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思想政治问卷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题有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材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严字当头、刀刃向内,使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开辟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新境界。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意在
①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党的建设走深走实
②加强党的领导,为民族复兴奠定物质基础
③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党员干部昂扬斗志
④坚持科学执政,使党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出自习近平同志在1990年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启示共产党员
①要坚定信仰,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②要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
③要充分行使决定权,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④要践行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 党的年轻干部是新时代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要常含民生“泪水”,常喝理论“墨水”,常沾基层“泥水”,常流苦干“汗水”,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意志品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下列对“四水”要求解读正确的是
①常含民生“泪水”——坚持依法执政,发挥党员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常喝理论“墨水”——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
③常沾基层“泥水”——密切联系群众,在为民惠民中担当责任
④常流苦干“汗水”——深入调查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这表明
①反腐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③党员干部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与腐败作斗争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
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乌鲁木齐市委、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2025年实施的民生实事包括: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在具备条件的停车场新建2600个公共充电设施;畅通多元就业渠道,归集就业岗位不少于10万个,试点打造4个示范性就业驿站;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办好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和第三届戏曲文化展示周……这说明
①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持续推进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③人民民主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④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25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此次修改增加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材料体现出
①人大代表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②人大代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积极行使自己的职权
③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行使立法权
④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指导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2025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1周年。71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彰显出独特优势,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命,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国体
③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④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权益,广泛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为进一步发挥政协治理效能,某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委员们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从功能设施、产业布局、文化活力等不同维度深入破题,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思路。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①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彰显了团结与民主的主题
③作为国家决策机关,把服务民生作为履职的落脚点
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某村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编修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积极开展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试点工作,实现了“由村干部说了算”到“由村民说了算”的转变。该村的这一做法
①立足村民各种需求,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精准的方向
②彰显了群众自我管理功能,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活力
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写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④是人民群众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与写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周文王颁布的这条《伐崇令》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我国古代很早就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后来不少朝代也都有保护自然的律令并对违令者重惩。这说明
①法治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唯一方式
②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完备的封建法典
③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是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④中华法系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正确的道路,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汇磅礴之力、收长远之功。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的是
①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
②坚持严格执法,取消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③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人们普遍依据自身利益处理纠纷、化解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启示我们
①法律的公平正义要通过一个个公正的判决而实现
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推进公正司法只需要在司法的过程中体现公平正义
④司法活动中,违法犯罪人员没有陈述权、辩护辩论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中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法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④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6. M省大力推进“和为贵”调解室建设,把“儒学治乡”融入“依法治村”,选拔、培养“法治带头人”和“法律明白人”超26万名,法治乡村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可见,M省
①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②强化道德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道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人民至上,切实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释放创造美好生活的持久动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材料二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要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要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必要性。(8分)
(3)结合材料,谈一谈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要求:①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正确;②100字左右;③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儿女凝心聚力、团结进取,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扎实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2023年,全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25.91亿元,比1978年增长488.5倍。
从贫穷落后到走向富裕。2023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78元,是1978年319元的127.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8元,是1978年119元的150.8倍。
从封闭内陆到开放前沿。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今日新疆,正深度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向世界敞开怀抱。
今天的新疆生机勃勃、开放自信,新疆各族人民幸福感满满。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4分)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 2 的共同体理念,铸牢 3 意识,促进各民族像 4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今天的新疆生机勃勃、开放自信,新疆各族人民幸福感满满的原因。(10分)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请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关切,中宣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2023年10月24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获表决通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网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网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指导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内容建设,持续加大对含有违反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的网络信息的治理力度。
《人民法院报》发文指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担发挥裁判引领和指导案例作用的担当与使命,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持续加大对含有违反爱国主义教育法行为的治理力度,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各地深挖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为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手段;全国多所学校通过一场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涵养着青少年的生命品格,爱国主义种子在青少年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1)结合材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与落地过程是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12分)
(2)请为你所在的学校制定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形式、流程和预期目标。(要求:简洁明了、术语规范。)(4分)鸟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不同,改革开
放后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材料未体现改革开放,排除。③④正
确,材料强调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答案:B
解析:②错误,中央八项规定属党的建设,与“物质基础”无关;④错
误,党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①③正确,落实八项规定是为加强党的建
设,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3.答案:C
解析:②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③错误,决
定权是人大的职权。①④正确,焦裕禄的事迹启示党员要践行以人民
为中心的思想,不忘初心。
4.答案:C
解析:①错误,“民生泪水”强调群众路线,与“依法执政”无关,且人
民是历史主体;(④错误,“苦干汗水强调实践,而非理论武装。②3
正确,对应思想建设和联系群众。
5.答案:D
解析:①错误,“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工作的根本出发
点是人民利益;③错误,党员有个人合法利益。②④正确,材料强调
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重要性。
6.答案:A
解析:②④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未涉
及民主权利或民主真谛。①③正确,民生实事体现解决人民需求,推
进各项建设。
7.答案:A
解析:③错误,立法权是人大的职权;④错误,人大代表不能“指导
国家机关”。①②正确,材料强调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利益,履行职
责。
8.答案:D
解析:①错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错
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不是国体。(③④正确,体现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优势。
9.答案:A
解析:③④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权力或决策。
(①②正确,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彰显团结与民主主题。
10.答案:C
解析:①错误,“各种需求表述绝对;④错误,村民自治是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②③正确,体现群众自我管理和人民当家作主。
11.答案:D
解析:①错误,“唯一方式”绝对:②错误,先秦未形成完备封建法
典。③④正确,体现中华法系的历史和优秀理念。
12.答案:B
解析:①是现代化建设目标,(④是法治社会的表现,均非总目标。
②③正确,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
法治国家。
13.答案:B
解析:②错误,自由裁量权不能取消,需规范;④错误,应依法处理
纠纷。①③正确,“送法下乡”和法律援助利于法治社会建设。
14.答案:A
解析:③错误,公正司法贯穿全过程,不止于审判过程;④错误,违
法犯罪人员有陈述权和辩护权。①②正确,强调公正判决和以事实、
法律为准绳。
15.答案:C
解析:②③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④正确,
体现“法不阿贵”的内涵。
16.答案:B
解析:②错误,材料强调法治与德治结合,而非强化道德权威;④错
误,应是道德支撑法律,法律保障道德。①③正确,体现基层法治水
平提升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