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摩擦力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摩擦力综合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摩擦力综合练习
选择题
以下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2.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如图所示,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10N,水平向右 B.10N,水平向左 C.20N,水平向右 D.20N,水平向左
3.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18N、F2=10N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当撤去力F1时,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为( )
A.18N,水平向左 B.18N,水平向右 C.10N,水平向左 D.10N,水平向右
4.如图所示,A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开始向右运动,同时物块B在A的上表面以速度v2开始向右运动,且A、B接触面粗糙,水平面光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若v1=v2,A、B之间无摩擦力
若v1>v2,A受到B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若v1<v2,B受到A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若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5.如图所示,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台阶面水平,扶手是成一定倾角的斜面.某顾客乘坐扶梯,随手将一小物体放在了倾斜扶手上,人、物体随梯一起匀速运动.匀速上行时,人受摩擦力为F1,扶手上物体受摩擦力为F2;匀速下行时,人受摩擦力为F3,扶手上物体受摩擦力为F4.关于这些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F1、F2、F3、F4均沿扶手向上
F1、F2均沿扶手向上,F3、F4均沿扶手向下
F1、F3均为零,F2沿扶手向上,F4沿扶手向下
F1、F3均为零,F2、F4均沿扶手向上
(多选)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三个物体中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 C.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 D.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7.一本书重约5N,有316页,书本正面朝上。现将一张A4纸夹在第158与第159页间,A4能够覆盖几乎整个书页,如图所示。若要将A4纸抽出,至少需用约2N的拉力。不计书皮及A4纸的质量,则A4纸和书之间的摩擦因数最接近(  )
A.0.20 B.0.30 C.0.40 D.0.50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为g,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μ2mg,μ1Mg B.μ2mg,μ2mg C.μ2mg,μ1(m+M)g D.μ2mg,μ1Mg+μ2mg
9.如图所示,打印机进纸槽里叠放有一叠白纸,进纸时滚轮以竖直向下的力F压在第一张白纸上,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滚轮与第一张纸不打滑,但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间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滚轮与白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白纸之间、白纸与纸槽底座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每张白纸的质量为m,不考虑静电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滚轮对第一张白纸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第二、三张白纸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2(F+2mg)
第三、四张白纸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2(F+mg)
越靠近底座,白纸间的摩擦力越大
10.(多选)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B之间有一伸长的弹簧(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物块C叠放在物块A上。现对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并使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至B恰好要开始滑动,则在此过程中(  )
A与地面之间可能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A、C之间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相等
1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3m的A、B两个物体,A、B间、B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μ,现施加水平拉力,使A、B一起向右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水平拉力和A、B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
A.4μmg,μmg B.4μmg,0 C.3μmg,μmg D.3μmg,0
12.如图所示,物块A、B、C叠放在一起,在水平力FA=FB=10N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那么此时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20N,0 B.20N,10N C.10N,20N D.10N,0
13.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也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 B.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
C.B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小于F D.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
14.(多选)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6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当F=25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
当F=10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5N
当F变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一直变大
D.当F=0时,物体将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15.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对其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F,(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施力物体是桌面
若拉力F=12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方向向右
若拉力F=22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方向向右
16.(多选)如图甲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物体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体与一拉力传感器通过水平细绳连接,从t=0时刻起,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kt(k为常数)作用在B上,拉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k、t1、t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据此可求(  )
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B.水平面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C.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 D.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解答题
17.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0N,动摩擦因数是0.5,物体的一端与一根劲度系数为4×103N/m的轻质弹簧相连(设弹簧的形变均在弹性限度内,取g=10m/s2),问:
将弹簧拉长2cm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1多大?
(2)将弹簧拉长4cm时,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2多大?
18.重为60N、长为L=2m的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至少要用40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棒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棒继续做 匀速运动。求:
(1)木棒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
(2)木棒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0.5m露出桌面时,如图(b)所示,水平推力的大小F
19.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原长为10cm的轻质弹簧水平拉该物体,研究过程中发现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13cm,当弹簧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的长度为12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g取10m/s2)求:
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大;
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物体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20.质量为m=10k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F1=32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F2=30N的水平向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匀速滑动,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fm;
(2)木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3)如果用F3=20N的推力水平向右推静止木箱,求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Ff。
如图,水平面上有一重为50N的物体,受到F1=12N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求:
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若将F1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若将F2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如图所示,一重为45N的木块原来静止在固定的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1、F2的作用,其中F1=14N,F2=8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F1和F2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只将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1.A 2.D 3.D 4.A 5.D 6.BC 7.C 8.B 9.C 10.BC 11.B 12.D 13.A
14.ABD 15.D 16.AB
17.(1)80N (2)100N
18.(1)40N (2)0.5 (3)30N
19.(1)6N (2)4N (3)0.2
20.(1)32N (2)0.3 (3)20N 方向向左
21.(1)6N 水平向右 (2)6N 水平向左 (3)10N 水平向右
22.(1)6N 水平向右 (2)8N 水平向右 (3)9N 水平向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