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考古发现印证,某远古人类遗址出土了大量炭屑和两具烧骨,还发现了打制石器和许多兽骨化石,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2.在原始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人类逐步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在其中起到根本作用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文明的出现 C.农作物的种植 D.氏族的衰落3.他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他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4.2023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一处大型青铜器作坊遗址,出土了包括礼器、工具和武器在内的数百件青铜器,其中部分器物采用复合范铸造技术。这一发现最直接印证了( )A.商朝中期青铜文化形成“礼制重器”的传统B.夏朝晚期已具备成熟的青铜器规模化生产C.西周初期青铜器广泛用于农业与战争领域D.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取代青铜铸造工艺5.夏王桀、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都是有名的君王,以史为鉴,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到的治国经验为( )A.好大喜功方可提升国力 B.残暴统治才可以稳固政权C.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D.连年战争显示军队战斗力6.西周诸侯国经由周天子“授民授疆土”而建立,周天子与受封诸侯以血缘、姻亲形成情感联系,又凭借分封制下的权利义务与宗法制等政治制度,确立起严格的君臣关系。这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实现诸侯国文化认同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7.《论语·八佾》载:“季氏八佾舞于庭。”按周礼,天子八佾(64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而季氏作为大夫竟用天子之乐,孔子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中出现的局面反映出( )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 B.学术思想十分活跃C.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大规模的民族交融8.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人工铸铁技术;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铁器化进程加快,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铁手工业中心,生产种类有农具、手工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等。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B.冶铁技术领先世界 C.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D.铁器已实现商品化9.《商君书》指出在国家治理中“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入使民尽力,则草不大荒;出使民致死,则胜敌”。据此可知,商鞅主张( )A.奖励耕战 B.废除井田制 C.严明法度 D.统一度量衡10.佛教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广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结果。据此可知,文明交流的特点是( )A.双向性 B.单一性 C.排外性 D.优越性1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之后,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分别建立了西汉和东汉统一王朝。这材料描述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2.秦的统一,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如南北朝时期都以中华正统自居,宋元时期辽宋夏金共奉“中国”之号。由此可见,秦的统一( )A.奠定了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B.影响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C.结束分裂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加强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1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石外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南同学:周边少数民族骚扰 B.鲁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赵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杨同学:外来侵略颠覆政权14.汉文帝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曾经想做一个露台,预算报上来,需要百金,他便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还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这反映出汉文帝( )A.提倡勤俭治国 B.减轻赋税徭役 C.注重农业生产 D.废除严刑峻法15.《汉书》记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材料描述的是汉武帝( )A.削弱地方势力 B.加强经济管理 C.尊崇儒家思想 D.大举反击匈奴16.《后汉书·五行志》记载:“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主要是因为( )A.丞相权力空前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D.东汉黄巾起义爆发17.《汉书·西域传》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这一举措( )A.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 B.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C.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D.推动了张骞出使西域18.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的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内迁的匈奴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西晋时期( )A.民族交融得到一定发展 B.鲜卑与黄帝有血缘关系C.诸侯王的势力日益强大 D.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19.“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改为汉姓‘元’。”材料中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松赞干布 D.金世宗20.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利用三国时期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 )A.开放包容 B.交融交流 C.传承创新 D.多元一体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2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各写一个即可)(4分)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2)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三:(3)材料三中的图1、图2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分别属于哪一居民?(6分)(4)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南北方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4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中国政治制度论纲》(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实施的哪一政治制度?(2分)这一政治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2)根据材料二,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哪些进步性?(4分)材料三(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所示是哪一朝代的形势图?(2分)该朝代推行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材料四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汉书·主父偃传》(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上”指哪位皇帝?(2分)根据材料四,该皇帝面临的难题是么?(2分)主父偃提出的解决措施是什么?(2分)23.古代陵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景帝阳陵陶俑随葬俑人物相貌区分度高,且神情严峻、目光锐利,呈现尚武、强悍的风范。 随葬俑人物面貌线条柔和圆润,面带微笑,神情舒展,呈现平和,从容的风格。——摘编自《中国古代俑》(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陶俑的风格。(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考古发现——洛阳北魏墓葬群北魏帝陵的墓葬形制基本沿袭汉文化传统,其中圆形封土基底体现洛阳风格。 牵手俑身穿左衽大袖褶,大袖褶原是北方民族便于骑马所穿的套装,至南北朝时已融入汉族特色。 洛阳北魏大墓出土东罗马帝国时期金币1枚。——摘编自刘连香《洛阳北魏墓葬的“太和之风”与民族文化交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洛阳出现北魏墓葬群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并归纳北魏在民族交往、对外交流方面的表现。(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墓葬风格的主要因素。(4分)24.【中国古代医学、科学、文化】(8分)十堰市某学校七年级的徐坤同学将本学期所学的中国古代医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整理成下表。领域 人物 贡献医学 张仲景 撰写《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华佗 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科学 贾思勰 撰写《齐民要术》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创编《大明历》蔡伦 改进造纸术文化 司马迁 撰写《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王羲之 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誉为“书圣”顾恺之 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请阅读表格内容,选择材料中的人物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C C C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A A B A A B C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21.(1)黄河流域:半坡遗址;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2)从穴居、野处到建造宫室居住。(3)图1是干栏式房屋,属于河姆渡居民;图2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属于半坡居民。(4)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半地穴式房屋保暖防风沙。22.(1)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2)进步性:避免出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安定统一。(3)朝代:秦朝。政治制度:郡县制。(4)皇帝:汉武帝。难题: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措施:实行推恩令。23.(1)风格:秦始皇陵兵马俑:雄浑大气、壮观威严;汉景帝阳陵陶俑:平和从容、面貌微笑。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朝完成统一,国力强盛,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严的政治统治;汉景帝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形成了平和从容的社会氛围和文化风格。(2)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表现:民族交往方面:鲜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学习、融合,如鲜卑人着汉服、说汉话等;对外交流方面:出土东罗马帝国时期金币,说明与西方有贸易往来等交流活动。(3)主要原因:政治局势(统一或分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24.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础,这对后世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华佗作为医药和健身的开创者,他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分别代表着中医麻醉技术与养生技术的突破,这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在科学领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反映了古代中国精密的数学水平,而蔡伦改进造纸术则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在文化领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写作形式,为后世历史著述提供了范本,而王羲之与顾恺之的艺术作品则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树立了极高的标杆及传统美学。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通过创新与实践,推动了中国文明在医学、科学和文化方面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风貌,这也揭示了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docx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