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阅读(70分)( 一 ) 阅 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航天事业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 用协调发展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 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地球、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 及其规律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针对空间的研究,起源于低层大气研究,逐步向高空 大气拓展。20世纪60年代后,卫星逐渐用于对地观测、对天(宇宙)观测,形成了空间地球科学和空间天文学。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成为空间科学的重要学科。空间技术是航天器及航天运输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返回、控制、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工程技术,起源于以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进入空 间技术。空间应用则是利用空间科学和技术成果服务人类社会的科技领域的总称。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之间联系密切。空间科学在探索未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向空间技术提出新需求,如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姿态测量与控制精度、更高的定 轨精度、更大的载荷与平台服务系统质量比等。空间科学对空间应用起着输出新理论和 新概念、提供科学支撑的作用;探索的新规律、创造的新理论一旦明确应用价值,将快 速被应用部门采纳,成为经济社会、大众民生的发展助力。空间技术对空间科学、空间 应用具有支撑和推动作用;快速发展的空间技术,激励着科学家思考如何将之应用于空 间科学任务以提出新的空间科学计划、获得新的科学发现。因此,空间应用的发展依赖 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应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不断提出新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将空间技术的发展深度融入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中去,从而创造 新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成果, 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是国家发 展大局的客观要求、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然需求,也是新时期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发展 方向。(摘编自周建平、吴季《统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协调发展的思考》)材料二:《中国科学院院刊》:在空间中心的发展成就中,“双星计划”备受大家关注。您能 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双星计划”在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中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王赤①:“双星计划”的研制是一个“从0到1”的重大突破。我国真正以科学发现 为目标的卫星在21世纪之前还是没有的。在2003年、2004年,有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这个机遇来自国际合作。当时欧洲空间局有4颗卫星,也称为“星簇计划”(Cluster 计 划),更多的是小尺度的卫星,探测磁层空间的小尺度结构,但是大尺度相互作用相对 缺乏,所以当时就特别希望有一个国际伙伴能够来补上大尺度的缺口。于是空间中心的 刘振兴院士提出了“双星计划”。“双星计划”跟Cluster 卫星密切配合,取得了一系列科学发现。更重要的是,通过 “双星计划”,刘振兴院士提出了亚暴触发过程的“锋面触发”理论,后来形成了我们中 国的一个学派。“双星计划”的突破, 一方面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的突破,另一方面让 中国科学家走向世界舞台。《中国科学院院刊》:跟国际上的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现在的空间科学研究处于什么 状态 王赤:虽然我国空间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跟国际上的一些空间科学强国相比, 我国总体的空间科学卫星数量偏少,标志性成果也偏少。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虽然驶 入了快车道,但总体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刊》:您认为在当下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科学的国际合作应该如何 推进 王赤:科学是无国界的,更多的是知识的探索、理论的研究。在整个航天领域当中, 空间科学是最容易开展国际合作的渠道。从中国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经验来看,开展国 际合作首先是要基于双方的互信和互相尊重,这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开展多 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另外,国际合作要促进双方交流,包括文化上的互相理解、科学家 之间建立友谊;更重要的是,国际合作要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外交。《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研究空间的科学家,您当年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 研究 空间的科学家应该具有怎样的视野和精神品格 王赤:走上这条道路,来自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看星星,有时候看到一颗流星划天而过,就特别好奇流星从哪里来,又落到哪里去了 基于童年的一颗好奇心,我就走上了空间科学的这条道路。然后非常幸运,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世界 上最伟大的航天器之一——“旅行者号”的工作,我的博士生导师是“旅行者号”的等 离子体首席科学家,这也使我快速地走向了国际最先进的前沿。从事空间科学的研究,首先需要有好奇心,才会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去努力、去 奋斗。要实现梦想,还是要基于创新,创新是取得所有成功的根基。我们一方面要仰望 星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要一步一个脚印。我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够胸怀 梦想、敢于创新、脚踏实地,只要笃定坚持,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摘编自《科学访谈》2024年第10期)【注】①王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为探索宇宙的空间活动,空间科学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不同学科交叉、综合,在扩充自身内容的同时,孕育出多个学科分支。B. 由于空间技术融入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能带来发展机遇,形成一定的成果,所以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发展空间技术。C. 王赤认为,相比其他一些空间科学强国,我国目前的空间科学发展呈现出发展速 度较快,重大成果较少,总体水平不高的特点。D. 空间科学研究在国际合作时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在 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能取得良好效果。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三者的全面发 展是新时期我国航天的发展方向。B. “双星计划”提出的核心目的在于充分弥补“星簇计划”的4颗卫星在探测磁层 空间大尺度相互作用上的空白。C. 王赤表示,相比幼年时对流星的好奇,遇到的博士生导师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参 与对其从事空间科学研究更重要。D. 王赤认为,作为一名研究空间的科学家不仅要有好奇心,还要有创新力,只要脚 踏实地,就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组织完成4 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轨实施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部分成果已实现转移转化 和推广应用。B. 经过技术革新,“慧眼”卫星具备了高精度指向、高效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填补了我国空间X 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既为观测提供保障,又促进了天体物理相关 学科的发展。C. 随着航天、计算机以及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建立了对海陆空等各个层面 的全方位立体观测体系,这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推动技术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D. 美国NASA 曾经筹备过一项太空探索计划——星座计划,旨在让美国人重返月球 并建立基地,为载人火星探测做准备。整个计划包括一系列新的航天器、运载火 箭以及相关硬件。4. 请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关系图中的空缺信息。(4分)5.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如何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发展,从而建设航天强国 请结合两 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棵树苏 童①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 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 中充满嫉妒和忧伤。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火车站前面有 许多南方罕见的牲口——黑驴、白马、枣红色的大骡子。有一些围着白羊肚毛巾、脸色 黝黑的北方农民蹲在地上,或坐在马车上。还有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 三 棵 树 。②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 树。西双版纳的孩子有热带雨林,大兴安岭的伐木者的后代有红松和白桦,乡村里的少 年有乌柏和紫槐,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 爬树掏鸟蛋的经历。我没有树,这怪不了城市,城市是有树的,梧桐或者杨柳一排排整 齐地站在人行道两侧,可我偏偏是在一条没有人行道的小街上长大——也怪不了这条没 有行道树的小街,小街上许多人家有树,一棵黄桷、两棵桑树静静地长在他们的窗前院 内,可我家偏偏没有院子,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天井,巴掌大的天井仅供观天,不容一树, 所 以 我 没 有 树 。③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 错误,那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泥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 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小树种在花盆里 成为我的牵挂,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长高,但却长出了 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没有一片叶子的成长能逃过我的眼睛。后来冬 天来了,河边风大,树苗在风中颤索,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 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唯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 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 暖的室内,在温暖的梦境中,可是我的树苗在窗台上,在凛冽的大风中。大风把我的树 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 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抓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我的树没有了。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④我的树在哪里 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⑤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楼房的阁楼部分,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你猜是什么树 两棵果树,一 棵是石榴, 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 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 了树,我一下子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⑥果树对人怀着悲悯之心。石榴的表达很热烈,它的繁茂的枝叶和灿烂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叠叠的果实都在证明这份情怀;枇杷含蓄而深沉,它绝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 错当成一棵玉兰树,但它在初夏季节告诉你,它不开玉兰花,只奉献枇杷的果实。我接 受了树的恩惠。现在我的窗前有了两棵树, 一棵是石榴, 一棵是枇杷。我相信一切并非巧合,这是命运补偿给我的两棵树,两棵更大更美好的树。我是个郁郁寡欢的人,我对 世界的关注总是忧虑多于热情,怀疑多于信任。我的父母曾经告诉过我,我有多么幸运, 我不相信;朋友也对我说过,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现在两棵树告诉我,我最终是 个幸运的人,我相信了。⑦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 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欲望。 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 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热情似火的石榴呀,它会对我说:“我是你的树,是你的树!”⑧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 我及时地出现在窗边,喝令孩子们离开我的树,孩子们吵吵嚷嚷地离开了,地上留下了 幼小的没有成熟的石榴。我看见石榴树整理着它的枝条和叶子,若无其事,树的表情提 醒我那不是一次伤害,而是一次意外,树的表情提醒我,树的奉献是无边无际的,它不 仅是我的树,也是过路的孩子的树!⑨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 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有了树,便悄悄地忽略了树。窗外的两棵树后来有点疲惫了,我没有看出来,一场春雨轻易地把满树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门回家踩在 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 使命,七年过后,两棵树仍将离我而去。⑩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 一九九五年的 夏天,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庵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 消失在残垣瓦砾之中。拆房的工人本来可以保留我的两棵树,至少保留一些日子,但我 不能如此要求他们,我最终知道两棵树必将消失。七年一梦,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 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 现在我的窗前没有树。我仍然没有树。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我有过 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遥远的火 车站的名字是“三棵树”,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 我问我自己,然后我听见了回应,回 应来自童年旧居旁的河水,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我 在这里,我在水里!”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棵树”原本是一个地名,作者以它为引子,引出自己与三棵树的故事,由此表 达出对生命体验的追忆及思考。B. “我”将两棵果树视为“最重要的礼物”,主要因其抚慰了“我”遭受的伤痛,弥 补了“我”寻树多年不得的缺憾。C. 当最终知道两棵果树必将离自己而去时,作者发出“七年一梦”的感叹,含蓄地 传递出失去树后的失落与感伤之情。D. 文章先写苦楝树苗无法栽种到地里,后写居住楼前的两棵果树在城市建设中消失, 核心在于批判城市建设的不合理。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内容看似松散,但始终围绕“树”这一核心意象及对树情感的变化展开,使 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B. 文章描写苦楝树苗被吹进河里时,采用拟人与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狂风肆 虐的状态,增强了画面感。C. 文末作者采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苦楝树苗在水中向我示意,和前文树苗被吹进河 里后无处可寻的内容照应。D. 本文看似轻描淡写,但在一步步剖开记忆与现实缝隙的过程中,让读者在平静的 叙述中感受到其中的怅惘。8. 文中画线句子具有幽默诙谐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 文章中反复强调“我没有树”,这句话具有多层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 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竞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 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 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 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 就天下乎 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 上拜信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 何也 ”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 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 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 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 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 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 · 淮阴侯列传》)材料二:韩信虽有不世之略,然其志在封王,心图富贵,未怀忠义之忱以事君上。其初在楚, 未得重用,遂背楚归汉,非为大义,乃为己身之显达。 及为大将,屡建战功,然恃功而 骄,多有矜伐之色。且其于钟离眛之事,卖友求荣,陷友于难,此其德之亏也。后竟谋 逆,欲图不轨,虽有军事之才,终为不忠不义之人,致身死族灭,亦其咎由自取耳。(节选自《汉书新编 ·韩信传论》)材料三:韩信庙刘禹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诸将行A 道亡者B 数十C 人D 信度何等E已数言上F 上不我用G 即亡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厌,厌恶,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的“厌”意思相同。B. 见,看见,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见”意思不同。C. 若,你,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若”意思与用法相同。D. 咎,罪过、灾祸,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的“咎”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韩信还是贫民的时候,家境贫寒,不善谋生,经常跟着别人蹭吃蹭喝,曾长达几 月到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蹭饭,被亭长妻子嫌弃。B. 韩信在城下钓鱼,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里,天天如 此。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承诺将来要报答她。C. 韩信先后跟随项梁、项羽都不得重用,后犯法当斩,得滕公赏识,推荐给汉王, 汉王觉得韩信才华出众,就任命他为治粟都尉。D. 萧何在与韩信几次谈话后,非常赏识韩信的才华,极力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最 终答应拜韩信为大将,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2)及为大将,屡建战功,然恃功而骄,多有矜伐之色。14. 材料二与材料三对韩信的评价有何异同 请简要概括。(3分) ( 四 ) 阅 读IV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①苏 轼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春风料峭羊角②转,河水渺绵瓜蔓流。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③。【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得知自己被贬黄州之后。②羊角:指旋风。③楚囚:本指春秋时被晋国俘虏的楚国大夫钟仪, 后借指被囚禁者,也借指处境窘迫的人。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以“滑泻油”比喻酒液的清滑流淌,与后句“醉行堤上散吾愁”形成呼应。B. 颔联寓情于景,通过“羊角转”的旋风和“瓜蔓流”的河水,表现诗人的情感。C. 颈联“思归”与“未到”形成对照,既写友人思归故里,又写自己未到黄州已先向往。D. 尾联反用典故,将个人离别之愁巧妙与历史中“士大夫面对逆境的态度”联系起来。16. 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老师在讲解屈原辞赋“言近旨远”的特征时,正好可以引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加以印证。(2)植树节这天,学校组织参观植物园.当花匠介绍树木种植需顺应其本性时,小刚不禁想起《种树郭橐驼传》中“ , ”。(3)唐代诗人在写景抒情时常以“空”字表现丰富的意蕴,如“ , ”。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①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十一月七日至九日交节。二十四节气中, 四时的开端都以“立”为名。从字形上看,甲骨文、金文中的“立”字,像人站立在大 地之上,本义是“站立”,后来引申出“树立、建立”等义。每当事物确立,也就意味 着它要持续存在与发展下去。在节气中,“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寒冷之气将要在 大地上驻足停留。②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入冬以后,北方河 水开始冻结,大地冰封,野鸡等雉类减少了活动,仿佛是藏了起来,与此同时,海边出 现了蜃蛤。古人观察到雉鸡的纹路与蜃蛤相似,便以为蜃蛤是雉鸡入海幻化而成。在南 方部分地区,立冬过后虽然气温降低,但尚不寒冷,还有一段“小阳春”的时节,呈现 出与北方不同的初冬景致。立冬作为“四时八节”之一,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古时候 天子在立冬当日于北郊迎冬,并且当月还要举行四时之祭中的烝祭,将这一年的新稻谷 献给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仍是丰收之年。百姓也会在立冬之后祭祀祖先,举行“暖 炉会”等活动。冬天是四季的尾声,一年辛勤的农事劳作已经开始,获得丰收的人们不 但贮备了明年的粮食,还有了休息,心情是惬意而满足的。冬日是农闲时节,人们邀二 三知己或父老乡亲,围炉而坐,品尝新酿的好酒,用人间烟火抵御寒冬的厉厉朔风。③《诗经 ·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食物是过冬的重要保障,冬季伊始, 人们便要一方面着手囤积蔬菜或腌菜,作为粮食储备;另一方面也会注重通过食物来驱 寒补气。蔬菜上首选白菜,如宋代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中曾写道,“拨雪挑来踏地 菘,味如蜜藕更肥醴”,这里的“地菘”就是白菜,诗人认为,冬日里白菜鲜美,较蜜 藕还略胜一筹。肉类上,北方以牛、羊肉为主,南方品类丰富,选择更为多样,如陆游 《初冬绝句》写道,“鲈肥 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鲜美的鲈鱼不仅宽慰了漂泊 在外的诗人,也拨动了他的思乡之情。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保留着“立冬补冬”的习 俗,热乎乎的美食不仅能帮助人们抵御严寒,更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当时间的脚步来到冬日,仿佛岁月之歌由饱满响亮转向舒 缓悠扬。冬天是沉甸与积累的时节,就像种子要经历寒冷的考验,为第二年的破土而出 积畜力量。人们在冬天休养生息,呵护着内心对未来春天的忡憬。18. 文中第④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19. 下列词语中,与文中加点的“人间烟火”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秋收冬藏 B. 鲜花盛开 C. 抵御外敌 D. 少女心事20. 请根据材料第①段,用一个长单句给“立冬”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 字。(5分)21. 文中画横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2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2025年立冬时节,正带领一队东北游客在南方某著名美食城游 览,请你结合材料,向游客进行现场解说,100字左右。(6分)三 、写 作 (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文阅读Ⅱ《三棵树》中的“树”在作者笔下是自然的存在,还是岁月的见 证,情感的寄托,更是理想的承载。作者执着追寻心中的“树”,可没有院子,狂风 大作,城市建设等等现实一次次冲击着“树”,这也正如人生逐梦路上的起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 (3分)B 【解析】“必须着重发展空间技术”错。该项忽略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与空间 应用需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而非技术单方面“输入”。2 . ( 3 分 )A 【解析】B 项文中只强调了“双星计划”提出的背景,并未指出核心目的。同 时,文中指出“大尺度相互作用相对缺乏”,而非完全空白。 C 项王赤并未将“幼年时对 流星的好奇”与“遇到的博士生导师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参与”进行比较。D 项偷换概念, 原文表述为“只要笃定坚持,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3 . ( 3 分 )D 【解析】材料一观点强调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协调发展。D 项星座 计划仅强调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但未指出其服务人类社会的特点以及三者的融合,故D 项不适合。4. (4分)①空间科学;②空间应用;③空间技术;④输出新理论和新概念。(每点1分)5. (6分)①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发展要求,统筹协调,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 用的全面发展。②加强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在合作中探索知识,研究理论,不断实现突 破。③研究人员需保持好奇心,怀揣梦想,积极创新,在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中实现既定 目标。④加强空间科学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促进科研引领能力的发展。⑤突破核心技术 与项目。推进标志性空间科学卫星项目(如“双星计划”),实现从0到1的突破,形成自 主科学理论与学派。增加空间科学卫星数量,提升原创性成果产出,缩小与国际强国差距。 (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 . (3分)D 【解析】作者描写苦楝树苗无法栽种到地里与两棵果树离去, 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城市建设的不合理,城市化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但并不是核心的写作目的。就全文而言, 两个内容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在与树相处过程中的情感。7 . ( 3 分 )B 【解析】“苦楝树苗被吹进河里”相关内容未采用夸张的手法。8. (4分)①作者采用“讲歪理”的方式传递出埋怨责怪的情感。在城市建筑中缺乏绿地,本 来是人的错误,作者却说是地面的错误,这就构成一种诙谐的趣味。②采用拟人的手法。 石板、水泥地本来没有意志,作者却赋予它们情感的选择——不欢迎,拒绝苦楝,这一描 述不符合事实,却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情趣。(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9. (6分)①现实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树。作者生活在城市里,家没有院子,地面多是水泥或石 板,没有适合种树的地方,使得他在现实中没有拥有过真正意义上扎根土地的树。②童年 时没有与树相关的欢乐。相比其他地方的孩子,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树,失去了童年爬树掏鸟蛋等与树相关的欢乐经历,没有享受过亲近自然、充满童趣的时光。③ 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家园的缺失。树根深扎土地,“没有树”意味着现代人在城市化的浪潮 中逐渐失去精神原乡,既回不去传统,又无法在钢筋水泥中找到真正的归属感。④理想追 求中失去与得到之间的不懈追寻。“树”承载着“我”的向往,“我没有树”不断被强调, 一方面反映“树”一次次离作者而去,另一方面也表明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向往的追寻。 (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3分)DFG11 . (3分)A 【解析】A 项《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的“厌”意思是“满足”, 文中“厌”意思是厌恶,二者意思不同。B 项《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见”表被动,可翻译为“被”,与文中“见”意思不同。C 项有关“若”的解释正确。 D 项两个“咎”都是“罪过、灾祸”的意思。12 . (3分)C 【解析】C 项“汉王觉得韩信才华出众,就任命他为治粟都尉”错误,根据文 段“言于上,上拜信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可见在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时,并 没有觉得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13 . (8分)(1)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 希望你报答吗 ”(“哀”,怜悯、同情,1分;“报”,报答,1分,语句通顺2分)(2)等到成为大将之后,他屡立战功,但是却倚仗功劳而骄傲自大,经常流露出夸耀自 己的神色。(“恃”,倚仗,1分;“矜伐”,夸耀,1分,语句通顺2分)14. (3分)相同点:两则材料均承认韩信的军事才能,并提及其悲剧结局。(1分)不同点:①材料二侧重道德批判,强调韩信“志在封王,心图富贵”,认为其悲剧 是“不忠不义”的咎由自取。②材料三侧重历史感慨,以“鸟尽弓藏”的典故悲悯其因 受猜忌被诛杀的命运,反思功高震主的政治悲剧。(每点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5 . (3分)C 【解析】诗人被贬黄州,在与友人分别时提及尚未到达黄州,暗含对自身贬谪 命运的感慨,“思归”与“未到”所形成的对照是友人思归的情感与自己被迫远迁的处境, 其中表现出的是聚散的无奈,而非“向往”。16. (6分)①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别绪。“醉行”“散愁”直接点明与友人离别的哀伤,借饮酒 行为强化离愁的沉重与无奈。②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将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融合,暗含对命运漂泊的怅惘。颈联强化了人生各有困境、聚散不由人的无奈。③超越个人悲愁的豁达胸襟。尾联拒绝如困境中人一般的悲叹,展现出虽处逆境却不甘沉沦的积极态 度,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个性。(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7. (6分)(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3)示例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示例三: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示例四: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 . (2分)甸改为淀 畜改为蓄 忡改为憧(找出并改对1个错别字得1分,只找出错别 字但没改对不得分。)19 . (3分)D 【解析】“人间烟火”是偏正结构,D 也是偏正结构。A 是并列结构,B 是主 谓结构,C 是动宾结构。20. (5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 一般在每年公历十一月七日至九日交节,标志着冬天开始 和寒气在大地上驻足停留的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写出“立冬是……第一个节气”得2分, 出现“二十四节气”得1分,出现“一般在每年公历十一月七日至九日交节”得1分,句子是长单句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 (4分)答案一:一年辛勤的农事劳作已经结束,获得丰收的人们不但贮备了明年的粮食, 还有了休息的时间,心情是惬意而满足的。答案二:一年辛勤的农事劳作已经结束,获得丰收的人们不但贮备了明年的粮食, 还可以休息,心情是惬意而满足的。(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4分)【解析】根据语境“立冬”是一年农事劳作的结束而不是开始,所以把“开始”改为“结 束”;“有”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所以加入“的时间”;或将“有”改为“可以”“能够” 等 词 。22. (6分)示例:各位东北的家人朋友们,今天是立冬时节!咱东北此时已是冰封大地,可 南方正处“小阳春”。立冬讲究“补冬”,南方美食丰富,走,咱去尝尝这暖身又暖心 的南方烟火味!愿这份江南冬日的温热与诗意,能抚慰您对北国风雪的乡愁。(有称呼语 并点出立冬时节,得1分;点出南方立冬时节饮食特点,得3分;表述通顺得体得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3.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