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 重难点 知识点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 了解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2.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2.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3.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条件。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分析袁世凯的帝制自为之路失败的原因。材料一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摘自孙中山《讨袁檄文》(1914年5月)材料二 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 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依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派系 首领 支持者 控制地区直系皖系奉系2. 据材料一,段祺瑞是真心拥护共和吗?请用具体史实说明理由。材料一 今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以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复与闻国事……既已久服务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摘编自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3. 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在电文中谴责的主要对象以及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二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故军政府虽成立,而被举之人多不就职,即对于非常会议犹莫肯明示其尊重之意。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摘自孙中山《为辞海陆军大元帅职致西南各省通电》(1918年5月4日) 阅读课文第三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的发展态势,并简述出现这种态势的原因。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1912—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缫丝业新设厂96家,投资额799.5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1 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601.9万元。——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和习俗中出现的新风尚,并分析这些新风尚出现的原因。材料二 如下列图片所示:图一 剪辫子的情景 图二 民国初年的新式婚礼 图三 着装与见面礼节 阅读课文第四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据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政府实为猿(袁)家天下 天坛祭天,预演复辟 2.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表。兴起标志 前期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3. 据材料一,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各自的内涵。陈独秀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4.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活动方案】活动一1. 条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尚存;袁世凯掌握北洋军,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革命派力量分散、妥协退让。2. 原因:孙中山撰写《讨袁檄文》,号召武力讨袁;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变更共和政体,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袁世凯的亲信段祺瑞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武力讨伐袁世凯,在南方引起广泛响应;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活动二1.派系 首领 支持者 控制地区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2. 态度:不是真心拥护共和。理由:段祺瑞重掌北京实权后,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3. 主要对象:西南军阀。失败原因:西南军阀只是借孙中山的名望与北洋军阀争权夺势,不是真心参加护法运动;南北军阀串通后,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斗争策略没有明显进步。活动三1. 发展态势:工矿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都有较快增长,轻工业的发展尤其迅猛。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2. 新风尚:逐步革除陈规陋习,社会生活和习俗走向文明、开化(如剪发辫、婚礼变得简约文明、见面改行握手礼取代作揖与跪拜、易服饰、废止缠足等)。原因: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和政府政策的推动等。活动四1. 历史背景: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政治方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实行专制,准备复辟帝制;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爆发。2.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前期指导思想:民主、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3. 内涵:德先生,即“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即“科学”,是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近代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科学知识等内容。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广泛宣传,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4. 态度: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批判封建思想的过程中,对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认识:虽然否定传统文化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精华,不能一概否定;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