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地 理
时量: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新疆乌恰地区位于西南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最有可能是( )
A.草地Ⅰ 草地Ⅱ 草地Ⅲ 草地Ⅳ B.草地Ⅱ 草地Ⅰ 草地Ⅳ 草地Ⅲ
C.草地Ⅰ 草地Ⅳ 草地Ⅱ 草地Ⅲ D.草地Ⅱ 草地Ⅳ 草地Ⅲ 草地Ⅰ
2.图中 M地附近出现荒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蒸发 C.降水 D.光照
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下图左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右图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据此完成3~4题。
3.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 )
A.草本 B.乔木 C.灌木 D.草灌结合
4.根据题中信息,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随着降水持续,坡耕地地表径流速率持续上升
B.地表径流速率增幅较大时,试验地径流下渗量明显减少
C.随着降水持续,试验地径流含沙量呈上升趋势
D.地表径流速率增幅较大时,坡耕地径流含沙量明显上升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则反之。二者综合后为溢出效应,如果扩散大于集聚,则溢出效应为正值。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开始缩小的时间是( )
A.t0 B.tl C.t2 D.t3
6.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处于I阶段的城市群战略重心是( )
A.加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 B.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
C.增强外围空间承接能力 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减河是海河流域通过天然或人工河道分泄江河超额洪水的水利设施。作为大运河的配套工程,减河多选址在地势低洼处,至今仍发挥着泄洪、灌溉等功能。下图示意海河卫运河段减河工程,据此完成7~8题。
7.减河工程多选址在运河地势低洼处,是因为该处( )
A.堤坝易溃决 B.工程量较小 C.农业用水多 D.地质更稳定
8.关闭减河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洪、发电 B.防洪、防咸 C.灌溉、防咸 D.灌溉、发电
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但其对外直接投资却呈现增长趋势。下图示意2000和2021年日资海外制造业企业在三大区域的采购来源。图中圆圈内数字代表当地日资企业采购总额,箭头上数字代表日资企业向日本采购的金额(单位:十亿日元),据此完成9~10题。
9.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 )
A.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 B.降低日本产业竞争力
C.带动日本制造业出口 D.增加日本制造业成本
10.近20年来,在亚洲的日资海外制造业对日本的采购占比变化,反映( )
A.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减少 B.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加
C.亚洲产业配套能力下降 D.亚洲产业配套能力提升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总面积达44万hm ,约占该岛陆域面积的1/7。当物种在进行移动和扩散时需穿越异质景观空间,在该过程中将克服一定的阻力或消耗一定的成本。通过对该公园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地形和社会经济要素等阻力因子的影响程度,确定其物种迁移综合阻力值(下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推测该公园综合阻力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陡 B.人为干扰较大 C.距离速公路较远 D.天然林占比较高
12.该公园构建生态廊道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区域景观格局 B.减少外来物种入侵
C.利于游客观赏野生动物 D.减缓栖息地破碎化
目前我国农粮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4%,推动粮食产业碳减排有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粮食生产责任不断向我国粮食主产区转移。下图示意2011~20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种植碳排放总量,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图可推知,2011~2020年我国粮食种植碳排放总量( )
A.粮食主产区变幅最大 B.产销平衡区波动增加
C.主销区最小,但波动增加 D.各区大致呈均衡分布态势
14.受粮食生产责任不断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 )
A.作物单产、熟制增加 B.粮食种植的减碳难度降低
C.科技减碳效应被削弱 D.种植结构“非粮化”加剧
西成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西安市和成都市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自西安北至江油设14座车站,自江油至成都东设8座车站。小明乘坐西成高铁的D1917次列车于2024年1月16日由西安前往成都。下图示意西城高铁站点分布及小明查到的D1917车票信息,据此完成15~16题。
15.自西安北至广元段,D1917的平均时速约为( )
A.150km/h B.200km/h C.250km/h D.300km/h
16.西安北至江油段的限速低于江油至成都东段,其主要原因是( )
A.江油-成都东段客流量较大 B.江油-成都东段地质灾害多
C.西安北-江油段经停站点多 D.西安北-江油段地势起伏大
二、非选择题(三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安徽省铜陵市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在经历几十年重工业发展后,即使有土地也无法开展新项目,于2009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十一五以来,铜陵市提升了冶金、电力、建材等产业的规模和档次,确立“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发展思路,谋取发展新空间。目前,铜陵市转型效果明显,已形成铜基新材料、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发展之路。下图示意铜陵市位置及部分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1)分析铜陵市在经历几十年重工业发展后,出现了“即使有土地也无法开展新项目”的原因。(6分)
(2)说明铜陵市产业升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3)简述铜陵市转型效果明显给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带来的启示。(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酵母的工业原料主要为糖蜜,而糖蜜是制糖业的副产品。我国A酵母企业成立于1986年,市场份额在国内稳居第一之后,该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3年,该企业以“先市场后工厂”的方式首次在埃及建厂投产,该企业还积极打造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埃及的农业发展,成为“中国智造”的国际新名片。2022年12月,该公司酵母制品扩建项目在埃及开工,建成后其总产能将达到年产6万吨。下图示意A酵母企业在埃及的位置及其循环经济模式。
(1)说明A酵母企业首选在埃及建厂的有利资源条件。(4分)
(2)简述A酵母企业在埃及打造循环经济模式的积极作用。(6分)
(3)说明该企业“先市场后工厂”的发展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某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北部,该地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为当地哈萨克牧民传统的冬牧场。蒙古野驴是该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物种,其数量正逐步恢复增长。该地蒙古野驴的饮水点包括天然饮水点和人工饮水点。天然饮水点地处地势低洼的黄泥滩,有若干泉眼分布,而人工饮水点主要依靠管理中心通过卡车拉水。交通线路对蒙古野驴的生存空间造成较大威胁,目前建成的野生动物自然廊道鲜有蒙古野驴正常穿越。下图示意该自然保护区内饮水点及蒙古野驴观测记录点的分布。
(1)分别说明该自然保护区天然饮水点在夏季和冬季的水源类型。(4分)
(2)与天然饮水点相比,描述人工饮水点的分布特征,并简述原因。(6分)
(3)该自然保护区内交通线路对蒙古野驴的生存空间造成较大威胁,请给出依据。(4分)
(4)请从人类活动角度,提出加强该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保护的合理建议。(6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10 BADBC AACCD 11—16 BDACB D
17.(1)开采铜矿,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矿坑未治理,地表易塌陷;工业三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地修复困难,难以开展新项目等。
(2)加快涉铜产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优化投资营商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对铜矿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依托地缘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2分一点,任两点得4分)
(3)依托原有产业基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核心产业,打造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一体化,提升竞争力;因地制宜修复和改造被破坏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2分一点,任三点得6分)
18.(1)埃及盛产甘蔗和甜菜,酵母工业原料丰富;(2分)埃及石油、天然气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
(2)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分)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2分)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2分)
(3)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确保建厂后产品畅销,降低市场风险和成本;(2分)提前宣传品牌,提高产品的海外知名度;(2分)根据市场占有率,合理规划海外工厂的规模。(2分)
19.(1)夏季降水较多,黄泥滩渗透性差,低洼处逐渐积水,为蒙古野驴提供地表水,地下水仍作为蒙古野驴天然饮水点的补充水源;(2分)冬季降水少,地下水的水量和水温较为稳定,成为蒙古野驴天然饮水点的主要水源。(2分)
(2)分布特征:人工饮水点数量较多,分布较广。(2分)原因: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天然饮水点无法满足蒙古野驴饮水需求,需要布设更多的人工饮水点;(2分)人工饮水点的设置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故分布较广。(2分)
(3)连续设置有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形成野生动物迁徙的三重障碍;(2分)交通线路附近蒙古野驴出现的观测记录较少。(2分)
(4)加强对天然水源的保护,(随着蒙古野驴数量增长,)适度增加人工饮水点;(2分)减少周边人工饲养的畜牧活动,严格控制马、牛以及骆驼等家畜进入保护区占用水源地;(2分)改造自然廊道,协助诱导蒙古野驴种群正常穿越自然廊道。(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