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2章综合检测解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2章综合检测解答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2章综合检测
全卷共三大题,25小题,满分为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被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如果体重上升记作,
那么体重下降可以记作( )
A. B. C. D.
2.2025年4月14日,“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在海南海口举行,
总签约额约2336亿元.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用实际行动投出信任票,
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数据233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输入进行计算,则输出结果为( )
A.4 B.3 C.2 D.1
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5.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百分位)
C.0.5(精确到十分位) D.0.0502(精确到0.0001)
6. 现规定一种运算“*”:,如,则( )
A. B. C. D.
7.已知实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一条数轴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B,C,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8,现以点C为折点,
将数轴向右对折,若对折后的点A到点B的距离为4,求点C表示的数.
甲答:点C表示的数为;乙答:点C表示的数为;丙答:点C表示的数为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的对 B.甲、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乙、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
如图,一位渔夫从右往左打结,满五进一,用来记录捕到的鱼的数量.
由图可知,他一共捕到的鱼的数量为( )
A.34 B.194 C.1234 D.6154
10. 正方形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A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
若正方形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2;
则翻转2024次后,数轴上数2025所对应的点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比较两数大小: (填“<”,“=”或“>”).
数轴上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若点表示,则点表示的数是
13.,则 .
14.如图,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为原点,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
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 .
对于一个自然数n,如果能找到正整数x、y,使得,则称n为“好数”,
例如:,则3是一个“好数”,
在8,9,10,11,12这五个数中,“好数”有 个.
观察下列等式:,,,,,,…
根据其中的规律可得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把下列各数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②,③7,④3.4,⑤2024,⑥,⑦0,⑧,⑨,⑩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18.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计算.
(1)
(2)
已知a,b均为有理数,现我们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b=a2+a×b﹣5,
例如:1#2=12+1×2﹣5=﹣2.
(1)求(﹣2)#(﹣3)的值;
(2)若(﹣3)#m=10,请直接写出m的值.
21.请你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计算:
解法:按常规方法计算
原式
解法:简便计算,先求其倒数
原式的倒数为:

再根据你对所提供材料的理解,模仿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
22.阅读与计算: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上午营运时是在欢乐谷门口出发,沿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进行的,
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上午所接送八位乘客的行车里程(单位:)如下:
,,,,,,,.
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在什么位置?
将第几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离欢乐谷门口最远?
若汽车消耗天然气量为,这天上午小李接送乘客,出租车共消耗天然气多少立方米?
若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起步里程为(包括),超过部分每千米1.2元,
问小李这天上午共得车费多少元?
23.先阅读下列材料,再解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为an.
如,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即).
一般地,若(且),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为(即).
如,则4叫做以3为底的对数,记为(即).
问题:
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1),思考:、、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______(且).
利用(3)的结论计算=____ __.
24.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填空)若点P从B开始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则______.
若点P向左移动到与点A距离3个单位长度时,则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
(填空)当点P从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则t秒后P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此时若将数轴折叠,使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点P与数______表示的点重合(用含t的式子表示);
若点P从A点出发沿数轴的负方向移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同时点Q从B出发同向移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在移动过程中,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Q与点P之间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
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第2章综合检测解答
全卷共三大题,25小题,满分为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被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如果体重上升记作,
那么体重下降可以记作(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上升记为正,则下降就记为负,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解:如果体重上升记作,那么体重下降可以记作.
故选B.
2.2025年4月14日,“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在海南海口举行,
总签约额约2336亿元.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用实际行动投出信任票,
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数据233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将数据233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需将其转化为的形式,其中,为正整数,据此进行作答即可.
【详解】解:数据233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C
3.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输入进行计算,则输出结果为( )
A.4 B.3 C.2 D.1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把代入程序中计算得到结果,判断大于输出即可.
【详解】解:当输入时,
第一次:
,不输出;
第二次:
,输出;
∴输出结果为,
故选:.
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答案】C
【分析】根据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逐一计算并判断即可.
【详解】解:A. ,=-4,所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4,所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所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 ,,所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19分别取近似值,其中错误的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百分位)
C.0.5(精确到十分位) D.0.0502(精确到0.0001)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四舍五入的近似法则,根据四舍五入近似的法则判断:对于精确到的数位的后一位四舍五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A.0.05019精确到0.1约为0.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0.05019精确到百分位约为0.0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0.05019精确到十分位约为0.1,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0.05019精确到0.0001约为0.050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现规定一种运算“*”:,如,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定义新运算,以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根据的含义,以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求出即可.
【详解】解:
故选:A.
7.已知实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与数轴,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根据数轴可知,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由数轴可知,
∴,
故选:D.
如图,一条数轴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B,C,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8,现以点C为折点,
将数轴向右对折,若对折后的点A到点B的距离为4,求点C表示的数.
甲答:点C表示的数为;乙答:点C表示的数为;丙答:点C表示的数为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的对 B.甲、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乙、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了解对折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设对折后点A的对应点为,因为对折后的点到点B的距离为4,分点在点B的左边和点在点B的右边,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对折后点A的对应点为,因为对折后的点到点B的距离为4,分两种情况:
①点在点B的左边,到点B的距离为4,此时点表示的数为4,
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
②点在点B的右边,到点B的距离为4,此时点表示的数为12,
所以C表示的数为0.
所以乙、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故选C.
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
如图,一位渔夫从右往左打结,满五进一,用来记录捕到的鱼的数量.
由图可知,他一共捕到的鱼的数量为( )
A.34 B.194 C.1234 D.6154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数字表示事件,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列式即可.
【详解】解:.
故选B.
10. 正方形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A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
若正方形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2;
则翻转2024次后,数轴上数2025所对应的点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有理数与数轴等知识点,由正方形旋转一周后,A、B、C、D分别对应的点为1、2、3、4,可知四次一循环,由此可以确定所对应的点,发现各个顶点在翻转过程中所对应的数字的规律是解此题的关键.
【详解】当正方形在转动第一周过程中,即正方形连续翻转了4次,
第一次翻转A对应1,
第二次翻转B对应2,
第三次翻转C对应3,
第四次翻转D对应4,
…,
∴四次一个循环,
∵,
∴2025所对应的点是A,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比较两数大小: (填“<”,“=”或“>”).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方.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可得:,根据有理数的乘方可得:,又因为,所以可得:.
【详解】解:,,,

故答案为: .
数轴上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若点表示,则点表示的数是
【答案】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分类讨论:点在点左边,则点表示的数为;若点在点右边,则点表示的数为,熟练利用数轴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点表示,点与点相距3个单位,
若点在点左边,则点表示的数为;
若点在点右边,则点表示的数为,
即点表示的数为或.
故答案为:或.
13.,则 .
【答案】1
【分析】本题考查非负性和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非负数的和为0,每一个非负数均为0,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非负性求出a,b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求解.
【详解】解∶∵,
∴,,
∴,,
∴,
故答案为∶1.
14.如图,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为原点,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
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知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题意先求出点表示的数,再结合点为线段的中点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
又点为线段的中点,
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对于一个自然数n,如果能找到正整数x、y,使得,则称n为“好数”,
例如:,则3是一个“好数”,
在8,9,10,11,12这五个数中,“好数”有 个.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由,可得,所以,因此如果是合数,则n是“好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
∵,
∴8是好数;
∵,
∴9是好数;
∵,11是一个质数,
∴10不是好数;
∵,
∴11是好数;
∵,13是一个质数,
∴12不是好数.
综上,可得在8,9,10,11,12这四个数中,“好数”有3个:8、9、11.
故答案为:.
观察下列等式:,,,,,,…
根据其中的规律可得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
【答案】8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型问题.熟练掌握个位数字的变化规律,确定循环组及组数,是解题关键.
观察发现个位数字是以1、7、9、3为一个循环组,再根据即可得的个位数是7,计算即得个位数字.
【详解】∵,,,,,,…
∴每4个数为一个循环组,
∵,
∴的个位数是7,
∴,
故的个位数字为:8.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把下列各数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②,③7,④3.4,⑤2024,⑥,⑦0,⑧,⑨,⑩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答案】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分类,根据整数,分数,非负有理数以及非负整数的定义进行分类即可.
【详解】整数集合:①③⑤⑦;
分数集合:②④⑥⑧⑨;
非负有理数集合:②③④⑤⑦⑧;
非负整数集合:③⑤⑦.
18.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数轴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根据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根据数轴上点特点把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连接即可.
【详解】解:,,把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用“”连接为:.
19.计算.
(1)
(2)
【答案】(1)
(2)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运算,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先利用负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化简,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2)先利用乘法分配律,再利用整式加减法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

(2)解:

已知a,b均为有理数,现我们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b=a2+a×b﹣5,
例如:1#2=12+1×2﹣5=﹣2.
(1)求(﹣2)#(﹣3)的值;
(2)若(﹣3)#m=10,请直接写出m的值.
【答案】(1)5;(2)-2
【分析】(1)根据的含义,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求出的值是多少即可.
(2)根据的含义,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的值.
【详解】解:(1)(﹣2)#(﹣3)
=(﹣2)2+(﹣2)×(﹣3)﹣5
=4+6﹣5
=5;
(2)∵(﹣3)#m=10,
∴9﹣3m﹣5=10,
解得m=﹣2.
故m的值是﹣2.
21.请你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计算:
解法:按常规方法计算
原式
解法:简便计算,先求其倒数
原式的倒数为:

再根据你对所提供材料的理解,模仿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
【答案】
【分析】观察解法1,用常规方法计算即可求解;
观察解法2,可让除数和被除数交换位置进行计算,最后的结果取计算结果的倒数即可.
【详解】解法,

解法,原式的倒数为:

故.
22.阅读与计算:出租车司机小李某天上午营运时是在欢乐谷门口出发,沿南北走向的大街上进行的,
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上午所接送八位乘客的行车里程(单位:)如下:
,,,,,,,.
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在什么位置?
将第几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离欢乐谷门口最远?
若汽车消耗天然气量为,这天上午小李接送乘客,出租车共消耗天然气多少立方米?
若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起步里程为(包括),超过部分每千米1.2元,
问小李这天上午共得车费多少元?
【答案】(1)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在欢乐谷门口的北边2千米处
(2)将第六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离欢乐谷门口最远
(3)这天上午小李接送乘客,出租车共消耗天然气6.8立方米
(4)小李这天上午共得车费56.8元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1)将这些正数和负数全部相加,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2)分别计算出送完每一位乘客时,距欢乐谷的距离,即可解答;
(3)将这些正数和负数的绝对值全部相加,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4)八名顾客均有起步价,再求出超出千米的加价,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1)解:由题意得:
(千米),
将最后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在欢乐谷门口的北边2千米处;
(2)解:由题意得:
第一位乘客:(千米),
第二位乘客:(千米),
第三位乘客:(千米),
第四位乘客:(千米),
第五位乘客:(千米),
第六位乘客:(千米),
第七位乘客:(千米),
第八位乘客:(千米),

将第六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离欢乐谷门口最远;
(3)解:由题意得:
(千米),

这天上午小李接送乘客,出租车共消耗天然气6.8立方米;
(4)解:由题意得:
(元),
小李这天上午共得车费元.
23.先阅读下列材料,再解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为an.
如,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即).
一般地,若(且),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为(即).
如,则4叫做以3为底的对数,记为(即).
问题:
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1),思考:、、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______(且).
利用(3)的结论计算=____ __.
【答案】(1)2,4,6
(2)
(3)
(4)3
【分析】(1)根据对数的定义求解;
(2)认真观察,即可找到规律:,;
(3)由特殊到一般,得出结论:
(4)根据(3)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1)解:(1)∵
∴,
故答案为:2,4,6;
(2)∵,,,,
∴,
故答案为:;
(3)观察(2)的结果,我们发现,底数不变,后面两个数相乘.
则,
故答案为:.
(4)

故答案为:.
24.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填空)若点P从B开始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则______.
若点P向左移动到与点A距离3个单位长度时,则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
(填空)当点P从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则t秒后P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此时若将数轴折叠,使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点P与数______表示的点重合(用含t的式子表示);
若点P从A点出发沿数轴的负方向移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同时点Q从B出发同向移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在移动过程中,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Q与点P之间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
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或-4
(2)
(3)存在,或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关键是理解题意,表示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利用数形结合法列出方程.
(1)根据点的移动过程可以得到答案;
(2)先根据移动得到P点表示的数,然后根据中点坐标公式解题即可;
(3)先写出点P和点Q对应的数,然后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1)已知数轴上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
点P从B开始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
则,
当点P向左移动到与点A距离3个单位长度时,
点P对应的数是或.
(2)点P从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
则t秒后P点表示的数是,
数轴折叠,使与3表示的点重合,
折叠中心为,
折叠后,点P与数表示的点重合.
(3)存在,
t秒后,点P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为,
点Q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为,
点Q与点P之间的距离,
当等于2个单位长度时,
,即或,
解得或.
存在t使得点Q与点P之间的距离等于2个单位长度,此时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