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重点:理解人物形象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可以根据情形播放播放《三顾茅庐》视频。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二、背景介绍1.相关介绍《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2.作者简介【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句,简要概括文章的情节。1.检测生字词拜谒(yè ) 纶巾(guān ) 鹤氅( chǎng ) 愧赧(nǎn )沔(miǎn ) 存恤( xù ) 箪食(dān ) 鄙贱( bǐ )2.积累词解三顾茅庐未审得入览否但恨亮年幼才疏曲赐教诲开备愚鲁而赐教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而智术短浅,迄无所就此诚不可与争锋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是殆天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将军身率益州之众惟将军图之3.概括情节第一部分:刘备欲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第二部分:诸葛亮午睡,刘备(庭前等候)。诸葛亮醒后,刘备(诚邀出山)。第三部分:刘备(泪沾袍袖),诸葛亮答应出山。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刘备之诚1.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圈画出文中描写刘备的言行举止的句子,思考: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的呢?2.补充投影 :徐庶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便“安排礼物”,准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颇为急切。忽报友人来访,以为孔明,“遂整衣出迎”,却原来是司马徽……竟有五次把别人错认为诸葛亮,越急切,越紧张。第一次只是带着礼物和从人第二次冒着雪去的,路上张飞多嘴,他就加以申斥第三次,动身前,先斋戒,沐浴,更衣……3.总结归纳: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忧国忧民、抱负远大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结合文中对张飞和关羽的描写,分析他俩的性格特点,思考:为何要写关、张的表现 张飞:直爽、莽撞、粗率、急躁。关羽:稳重反衬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板书设计:刘备: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忧国忧民、抱负远大(动作、语言)张飞:直爽、莽撞、粗率、急躁反衬关羽:稳重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人物形象——诸葛亮之贤1.投影导入: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司马徽告曰:“伏龙、凤雏,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又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2.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大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交流释疑:(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明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投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追问:他的孤高淡泊的不仕情怀还能从哪里看出来?(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相貌描写片段: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明确:一方面写出诸葛亮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明确: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外交 内政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隆中对”的内容,其实也是整本《三国演义》的总纲,诸葛亮出山之后的情节,恰如“隆中对”中所对出的内容,都一一上演。【教学提示】“隆中对”的内容极具谋略性,可引导学生对此战略布局做详细分析,绘制地图,感受诸葛亮之智,体会运用军事谋略的趣味。(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3.总结归纳诸葛亮的形象:雄才大略、孤高淡泊、关心民生疾苦4.结合《出师表》和“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让生举例诸葛亮后来的主要事迹。例如:火烧赤壁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六次北伐……二、总结归纳——艺术特色1.人物出场的艺术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3.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4.巧用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用张飞直爽、莽撞、粗率、急躁,反衬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用刘备的竭诚求贤、礼贤下士衬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对诸葛亮的赞美,反过来又成为刘备为国求贤卓越行为的褒扬。三、拓展延伸“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你能列举出历史上还有哪些类似的佳话吗?(烘云托月)板书设计:张飞——反衬——刘备刘备——衬托——诸葛亮诸葛亮——衬托——刘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