践1.到室外观察云,记录云量和云的形状。2.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当天的天气情况。态度责任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2.强调观察云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云量和形状判断天气。难点:准确分类云的形状。【教学准备】课件:不同云量(晴、多云、阴)和形状(卷云、积云、层云)的图片。【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师:骄阳似火的晴天,是晒谷子的农民最喜欢的天气。晴天有云吗?云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我们怎么观察云?我们可以从云量、云的形状两个方面观察云。2. 探索(20分钟)活动1:观察、记录云量云量与晴、多云和阴的关系:①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晴②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多云③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阴到室外观察,对照图示记录云量。 注意观察云时,不能直视太阳。活动2:观察、记录云的形状对比图片:像羽毛的卷云、像鱼鳞的高积云和很厚很大团的积云、灰色覆盖全天的层云。记录今天的云的形状。活动3:从云量和形状两方面说一说,下大雨前的云是什么样的?下大雨前往往是乌云,黑沉沉的,可能是浓浓的积雨云,也可能是厚厚的层云。3. 研讨(10分钟)(1)出太阳的时候,一定是晴天吗?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一定是阴天吗?答:出太阳不一定是晴天,多云天也能看到太阳;看不见太阳的也不一定是阴天,有可能是晚上或暴雨、沙尘暴等天气。(2)我们对今天的云量的判断一致吗?答:不一致,云量的定义范围比较宽泛,没有准确的测量工具。。(3)比较我们对雨、风、云的观测,哪个比较准确?哪个不太准确 说一说我们的理由。答:降水量比较准确,有雨量器可以测量。风的测量不太准确,风向和风力容易发生变化。4. 拓展(5分钟)太阳、云和雨的关系:太阳的热量让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到空中受冷凝结,形成小水珠,小水珠越聚越多,落下来形成了雨。【板书设计】观察云云量:晴(少云)、多云(中云)、阴(多云)云的形状: 卷云(羽毛状,高)积云(棉团状,蓬松)层云(灰色层状,低)云与天气:积云变厚→可能下雨,卷云→晴好,层云→阴雨【作业】连续3天记录云量和云的形状,观察是否与天气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观察云.docx 1.6观察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