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地理试题
2025年7月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按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要求年平均气温18℃——26℃。广东惠州、福建南部等主产区荔枝上市时间为4月下旬至7月中旬,而四川荔枝上市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岭”是一座山脉,这条山脉是指( )
A. 大兴安岭 B. 小兴安岭 C. 秦岭 D. 南岭
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记忆中,现在我国北方寻常百姓家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主要得益于( )
①荔枝栽培范围北移 ②交通便利
③种植历史悠久 ④储存、保鲜技术的进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我国荔枝主产区主要位于(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4. 广东荔枝比四川荔枝成熟较早的原因是( )
A. 纬度较低 B. 土壤较肥 C. 光照较少 D. 降水较少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读某区域湿地变化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区域的湿地主要分布在( )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6. 从1954年到2010年,该区域湿地面积的变化可能对当地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有( )
①栖息地减少 ②有利于鸟类繁殖 ③食物来源减少 ④鸟类数量和种类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4年是京津翼协同发展10周年。天津市宝坻区依托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宝坻”的合作模式。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重点发展的产业可能是( )
A. 钢铁冶炼 B. 食品加工 C. 纺织服装 D. 生物医药
8. 北京和宝坻间的高效联动得益于( )
A. 良好的生态环境 B. 便捷的交通通信 C. 庞大的消费市场 D. 充足的劳动人口
9.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下表所示为台湾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历程,读图表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时间 主导产业 主要出口产品
20世纪50年代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蔗糖、水果、稻米、樟脑
20世纪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业 纺织服饰、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 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
A. 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B. 主要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C. 出口高附加值产品 D. 投入的劳动力越来越多
10. 下列台湾宝岛美称与解释不符合的是( )
A. 东方甜岛——盛产甘蔗
B. 海上米仓——盛产玉米、大豆、谷子
C. 兰花之乡——广泛种植兰花,品种多,产量大
D. 植物王国——森林面积广阔,盛产樟树、红桧等
11.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图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入( )
A. 冷湿,多外流河 B. 高寒,多内流河 C. 干旱,多内流河 D. 湿热,多外流河
2024年12月22日,“雪窝”山东威海、烟台两地暴雪持续加剧,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读山东半岛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据图可知,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通运输发达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旱严重
C. 整体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 D. 盛产苹果、椰子和香蕉等温带水果
13. 下列与烟台、威海成为“雪窝”关系不大的是( )
A. 纬度位置 B. 人类活动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因素
14. 暴雪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B. 加剧农作物病虫害
C. 减小农田土壤湿度 D. 增加农区沙尘天气
15.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但不包括( )
A. 不承担相应国际事务 B. 促进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C. 协调人地关系 D. 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第II卷(综合题共3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含4个小题,共35分)
16. 【地理研学】
贝贝同学参加了某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活动,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实验。
◆研学准备篇:贝贝出发前,对研学路线做了详细研究,读图甲,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完善研学攻略。
(1)在研学A地,可脚踏_______(黑土地/黄土地),遥望林海茫茫;在研学B地,可看到“可移动的房子”——_______(传统民居),感受草原辽阔;在研学C地,可看到一片茫茫沙海——_______,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研学进行篇:贝贝与同学们一起沿研学线路A—D—B—E—C开展研学实践,请结合研学过程,完善研学手册。
(2)研学地D所示山脉是_______,下列叙述与该山脉相吻合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②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③1月份0℃等温线 ④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到达研学E地区,为了探究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同学们设计了三组实验(如乙图),模拟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结果:a、b、c三组中,雨水下渗量最大的是_______,水土流失量最大的是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依据实验结论,我们在治理该地水土流失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研学总结篇:本次地理研学实践,同学们看到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参与到了地理探究实验中去……
(4)请结合日常所学、研学所感,对研学C所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点即可)。
17. 【项目化学习】
项目主题:探区域差异与联系,促区域共同发展
项目背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泰安某中学开展了“探区域差异与联系,促区域共同发展”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
任务一:细读图,获信息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_______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粤港澳大湾区濒临_______海,靠近东南亚。
(2)两城市群所在的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该区域西部地形以_______为主,西部D所示地形区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___(温暖/寒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
任务二:析要素,辨差异
(3)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其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
任务三:找联系,谋共进
(4)长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它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共同的社会条件优势有_________(1点即可)。
(5)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乏_______。为解决此难题两地采取的共同对策是_________(1点即可)。
18. 【探究发现】
探究名称:坎儿井与水资源利用
探究资料:
材料一:吐鲁番位置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甲)、坎儿井的俯视图(乙)、坎儿井剖面示意图(丙)。
材料二: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它的开凿利用充分体现了人们因地制宜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之一,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被称为“地下万里长城”。2024年9月,吐鲁番坎儿井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探究一:结构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1)吐鲁番坎儿井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读图,可获取有关当地自然环境的信息是_________。
(2)坎儿井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坎儿井的修建我们可以感悟到_______(填字母)。
A.应大量开采资源来发展经济 B.人类可以任意改造自然环境
C.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较小 D.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因地制宜
探究二:功能与区域发展
(3)对比乙图和丙图,坎儿井开凿利用了当地有利条件是_________,坎儿井工程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便于自流 B.节约成本 C.降低修建难度 D.减少蒸发
探究三: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4)吐鲁番坎儿井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有利于当地________(填字母)。
①研究与保护坎儿井 ②扩大绿洲面积 ③提升国际知名度 ④发展文旅产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在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灌溉区,农业生产已经走上________强农之路。如滴灌技术、果蔬温室大棚、机械化播种与采摘等。
19. 【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走近高原湿地
案例资料:
材料一:青藏地区示意图(甲)和途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青藏铁路景观(乙)。
材料二:三江源地区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这里是江河的源地,野生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青藏铁路,不仅是青藏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是一条美丽的雪域景观大道。
材料三:特色农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这里生产的农产品穗大粒饱,品质优良,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
案例思考:
(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填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南部,这里是“江河”的源地,“江河”主要指的是________(填序号,多选)
①怒江 ②黄河 ③雅鲁藏布江 ④澜沧江 ⑤长江
(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因为这里________(填字母)
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③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④是亚洲最大的平原湿地
A. ①② B. 2③ C. ①③ D. ②④
(3)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青藏铁路,多采用高架桥通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其原因是________(1点即可)。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_________(1点即可)。
(4)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种植________和小麦,该地农产品穗大粒饱,品质优良。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1点即可)
(5)我国在三江源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_________(1点即可)。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地理试题
2025年7月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阅读答题卡上注意事项,按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5分)
【1~4题答案】
【答案】1. D 2. D 3. B 4. A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C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14题答案】
【答案】12 A 13. B 14. A
【15题答案】
【答案】A
第II卷(综合题共3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含4个小题,共3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黑土地 ②. 蒙古包 ③. 塔克拉玛干沙漠
(2) ①. 大兴安岭 ②. B
(3) ①. a ②. c ③. 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轻。 ④.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江海交汇 ②. 南
(2) ①. 山地高原 ②. 温暖 ③. 冬季受北部秦岭等山脉阻挡冷空气
(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河网密布,渔业资源丰富;地势平坦,长江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盛产稻米。
(4)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力量维厚;劳动力充足;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等。
(5) ①. 能源(矿产资源) ②. 跨区域资源调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区域合作。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西北地区 ②. 气候干旱
(2) ① 高山冰雪融水 ②. D
(3) ①. 利用山麓地带的地下水为水源;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 ②. D (4)C
(5)科技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青海 ②. ②④⑤ (2)A
(3) ①. 减少对野生动物生活的干扰;保护湿地生态;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等。 ②. 流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等。
(4) ①. 青稞 ②. 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5)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